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爷您上座》是我10年前的书。4000天后,见得杂了,听得野了,想得刁了,提笔再续同一题材,应该更了得了吧?
却不然。我知道哪些事不能碰,哪些人要隐讳,哪些时候要装孙子。此时,我连三岁小儿的勇气都没有了,有勇方有谋,无勇谋何在?——人岂不越活越傻?
也许这不都怨个人。
1987年7月,我在《中国青年报》写字,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组织了一个记者团,说是什么笔会,到西北转一圈,吃住行全包,这个美差交给了我。
第一站到西安,几天里转了几个企业,记者团里有记者陆续发了《三中全会促进了西冷厂变化》、《黄河机器制造厂引进电冰箱点菜拼盘的经验》、《西安石油仪器厂职工食堂餐馆化的启示》等报道。显然,这些文字是水货。
后来我看到一份《协议书》,甲方是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负责督促记者团上稿质量;乙方是被采访的厂家,提供采访经费5000元。看到这个协议,我毛了,真真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纠结了好几天,怎么办?人家对我们不错呀,好吃好玩晚上还陪着打牌钻桌子,听说还要送400块钱的土特产(当时还不兴直接点票子),我怎么下得去狠手搅局?
我硬着心肠中断西北行打道回京,后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出《公开的新闻内幕——记者团西北之行日记》,西北记者站被关闭。
如果今天碰到这等事,我还会六亲不认吗?——今天也大不同于过去了,劳驾记者已有明码标价了。甚至,在党报上,有记者写文章堂皇地宣称,受某外国车商邀请前往试车……拿着不是当理说。
或许,今天我还是不大乐意被人包办着去采访,但我恐怕不会再大义凛然地在报纸上抖搂了。人都不易,和谐也好,合污也罢,活着是第一位的。现在连死刑都嚷嚷着要废除呢。
人活着真不容易,忙忙碌碌一辈子,也真难成事。比如画画。几十年来一直在画,但至今每一幅画依然辗转反复,经过几个月到满意,方醒悟,所有的陷阱和纠结,其实过去都碰到过,怎么还在重复跋涉?后来一想,在生产流水线上就不会有这种辗转反复,每一分钟、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是重复——这算人生吗?
人生不能完全以成功来评判。马礼逊是一个英国传教士,1807年来到中国,前后25年,期间孤独、艰险、穷困、疾病,他编撰了英中字典,翻译了《圣经》,但他最重要的任务,他发展了多少教徒?10人!其中只有3位是中国人!他会为这25年的苦作后悔吗?
前几天,6月27日11时,被称为最牛校长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7岁。在“5·12”汶川大地震前,叶志平力主花费40多万元加固教学楼,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疏散演习。地震发生时,全校2000多名师生按照平日里的演习,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人一生能有一次闪光足矣,比如1分36秒。但世人都这么认为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事多了起来,理解了人之脆弱,人之无奈,人之有限,于是多了宽容。想想记者团西北之行,张东升是那次活动的组织者,据说这些年发了财,很替他高兴。对他,我多少有点歉意。
死后再发些文字吧,以及画,肯定要惹出些事的——只好身后哪怕洪水滔滔了。
王安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