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
21507100000027

第27章 单亲孩子:你在想什么(4)

单亲故事三:

“我父母离婚半年后又复婚了,半年后在我的帮助下他们再次办好了离婚手续,因为离婚手续是我帮他们填写的。后来知道这事的人都在责怪我,说我不懂事,如果不办他们就不会离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调和人,其实双方还彼此相爱着,只是都嘴硬不想服输。但是在我看来,如果认为离开对方,可以生活得更快乐,那为什么还要强把两人拉在一起呢?这样的日子才是痛苦的。正因为我是爱他们的,才不想看到父母痛苦,或者很勉强地在一起。”

面对父母不幸的婚姻,不妨做一个促使父母离婚的支持者。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但需要弄清楚的是,父母离异或许并非意味着自己痛苦的开始,相反,这极可能是一次再生的机会,一次令自己成长的机会。

单亲故事四:

“上高中了,老爸、老妈也离了婚,这个时候的我是最潇洒的,因为耳边没有了争吵声,突然觉得自己的空间大了。有时候我也觉得应该感谢父母离婚,是他们教会了我要独立生活,学会照顾自己。我也明白了,这个世界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能永远照顾和保护自己的人也是我自己。”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总是负面的,就像苦难也会成为一种财富。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双方又各自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而获得了更多人的爱,也有的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以从容的心态来面对今后的挫折和困境。

父母离婚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到了。很多人面对父母离婚,非但没有被挫败,反而更加发奋。离婚对孩子有伤害是必然的,但也是孩子人生的“主张剂”,这种成长也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作用。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孩子由于做不成他们喜欢做的事而心灰心冷、沮丧气馁,在挫折面前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身为单亲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呢?

1.为孩子树立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榜样。

单亲父母不要在困难面前退缩,至少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为孩子讲一些名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终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以家长和名人为榜样,对孩子最有效果。

2.调整心态,坚定信念。

不要让孩子做他无能为力的事情,经常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而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并可以利用一些孩子能自己克服的困难来历练他,以培养平和乐观的心态。

3.适时、适当的鼓励。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不要灰心丧气,勇敢面对困难。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两岁失去父亲,三岁又失去母亲,不得不由祖母来抚养。自幼失去父母,在没有母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还有巴赫、达·芬奇、卢梭、普希金等。鼓励孩子以这样为榜样,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就要真诚地去表扬,这样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加。

4.让孩子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必要适当的时候要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渡过难关,要让孩子自己的事儿自己去干,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好品德。

5.作为家长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使他从失望和逆境中振作起来。父母不要因为离婚的悲哀而把自己禁锢起来,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去交朋友,这不仅可以弥补孩子在家庭中的交往缺陷,还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也会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生活。

明智的单亲父母不会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而是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历练成长,并将困难变为生命中的光环,让孩子不仅成为生活的强者,更成为生活的智者。

单亲孩子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单亲家庭孩子或者缺少全面的亲情滋养,或者曾经长期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表现在很难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独处时抑郁或者烦躁,共处时拒绝或者对抗。

大军在6岁时,父母离异,自己归母亲抚养,等到母亲再嫁时,大军就跟着姥姥生活。随着年龄一点点长大,大军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像以前那样总缠着姥姥。而大军的妈妈为了照顾生意,也很少有时间陪儿子聊天。为此,大军和家里人产生很大的代沟。1月15日晚上,大军因为与姥姥言语不和,一赌气走了。“这一次和前两次不一样,他带上了衣服和钱,就没有回家的意思。”大军的母亲提起这些很伤心。儿子走了之后,一家人急得四处找,发短信、打电话,发动所有亲戚到火车站、汽车站找,直到16日晚上,大军才被他的爸爸找到。大军的母亲说,不知为何,她和儿子之间的沟通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真不知道现在该咋办?

在生活中,类似大军的情况还有很多。据一项调查显示,与以前的几代人相比,现在的孩子更加冲动和不听话,更加容易发脾气和实施暴力,更加焦虑和胆小。而且,他们低下的自控能力显然阻碍了道德责任方面的成长。

有一项关于自控能力的合作研究,研究者向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小朋友出示两种玩具——一辆大的救火车和一辆小卡车。问小朋友:“你喜欢哪一辆?”小朋友表示喜欢大的救火车。然后研究者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到屋子里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那辆大的救火车,就要等老师做完事回来后才能玩,要坚持15分钟。如果等不了,就按铃,老师听到铃声就回来,可是你就不能玩大的救火车了,只能玩那辆小卡车。

实验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等待的时间不如澳大利亚小朋友长,能坚持15分钟的人并不多;结论:中国幼儿表现出的自控能力较弱。

人的自制力是指善于掌握控制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和善于克己的表现,如抑制消极情绪,防止冲动,以及忍受肉体上的痛楚等。自制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意志品质,人在生活中,只有拥有自制力,才会使自己的行为适度,成为自我的主人;而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更是处处不可缺少自制力。

做任何事情,只有在自制力的作用下,使心理活动自觉进入一种抑制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之上,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这种能力绝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锻炼获得的——但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

下午5点半,幼儿园门口等着很多准备接孩子的家长。铃声一响,蜂拥而入,好像是在争抢什么廉价商品。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怕孩子等不及。可想而知,长此下去孩子怎么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又如,在傍晚散步时,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拽着妈妈的胳膊要去买雪糕。妈妈说:“咱们回家去吃,冰箱里有。”孩子立刻在地上打滚,非要不可,因为家离得太远,等不及。如果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是一味地满足他,这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是很有害的。

自控既是意志的表现,也是情绪智力的表现。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是指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特别是对不良情绪加以调控的能力,如愤怒、烦恼等。从总体上看,幼儿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弱,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所以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极易使他们兴奋,难以自制。另外,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溺爱或放任以及父母本身缺乏自制等,也会导致幼儿自制力差。

自控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或约束行为上的冲动,这样他就能真正地做自己心里明白的、道德上正确的事情。自控能力会促进孩子养成坚强的品格,不过分沉溺于享乐之中,时刻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更能让孩子警觉到自己行动中潜在的危险后果。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在成长中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与侵害。一旦有害的念头或是想法闪进了这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的头脑里,就有可能诱发孩子们一时冲动,横冲直撞,惹是生非。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无处不在,诱惑的陷阱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单亲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仅明白和理解正确的事情,并能做出正确的行为。

自我控制,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能力,是人最重要的个性之一。它能使人抵制短期的诱惑,坚定长远的目标,控制不良的情绪,协调完成目标的各种行动。可以说,杰出的人都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

要使孩子得到良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人,单亲父母必须发展他的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帮助孩子做事,或者包办代替孩子的事务,只会压抑孩子的自主性,使他永远停留在他控阶段,不能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不良情绪的调节。

父母离异给儿童造成严重心理挫折,并产生消极情绪,通过对心理活动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1)合理宣泄。通过特有的形式,将积聚在心里的痛苦、忧愁等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可以通过痛哭、倾诉、书面表达的方式宣泄已经产生的不良情绪。

(2)转移目标。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把目标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可以用注意转移法、遗忘法、行为转移法改变他们的不良情绪。

(3)语言暗示。语言是人类情绪体验与行为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语言对人的心理和情绪都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可以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提醒,控制情绪。

(4)理智调节法。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

2.培养良好情绪。

(1)创造良好环境。为了使离异家庭孩子的情绪情感健康成长,首先要注意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如果新的家庭成员能够互相帮助,支持、关心和爱护他们,他们会逐渐适应新的家庭,淡化父母离异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理痛苦。

(2)维护应有的社会地位。离异家庭孩子由于家庭变故,伴随的失落感使其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十分敏感,因此无论学校或家庭,应该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父母离异而发生改变,他们享有应有的权利,也负有一定的义务,充分享受家庭和集体的温暖,逐渐淡忘父母离异造成的痛苦。

(3)学会做情绪和情感的主人。注意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幽默感,学会用意志控制情绪冲动。

从以上各方面实施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能把孩子培养成善于自我控制的人。

单亲不是孩子的错

生活在健全的家庭的确是一份幸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福份。平时爱说爱笑的小红最近在学校里变得少言寡语,上课经常走神,放学时再也不愿和大家在一起了。在好朋友小芳的一再追问下,小红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苦衷:父母离婚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和小红一样,将要或正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相信他从得知父母准备离婚的那一刻开始,注定要经历一连串感情上的困扰。震惊、沮丧、忧郁、惊恐、愤怒、自卑、内疚、漠然等负面情绪一下子向他扑来。

孩子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比如害怕法官把他判给自己不太喜欢的父母某一方,担心父母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爱他,担心家里的生活水平是否会因父母的离婚而下降……然而,最令孩子担心的可能还是,自己在单亲家庭中能否一如既往地生活和成长。

在山西省少教所,有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叫小进(化名)。他的脸上挂着同龄人固有的稚嫩,眼神里却透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迷离和猜疑。少教所教育科科长说,已经4个月没有亲人探视他了,亲情对这个孩子而言,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自从父母离婚、爸爸又去世后,我就慢慢陷入没有亲情的泥沼,越来越难以自拔。”

这句话勾起了小进不愉快的回忆,他双目微阖片刻,便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宛如在揭开一个麻木已久的伤疤。

我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乡村,7岁时,父母离了婚,没多久,爸爸就去世了。从那时起,妈妈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发火。8岁时,母亲带着我回到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的老家,又嫁了人,我在县里上了小学。

上学时同学说我是外来的,歧视我、欺负我,经常把我的书包藏起来,或者两三个人一起打我。回到家,妈妈打、骂我,继父挖苦我。我越来越觉得孤独,时常一个人躲在卧室,蒙着被子哭。尽管有妈妈和继父,我却感觉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对我来说,连他们也是陌生人。

就这样,我一天比一天孤独、压抑,总想找个出气筒。我终于开始了暴力行动,导火索是继父的一句话。有一天我放学被打后回家,继父怒气冲冲地骂道:“你如果再挨打,回来我还要打你!”从此,只要哪个同学惹到我,我就会打他一顿。

我终于彻底爆发是在上初一时。一天早晨,第二节语文课后上课间操,我出教室时和一个同学撞了一下,同学骂了我两句,我忽然觉得忍无可忍,想杀了他。我把笔记本撕了两页,用铅笔刀把手割破,在上面写下“血书”:“我正式和母亲、继父脱离关系。”之后,我把那个同学骗出学校,让他帮我把血书交给我妈妈,却遭到他的拒绝,我便决心杀了他。黄昏时分,趁他不注意,我把他的头按在一个水池里,用砖头砸,把他活活砸死了。

我知道杀人的后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被判死刑,另一种是我进监狱。这些我都不怕,因为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找个合理的理由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毫无亲情、没人疼爱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