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21510900000006

第6章 储备知识——深度揭秘“甜蜜”的问题(5)

尽管脑梗塞与脑出血均可引起偏瘫,但糖尿病患者的偏瘫以脑梗死多见,并且梗死部位见于中小动脉比主于动脉多,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比颈内动脉系统多,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偏瘫一般较轻,但可反复发作。尽管其短期预后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预后差别不大,但长期观察发现并发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较差。许多患者因此丧失了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6个月内复发和死亡的危险性很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偏瘫后应积极治疗,尽快控制血糖,以防止复发和病情加重。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偏瘫患者要注意常规检测血糖,更应注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区分是应激性高血糖,还是原患有糖尿病。有调查表明,在偏瘫患者中约有12%~40%的人可出现高血糖,其中有5.3%~52%的患者可见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说明这些人以前患有糖尿病但未被诊断出来。

总之,偏瘫与糖尿病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糖尿病患者年龄的增长,病史的延长,并发偏瘫者也将逐渐增多,所以应注意预防。而对突发偏瘫患者也应尽早查清是否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以利进行合理治疗。

三“严”良语

临床试验表明,低血糖偏瘫属于一过性偏瘫,这时候治疗的关键是要及时确诊并给予高浓度葡萄糖静脉注射或点滴,一般来讲,最快20分钟其瘫痪肢体即可开始活动,大部分在1小时内恢复,极少数需2小时以上才能恢复正常。

儿童:糖尿病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时常我们会发现,患糖尿病的人群大多是老年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患糖尿病不光是老年人的“专利”,即使刚年纪很小的孩童也很有可能患上糖尿病。但是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在类型、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损伤,使患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引起的。

儿童糖尿病的特点是什么?

1.绝大多数为Ι型糖尿病。

2.起病急、病情重、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儿童糖尿病多数起病急骤,常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呈慢性失水,消瘦,体虚乏力,其中半数以酮症酸中毒症群起病。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5岁以下者达74.5%。

3.生长发育迟缓患儿正处生长发育阶段,故严重代谢紊乱影响发育。患儿常矮小,生长缓慢、消瘦、营养不良,性发育迟缓或低下等,常伴肝脏明显肿大。多属脂肪浸润,经积极治疗后可回缩,很少发展成肝硬化。

4.有“蜜月期”现象Ⅰ型糖尿病,如能及早而满意地治疗,其中部分患者可暂缓解,甚至停用胰岛素治疗,称这种情况为“蜜月期”。但终局仍多复发而需用胰岛素治疗,个别可永久性完全缓解。

5.并发症方面急性者多为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多为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少于成年人,其中肾脏病变是小儿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大约占40%。

6.B细胞贮备功能低下血浆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甚至完全没有。临床上血糖波动大,常被称为“脆性”,对外源胰岛素依赖性强。

7.需家长协助治疗小儿不能独立,尤其婴幼儿更得依靠家长管理,因此必须教会家长掌握糖尿病治疗及保健知识。

当90%以上的胰岛B细胞受到损伤时,才会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大多比较典型。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尿,并会出现夜尿增多和夜间口渴爱饮水的现象。多食也是患儿较普遍的症状,饭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较前稍有增加,有的孩子饭量甚至成倍增加。但也有的患儿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和乏力。

儿童糖尿病多为Ι型糖尿病,发病时胰岛B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续终生。同时儿童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还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三个方面。值得强调的是,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上述4种疗法相辅相成,往往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专家答疑:

Q:儿童糖尿病怎样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A:15岁以前的糖尿病患儿一般均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即Ι型糖尿病,因此,必须坚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以保障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顺利度过青春期,达到正常的身高与体重。特别要从以下方面给予注意:

1.饮食应适当放宽,蛋白质摄入比例应适当提高,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2.儿童糖尿病热量(千卡)=(年龄-1)×1000千卡。其蛋白质可提高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5~2.0克。

3.久病或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者,可发生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盐(钙、磷、镁、锌、铁、锰、硒等)多种营养成分的缺乏,应注意从饮食或者药物的形式补充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4.糖尿病患儿也应有一定的活动量,鼓励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但活动量要适可,恰当的体育锻炼与社会活动,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糖尿病治疗。

5.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既要防治因用量不足而使糖尿病得不到良好控制,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早发生,又要防治用量过大或进食过少而发生低血糖,因频繁低血糖可致脑损害,影响智力发育。

警惕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是因为受孕以后分泌的激素,在人体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特别是在怀孕24至28周时会达到高峰,因此医生会在这个阶段对孕妇进行有关糖尿病的筛查试验。那么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状或可疑信号呢?

首先应在有可能发生糖尿病的孕妇中筛查,即孕妇年龄超过30岁;

1.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2.肥胖症患者;

3.反复自然流产;

4.曾有过找不到原因的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史和畸形史;

5.孕妇有慢性高血压病;

6.尿糖阳性;

7.反复发生感染;

8.妊娠胎儿大于孕周或分娩过巨大胎儿;

9.羊水过多;

10.有多食、多饮、多尿等情况的孕妇。

凡糖耐量试验有两项超过正常值者,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第一次筛查正常的孕妇,如仍怀疑有妊娠期糖尿病,应在妊娠晚期即25周后重复筛查一次,以减少漏诊。

“健康旗帜”

糖尿病产妇宜及早开奶

早开奶对婴儿及母亲尤其是Ⅰ型糖尿病产妇更应提倡。据研究报道,Ⅰ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的结果。此种免疫缺陷可被存在于牛奶中的一种蛋白所触发,如果母乳喂养时间小于3个月,婴儿过早接触牛奶,均容易导致婴儿以后发生Ⅰ型糖尿病,故糖尿病产妇应及早开奶。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在60岁以后糖尿病发病人数仍继续增加,其数约3倍于中年人。糖尿病在这时候症状显得缓和多了,糖尿轻微,仅少数病例需用胰岛素治疗,大部分则用减肥或口服药物治疗。酮体症和胰岛素休克也少见了。

那么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是什么呢?

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所以常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少患者只是因为明显地乏力易倦、体重下降而求医。有的则无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才确诊为糖尿病。因此,老年人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患了糖尿病。等到出现了糖尿病的一些急慢性并发症时才求医而确诊为糖尿病。

2.老年人常易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由此而引起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肢体动脉硬化等。患了糖尿病后,这些心血管病进展加快,病情加重,易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下肢坏疽等。

3.老年人内脏功能多有衰退,自我调节能力也下降,患了糖尿病后,在治疗方面不要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那样严格要求,如一定把血糖完全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易导致低血糖发生。老年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往往不易自我恢复,并且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强化治疗。

4.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由于低血糖发生时常有典型的症状,如出汗、心慌、手抖、头昏、饥饿感等,故对一般糖尿病患者而言很易自我发现。及时进食即可立即中止低血糖发作。但对老年人而言,由于反应性差,在低血糖发生时常常不出现典型症状,故不能及时发现;这种不易察觉的低血糖由于未及时进食而由轻变重,最后发展为低血糖昏迷,重者危及生命。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平日血糖及尿糖监测,患者家属也应主动关心其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作好家庭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