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性生存
21509100000019

第19章 把握时机,放手一搏(2)

不久以后,他被调到“时装”杂志社,这与他理想中的职业更近了一步。1987年他受命筹划广交会大型时装表演当时,在中国举办时装表演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王新元深知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发挥所有聪明才智,最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于是,王新元的大名在一夜间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服装界甚至商界关注的焦点。王新元的实力日益雄厚,他终于摆脱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干起自己的事业。1991年12月,与香港JMT公司合资,正式成立了“新元时装公司”,从此成了时装界影响极大的著名企业家及艺术家。王新元由插队青年——战士——大学生——工人编辑,最终发展成为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其间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但他始终等待机会,寻找机会,在适当的时候捕捉机会,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妥善地处理机会的结果。

机遇的次数与好奇程度成正比

我们如果能“两耳多闻窗外事”,多些好奇心,努力地去钻研探索,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成绩。

狼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创门常常竖起灵敏的耳朵,倾听自然界里的每一种声音;它们的眼睛总是那样雪亮有神,仿佛可以穿透一切。野兽的嚎叫,鸟儿的飞行,甚至一只小虫啮草的声音,狼都侧着耳朵去听,睁大眼睛去看,并伺机对它们下手。狼比其他竞争对手容易发现猎物,其原因就是它们具有十足的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探索。

狼善于发现猎物,是因为它们具备发达的感觉器官,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狼似乎比其他所有动物都清楚,只有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一切,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甚至一些极其微小的机会。所有这些,对于捕捉猎物或与对手竞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读狼性生存之道

狼由于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才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最终才捕到了许多猎物,同时找到了优美而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如果也能“两耳多闻窗外事”,多些好奇心,努力地去钻研探索,一定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成绩。

谈到好奇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人都会最先想到发明领域,想到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事迹。

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非凡的钻研精神,只要遇到弄不明白的事,他就拽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

一天,他看到家里的母鸡正在孵蛋,就跑去问妈妈:“母鸡为什么要把屁股坐在鸡蛋上呢?”妈妈笑着说:“孩子,那是鸡妈妈在孵小鸡呢!”吃晚饭的时候,家里人发现爱迪生还没回来,就急忙去找。大街小巷、左邻右舍都找遍了,可就是没有他的踪影。谁也没想到,最终竟在鸡窝里把他找到了。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把许多鸡蛋放在屁股下面孵小鸡呢!爸爸妈妈被搞得哭笑不得,连忙把他拉出来,给他洗澡,又给他洗衣服。

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上飞,就想:既然鸟能飞,那么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儿们吃,试图让他们也像鸟一样飞到天上去。结果,几个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因此被父亲狠臻了一顿。好不容易长到了8岁,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便急着把他送进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他从此可以老老实实地上学,变得乖巧起来没承想他还是那样调皮捣蛋,而且竟闹到了老师的头上,经常让老师下不来台。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2+2=4”,爱迪生就立刻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老师每次都被他难住后来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好管理,太调皮捣蛋,就把他开除了。这个时候,爱迪生只在学校呆了3个多月;而且,他一生也只读过这3个多月书。

然而,他却比那些读过很多书的孩子还有出息。由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爱迪生一直在搞些小规模的发明创造。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发明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曾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当过夜班报务员。那段期问,按照局里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9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为了能够较好地休息,爱迪生设计了一个电报机,用来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此后,他又几次对电报机进行改进,最终研制出一架新式的发报机。

爱迪生还有一项最大的发明,那便是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灯泡。

爱迪生是美国乃至世界上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被人们尊称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是什么激发他产生了创造的欲望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好奇!

1858年,一个小女孩在瑞典的一个富贵家庭出生了。在五六岁时,小女孩不幸患上瘫痪症,丧失了走路能力。

一次,小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他们与船长和船长夫人呆在一起。船长夫人特别喜欢孩子,当她看到小女孩时,就想办法逗她开心,于是对她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它机灵古怪,十分惹人喜爱。

小女孩听得十分入神,很想亲自看看那只天堂鸟。于是,看护人员把孩子留在甲板上,去找船长借那只鸟。孩子耐不住强烈的好奇心,她要求船[的服务员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名服务员不知道她的腿有病,只顾带着她往前走孩子由于对天堂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感,急于见到它,竟忘了去拉服务员的手。这时奇迹发生了,小女孩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痊愈了。女孩长大后,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文学家。这位女性文学家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需要好奇心,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在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不经意的好奇,意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那里的热带雨林中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野生可可树,树上结满了果实可可豆。1300多年以前,约克坦玛雅印第安人用焙炒的可可豆做了一种饮料叫chocolate。墨西哥阿兹台克人战胜了玛雅人并从他们那儿学到chocolate的有关知识。

当西班牙殖民者于16世纪来到美洲时,阿兹台克人又把chocolate知识传给了他们。1504年哥伦布出于好奇,最先把可可豆带到了欧洲,随后的探索者DonCortes发现了它的商业价值并把chocolate饮料传播到西班牙。西班牙人在chocllate里加糖使其变甜,到17世纪时这种饮料在欧洲那些富有的贵族中变得盛行起来。随着需求最的增大,可可树的种植发展到巴西、特立尼达和其他西印度洋的一些群岛,后来又发展到西非和其他热带国家。随后“巧克力”的产生,使其成为全球性的食物。哥伦布起先的好奇,意外地成就了一种世界性食品。

索尼立体声录音机的诞生也说明了好奇与机遇之间的关系-好奇创造机遇。

索尼公司(SONY)是世界著名的电子及电器设备公司,总裁为盛田昭夫,是一位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早期日本的录音机都是钢丝录音机,1949年,当美国产的磁带录音机出现在日本时,盛田和井深马上买下它的专利。经过一年时间的苦心研究,索尼生产的录音机和磁带开始投入市场。新产品面一市后,索尼公司进一步研究开发。为了更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他们降低产品的价格,缩小它的体积。几个月后,第一架手提式磁带录音机诞生了,它携带起来特别方便,价格却降低了一半。这种录音机很快风靡整个日本。

1952年,盛田昭夫听到晶体管问世的消息,立即飞往美国考察,不惜重金买下这项专利技术,接着攻克了晶体管频率过低的问题,最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部晶体管收音机,仅1955年,销售额就达250万美元,是引进专利费用的100倍。

1979年,索尼公司几位技术人员在修理手提式录音机时,出于好奇心将这部录音机改造成四声道立体声录音机。盛田昭夫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测试和检验了新机器,发现它有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便迅速组织没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优先研究开发这种机器,不久就取得了成功。新研制出来的袖珍型立体声录音机,重量比原来更轻,价格也比原来更便宜,不久便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很快又传遍世界各地。

盛田昭夫善于捕捉发展良机,在他的带领下,索尼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公司。在2000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评选中,索尼以600.52亿美兀的营业收入排在第30位。

不从事什么活动,一个人多一点儿好奇心总没有什么坏处。好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背后有一股强烈的喜悦和动力,使人活得有精神,有干劲。好奇心强的人对许多东西都抱着乐于接触,并试着从中体验乐趣的态度。他们再忙也会抽出时间看看当天国际国内发生的新闻大事,了解身边发生的故事、他们还喜欢钻研和探索新事物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自然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机遇,所以也能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功。

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与对手竞争时,如果某一阶段处于不利地泣,无法与对手相抗衡,就暂时“忍”下来,待时机成熟再出手,将其击败。

原野上,一群鹿正在悠闲地啃食青草。在驯鹿周围的草丛中,一群野狼已把自己隐蔽得毫无漏洞。这群狼已经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此时已是饥肠辘辘。

一只驯鹿慢慢向狼群靠近,它在那里发现了又香又嫩的青草。对于狼来说这可是个绝好的捕食机会!狼们只要冲出草丛轻易就能对驯鹿袭击。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们仍然忍受饥饿的煎熬,耐心地潜伏着。

一会儿,又有两只驯鹿走了过来。狼们仔细观察动静,见几只驯鹿完全放松警惕时,突然出击,最终将它们全部捕获。

在这次捕猎过程中,狼采用的战术中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忍‘,术。

狼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它们想捕捉更多的猎物,因此当一只驯鹿向它们靠近时,它们并没有冲出去将其捕捉,而是静静地潜伏在原地。因为它们明自,如果冲出去捕捉眼前那只驯鹿,那么远处的儿只驯鹿必然受到惊吓而逃走,那就打乱了本来的计划,达不到”大谋“的目的。

狼隐忍不发,在适当的时机出手,最终才捕到了猎物。

解读狼性生存之道

狼在捕猎过程中表现出的忍耐的品质,实在令人钦佩。它们由于忍耐,最终获得一了更多的猎物〕这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在与对一手竞争时,如果某一阶段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与对手相抗衡,就暂时”忍“下来,待时机成熟再出手,将其击败。

纵观一占今中外名人的成功之道,有很多都是采用”忍“术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忍一时之辱,实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表现;有些惊险的局面由不得你乱中行动,这时的上乘举动为变乱之忍。具体来说,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多变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看问题,不怕突发的事变。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决不能手软心慈四是应当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找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毫无根据可循。

中国历代都发生过无数次的变乱,在这个问题上有成功地处理变乱的例子,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三国时期,中郎将张辽接受曹操的命令,屯兵在长化。临出发时,军中有人谋反。这天晚上,安静的营寨里突然四处惊呼”着火了,着火了“,部队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一下子乱起来。张辽处乱不惊,对左右部将说:“传令下去,这不是全军造反,是有少数人制造混乱,想以此扰乱军心,趁乱行事罢一了。”张辽则率领亲兵数十人,在军营中端立不动,不久谋反的首犯就被抓住斩首示众,于是叛乱平息了。

对于变乱之忍,古人以为:“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蛰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桓温一来,坦之手板颠倒,阙有谢安,从容与之谈笑。郭唏一动,孝德仿徨无措;壮也秀实,单骑人其部伍。中书失印,裴度端坐;三军山呼,张泳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