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性生存
21509100000038

第38章 优化团队管理机制(2)

郑穆公接到弦高送来的报告后,立即派人到北门观察守门的秦军动静。只见秦军刀枪擦得雪亮,马匹已经喂饱,便知弦高的通报属实,于是紧急动员全国准备迎战秦军。忽然探子来报,前来偷袭的秦军已被弦高用****之计退了。郑穆公如释重负,立即派人向三个守北门的秦将说:“你们整装待发,想必是要回国吧。郑穆公已经知道这件事,特派我来相告,你们离家两年了。思乡回国是人之常情,那就清便吧”等候秦军已久的三个秦将早知秦军已退,大事已经泄露,只好连夜率军奔一向秦国。

对于弦高在国难当头之际智退敌人的举动,郑穆公大为赞许,亲自出城迎接,并设宴款待他。穆公决定封弦高为官,但有人极力反对,认为弦高怎么说也是个牛贩子,封他为官有失朝廷脸面。穆公却不以为然:“脸面,脸面有什么用?若不是弦高谋士智退敌兵,恐怕郑国人的脑袋现在都已不在脖子上了。弦高不用一刀一枪,就制服了前来偷袭的秦军,他是一流的人才,难道我们不该封他为官吗?”说罢,封弦高为军尉。

在知人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有独到之处。

在湘军中,分统湘军内外湖水师的杨载福、彭玉麟,就是曾国藩于咸丰三年(1853年)下半年在衡州练兵期间,分别从行伍和凛生中提拔上来的。

此二人均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其一“智胆超群,秉性忠直”而又“口不言功”;另一个“任事勇敢,励志清苦,实有烈士之风”。他们所具备的品质,都符合曾国藩对“德”的要求,故曾国藩把他们从无名之辈提拔到统领水师的高位上。而他们后来在建立与发展湘军水师,指挥湘军水师作战上,也确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曾国藩每到一处便广泛结交,大量延揽当地人才,在江西、皖南、直隶等地都这样做过。在他的幕僚中,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告示”中特别强调“询访英贤”的重要性:“惟徐一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在直隶担任总督期间,为广加延访,以改当地士风,曾国藩专门撰写《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并广为散布,此外,还将人才“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见,殷勤奖诱”。

在兴办洋务期间,曾国藩有位名叫薛福成的得力千将,就是他通过“不拘一格”的求贤方式选拔出来的。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初任两江总督,亲自主持在古城金陵恢复已中断十二年之久的江南乡试乡试结束后,曾国藩收到署名江苏无锡落榜秀才薛福成呈送的治理两江方略-《上曾侯书》。书中提出“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改、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八项建议,每项建议中都附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整篇文章条理清楚,文通句顺,见解独到,曾国藩对此大加赞许,很快就召见了他。谈话间,曾国藩得知薛福成饱读诗书,不仅胸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而目具有改革内政外交的真才实学。因而不嫌他是个落第秀才,当即揽其入幕。

后来,薛福成果然不负所托,一直追随曾国藩征战大江南北,尽心效力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薛福成出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后越次升补为左副都御史,并以撰写的大量政论、奏疏等,被当世公认为谈时务的巨擘。

曾国藩选人“不拘一格”,因此连连获得得力助手,除薛福成外,被人熟知的还有罗萱。

曾国藩奉命办团练,广泛招揽人才,罗萱是最早应募者之一。当时每天都有上百人到营中报名,曾国藩一一召见,稍有才能之人都被留了下来。一天,曾国藩接连召见数十人,已是筋疲力尽,无心见客。就在这时,罗萱前来拜见,曾国藩毅然扫一起精神,以礼相待,与之热烈地交谈起来。

交谈中,曾国藩得知,这位青年姓罗,名萱,字伯宜,湘潭人。其父汝怀,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曾任芷江学训导,候选内阁中书,以学行闻于时,著有《湖南褒忠录》。罗萱天资聪慧,饱读诗书,文笔出奇,出类拔萃。倡导经世之学,领湖南诗坛风骚数百年著名的封疆大吏贺长龄,以“家风不可及”闻名遐迩的新化邓显鹤、沈道宽都对他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了解这些情况后,曾国藩立即命其掌管书记,日常文牍往还,也一并交给了他。

重用容闳是曾国藩“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用人原则的最佳体现。

容闳是位伟大的爱国者,对清朝的腐朽、反动统治极其不满,而对太平天国十分同情。他是位美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后,于1860年11月来到天京,拜见了洪仁玕,并向太平天国提出“建立一支良好军队、一个良好政府以及设立银行、学校”等七条建议。洪仁玕很感兴趣,但儿天后却婉言拒绝了这些建议。容闳感到痛心,于12月24日离开天京,投身商贸活动一日,收到安庆朋友的来信,邀他前去曾国藩在安庆的军营叙谈。紧接着,又收到几位朋友来信,受到同样的邀请。

容闳知道,自己曾投奔天京,曾国藩可能会因此加罪于他。因此,提心吊胆地来到曾国藩的军营。可令他出乎意料的是,曾国藩竟亲自接见他,非但没有加罪,反而以礼相待,并主动征询、虚心采纳他的兴国良策。容闳提出向国外采购机器设备、开办机器制造厂等建议,曾国藩欣然接受,并委托他主持操办。后来,他又提出派少年儿童到美国留学的建议,曾国藩对此也大力支持。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容闳对曾国藩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称颂其“一生之政绩,实无一污点”,“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称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等等。

当时,清政府与太平军正在进行激烈的战争,曾国藩善于用人,虚心采纳手下人的意见;而洪秀全在知人用人方面与其截然相反。最终,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军起义,这与他的知人善任有很大关系。

一个团队只能有一个领导

一个团队只有一个领导,管理者掌握绝对领导权,这样一个企业或公司在决策上才能达成一致,一套方案才能顺利地得以推行。

-个狼群确立了新的首领之后,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领导。这个首领称为阿尔法狼,也就是头狼,它具有绝对的权威。阿尔法公狼具有强壮的体格、强势的性格以及撼人的勇气,它在群体中的狩猎能力、决策能力都是一流的,是整个狼群的绝对领导者,是该族群的中心及守备生活领域的主要力量。

同时,阿尔法公狼也是一个典型的独裁者,一旦捕到猎物,它总是先吃独食,而且它可以享有所有的雌狼;不过,阿尔法母狼不知是醋意大发还是为种群的未来着想,总会阻止阿尔法公狼与别的雌狼交配。

一般来说,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狼群中,会有一个狼王,它具有统领这个区域所有狼群的权力。在进行集体围猎时,狼王常常会通过嚎叫的方式召唤所有的狼前来聚集。狼群都要无条件地接受它的统一部署。

在整个狼群中,阿尔法公狼通常以咆哮、怒吼、追逐、撕咬以及监视等方式来支配其他成员,让它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它的权威,使它们无法超越自己的统治地位。严格的等级秩序确保了狼群在安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解读狼性生存之道

一个团队只有一个领导,意思是说管理者要掌握绝对领导权,这样一个企业或公司在决策上才能达成一致,一套方案才能顺利地得以推行。

领导者掌握绝对领导权是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必要的。企业高级主管及一般员工的利益,都来自企业当前的实际收益,因此,当企业制订的未来计划对当前收益有影响或有风险时,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自身利益将会受到损失,进而反对计划实施。但事实上,他们的意见可能是错误的。出现这种情况时,企业领导者就应发挥权威的作用,不妨“独裁专制”。

日本本田公司原来只生产摩托车,后来决定投巨资研制赛车及环保型轿车,公司员工认为这是极其荒唐的事,于是共同起来反对。有人说,公司的摩托车销量很好,为什么要投巨资去研制赛车呢?与其那样,还不如把财力、物力和精力花费在摩托车的生产能力上。在这个例子中,这类人考虑的是本田当前的收益情况,并没有顾及本田的发展前景。但本田总裁宗一郎以强硬的态度向所有人员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向汽车工业进军。最终,公司实施了这一策略,后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宗一郎的事例向领导者展示这样一道理,只要决策是正确的,就要极力推行,不能被下属的意见所左右。只有敢作敢为,总揽大权,才能以企业权威领导人的姿态掌管一切事务,这样整个企业才能按照一条主线、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发展。

美籍华人王安是位出色的企业领导者。1951年,他在纽约创立了1几安公司,主要经营电脑销售业务。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工安公司陆续推出了“LOCI”型计算机、300型计算机和700型计算机。在当时的市场上,这些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等优势,使王安公司成为计算机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但在60年代末期,王安通过对市场的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以及科学预测,之后认识到:公司计算机的销售前景并不乐观,那些有半导体科研实力的公司,在不久以后将推出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很有可能取代现在市场上所有的计算机了解这一情况后,王安果断地提出“放弃计算机生产,转向电脑开发”的战略思路。

但公司高层人员认为,放弃公司一贯熟悉而且热销的产品,必然会使公司蒙受损失,因此他们极力反对王安的战略计划。面对这种情况,王安发挥了“权威”的重要作用,强行做出“向电脑业进军”的决策。1971年,市场仁出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袖珍计算机,刚一上市,立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就在这一年,王安公司推出了公司第一代文字处理机,并迅速走俏。

60年代中期,王安公司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这时,又赶上美国高科技公司发展的黄金时代,股市对高科技公司的股票青睐有加,于是王安决定借此良机向社会公开招股,以加快企业的前进步伐。

不论是否将原公司改为股份制公司,王安心中都有一条不可动摇的准则:对公司的领导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王安不仅自己持有较大份额的股份,还让妻子及长子也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等到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后,工安家族持65%以上的股份,保证了王安对公司的绝对领导地位。

工安这样说过:“我是公司的最高权威,公司不论发展得好与坏,都由我负全部责任。”王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保证和维护自己的最高权威,他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交易以后,王安家族在股价较高时陆续卖出一些股票,赢得了很大利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王安家族还持有公司52%的股份,看到这个比例,上安知道:持股份额不能再低了。但为了进一步开发、完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需从股市再次筹集资金,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发新股。但这样做的话,王安家族的持股份额将降至50%以下,王安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绝对领导权。工安思前想后,没有贸然行动,决定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最终,他决定发行没有表决权的新股,因为这是最简捷的办法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提醒他:对于发行这类新股的上市公司,一律进行摘牌处理。

接着,王安又想出“发行优先”的办法这种股票没有表决权,但能获得比普通股更多的股息以及资产偿还优先保证的权利然而,证券交易所又给王安来了个当头一棒:如果这样做,王安公司的股票将被剔除投资级。

王安仍不甘心,经过苦心研究,又拟出发行B级普通股的方案。这种B级普通股只有1/10的表决权;作为补偿,它的股息比普通股略微高一些这一次,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回答让王安看到了希望。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认为,发行B级普通股是符合有关规定的,王安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王安喜出望外,随即准备相关事宜。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刚迈出第一步,就遭到了公司董事会、高级经理以及一些员工的反对。他们认为,美国证券交易所在各方面都与纽约交易所有差距,公司那样做,简直是在“弃明投暗”;那样做的话,公司股票市值会“缩水”一半,而B级普通股的发行也难以顺利完成。此外,改投美国证券交易所还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王安一贯坚持的“拥有公司绝对领导权”的做法发挥了作用。最终,王安家族以持有公司52%份额的优势做出了表决:发行B级普通股,同时股票迁往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来事实证明,王安的决策是正确的,由于美国证券交易所高科技私营公司不太多等原因,王安公司的股票备受追捧;B级普通股也顺利发行,其股价还略高于普通股,因为大多数投资者更看重股票回报的多少而不是表决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