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21509300000005

第5章 思绪欢畅、奔放(3)

四是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孩子的品质个性。有的孩子学习很好,平时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均是如此,在家长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骄子”,这是一种类型的孩子。还有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都很差,但对动手制作却有着很大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发展成为了自己的一项特长。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说,个性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若脱离了社会,不与人们交往,也就谈不到个性,初生婴儿只能算是个体,还没有个性;个性乃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人际关系的结晶。所以,人的个性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孩子的个性培养是教育工作最不容忽视的环节,更是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全面发展孩子的素质进行科学育人必不可少的。

把开放的意志与充分的自由还给孩子

孩子虽然不是成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成年人眼时,孩子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是向他们灌输成人决定的一个重要时间段。然而,家长们并不了解,对于强加给孩子的任何一个决定,孩子们都会抱有排斥心理。

作为父母,应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意愿,根据孩子身心成长的自然节律来施教,让孩子的天性真正得到释放,而不应强迫孩子。

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孩子虽然与成人有着不同之处,但他同样拥有自己的意识、情感。

即使是在今天,正确地看待儿童的天性,认真研究儿童,仍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最基本的课题。

1981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福井谦一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福井谦一小时候,他的父母对于福井谦一的学习,采取了一种“不干涉态度”。他们为了福井谦一买来各种各样的文学和科普类少儿读物。但是,他们让孩子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自觉地去读书,使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他们从来没有强迫福井谦一读书。

在福井谦一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父亲经常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特意拉着正在紧张复习的谦一下一盘围棋。他的父亲知道,福井谦一喜爱下围棋,在考试前一夜,与孩子下一盘棋,不仅调节了福井谦一紧张的神经,而且福井谦一还从中体会到了父亲一直以来的关怀。在平时,“要好好学习”、“学校教了些什么?”、“成绩怎么样?”、“考得怎么样?”这类话,从未听到父母这样说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上,父亲从来不对孩子们指手划脚。

一直以来,福井谦一的父母持有这样的观点: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特权。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他们鼓励孩子们去郊外游玩。有时,他父亲在闲暇之际,亲自带着孩子们去郊外钓鱼,而且还给他们讲一些相关的知识。当福井谦一上了中学之后,每年夏天,一家人都会在海边租房子度假、尽情玩耍。

在中学四年级时,福井谦一和年幼的弟弟借口集中复习、准备考试,竟然从父亲的朋友那里借来一座海滨的房子。小哥俩住了进去,但无论如何也难以抵挡大海的诱惑。长时间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海上尽情玩耍,把功课抛到脑后了。当小哥俩回到家之后,虽然父亲看到小哥俩黝黑的脸庞和胳膊,但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对于福井谦一父母这种教育方法,福井谦一极为赞成。当他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采取了同样的教育方式。

孩子虽然不是成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成年人眼时,孩子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是向他们灌输成人决定的一个重要时间段。然而,家长们并不了解,对于强加给孩子的任何一个决定,孩子们都会抱有排斥心理。

1999年全国高考广东省理科状元许顺曾这样说过:我的父母对我高考没有过高的要求,随便考,考得高就报高的学校,考得低就报低的学校。我的父母总是对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只要尽力了,考到什么成绩没有人会怪你的。人和人之间总是有差别的,第一只能有一个。

有许多高考状元的家长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相信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们为孩子创建一个民主、宽松、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生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如此健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有个性,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1986年10月16日,李泽藩夫妇俩的爱子——李远哲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刻,李远哲一家人居住的台湾新竹市一条小巷内,鞭炮声响起来。许多邻居前来道喜。其中,不乏向李蔡配女士请教教子之术的人。对此,李女士笑着说:“都是让他们自由发展的啦!”此外,她还说,生活在她那个年代的人,总是认为医生待遇高,有发展前途,一味要求孩子进医学院。在那个时候,她丈夫同样希望李远哲能够进入医学院,当一名医生,可孩子自己并不乐意,一心只想学化学,我们也就只好放弃自己的观点了。她认为,对于子女的教育,应该采取开放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自由,应该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发展成长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把原本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发展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美国,很多人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一天,萨丽年仅两岁的儿子卡瑞,用剪刀将床单、枕套剪的是满是窟窿,孩子的头上还粘满了胶水。萨丽竟然一点也不生气,反而高兴地对邻居说:“噢,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面对这些,萨丽首先注意到了孩子学会了某种小小的技能,而并没有因孩子损坏某些物品而责怪孩子,她颇有耐心地对卡瑞讲:“我们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许多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遇事没有主见的人。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发言和选择的机会,在餐厅点菜、买衣服、买鞋帽的时候,让孩子把握主动权。我们最好对孩子这样说,“选哪个呢?”或“你觉得那个怎么样?挑你自己喜欢的吧!”,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其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父母应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认真、仔细地听,切不可草草了事。孩子提出的见解是正确的,应给予认可并及时表扬。如果孩子的思维长时间被压制,也就意味着孩子的意见得不到伸展,想再次提出新的主张,恐怕很难了。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意见,家长要亲切、认真地加以解释,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综观许多成功者的家庭环境,都没有来自保守传统的约束,没有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孩子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你可以天马行空,让思想自由飞翔。因为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拥有充分的精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