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21506900000009

第9章 对孩子的不礼貌举止说“不”(2)

再有,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平日里对孩子管教得非常严厉,态度不好,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只要家里来了客人或是带孩子外出做客,家长出于待客心态,不愿在客人面前职责和批评孩子,孩子的要求也会尽量满足。就连客人也会尽量顺着自己的意愿和行为,不会像父母那样总是禁止自己做想做的事情。所以虽然面对的是陌生人,但孩子反而会觉得轻松自在,可以尽情玩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放纵过了头也就成了“人来疯”。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别忘了你可能就是孩子情绪的风向标。而在如何安排孩子日常生活时,我们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与他们多交流,多与孩子一起游戏,释放孩子的压力。多给他适当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适当地让他们多玩一会儿,因为在玩耍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尽量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民主的气氛,让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那他们就不会在爸爸妈妈无暇顾及他们的时候趁机“发疯”了。

3.家长的“眼前花”

“眼前花”是北京的一句土语,是个贬义词。就是形容这个人有事没事地老在别人面前转来转去的,有点碍眼、讨人嫌的意思。其实,说某某是“眼前花”不单单指孩子,但孩子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爱缠着家长,而有些孩子无论家长有事没事、忙与不忙,都缠着家长寸步不离,弄得家长心烦意乱,耽误了重要的事情。

雯雯是个胆小的孩子,虽然都4岁了,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每天寸步不离地缠着妈妈,无论妈妈做什么,她都跟着。妈妈也总是因此无奈地笑称她就是个“眼前花”。

由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在其他省市且身体都不好,不方便过来照顾雯雯,所以自从有了雯雯后,妈妈一直在家做专职太太,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从没离开过雯雯身边。眼看雯雯已经4岁了,而且越来越离不开妈妈,爸爸就出主意让雯雯上幼儿园,这样可以锻炼一下雯雯的独立性。妈妈觉得有道理,就打算送雯雯去幼儿园适应一下集体生活。

去幼儿园的第一天,雯雯就一脸的不高兴,推三阻四地非要妈妈也一起陪着去,妈妈和爸爸耐心的疏导了很久,她才答应。

妈妈好不容易把雯雯交到了老师手上,刚跟雯雯说完“再见”转身要走,雯雯上前拉住妈妈的裙摆,死活要跟妈妈回家。妈妈怎么劝都不行,老师也上前跟雯雯将道理,还让其他小朋友拿玩具叫雯雯一起玩,可不管用什么方法,雯雯就是不让妈妈走,一个劲地大哭大闹。“传染”得别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哭。老师怕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情绪,也怕雯雯着急生病,只好让雯雯的妈妈先把雯雯带回家,好好跟她商量好了,明天再送来。

没办法,妈妈带雯雯回了家。一进家门雯雯就像只小蝴蝶一样欢乐起来,依偎在妈妈身边,一会儿“妈妈——”、一会儿“妈妈——”的叫,弄得妈妈哭笑不得。看着女儿离不开自己的样子,妈妈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送雯雯去幼儿园。

第二天,妈妈又带着雯雯去了幼儿园,和昨天一样雯雯又哭又闹就是拉着妈妈不放手。但是今天妈妈没有心软,“雯雯,昨天你不是已经答应爸爸妈妈了么,今天到幼儿园和小朋友玩。雯雯是个好孩子,不能说话不算数啊!”妈妈耐心地教导着雯雯,“妈妈答应雯雯,下午妈妈第一个来接雯雯,还给雯雯买动画书,好吗?”

“不好,我要跟妈妈回家!”雯雯哭闹着。“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跟妈妈回家。”

“雯雯,老师一会儿给你讲好听的故事,好不好?”老师也哄着雯雯,“你看小朋友们都看着你呢,他们都等着和你一起玩呢。”

小朋友们也懂事地过来拉雯雯一起玩。这样众人死说活说,老师才将雯雯拉进了幼儿园教室,妈妈终于如释重负地走出了幼儿园,雯雯的哭声却还不断的回响在她耳边。

妈妈本以为,只要自己狠下这一次心,以后孩子就可以不在缠着家长,独立了。没想到,刚刚过了下午2点钟,老师就打来了电话,“雯雯妈妈吗?请您赶紧到幼儿园来一趟,雯雯病了!”

妈妈放下电话赶紧跑到了幼儿园。看见女儿满脸泪水地躺在小床上,嘴里不断地喊着“妈妈”,雯雯妈妈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雯雯妈妈,您也别太着急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可能有些不适应,有些着急上火。刚才医生已经给孩子看过病了,说没什么大碍,就是有点急火,您带孩子回家调养两天就好了。”

雯雯妈妈感激地点了点头,抱着雯雯回了家。

晚上,爸爸和妈妈坐在孩子的床边,看着躺在床上玩儿玩具的女儿,相互叹了口气,“这以后可怎么办啊?孩子总是离不开家长,长大了可怎么办啊?”妈妈小声地跟爸爸商量,“没关系,咱们慢慢来吧,我看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啊!”爸爸焦虑地回答着,“不过从这以后,咱们不能再这样惯着孩子了,必须要让这个小‘眼前花’独立。”

爸爸妈妈相互点了点头。

这些被家长戏称为“眼前花”的孩子,一刻也离不开家长,只要见不到就大哭大闹,直到见到家长时才安定下来,有些孩子甚至睡觉时也必须和家长同床,否则就不肯入睡。如果长此以往地继续下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但还是改变不了这个习惯,依然缠着家长,那么做家长的就必须探寻一下孩子这一过度反应的原因,并耐心地解释、劝导,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转移其注意力,培养独立习惯

孩子长期视家长为依赖对象,成天像“眼前花”一样缠着家长,一时一刻都不放松。而过分的依恋也会成为过分依赖。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很难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竹子一样,一层层剥去外衣,渐渐摆脱“父母的保护层”,一点一点脱离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形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格。但如果在孩子2岁以后还没有完成从依赖到独立的成长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性人格。因此,家长从小就要教育孩子独立自强,培养他的独立习惯。

就像我们故事里所说的雯雯一样,对与不想离开家长、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大部分小朋友还没有到来之前,就把孩子送去。但家长不要马上离开,要先和幼儿园老师沟通,说明孩子的情况,并陪孩子一起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孩子被他喜欢的事物吸引时再离开。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家长走了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也就不会又哭又闹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对家长的依赖自然就渐渐减退。

2岁以上的孩子思想里已经有了自己做事的欲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较差,因此常常会把想做的事情办糟。而这时,家长千万不要严厉批评,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而改为家长代为孩子做事。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失败感,以后会更加依赖家长。家长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原因,从而自己将事情办得更好。

给予自由空间独自认知领悟

面对过度依赖家长的孩子,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耐心和有意的教育,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或依赖家长是很正常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自认而然就会脱离父母的“保护伞”。其实不然,如果家长在无意中不断地帮助孩子,不给他独立认知的空间,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更加依赖的心理。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应该有意识地疏远孩子,给他们一个自己活动的空间。

不要孩子一哭闹,就赶紧抚慰。更不要事事提醒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插手,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替孩子代劳,生怕孩子遇到坎坷和困难,甚至不离他左右。这会让孩子习惯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和无形的大手在他的左右保护他,一旦没有,孩子就会不适应而感觉没有安全感。

作为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逐渐理解“独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小动物,让他们看到小动物一旦长大就要离开父母,自己独立觅食生活。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狐狸的故事”,一旦小狐狸长大,老狐狸就会把小狐狸轰走,让它们自己生活。让孩子明白长大了就不能再依赖家长,要学着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摆脱过度依恋,学会社交本领

一般说来,小孩子跟随父母这种依恋行为,是完全正常的,随着孩子自主性的增强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孩子会逐渐摆脱父母,变得越来越独立。如今,城市里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里,平时除了去幼儿园很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而他们的性格也很可能因此变得胆怯、孤僻、不善交往,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而父母过分的关照,更增加了孩子“依恋过度”,成天“缠”着父母,寸步不离。为了避免或克服这一不良习惯,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图书或绘画工具,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当孩子独自游戏时,父母可逐步拉大与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让孩子渐渐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

为了摆脱孩子过分依恋家长,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尽早形成社会化功能。家长可以邀请邻居或亲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或者带着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做客,满足孩子结交朋友、与人交往的需求。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旅游、看展览,开阔孩子的眼界,增强他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度。这样就会分散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帮助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

4.垃圾、纸屑随手飞

乱丢垃圾是最不文明的行为之一,作为一个公民在国家中,首先应该具备文明的素质,只有每一个人都具备了这种素质,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才会提高。乱扔垃圾、纸屑,随地吐痰、不守纪律等不良习惯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形象和正常的秩序。

因此,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和纸屑,主动维护公共卫生,让文明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得到体现并发扬。

故事一:

洪洪虽然还是个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却总是爱乱扔垃圾。每次吃完东西,他总是把包装纸随手一扔,从不顾忌周围的环境与卫生。

这天,爸爸带着洪洪上幼儿园,由于起来的有点晚了,来不及在家吃早点,就给洪洪买了个汉堡带到幼儿园里吃。洪洪坐在幼儿园里,拿着汉堡吃了个满脸花,吃完后,把包装纸一团,扔在了地上。

这时,正在打扫地面的张师傅,看见洪洪旁若无人的举动,就走上前去,“洪洪小朋友,吃完东西,怎么能把包装纸随处乱扔呢?”

“包装纸又不能吃,不扔干吗?”没想到洪洪却不以为然,“伯伯扫地正好能扫走啊。”

“洪洪,老师说过不能乱扔垃圾,”这时王老师正好走进来,“洪洪赶紧把你扔的包装纸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

洪洪看看老师,无奈地捡起了包装纸,扔进了纸篓。老师拿了湿纸巾走到洪洪身边,一边帮他擦着嘴边的残留物,一边说,“张伯伯每天都辛苦地帮助大家打扫卫生,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伯伯的劳动成果,保持好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小朋友们对不对?”老师说完环顾着所有在场的小朋友。

“对!”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着。

此时,洪洪涨红了小脸,低下了头。

故事二:

萧萧也总是爱随手乱扔东西,对她这个坏毛病,妈妈不止一次说过她,可是她好像总是记不住。这天,她吃完香蕉,随手就把香蕉皮扔到了地上,没想到这时正好奶奶端着洗好的水果进了屋,没注意一脚踩在了香蕉皮上,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水果撒了一地。

“这是谁扔的香蕉皮啊?”奶奶气得大声叫着,“家里没垃圾桶啊?”

妈妈闻声跑进了屋,“妈,您怎么了?”

“也不知道谁扔的香蕉皮,差点滑了我一跤。”奶奶说着,指着地上,“你看看!”

妈妈低头一看,“这准是萧萧干的,这孩子怎么说都不听!”说着赶紧捡起了香蕉皮。

“萧萧,在那呢?”妈妈把奶奶扶到沙发上做下,“香蕉皮是不是你扔的?”

“是啊。怎么了?”萧萧闻声从她的卧室跑了出来。

“妈妈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乱扔东西啊?刚才差点把奶奶滑倒,多危险啊?”

妈妈气氛地说着,“我告诉你啊,这是最后一次!让我再看见你乱扔东西,我就罚你天天扫地!”

“爸爸吃瓜子,也乱扔皮,你为什么不罚他扫地啊?”萧萧愤愤不平地说,“你这叫欺负人,哼!我告诉爸爸去。”说完头也不回地跑出了门。

看着不听话的萧萧,妈妈和奶奶无奈地笑了笑。

很多人都认为乱扔垃圾不是什么大事,那只不过是个生活小节,但古人曾经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说,虽然这是件小事,但是什么事情都是以小见大,如果在小事上不注意,也很容易影响大节。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如果从小养成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那么在细节决定成败的今天很可能被这个不起眼的小节而遭到大家摒弃。

道德应该规范,综合素质体现

文明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个素质的综合体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转化成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和民族整体形象的象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除了必要的能力外,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这也是综合评定一个的优劣的重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