书城亲子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21506900000003

第3章 对孩子的不文明语言说“不”(2)

了解真正动机,沟通情理交融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在对待孩子说谎这一问题上,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说谎的真相。有些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像婷婷那样,父母管教太严,生怕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受到父母的责备,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因而,仗着胆子说谎话。其实这样的孩子心里知道说谎话是错误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孩子不堪压力的时候,会以谎言来减轻负疚感受。虽然这样的情况情有可原,但作为家长还是要及时纠正,并且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责罚,要做到情理并重,鼓励孩子说真话。当孩子发现父母的态度转变了,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苛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父母说出真实的想法,不会再用谎话骗人。

对于唐唐那样聪明孩子的教育失误,主要在于父母的溺爱。在父母眼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甚至缺点都变成了闪光点。这样的孩子一旦得到了父母的纵容,就会把那点小聪明发挥到极致,导致谎话连篇,而且并不自知。就像那个高喊“狼来了”的小孩,每当他看到周围的人被骗的时候都觉得别人很傻,自己才是最聪明的,到头来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孩子的谎言所骗,让谎言屡屡得逞,从而助长了孩子的侥幸心理,养成说谎的习惯。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细致地施予教育,更要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及早予以制止和改善。

树立诚实榜样,绝不忽视放纵

其实,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孩子的谎言所骗,让谎言屡屡得逞,从而助长其侥幸心理,养成说谎的习惯。由于现今社会纷繁复杂,生活和竞争压力使很多家长容易疏忽对孩子在细节方面的教育。许多家长当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说谎已经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而家长对孩子如何学会了说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容易起急冒火。因此,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要冷静、耐心。俗话说:打骂是下策,说教是中策,人格影响才是上策。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严爱结合,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正确的态度和道德观来说服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切记不要打骂,或者严厉地惩罚孩子,不然反而使孩子因为害怕受到责罚而不得不说谎。

而身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谎话。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家庭争端,或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家人面前说谎,这就会让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感觉,这样就不会挨骂,自然也会学着用这种方法推脱自己的责任。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家长总是说谎,那又如何能作为榜样教育孩子呢?

家长绝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家长千万不能一笑了之,否则,等于在鼓励这种错误行为。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告诉孩子诚实是一种品德,任何情况下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是害人害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对孩子的诚实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同时注意民主、理解和沟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摆脱心理上的阴影,及时得到改正错误的动力,获得承认过失的勇气和决心,重归文明礼貌的正轨。

3.口若悬河“小牛皮”

我们经常能看见路人口若悬河,大吹特吹,总以为这是成年的一种虚荣心在作祟。很多人都认为小孩子对什么事情,总是一五一十地说,不太会这样,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小孩子吹牛的本事可一点儿都不比大人差,他们甚至轻轻松松的就能把“牛皮”吹上天。

故事一:

露露平日里爱说爱笑的,因为她爱讲故事,所以小朋友们都爱跟她一起玩。而她更爱在大家面前炫耀,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春节刚过,幼儿园里,老师召集大家坐在一起讲故事,这次老师约定,要每个小朋友讲讲自己在春节假期里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小朋友们认真的讲述了在节日里爸爸妈妈带自己外出游玩、走亲访友以及在公园和庙会上的经历。露露在一旁紧缩着眉头,好像在努力地想着什么。这回轮到露露讲了,她一张口就让大家吃了一惊,“这个春节,我过得非常愉快,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原始森林,我看到了老虎、狮子、大象,并和它们一起玩耍呢!”

“啊?”不仅是小朋友,就连老师也被露露的话吓了一跳,“露露,你去了哪个森林啊?”

“就是原始森林吗,具体叫什么我也记不清了。”露露泰然自若地回答着。

“是真的吗?”小朋友们炸开了窝,“露露,那你有没有看见梅花鹿,还有狐狸什么的?”“有,当然有!有好多动物呢,比动物园的多多了!”露露和小朋友们一唱一和着。

老师毕竟是成年人,见识和知识比孩子多,她不太相信露露的话,怀疑露露是在吹牛,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并没有打断露露和小朋友们的聊天,打算等放学的时候,问问露露的家长。

下午,家长们来接孩子,老师悄悄把露露的妈妈叫到了一旁,向她打听春节期间是不是带露露去了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大冬天的,我们一家人怎么能去原始森林呢?这肯定又是露露在吹牛了!”妈妈哈哈大笑起来。

“吹牛?难道露露总是在吹牛?”老师一头雾水地看着露露的妈妈。

“唉,不瞒您说。露露确实有点爱吹牛。我和她爸爸工作忙,有时候没时间陪她,这不,春节我们两个人都加班,只好把她送到奶奶家住了几天,哪儿也没去。”妈妈有些自责,“每次,我们露露听说别的小朋友跟家长出游,就羡慕不已,怕别人说自己哪儿也没去过,就编个故事吹嘘自己去了什么地方。唉,这是我们家长的错啊!都怪我们工作太忙了。”

“原来是这样啊。”老师这才如梦初醒,马上和露露的妈妈就如何教育露露改正吹牛的毛病做了一次详谈。

故事二:

“我爸爸开的车,比你爸爸的好!我爸爸开的是尼桑,你爸爸开的就是个夏利。”小勇和刚刚在一起为了谁的爸爸开的车好争执着。“胡说,我爸爸才不开夏利呢!我们家早就换车了,他现在开的是本田!。”

笑笑在一旁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他们的争论。没想到这时小勇把注意力忽然集中到了笑笑身上,“对了,笑笑你爸爸开的是什么车啊?”

“当然是好车!”笑笑不假思索地回答着,“反正比你们爸爸开的车都好!”

“啊,那是什么车啊?”刚刚接着话茬。

“大奔!”笑笑得意地说着,“啊!那我们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爸开大奔来接你啊?”小勇和刚刚惊讶地看着笑笑。

“切,我爸爸平时那么忙,哪有时间来接我啊!等有时间让你们开开眼!”笑笑说着准备离开。

事情偏不凑巧,笑笑的爸爸竟然来了,“笑笑,爸爸来接你了!”

众人闻声,都朝话音处望去。本以为能看见“大奔”,没想到却看见笑笑的爸爸坐在一辆“奔奔”上,从车窗向外喊着笑笑。

这时小勇和刚刚仿佛恍然大悟,“敢情这就是你爸爸的‘大奔’啊!哈哈!你也太能吹了吧!哈哈哈!”

笑笑满脸通红地急忙跑向爸爸的小车,身后不断传来小勇和刚刚肆无忌惮的大笑。

对于孩子吹牛这件事,有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孩子在说谎,必须制止在萌芽状态;但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吹吹牛,无伤大雅,谁没有吹牛的时候,大人不也在时常吹牛吗,不必挂在心上。而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对此都存在疑惑,到底孩子吹牛要不要管?如何去教育呢?其实孩子吹牛是一种内心愿望的表达,作为家长和老师只有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才能对他这种不良的行为加以纠正。

读懂孩子内心,找出吹牛症结

我们说过,孩子吹牛是他内心愿望的体现,要想正确对待孩子吹牛这一不良嗜好,家长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找出吹牛的原因。

孩子一般都有好强心理,当听到别的孩子说自己拥有令人羡慕的物品时,自己也希望如此,希望自己在小朋友中提高地位和凝聚力。为了能在相互的攀比中获胜,不惜搬出全部“家底”,但如果此刻还不能获胜,有些孩子就会通过夸大其辞、编造离奇的故事或者情节来出奇制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吹牛”。而这种“吹牛”的实质就是说谎话,因此家长必须适时教育制止;而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自身认知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地区分现实生活和虚幻生活的关系,因此常常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东西移接到现实,而他的话在人们听来,无疑是“吹牛”;孩子吹嘘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显露自己的虚荣心,有时候吹嘘自己就是想让大家跟他一起玩,就是想让大家关注他。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吹牛,要分别对待,抓住实质才能有效地教育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

杜绝攀比心理,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家长都知道,爱吹牛既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不利于与人友好地交往,更不利于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人们对爱吹牛的人常常做出不好的评价,产生不信任感。

对于那种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吹牛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在攀比中不断地将事实扩大或缩小,说起话来既不严谨也不准确。为此家长首先要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告诉他吹牛的坏处,告诉孩子这样很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为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为了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各种比赛的机会,让他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到竞争对手的强大,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必事事都争第一,大家都是各有所长,没有永远的第一。

尽量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感受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认识到吹牛很容易让大家远离他,从而改善他的人际关系,增加别人对他的信任度,让他学会尊重别人。并让他意识到,说大话、处处占上风的孩子,同样会遭到同伴的嫌弃,导致最后没有朋友。

进行换位思考,家长一马当先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听说能力还不完善,生活经验较少,常常将想象、现实、家长的话混淆,不由自主地吹嘘自己。孩子的这一行为需要家长及时给予重视和纠正,不然,当孩子的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

因而,家长在发现孩子吹牛的时候,首先应该纠正这一错误,还原事实的真相。尤其是孩子把父母原版的话说走了样,家长更要来个真相大揭露,以免孩子曲解自己的意思,信以为真,而在外面吹嘘。

父母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常说某些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主观愿望,比如,如果中了500万,就如何如何,这样很容让孩子误解。要放慢语速,让孩子听明白自己的意思。

当听到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同伴时,父母一定要提醒他,帮助他换位思考,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别的小朋友也这样评价你,你会怎么想。启发他将心比心、设想一下他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感受。

家长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是谈生意、谈事还是聊天等,都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说大话、吹牛,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或胡乱承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诺言。家长要借助孩子的“大话”,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孩子分清事实,并鼓励孩子树立美好愿望,教育他从零开始,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实地参观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让他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

4.说话“没大没小”

如今,在独生子女盛行的时期,许多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受委屈,弄得孩子在家就像个小皇帝,成天为所欲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论家长为孩子做了什么了,付出了多少努力,但在孩子眼里就是理所应当,无视家长的辛苦,更有些孩子,竟然被惯得没有长幼之分,对家长或者长辈缺乏应有的礼貌,直呼其名,就连“请”这样简单的词都不会说。

朵朵就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在家里跟家长成天没大没小。为了这事,爸爸妈妈没少教育她。这天周六,爸爸妈妈照例带着朵朵去爷爷奶奶家看望二老。一进门,奶奶看见孙女来了,就迎了上来,“朵朵来了,奶奶都一个星期没看见朵朵了,我和你爷爷都想朵朵了。”朵朵连理都不理,扭身冲进了屋,一下按开了电视,自顾自地看着。

爸爸和妈妈跟爷爷奶奶打过招呼后,看见朵朵又犯了毛病,就跟朵朵说:“朵朵,怎么回事,奶奶跟你说话呢,你怎么不答应啊?也不说跟爷爷奶奶打招呼,怎么这么没有礼貌!”

“算了,孩子吗,别理她了,喜欢看电视,就让她看吧。”爷爷赶紧解围。

就这样,家里人开始忙着张罗中午饭,中间爷爷奶奶偶尔跟朵朵说话,她也只是哼哈,爱搭不理的。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一家人坐在饭桌上,推杯换盏,有说有笑。

“嗨,把那个香椿煎鸡蛋给我拿来,我喜欢吃那个。”大家正边吃边聊,朵朵不和谐的声音让大家住了口。“快点啊,你们没听见啊?”朵朵竟然不高兴了。

“朵朵,我看你太不像话了!你这是跟谁说话呢?没大没小的!”妈妈首先发了火。

“你们这么多人,我知道叫谁啊!谁听见谁给我拿不就行了。”朵朵还满不在乎地强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