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21516200000034

第34章 使你的交际更润滑:学习名嘴如何制造幽默(3)

诸葛恪&欲露先藏的幽默法

欲露先藏的幽默说话法,可以是“设置悬念”法、“迂回取道”法或是真假装傻法,无论那一种,都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语言技巧,达到喜剧性的谈话效果。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出生于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一向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曾任丹杨太守,为吴国征得大量兵源。

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大军在东兴大胜魏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此后,诸葛恪率大军伐魏,由于轻敌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唆使太子嘲弄小小年纪的诸葛恪。

教太子对诸葛恪说了一句:“请你吃马粪一石。”

诸葛恪立刻微笑着回答:请太子吃鸡蛋三百。

孙权问:“太子请你吃马粪,你不生气,还请他吃鸡蛋,这是什么意思?”

诸葛恪回答:“因为二者一样,它们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

诸葛恪回答对方的话语,真是巧妙至极:马粪与鸡蛋虽然不同,但的确同一个地方出来的。

诸葛恪的回答,表面上听来又挺温暖,一点也听不出不礼貌的色彩。他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却又偏偏找到出路,诸葛恪果然身手不凡——公开顶撞至尊至贵的太子当然不妥,一味听之任之又显得低声下气,既不能公开地冒犯他,又必须巧妙地回击他,这的确是个难题,但小小年纪的诸葛恪却做得很好。

事实上,诸葛恪这种强化幽默效果的方法,除了把荒谬推到极端外,还可以将多种荒谬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成为复合的荒谬——“谬上加谬”法。

“谬上加谬”法的特点是不管多种可能性的,它只管一条路往荒谬的结果上推演。歪理歪推才有强烈的幽默感。

幽默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介绍“欲露先藏”制造幽默的几种方式:

1.“设置悬念”法

这是幽默的一个重要技巧。相声演员管这种方式叫“设包袱”。这种方式主要是以热切的语调、真实的细节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关键的那句话说出之前,埋下伏笔,预作暗示,让听众“着了你的道”。接着,用关键的话一语点破,或叫解开“扣子”,抖开“包袱”,让听者有出乎意料的感觉,于是,幽默的效果就发挥出来了。

2.“迂回取道”法

“迂回取道”法事实上就是采用真假并用,以曲折的、间接的,而且带着很大的假定性,把自己要表达的意见稍作歪曲,从而变成耐人寻味的样子,通过歪曲形式来使对方领悟你真正的意思,这叫“迂回取道”。

作者:“先生,我这篇小说写得怎样?”

编辑:“写得太好了,完全可以发表,不过,有一个地方需要略微改动一下。”

作者:“真的吗,那么请你斧正吧!”

编辑:“只要将你的名字改成巴尔扎克就行了。”

本来如果要直说:“你这篇小说全文照抄巴尔扎克。”也许会简洁明了得多,但是太一本正经,太枯燥,太没有味道了。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就是因为太习惯于直截了当的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而幽默则与直截了当不相容。所以要养成幽默感,就要学会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明明看出抄袭却不能说出来,你得把它当成写得很棒。等他以为蒙混过去了,你才从某个侧面毫不含糊地点拨一下,从而让自己心里明白。

3.真假装傻法

装傻要装到底,把傻话当真话说,把真话当傻话说,两手并用,这时你才能不动声色地让对方的马脚一个一个地露出来。在这里把对方当牛拜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马脚了,但份量可能还不足,再代他点出拜伦是一百多年前的人,让他感到无可逃遁。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真假装傻法的幽默说话技巧,自然并不限于对付抄袭的作者,要学会傻话真说,真话傻说,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切忌真话真说,假话假说,正话正说,反话反说。幽默之妙在于真则假之,假则真之,正则反之,反则正之,真真假假,正正反反,相映成趣。

运用“设置悬念”法幽默技巧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

设置悬念要巧妙,顺理成章,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否则,“斧凿”的痕迹太重了,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就不仅不显得幽默,反而使人反感。所以,设置的悬念要扣紧主题,精心设计,恰到好处。

2.不要急于求成。

如果你迫不及待要把妙语趣事说出来,太急于要引起听众发笑,太早地让人知道有趣的“谜底”,就会显得操之过急,太早泄露“天机”和惊奇,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成熟,结果也就失去幽默感。所以,应娓娓而谈,不疾不徐,使听众对结果有错误的预期,有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然后再一语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太慢会使听众忘了他所期待和预期的是什么了。再看以下几则幽默,就是以不同方式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

邮递员送来一份电报,小芬芬用筷子夹着,小心地走进屋里,说:“爸爸,你的电报。”爸爸见了,奇怪地问:“你为什么用筷子夹着?”小芬芬说:“我怕触电啊!”

在这则幽默里,小芬芬用筷子夹电报就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最后小芬芬说:“我怕触电。”就是一语解开了“扣子”。

《语言大师》这则幽默,也有这种妙谛:甲:“上帝是一位精通各国语言的大师。”乙:“何以见得?”甲:“你不见各国人都在用不同的语言向他祈祷吗?”

纪晓岚&一语双关显幽默

一语双关是汉语中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使用一语双关的幽默方式谈话时,要做到它的有模仿性、类比性、幽默性等特性,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经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由于纪晓岚“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因此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年间曾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病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岂能难倒我?便答应了。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稍做思考便对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既指出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纪晓岚一语双关的故事:

纪晓岚与和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一起喝酒,和绅指着一只狗问:“是狼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绅是在拐着弯骂自己,就灵机一动给予还击。纪晓岚泰然自若地回答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这“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绅用谐音拐着弯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没想到纪晓岚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绅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故事中,纪晓岚一语双关的幽默,既成功地回击了对方的挑衅,又在幽默的语境中和谐了氛围,可谓恰到好处。

一语双关是汉语中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如果使用得当,往往能使语言迂回委婉,幽默风趣,让人会心一笑。

有一次,当时闻名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要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请了许多社会名流为老师饯行。

酒过三巡,张大千一一向来宾敬酒。当到了梅兰芳面前时,大家已有几分醉意,张大千举起酒杯,对梅兰芳说:“梅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三生有幸,不过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理应敬你一杯。”梅兰芳听了不了解其意思,忙举杯问道:“先生此言怎讲?”张大千一脸笑意,对着众人说道:“梅先生是君子,动口(指唱);我是小人,动手(指画)。”

张大千先生的幽默顿时引得众人大笑起来。张大千在这里就运用了一语双关的幽默方法可谓恰到好处。

清朝晚期,有两人在谈论中外名人,忽然一个发难:“请你讲一讲项羽、拿破仑。”另外那一位对项羽倒还熟悉,可是对法国的事情却一无所知。于是,他开脱自己:“项羽力可拔山,气可盖世,岂有破轮而不能拿乎?”绝妙的搪塞!掩盖了自己的虚弱,对方也无法掌握底细及其动机。运用双关的技巧,还常常会起到讽刺、反击等种种妙用。

鉴于一语双关具有模仿性、类比性、幽默性,故在运用“双关反驳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格调要高尚文雅,内容纯净正派。要以德服人,以理胜人,切忌粗俗低级。

2.隐深幽默。这是“双关反驳法”的第一生命。晦而不露,幽默横生,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基本要求。

3.切弊、联想。不仅要善于捕捉对方的隐衷,还要善于发现破绽、矛盾。

过去有个老财主,每年大年初一,都要佃户给他送一担柴,他站在大门口迎接,大声说:“人到柴(财)到。”这一年佃户要治治老财主,送柴时故意喊到:“人到货(祸)到!”老财主气得七窍生烟。

三个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个空位子。三个人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商定:“谁吹的牛大,谁就坐这个位子。”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瞎子,他抢先说:“我目中无人,该我坐这个位置。”另一个矮子,他说:“且慢,我不比常(长)人,应该由我来坐。”

第三个人是驼背,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都别争了,其实,你们都是直(侄)背(辈)的,这个位子,理所当然应由我来坐。”三个人,皆用谐音技巧,真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运用双关的技巧,还可以在诡辩中灵活地驾驭语言,显出智慧。一个富人,有几亩闲田,租给张三耕种,每亩要鸡一只。张三将鸡藏在身后,地主就作吟哦之声道:“此田不给张三种。”

张三连忙将鸡献出来。地主又吟道:“不给张三却给谁?”张三问其故,地主道:“开头是无稽(鸡)之谈,后来是见机(鸡)行事啊!”

地主巧用谐音,使他在事情突然发生变化——张三献出鸡后,能够迅速应变,圆满解决了双方关系的短暂失衡,又挽回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