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21511400000042

第42章 做事要有心计(1)

1、做事要多长点心眼儿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人说某人很有心眼儿,或者心计;换而言之就是说某人很有思想,或者说智慧。那么这种心眼儿或者智慧为何值得人赞颂和羡慕,又何时会表现出来,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次,马云去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会上的演讲者85%是美国人,听众85%也是美国人,列举和沟通的商业例子更全是美国的,就像美国自己的家庭商务会议。当时,马云没有用心去听,只是看看,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但是,他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说:“我觉得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中国是中国。”

当时他的发言没有得到重视,可是当时马云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要找出一个中国和亚洲特色的东西。后来,马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问题,并且总结了出来。

首先,马云也逐渐地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他发现长城的城墙上刻满了“××到此一游”。他从中发现BBS是亚洲人喜欢的东西。

其次,经过对市场和文化一系列的研究和观察,马云得出一个观点: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太杂,最终使人们无从下手。所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后在互联网领域做大做强,做成一个亚洲任何企业都能通用的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服务。因为美国的模式是给大企业服务的,美国模式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供应商搬到自己的网站上来,而一套这样的软件要100万美元。按照中国当时的企业状况而言,很少企业买得起100万美元一套的软件,即使买得起也未必用得好,中美的国情不一样。

最终,马云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B2B,换句话说也就是阿里巴巴模式。

试想,如果马云当时只听不想,最终的结果只是把美国的商务模式拿到中国生搬硬套,就不会有商界叱咤风云的马云,也不会有阿里巴巴的成功。遇事多长点心眼儿的人,在社会中一定是少摔跟头,少吃亏,而遇事不留心眼儿的人,注定要被坑被骗。

目前,房地产是社会上最热点问题之一。但是房地产行业不够成熟和完善,于是一些房屋中介机构趁机浑水摸鱼,大捞不义之财,赚得盆满钵满。为此,报纸、媒体提醒买房者谨慎买房,防止被骗,但是,行骗者还是有机可乘,被骗的人有增无减。

小赵是工薪阶层,面临结婚买房的问题,多方打听之后看中了孙某名下的一套房屋,在中介竭力撮合下,双方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按照协议:房屋成交价54万元,买方在两天内将3万元定金交到中介公司指定账户,视为卖方收讫。

小赵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3万元定金打入约定好的指定账户后,中介工作人员拍胸脯保证卖家一有消息就会立即通知他。结果几个月过去了,中介没有任何音信,小赵心急如焚,试着自己与孙某联系,孙某却说自己也一直在等中介的消息,还埋怨小赵怎么3万元定金一直不付……发现不对之后,两人一起去找中介公司,到了之后发现中介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小赵觉得委屈,与孙某协商不成,便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双方买卖协议,并返还3万元定金。最终,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孙某虽然实际没有拿到钱,但已视为“卖方收讫”。由于中介公司倒闭所引发的风险应当由孙某承担,判决其返还小赵定金3万元。

虽然小赵最后在法律的帮助下拿回了3万元钱,但是,这婚房没买成,却惹了一身官司,够晦气的。如果在交付押金之前,他能够和卖方协商一下,也不至于出现被骗的事件,婚房的事情也会顺利地办好。小赵吃亏就在此事没有留个心眼儿,全听信中介说的话,没有对事做全面的考虑。其实,只要小赵对此事多长点心眼儿,仔细地分析下,自然会发现蹊跷,也就不会轻易上当。

由此可见,凡事多长个心眼儿,以防上当受骗。遇事多个心眼儿的人,会比别人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会少摔跟头,会少走很多弯路,也更容易成功少吃亏。

没有人愿意被人称为少心眼儿,或者办事情的时候经常现出缺心眼儿的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遇事有心眼儿?

是不是有没有心眼儿是生来就注定的,因为每个人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当然不是,做事多个心眼儿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智力水平。因为平时人们对于一些智障的人也会说:“别看他傻,但是还有××心眼儿”,同样的上了名牌大学的人也经常被别人称作“书呆子”,或者是上学都上傻了,这也就是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并不成正比。

事实上,心眼儿可以通过锻炼来造就的。一般没有心眼儿的人通常都是思想闭塞的人;而有心眼儿,有智慧的人,思维方式不仅活跃,而且具有创新性,属于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做事情,听话的时候,往往会向后思量,不把话听满,留给自己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遇见事情的时候不会随风倒,而是会全面地思索,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现象都联系起来,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不会断章取义,这样下来,就不会盲目地下结论,做决定。

这样,凡是遇事多思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以后遇事自然就会多个心眼儿。

2、弹琴先调弦,做事先摸底

俗话讲的好,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这也就是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摸底,探得深浅,再前行。做任何事情,只要摸清门道,吃透规则,掌握方法,就如同宝刀在手,削铁如泥,也才能胸有成竹,气定若闲,谈笑间办成你梦寐以求的好事。

易定宏,华图教育的创始人。在2001年到北京之前,易定宏还在广东一家大学担任老师,那时候参加竞聘上岗,要进行公开的演讲,易定宏于是准备了一个讲稿参与进去。

谁知道讲的效果很好,后来有些老师还来找易定宏希望能借讲稿去研习,于是他突然灵光闪现,自己操作出版了《竞争上岗演讲胜算》这本书,当时市场的反应还不错。

从这以后,易定宏不愿意安逸地呆在学校里,他拿着出版赚来的钱与从亲友借来的一共十万块钱闯到了北京。

为了摸清路子,他到一家出版社去打工,临时安住在出版社附近。这时候他接触到许多到北京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他们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也有参加司法考试的,但均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相关的考试指导。

于是,2001年9月,易定宏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考试培训出版这一块。

当年10月,刚好赶上律师资格考试、法官考试和检察官考试三考合一,当时时间很紧,易定宏紧急找了高校教授编写这本书,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本书写完了。

到2002年元月,一套指导书就面世了,恰逢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会上许多书商提着现金来订货,当天订金就收了一百多万。

那套书大约280元一套,总共卖出二万多套,总销售额就达到500多万,易定宏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创业之前,易定宏事先摸清了公务员考试的现状,需要专业的指导书,而这一块还没有人去做,于是他大胆去做,为创业挣到了第一桶金。可见,办事前先摸清底细对于成功办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访问日本时,基辛格作为美国国务卿同行。尼克松总统在参观日本京都的二条城时,曾询问日本的导游小姐大政奉是哪一年?那导游小姐一时答不上来,基辛格立即从旁插嘴:“1867年。”这点小事说明基辛格在访问日本前已深深了解和研究过日本的情况,阅读了大量有关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俗话说,弹琴先调弦,办事先摸底。弹琴之前先调好琴弦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办事之前先摸清事情的底牌才能顺利地做好事情。

有一次,一家美国公司与法国公司洽谈购买国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设备。法国人富有谈判经验,手法多变,谋略高超。美国人在强大对手面前不敢掉以轻心,组织精干的谈判班子,对国际行情做了充分了解和细致分析,制定了谈判方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做了预测性估计。

谈判开始,按国际惯例,由卖方首先报价。法国人对报价极为精通,首次报价2000万法郎,比国际行情高出许多。事实上美国人已经知道了国际行情,知道法国人在放试探性的气球,果断地拒绝了对方的报价。法国人采取迂回策略,不再谈报价,转而介绍产品性能的优越性,用这种手法支持自己的报价。美国人不动声色,旁敲侧击地提出问题:贵国生产此种产品的公司有几家?贵国产品优于德国和英国的依据是什么?

用提问来点破对方,说明美国人已了解产品的生产情况,法国国内有几家公司生产,其他国家的厂商也有同类产品,美国人有充分的选择权。法方主谈人充分领会了美国人提问的含意,故意问他的助手:“我们公司的报价是什么时候定的?”这位助手也是谈判的老手,极善于配合,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以前定的。”主谈人笑着说:“时间太久了,不知道价格有没有变动,只好回去请示总经理了。”

美国人也知道此轮谈判不会有结果,宣布休会,给对方以让步的余地。最后,法国人认为美国人是有备无患,在这种情势下,为了早日做成生意,不得不做出退让。

可见,美国人十分注重商业谈判技巧,在行动前总要把目标方向了解清楚,不主张贸然行动。所以,他们的生意成功率较高。美国商人在任何商业谈判前都先摸清对方底细,做好周密的准备,广泛收集各种可能派上用场的资料,甚至对方的身世、嗜好和性格特点,使自己无论处在何种局面,均能从容不迫地应付。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有些事无法避免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摸清事情的路子,然后再行动。摸底的过程就是了解彼方的过程,也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这样就会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

3、观风撒网,见机行事

一粒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功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风撒网,见机行事。

孙子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要做到“因敌变化”,即随着敌人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战略战术。不仅在战场上需要做到“因敌变化”,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同样要懂得见机行事的道理,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和发展巧妙地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在古代,一个小徒弟跟着铁匠师傅学艺,他认真又勤奋,所以没过多久就把师傅的手艺学得差不多了。小徒弟认为,既然手艺学得差不多了,那么就应该是自己接活做生意的时候了。

当小徒弟把自己的想法和师傅说了之后,师傅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让他先打四把斧子,等打好之后再在师傅的店里练习一段时间。小徒弟心里不以为然:不就是打四把斧子吗?这有什么可难的!“斧子很快打好了,第二天,小徒弟就开始练习接活了。

第一个顾客是个中年农民,他抱怨斧子太沉。小徒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时站在一旁的师傅走过来对农民说:“您的身体强壮,斧子大点看着才相称!”于是,中年农民高高兴兴地买走一把斧子。

第二位顾客是个屠夫,他用手掂了掂斧子,然后不满意地说:“斧子太小,砍骨头恐怕不行!”小徒弟心想这笔生意恐怕是做不成了,这时师傅出面对屠夫说:这把斧子肯定能用,太大了手臂容易酸。“屠夫连连点头,这笔生意做成了!

第三位顾客是一个年轻的樵夫,他说斧子基本还行,但是斧头仍需要做一些改进。小徒弟听了急忙按照樵夫的要求认认真真地修改。可是,等他忙完了以后,却听到樵夫抱怨: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小徒弟心里十分着急,觉得这位顾客实在是太难伺候,想要与对方理论,又怕丢了生意,于是又去请在后屋休息的师傅过来。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师傅笑着对樵夫说:“慢工出细活嘛!这斧子保管好用!”樵夫满意地走了。

还剩下最后一把斧子了,这时进来了一位老人。老人问小徒弟:这把斧子是新做的吗?“小徒弟回答:是的,昨天刚做了四把,这是最后一把了。”只见这位老人紧皱眉头说:“这么快就做好了?恐怕打得不到火候吧!”小徒弟哭笑不得,这时师傅上前解释说:“这不是怕您老着急伤了身体吗?我这位徒弟可是连夜打出来的,质量绝对没问题!”老人一听,喜得眉开眼笑。

这时,小徒弟决定不走了,因为自己做生意的本事还没有学成。

不仅是做生意需要学会随机应变,与人相处和处理工作同样需要做到见机行事。如果为人太过拘泥,不知变通,只知道抱着一种固有的方式与人相处、处理事务,那么当相处的对象发生改变时、当处理的问题状况不同时,就很容易碰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