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会对学习失去热情,从而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学习中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上进心,其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因而我们要从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以及培养思考的习惯等几方面来为自己学习注入活力,使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自然就没有学习效率。
缺乏兴趣的同学,学习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专家调查发现,学个如果对某一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他这门课的成绩一般都不是很好。不仅如此,缺乏兴趣的同学,往往也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兴趣是什么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力学家爱因斯坦普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此可知,只有:同学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兴趣,是指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人的倾向性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倾向性,它主要与人的无意注意相联系,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另一种是内在倾向检它是内于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形成了肯定的态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而导致的。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从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时就对这项活动产生了兴趣。
根据兴趣的指向性,兴趣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内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比如,人们对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诸如影视、戏相等所产个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南活动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兴趣。比如,有的同学对某门功课本不感兴趣。但它是中考、高考必考的科目,只有学好它才能考出好成绩。为了考出好成绩,会硬着头皮去学这门课,慢慢地,也许会从获得知识的快乐中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只有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结合。才能使自己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阿]如果同学们缺乏直接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缺乏间接兴趣,就很难维持长久的学习。因此,只有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兴趣的力已是巨大的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动力。它既有“引起”的动力作用,又有“维持”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的爱好,是一种神奇而XE大的能量。古往今来,凡是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的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要有成效,就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有克服闲难一往无前的精神。难怪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这样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兴趣的产生是十分微妙的。通常是内环境影响、家庭熏陶而产生的,但更多人的兴趣似乎是自发的。比如,同一父母养育的几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同,但其爱好和兴趣却完全不一样。这种例子在牛活中很多很多。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兴趣让达尔文一个中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人烟稀少的荒岛和密林中采集个物标本;使罗蒙诺索夫以白干40天活的代价换一本限制书;让舍勒去亲自品尝氢氰酸;使列文虎克为发明显微镜而整整磨了10年的玻璃片;使发明柯达照相机的伊斯曼全心扑在研究上而忘记与女朋友约会,后来终身未娶;……从这些人物身上中我们不难看以兴趣的巨大魅力吧?
只有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会产个强烈的学习欲望。才会如饥似渴、勤勤恳恳地去读书学习,全身心地投入,聚精会神地钻研,时时刻到地去思考,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取得成功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必将成为一个庸人。
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人的认识和学习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推动人积极地获取知识,易于集中智力和精力,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高,不易产生疲倦。
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的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烦,学习必定会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了学习上的厌烦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道题的成功解答,一次偶然的经历,都可能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同学们只要做到下面几点,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善于发掘学习内容中能激起自己学习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我们所学学科的兴趣;
勒于思索并保持对学习的好奇心。经常思考并解决问题,就会体验到成就感。就会对经过思考而发现答案感到兴奋,就会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兴趣。只有对学习产生了乐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学习兴趣与掌握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习;相反,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
运用知识,形硼E6,最终把知识变成力量。学习。求知,贵在运用。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兴趣的源泉。
理论上懂了不等于实践中就会操作,操作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必须认识,必须掌握。通过操作,既可检验自己对学过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使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总之,只要肯动脑筋就会对某些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途径提示: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地发现兴趣、创造兴趣、培养兴趣,才会越学越有兴趣。
一个人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既能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又能发挥其效能,这是每个学习者应具备的品质。
6.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对大脑来说,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长久保持好奇心能带来智慧。
好奇心,是指智慧的、特殊的、探索性的本质,是学习力中的万能之力,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之门,并为我们的学习注人了无尽的话力。
每个人都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表现得更为强烈。书本上的种种知识时时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自然界和社会个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也会吸引着我们。甚至连路旁的一棵小树、天串中一片飘过的彩云,都会引起我们无穷无尽的退想。
我们应该把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并把它运用在学习上,不断去探索未知的东西。
好奇心——学习的原动力之一
有成就的人与平庸者的区别是:除了少数在儿童时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外,更主要的是,他们能及时将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因而,他们的好奇心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升华了,甚至直到晚年。
发明大王爱迪生童年时好奇心就极强,而且他还有个习惯,对一切事物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上学后,他经常提一些非常“古怪”的问题,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个傻子,同学们常常欺侮他,嘲笑他。终于有一天,严厉的老师把他的妈妈叫到学校,对她说:“我认为这孩子脑子有问题,而且还一点也不用功,经常提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的扰乱课堂秩序。昨天他居然提出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这样可笑的问题,这孩子实在没救了,留在学校只会影响其他同学,我劝你们还是把他带回家吧!”
而爱迪生的妈妈却认为,孩子好问,爱思考,正是与众不同的天赋。于是,爱迪生在母亲良好教育方法的培养下,在他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终于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其实关于好奇心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如:达·芬奇、牛顿、歌德、居里夫人、毕加索等,他们的成功皆缘于好奇心。历史学家鲁造夫称好奇心为“我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它简直就是一台发动机,使我总想看到一切、听到一切。
好奇心要求我们去尝试一切。使我们的眼界更宽了,经历更丰富了。南于好奇,全部的知识领域突然变得有趣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会有所发现,这又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习注入无尽的活力。
因此,同学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或许,你的求知欲不知什么时候受阻了,通往好奇的道路被过多的无意义的东西所占据。那么,就毫不犹豫地去铲除障碍,让好奇的通道畅通无阻,并每时每到都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吧!
唤醒自己的好奇心
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就具备了好奇心。但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失去了好奇的本能,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会急迫地行动,爬向一棵室内的盆里惊奇地注视着这个长叶子的东西。然后,又转向花盆,用手拍打花盆的边缘。再后来,长大了一些,会用湿乎乎的手指研究花中的泥土。当看到自己的小手在地板上留下一些黑印时,便高兴地欢呼起来。
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好奇心逐渐减退甚至消失了。为了唤醒同学们的好奇心,并使它时刻保持觉醒状态,你必须要天天练习。
坚持写日记。
这可以使你每天都关注你的好奇心,关注一切令人吃惊的事,关注好想法及新发现。你要即时捕捉到它们,并花时间把它们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什么事?准?多少?在哪里?
如果……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等等问题。这些疑问一旦在你的大脑中出,就立即开始研究,直到找以一个令你满意的答案。
训练自己感官的敏锐性,使自己习惯于全神贯注于看、听、摸、尝或嗅。
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人人都有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自己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同学们可以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探索,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例如,一天下午当地刮起了龙卷风,学校操场上形成一股较强的旋风,把地上的灰尘、废纸成漩涡状卷起,同学们兴奋地奔走相告:“龙卷风来了!”有的同学却很疑惑:“这是龙卷风吗?好像不是吧?”对于这种现象是不是龙卷风,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知道龙卷风的成因、特征、多发地点,这种现象是否是龙卷风?这时同学们就会去查阅相关的书籍,学习碰见的知识,仔细观察、探究。慢慢地,同学们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积极地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从生活中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注意个活的一些现象,并对其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从而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关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好奇心就可转变为学习兴趣。
途径提示:
保持好奇心,进而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是促使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
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动力。
7.学会提出问题
提问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关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才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爱因斯坦就是通过质疑经典物理学,挑战牛顿等权威,才创造出相对论的。
读书时要敢于提出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辨别能力,不要受书本的拘束。不要只把大脑当作仓库,把所有学的东西全装进去。既不要读死书,也不要死读书。要在读书中学习总结自己独立见解。先是仔细阅读,然后辨别出错误的理论或观点,用理论或实验加以证明。书中讲得不完全的地方,还可以补充和发展从中得到启发,产牛新的思想,或有更新的发现。
勇于发问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正是在求得一个个问号的解答中。探求到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方法,一步一步跨进知识大门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对自己所接触的知识,从来不提出问题,不问一个为什么,那么,他的头脑就无法放射出智慧的火光。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不需要向别人请教。就不会学到新的知识。只有时时到刻感到肚子里空空的,觉得自己学问大法太少,才能如饥似渴地追求它,不停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来充实自己。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周恩来小时候读书时,经常到老师家里。问得问题最多,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互问互答,探讨问题。不断追求新思想和新知识。他时时到刻把好问作为学习的诀窍。
当然,好问要以多思考作为前提。有的同学平时不用功,一碰到疑难问题就向他人请教答案。这种“懒恩而多问”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善于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难题。然后再去认真钻研和反复思考,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去问人,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