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好的健康给孩子:5~13岁儿童健康手册
21508500000033

第33章 学前保健——营造健康的起跑线(1)

孩子5、6岁时,被称为学龄前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有3个特点:一是体格发育减慢,比如体重的增加速度较0~3岁时减慢,平均每年增加约1.5~2千克左右,身高的增长速度较体重相对快些,平均每年增7~8厘米;二是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特别强,这个年龄段是养成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三是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及龋齿的发病率极高。因此,学龄前期的身心保健十分重要。

学前孩子的睡眠管理

睡眠不足会影响学前孩子的正常发育。加拿大某医院曾对1500名年龄在2.5~6岁孩子的睡眠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孩子们的母亲记录他们每晚的睡眠时间,并对孩子多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白天犯困等不良情况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只有一半的孩子睡眠是正常的。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语言能力发育缓慢、记忆力下降、较难认知事物,甚至还会推迟智力发育的时间等。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都是不同的,所产生的睡眠困扰也各不相同。作为父母,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睡眠。

提前15分钟睡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睡眠时间逐渐减少,3~4岁的孩子每天需睡12小时(包括午睡),4~6岁每天需睡11小时。父母可以在孩子早上醒来时观察一下,如果孩子醒来感觉很好,说明他睡好了;如果孩子在早上很难被叫醒,或吃早餐时打瞌睡,说明他的睡眠时间不足。孩子睡眠不足会导致孩子过度疲惫,父母可以尝试着让睡眠不足的孩子提前15分钟睡觉,连续提前几天,直到第二天他醒来后感觉良好就可以了。

孩子爱做噩梦怎么办

一般来说,孩子在2岁以后,与睡眠相关的困扰会日益增多,学前时达到顶峰,在此阶段多会发生梦游、梦话情形。因为在此年龄,孩子们有很多奇思怪想,他们还不能完全把梦境和现实分清楚。白天,孩子们在一起会开心地谈论噩梦里的妖怪。在睡觉之后或半夜里,“妖怪”们又来了。这时孩子会产生令自己恐惧的幻想,感到非常害怕。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孩子哭喊着求你帮助,你可以抱着他睡到你的床上;如果孩子总是做相似的噩梦,或者感到极度恐惧,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如果“妖怪”不肯走,你可以帮助他与“妖怪”斗争,拿一根棍子叉住“妖怪”扔到窗外或在他床头放一把“手枪”,这样,孩子就会有勇气和“妖魔”进行斗争了。

打呼噜:孩子健康发育的“阻碍器”

几个月来6岁的小荣晚上睡着后就开始打呼噜,张着嘴呼吸,身体翻来覆去不安稳。有时候,一口气能憋住几秒钟,翻个身大喘一口气后再接着睡。他妈妈也没在意,认为孩子睡觉打呼噜,说明睡得沉、睡得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实,孩子睡觉打呼噜是一种睡眠障碍,对健康有害。孩子睡眠打鼾伴张口呼吸多发生在学前,这类孩子在体重和身高上也往往低于同年龄的孩子。睡眠时张口呼吸,会使呼吸道的阻力增加,从而增大胸部的负压,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鸡胸;张口呼吸还有可能使颅面骨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因长期通气不足产生肺源性心脏病。

孩子睡眠时打鼾,最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过度肥大。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经常打鼾,应该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治疗。

让孩子习惯于独立睡眠

学前,是培养孩子独立睡眠的关键时期。孩子独立睡眠既可以避免大人对他们的干扰,还有利于逐渐培养孩子的胆量和独立、自立能力。

孩子都需要安全感,他们已经习惯于有人在身旁,往往和父母分睡很困难。所以,让孩子养成独立睡眠的习惯还需要父母加以训练。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睡眠习惯:

1.给孩子讲一些勇敢的故事,让孩子认为独立睡觉是一件勇敢的事情。

2.让孩子意识到白天和夜晚的区别。孩子在白天睡觉时,父母不要害怕声响吵醒孩子,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白天也尽量不要把屋子遮黑,这样,孩子会很快适应身边的环境,并开始意识到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3.要给孩子布置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房间。房间的布置应以温暖舒适为主,而且在布置房间时应考虑孩子的喜好,尽量让孩子参与。

4.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爸爸妈妈要做同样的一些准备工作,让孩子在同一时间入睡,慢慢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

5.不要经常变换孩子小床上的玩具和毯子,因为熟悉的环境能使孩子感到安心。

杨力谈养生

治疗孩子的鼾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对没有颅面畸形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手术有效率达到90%以上。考虑到孩子的免疫功能,传统的观念是4岁以后再进行手术。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严重的睡眠呼吸阻塞现象,就应该提前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以缓解呼吸困难。

给学前的孩子吃什么

给学前的孩子吃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却常常令父母们头疼不已。学前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了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所要摄取的营养物质甚至多于成年人。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均衡的营养,或者吃的过多出现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膳食,使其所含营养素能充分满足需要。

孩子们容易缺乏哪些营养素

根据目前北京市学前在园孩子在幼儿园的膳食分析来看,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等几种营养素不容易达到膳食要求。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中。一些橙黄色和绿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素也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1勺切碎的胡萝卜含有约400微克维生素A;3~4块西兰花含有约200微克维生素A。未精制的谷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因此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粗粮。瘦肉、豆类和坚果中维生素B1的含量也较为丰富。维生素B2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中。钙主要从奶制品中摄取,比如牛奶,只要孩子坚持每天喝2杯牛奶,就能摄取约600毫克的钙,再给孩子吃一些酸奶、豆腐或者是绿叶蔬菜就能满足其对钙的需求了。

另外,维生素C、锌、铁等营养素也需足量摄取。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很多,我们在前面(第三章)已经提到过了。6~8片橘子含有约30毫克维生素C;1/3杯番茄酱(可以与意大利面条等食品混合食用)含有约10毫克维生素C。锌主要存在于一些海产品中,比如生蚝每100克中含锌71毫克;海蛎肉每100克中含锌47毫克。如小核桃、榛子、瓜子等干果中也含有较的锌。半杯原味酸奶或者牛奶中各含有1毫克锌;一个炒鸡蛋加上1/2片全麦面包也能提供约1毫克锌。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牛肉、牡蛎、鱼肉、田螺等,这些食物锌含量高且易于吸收。其次是绿色蔬菜和豆类。黑木耳、海带、芝麻酱含铁也较丰富。1/4杯橙汁能提供大约3.5毫克铁;一只鸡蛋和一片全麦面包各含有1毫克铁。

培养学前孩子合理的饮食习惯

除了每天要调理好孩子的营养需要以外,还应培养孩子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

1.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甜点。食用甜点一天不超过2次。过多的甜点不仅会使孩子对正餐的食欲下降,而且容易使孩子长蛀牙。我们可鼓励孩子食用水果和水果汁、胡萝卜、芹菜和黄瓜片、燕麦片粥、麦麸面包或饼干奶酪等营养点心。

2.限制牛奶的摄入量。牛奶的钙含量较高,但太多牛奶将降低孩子对其他食物的欲望。孩子每天饮用2杯牛奶就足以满足其钙的需要量了。

3.当孩子在玩耍、听故事或看电视时,不要让他吃东西。这会导致他因为“下意识”地猛吃而过饱。

4.当孩子向你索要食物或饮料时,确信孩子的确是饥饿或口渴。如果孩子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就要与他交谈或玩耍,尽量不要使用食物进行安慰。

5.当孩子对于自己非常喜欢的食品过于贪婪时,你不要感到恼火,你可以让他吃自己盘中的食物,或让他选择一些糖分、脂肪或盐不是太多的食物。要鼓励他品尝一点点其他食品。

6.让孩子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例如口中充满食物时不要讲话,不要横过餐桌去拿其他人的食物,要将自己碗中的饭菜吃完不能剩下,等等。

保护视力从学前开始

天津市曾对本市59所幼儿园17105名学前的孩子进行过视力筛查,结果显示,孩子平均视力不良率高达10%,其中5成以上为近视。人的视功能是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的,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眼病治疗的最佳时期。

刚出生的婴儿视力为0.01~0.02,1岁时视力只有0.2,4岁时才达到0.6~0.8,5~6岁可达到1.0以上,8~9岁时视力发育才基本完成。裸眼视力小于等于0.5的5岁孩子和裸眼视力小于等于0.6的6岁孩子都属于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远视、散光和先天性小眼球等。学龄前期的眼病对视力发育危害极大,这一阶段眼部的发育,对孩子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保护好视力,必须从这一时期开始。

导致学前孩子视力不良的诱因,除少部分是先天和遗传造成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用眼时间长是学前孩子视力不良的一个直接因素。在一次对某幼儿园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班幼儿会玩电脑游戏的达41.5%,一次看电视、玩电脑时间最长的达2个小时。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机,会使眼睛疲劳引起视力下降。

2.目前社会上部分幼儿园家长,过早地加强了对孩子的识字、读书等文化学习,结果使孩子户外活动时间相对减少。通过《问卷》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幼儿参加了各种培训班,他们中77%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足1小时。而且,大部分的孩子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离书本距离太近,歪、趴、走、躺着看书等。特别是有的孩子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此时接近黄昏,光线昏暗,是造成孩子近视的常见原因。

3.饮食营养不匀衡,也是造成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父母给孩子吃很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结果导致孩子体内缺少维生素、矿物质,由于维生素A、钙是眼球发育必须的元素,一旦缺乏会使眼眶内压力增大,进而导致眼球外凸,前后距拉长,形成近视。这也是目前很多孩子虽然眼部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依然表现出弱视等视力低下情况的重要诱因之一。

学前是孩子视力保健的关键阶段。若不注意用眼卫生,不注意保护眼睛,再好的眼睛也可能发育异常,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有的孩子因视力不好不能选择理想工作,将令人抱憾终生。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1.控制用眼时间

学前的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一次不要超过过半小时。电视机的摆放距离在2米左右,高度与眼睛平行,减少眼睛的紧张度。用眼后要远眺。保证孩子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合理饮食

应当教孩子平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吃动物肝脏、鱼类、胡萝卜等含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多吃蔬菜,荤素和粗细搭配,食品多样化,限制动物脂肪和含糖量过高的食品。

3.保持正确的姿势

看书写字姿势要正确,桌椅高矮要适当;眼睛和书本保持合适距离,不使用纯白色光面纸张,鼓励孩子写大字画大画,尽量使用深色粗笔写字画画;孩子写字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室内光线要柔和明亮,当室内光线不足时要开灯补充。

4.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孩子应定期接受眼部检查,通常1岁以内的婴儿,每年需检查5次眼睛,1~3岁每半年检查1次,3岁以上每年应检查1次。如发现斜视、弱视、近视等眼疾应及时进行矫正治疗。

另外,还要教孩子注意保护眼睛不受伤害,注意个人卫生,毛巾、手帕要专人专用,每天洗晒消毒。

杨力谈养生

孩子发烧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在孩子发高烧时,很多父母往往只会注意孩子的高热情况,而对孩子的双眼紧闭、眼屎增多却不注意,认为这是孩子发热后的必然现象。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有可能会导致某些物质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再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混浊,甚至软化穿孔失明。所以,孩子在发高热时,父母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时,让小孩多吃一些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还要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爱牙习惯从小培养

某市医院口腔科按照第二次全国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标准调查发现,在该市学前的孩子中,牙龋病发病率达61.41%,牙颔畸形患病率32%,且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发病率逐年递增,最高的达到89.53%。缺乏口腔健康知识以及保健意识薄弱,是造成幼儿牙齿发病率高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