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21516200000022

第22章 把好说“不”的分寸:学习名嘴如何拒绝他人(3)

蒋干到东吴是要劝说周瑜投降的,而周瑜却要借蒋干实施反间计。

因此,周瑜第一步是先要想方设法制止蒋干劝降,第二步才是让蒋干中计。

二人刚见面,周瑜就先发制人,揭穿蒋干的来意,迫使蒋干说出“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这样就使蒋干自己堵住了自己的嘴。

接着,在群英会上,让太史慈监酒,周瑜借机说“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这样就从根本上封住了蒋干的嘴。

三国群英会中,周瑜除了语言上封了蒋干的口之外,最后又让蒋干参观自己的军士粮草,述说自己在东吴的权势地位,实际上是在暗示蒋干,自己决不可能投降,进而从根本上绝了蒋干劝降的念头。事实上,这个故事,周瑜采用的就是先发制人堵住人口的拒绝方式。

市场的营销策略中也讲到:“服务是从被拒绝以后开始的!”因此,许多优秀的业务员碰到拒绝以后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越是艰险越向前”,最终是说服和战胜了拒绝,创造了业务史上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在业务实践中,聪明的业务员常能够确信买主会提出某种反对意见,从而有理由的得以拒绝。对此,他们则抢先提出来,并把它作为买主的论点,妥善处理好买主的反对意见,排除成交的障碍。

人每天都要和各种人打交道,都会遇到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而你却无法满足他的难题,姑且不论要求是否合理正当,你必须向他说“不”,以拒绝他的请求。暗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如,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季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蓄、隐晦的方法向对方发出某种包含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拒绝说“不”常见的注意事项

拒绝有很多技巧,不过在拒绝他人时也要注意,在遇到敏感问题或难以承诺的要求时,首先要向对方诚恳地表示充分尊重、理解和同情;其次,要不焦不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对于无理的要求或挑衅性的提问,既可采取以主动出击为主的攻势,也可采取以防卫为主的守势。对于合情合理但目前办不到的要求,可拒此应彼,即在拒绝对方一方面要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另一方面的合理要求作为补偿,以减轻他的遗憾和失望感;同时也可真诚地为对方着想,替他出谋划策,建议他另寻门路。

当然,在拒绝他人时还应该给予对方以希望。合理的要求,一时还不能解决,不妨如实告诉对方;经过努力,待条件具备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属于经过对方的主观努力可以创造的条件,拒绝与鼓励相结合进行,拒绝就有可能转化为动力。

林肯&要学会“绕”,避免正面碰撞

有时候的拒绝需要采用“绕”开话题的方式,装糊涂、巧妙地拒绝对方的请求和发问。

林肯(1809~1865):全名是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家庭。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也是著名的演说家、他还做过律师。林肯做人谨慎又谦虚,风趣又幽默,因此他有“卓越的演讲家”的美誉。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成功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从而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有效地维护了联邦政府的统一。他的这种举措,为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也使美国从此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因此林肯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促使美国向着恢复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的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林肯也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宽厚仁慈以及谦虚质朴的本色,他把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重任。然而最终林肯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林肯曾经有一次巧妙的拒绝:一个秃头的来访者对林肯纠缠不休,浪费了他不少时间。为了摆脱他的再次打扰和纠缠,林肯想出一个妙方。在那人第二次来访时,他故意打断对方的话,匆忙拿出一瓶生发药水送给对方:“人们都说这种药水可以使脑袋长出头发来。现在你把它拿走吧,过几个月再来看我,告诉我效果如何。”

那人有点尴尬,但看林肯诚心诚意的样子,只得拿起药水走了。

林肯的这一招确实高明,不仅一下子把对方打发走了,还使对方不好意思在短期内再来打扰他。

拒绝,就是不接受。在语言方面来说,拒绝既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议、意见或批评,也可能是不接受他人的恩惠或赠予的礼品。从本质上讲,拒绝亦即对他人意愿或行为的间接性否定。

故事中,林肯就是采用“绕”开话题,装糊涂的办法,巧妙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和发问。事实上,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你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使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的确,直接拒绝会令人尴尬或是继续纠缠不休,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对方一个辩证的回答,同时还要让人无法继续开口追问,这种拒绝法很有必要学会运用。

拒绝他人,有些心理要克服。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明明想要拒绝别人,但是我们却又继续答应了别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在作怪。不拒绝别人,硬着头皮答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拒绝表示漠不关心,甚至自私,而我们可能害怕令别人灰心。此外,我们也害怕因为我们的拒绝而被别人讨厌,批评,甚至损害友情。

有趣的是,拒绝的能力有时又与自信心理紧密联系。一般来说,缺乏自信和自尊的人常常为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而且有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要的倾向。童年时形成的信念也是影响的,如“我只有顺从和帮助别人,才能变得可爱”。

这些因素让你变成一个“取悦别人”的人,你觉得只有在为别人做事才能体现你的自我价值。恶性循环,这会使得你身边的人都希望你随时随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服务。而不会拒绝更让你疲惫,感到压迫和烦躁。

不要等到你实在疲于应对而崩溃的时候,才采取行动,了解一些你需要克服的心理,将会有助于你走入困境:

其一,拒绝是你的权利。如果你要拒绝,坚决而直接。使用短语,如:“感谢你看得起我,但现在不方便”或“对不起,我不能帮忙”。尝试用你的身体语言强调不,不需过分道歉。记住,你不需允许才能拒绝。

其二,你只是拒绝了请求,并不是讨厌别人。记得你是拒绝请求,而不是排斥一个人。通常人们都会明白,你有拒绝的权利,就像是他们有权利要求帮助一样。

其三,不要为拒绝你的孩子感到愧疚。他们有时被拒绝对他们是很重要,使他们更有自制力。这是成人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不是不让他们抗议,而是让他们知道谁是负责设定界限。

最后,记得做回你自己。要明确和坦白什是么你真正想要的。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出什么是你在生活必需的。

搪塞法也是巧妙拒绝的一种

搪塞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去敷衍塞责。

1960年,我国打下了美制U一2型高空侦察机后,一名外国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问陈毅:“中国是用什么武器打下U一2型高空侦察机的?”

陈毅同志笑着说:“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

面对记者的提问,如实相告,显然不能,因为这涉及到军事秘密。拒绝回答,却有失礼节。于是,机智而善表达的陈毅同志便运用了“搪塞拒绝法”,巧妙而成功地解决了这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