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21514600000014

第14章 商业模式缔造者(1)

李连杰:功夫皇帝的创业路

给出去的你以为是自己的,其实你只是保管而已。

——李连杰

他是亚洲片酬最高的电影演员,却声称自己只是一个乞丐和疯子。他是家喻户晓的武打明星,却捧走了世界经济论坛的水晶奖。

简介

李连杰,1963年出生于北京,1971年走上习武之路,共夺得大小冠军50余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武术界的常胜将军。1982年,其电影处女作《少林寺》轰动全国,并引发继李小龙之后第二次全球武术热潮,之后拍摄了《黄飞鸿》、《霍元甲》、《投名状》等多部经典电影。2007年正式创立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2009年荣获“2008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并获选为美国《读者文摘》2009年“亚洲英雄”。

(上)

全球一家人

做企业都是有诉求的,李连杰的诉求是什么?

——杨帆

公众利益。

——李连杰

杨帆:李连杰始终走在星光大道上,儿时是武术明星,后来是武打明星,最后是好莱坞巨星。今天连杰走进了慈善事业,那么您认为自己这是在做慈善事业还是在做企业?

李连杰:我觉得我是一个企业的创立者。我的人生有三部曲,第一部就是花了10年的时间学习武术,在武术这个行业里做了一些可能被大家认同的工作;第二部就是花了20多年的时间从事电影工作,从内地到香港,从亚洲到欧美;第三部是1997年到2004年对于生命的探讨。我花了7年的时间研究生命,经历过的那次海啸坚定了我创业的决心。

杨帆:连杰现在做的就是壹基金,按我们的理解就是慈善事业,您总说自己在创业,它跟创业是什么关系?

李连杰:我的创业就是怎么样创立一个21世纪的公益慈善事业,慈善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好像不是一个事业,因为它主要给予那些有困难的人一些资金和物资,我们叫A to A,但是我还是把慈善事业定位为社会企业。

杨帆:做企业都是有诉求的,李连杰的诉求是什么?

李连杰:公众利益。在人类的社会结构里基本上有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政府的力量,制定政策法律等;第二种是企业的力量——包括企业家和社会团体;第三种就是个体的力量。欧美和中国一直探讨的都是前两种,而壹基金想寻找的是第三种力量,如何推动个人改变的力量。其实壹基金很想做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一个平台,对整个公益慈善事业起到推动作用。很多富裕的人想捐钱不知道往哪儿捐,同样,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不知道怎么申请钱,供和求之间没有一个平台去交换资讯。所以壹基金的定位很清楚:壹基金一家人,全球一家人,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要保护好它,把它完整地交给下一代。公益事业做不完,政府做不完,国家做不完,联合国也做不完,但是我们要努力尽到我们作为这个家庭一个成员的责任,把这种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几百年几千年一直传递下去。这是壹基金的一种价值观。

杨帆:这是精神层面,那在技术操作层面是怎么样的呢?

李连杰:我们希望每个人对待慈善,能做到每个月一块钱,每个月一小时,让你没有借口说我一个月没一块闲钱,我一个月没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

从一个武术界奇才到银幕功夫皇帝,从当初电影中的小和尚到现在生活中的佛学智者,李连杰对于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而他又是如何走上创业道路的?

你幸福快乐吗?

真正使你快乐的是你的内心而不是物质本身。

我们要驾驭物质而不是被物质驾驭。

——李连杰

杨帆:作如此大的改变,也许您是被什么触动了。

李连杰:我觉得人类生活在任何制度、文化、理念下,最需要得到的是幸福快乐。最怕的是什么?没安全感。所以要多积累点儿财富来求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我们才会真正幸福快乐。我拍电影,一部戏赚过1000多万港币,后来赚了1000万美金,但是你觉得物质真能给予你安全感和幸福感吗?我记得一天早晨陪一位70多岁的富翁跑步,他边跑边很痛苦地对我说,连杰,你看我这大儿子真不争气,二儿子有才能却不听我话。

杨帆:虽然富有却依然痛苦不堪。

李连杰:你会发现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探讨精神财富的问题,真正使你快乐的是你的内心而不是物质本身。我们要驾驭物质而不是被物质驾驭。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往反方向走,就是因为缺乏对生命真正的认知。所以这7年我没有去学英文和拍电影,而是夜以继日地研究这个。

杨帆:于是您便选择了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李连杰:2005年我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美国一家叫贝恩的顶级公司帮我调查内地市场;麦肯锡帮我做台湾;BCG(波士顿咨询)帮我做香港。全世界最大的3家咨询公司都帮我调查中国人在想什么,中国人愿不愿意做慈善,中国人不做慈善的原因。

杨帆:用了多长时间?

李连杰:大约花了6个月时间。如果以运营企业的身份请这样的公司调用一个13人的团队,作半年的社会调查大约需要花费100~200万美元,但他们给我们是免费的。我们基本上作了一个金字塔形的城市选择,从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到普通的农民大众朋友,基本上这三个级别城市的居民都可以负担得起每个人每个月一块钱的公益捐费。

杨帆:这是调查的结果,有具体的数据吗?

李连杰:调查数据显示平均高中教育程度的人,他的年捐款能力为三四十块人民币,大学毕业的大约是100~200元,硕士和博士以及更高社会白领阶层的人,基本上年捐款能力是450元左右,可我所定位的反而是1元钱。

杨帆:我觉得您的调查非常严谨。(李连杰:对。)但这都是客观的一些数据,中国人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

李连杰:这个是同时进行的。基本上95%以上的人都愿意捐款。但是大家为什么不做?第一,没有一个公信力非常强的慈善组织;第二,捐款不方便不知道怎么捐;第三,没有透明的结果。大家的疑问是我捐了以后真能解决问题吗,还是我的捐款在过程当中就被吃了喝了花了用了?我想知道结果,我知道结果了以后我就会再重复这个动作了。所以没有形成一种持续捐款的文化是不行的。

杨帆:公信力、可操作、结果透明,连杰觉得壹基金要承担这么多吗?

李连杰:我觉得这既然是问题,壹基金就必须解决,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基本善款才可以有序进入。

公益事业需要大平台

应该说这第一块钱肯定是你捐的,这份创意又哪里仅值一块钱!

——杨帆

给出去的你以为是自己的,其实你只是保管而已。

——李连杰

杨帆:连杰还记得第一笔壹基金的第一块钱是谁捐的吗?

李连杰:说不清,因为我们更注重的是人的参与,而不是金钱的多少。在那两年中我跑遍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高等学府、高等基金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包括国际红十字会,探讨全球最先进的经验,花了多少学费多少食宿交通费,这个是有成本的,我还请了不少中国法律界的精英去研究******的管理条例。我不会标榜到底花了多少钱或者你计算我一年半没有拍电影少了多少收入。

杨帆:应该说这第一块钱肯定是你捐的,这份创意又哪里仅值一块钱!

李连杰:(笑)像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他们对我们的价值给予,我指技术性的、专业人才的提供,这些价值都是非常高、非常昂贵的。

杨帆:连杰今天上午跟布莱尔先生也就与此相关的问题签署了一些文件,我觉得您的这些行为能够得到全球各界关注公益人士的支持和关心,已经足以说明我们存在的意义。我记得在2007年的中国领袖年会上,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说李连杰先生将莅临现场。当时很多人很诧异,李连杰——一位国际巨星今天又有什么样的“功夫”呈现呢?原来是为了壹基金。

李连杰:所以我很感谢在过去两年里企业家俱乐部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有幸在“汶川地震”之前通过企业家俱乐部的这一次年会与很多中国企业家结缘,他们站出来给我上课,包括马云先生,包括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等。到现在他们全都成了壹基金的专家义工。

杨帆:连杰因为壹基金也接触了诸多社会精英和企业家,您对他们有怎么样的认知呢?

李连杰:我觉得社会精英是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他们以很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指导后面的人少走弯路,他们的言行可以影响几万人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人。这种渗透力,这种无形资产,我真的觉得是了不起的。所以我对那些企业家和社会精英们说我要你加入,因为我觉得他们的那一块钱和那一个小时的智商可能是你给他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他对行业的影响无与伦比。所以当时我去哈佛大学,他们的教授说李连杰你很厉害,一般的人进到哈佛大学商学院都是说我要学知识,你厉害的地方在于你一来就不是谈要钱和不要钱的事,你是心直接对着心来的,他说这是商业最高的一门技巧,就是直指你的心。他说我给你取一个名字叫“爱的传染”,我传染你,你传染他,如果这份爱能传染许多人群,那么这些人用一个小时回馈社会的力量是任何一个团队一家企业做不到的。我最近经常说,给出去的你以为是自己的,其实你只是保管而已。

我们在行动

壹基金不是说只是一个中国的公益基金,我们的梦想是服务整个人类。

——李连杰

杨帆:三年来壹基金大约积聚了多少财富?

李连杰:1.3亿多。

杨帆:这些资金都用在哪些方面,可不可以透明地告诉大家?

李连杰:可以。第一就是捐款,分两种,一种叫定向捐款,我们大约有8000多万人民币是指定给“汶川地震”灾区的。

杨帆:项目有没有?

李连杰:有,比如说羌绣。当时我们去做了大量的调查,羌族是少数民族,他们拥有优秀的文化,有些东西已经被视为世界遗产,例如,当时他们的整个交通系统瘫痪了,生产工具没有了,他们种的蔬菜不能进城,产业链就断掉了。政府给予他们补贴,连续补助三个月,政府的计划也就结束了,三个月之后怎么办?所以壹基金就根据这个创立了一种完全是企业行为的叫社会企业的探讨。我们首先找美术学院设计一些图案,这些图案是有市场的,大家喜欢的,选择一些环保的材料,买了针和线送给羌族的妇女。羌族的妇女有一个特色,每个人都会绣,只要你绣好了,我们就收购。我们目前大约培训了3000位妇女,数据显示她们的收入从震前的300元人民币增加到现在的700~800元。我希望给大家建立一个信念,就是只要你肯劳动,就不必为未来担心,只要你劳动,就可以创造财富。

杨帆:这又是壹基金的附加值,一个产业链建立起来了,现在您看起来很像一位企业家了。

李连杰:不敢当。

走在前面摸石头

我们现在有一个全职的25个人组成的团队,累得几乎要吐血。

——李连杰

这么大一个产业,25个人怎么可能操作得过来?就是25个李连杰也很难应对呀!

——杨帆

杨帆:连杰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很难抗拒的一些问题?

李连杰:这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那时候员工辞职下海了,他们的福利怎么办劳保怎么样,怎么样解决彼此的关系,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我以前在普通的访谈节目中不谈这些,因为我觉得很多困难都可以有两种层次的解释,一种是精神的层次,我跟我的团队说没有困难要壹基金干吗?如果这个产业非常顺畅就不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去推动,我们要做******同志说的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我跟领导们提议说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在公益慈善领域里做当年的深圳和珠海特区。

杨帆:这是您说的?

李连杰:对!我去摸石头,我去犯错,但是唯一的铁的纪律是我们要光着身子,我们永远没有口袋,钱放不进去,所以我才会找这么多企业家在我们的顾问团队里面,以这些企业家的资产根本不会贪那几百万、几千万,丢不起那人,还有这么多跨国企业,集体的公信力造就了壹基金的公信力。我摸着石头走,技术的错误一定会犯,因为没经验,但是原则就是钱一定是清晰的、干净的,只要能保证这一点我们就勇敢地往前走。

杨帆:无私便无畏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李连杰:我不讲困难,因为讲了困难就会更困难,太多的困难讲出来就等于无端地给很多想改变局势的政府机关和政府部门造成更多的压力。他并不是不想改,他也想改,但结构不允许,因此就造成了困扰中的困扰。不说的困难慢慢就会解决,越说困难就越多,那就不如不说,这也是壹基金解决困难的特别办法。

杨帆:有没有可能因为是李连杰在做这件事情困难就会相对少一些?

李连杰:恰恰相反,有时候困难更多,因为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去影响高端蛮容易的,因为大家很容易说为了未来地球20年后的能源和未来50年后的可持续的发展,为了下一代人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但是有些人想的问题很简单,我现在就缺水,你给我口水,我这儿就缺个手术,都是非常具体和细腻的,所以要看两边怎么样去照顾。壹基金做的是一个太大的梦,一定是做产业、做平台、做全球的推广,充分整合政府的资源、社会的资源、百姓的资源。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全职的25个人组成的团队,累得几乎要吐血,所以我就琢磨怎么能使工作流程更加机制化。

杨帆:这么大一个产业,25个人怎么可能操作得过来?就是25个李连杰也很难应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