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21516400000010

第10章 工作为谁——为使命而非卖命(2)

工作是你的立身之本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你需要生存,需要养活自己及家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个人的愿望和追求,才能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因此,你需要一份工作,而且必须努力去干好工作。

“战地玫瑰”的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之所以不惧生死,不畏劳苦三赴阿富汗,又入伊拉克,忘我工作的原因:“因为我在香港生活,每个人都很实际。我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能养我的家、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然后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过的生活。”

《圣经》上说“工作是神的意志”,其实不是的。在物质社会中,工作是大多数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的工作愿望与工作实践是客观地解决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动能量,对工作意义的任何不负责任的、盲目冲动的行为,都有可能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

今天,找一份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很多工作将要被机器所替代,工作也将越来越难找。很多企业都开始裁员,而且国内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充分就业的良性劳动力供需状态。所谓的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保持一定的失业率。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份工作。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呢?更多的人是在忙忙碌碌中走完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他们忽视了幸福是建立在现实的工作基础上,是建立在自己始终能有一个让自己衣食无忧、安身立命的工作基础上的。一个人如果连一份工作都没有,是根本无法获得幸福的,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工作,而是对工作充满抱怨,也难以获得快乐的人生。如果我们失去了工作,就等于失去了人生的幸福。

刚刚大学毕业的王丽,几经周折,最终被安排在外地的一市区检察院工作,月薪2000元左右。在当今择业竞争如此激烈和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份工作对于来自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他人可望而不可求的。而且也可以算得上是当地的“白领”阶层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满意了。然而,她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时却总是说她讨厌现在的工作,准备下个月找别的工作。最后她得到的是父母的一顿训斥和指责,并告诉她不要忘了得到一份工作是多么的艰辛。

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下岗人员越来越多,再加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不断涌现,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只有75%左右,这一切使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任何时候,当你觉得对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消极的变化时,或者当你觉得自己在公司可以不可一世时,或者当你发现自己对工作已经失去了兴趣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如果你坚持时常这样提醒自己,你就懂得了怎么珍惜工作了,你也就不会在工作中那么的烦恼和不愉快了。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我们工作的成败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成败。工作就是我们生命的舞台,只有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工作,我们才会把工作做得最杰出,我们才能获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

无数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清醒地意识到,努力干好工作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是自己生活更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我们很多人对工作却这么认为:他们以为是工作需要他,公司离不开他,老板离不开他,领导离不开他。

有一句话说得好:“离开你,地球每天照样转!”所以,如果你认为公司离不开你来做这份工作,而因此自以为是,不认真工作,不珍惜你的岗位的话,请记住: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从不会有馅饼自动掉下来,砸到你的头上。如果你不看重自己的工作,如果你不愿为成功付出相应的代价,你就只能接受困窘、无奈的人生和难堪、失败的结局。没有工作,你将失去了生活的幸福之源;没有工作,你就失去了实现价值的舞台;没有工作,你的人生将会变得暗淡无光。因此,工作是你的立身之本。

工作要出三份力

活力、执行力、竞争力是纵横职场的三件法宝。活力让自己找到工作的乐趣;执行力是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竞争力是提升自己价值的保证。

马群为何总是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因为马蝇对它的叮咬时刻都不放松。在任何一个马群里,都可以发现这个充满哲理的现象:马蝇会不时地在马匹身上叮上一口。马被其叮咬后,疼痒难忍,便用尾巴不停地驱赶;若拂之不去,就会发足狂奔,企图将其甩掉。结果被叮咬的马不仅没有血尽身亡,反而由于不停运动,生命力更加旺盛。

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是我们熟知的“鲶鱼效应”也称“鲇鱼效应”,当鲶鱼放进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流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两个管理的效应法则都是强调的是管理者如何在企业团队或组织中引进活力元素。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激励员工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用薪资福利、培训、授权等方式激发员工。可是,一些员工还是似乎失去了发展动力,做事情没精打采。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企业当然希望拥有积极、充满活力的员工,可要实现员工始终保持工作的活力,不是企业一方努力就能够达到的,更需要员工有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的意识。当员工对工作不再感到新鲜,缺乏创新,甚至开始有了厌倦情绪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可能出在员工的职业心理状态上。这种缺乏活力的职业心理状态被称之为职业倦怠感。

娜娜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秘书,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她很希望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但老板交给她的都是事务性的琐碎工作,她感觉工作缺乏挑战,学不到东西,又没有发展前途,再加上公司成立不久,管理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地方,娜娜于是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是无精打采。她很想转行从事销售行业,可又怕自己做不好,为此苦恼不已。

通过研究我发现:所有忠诚、积极、高效的员工身上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出现问题时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这种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良好心态是员工充满活力的内因。

一般日常的工作不可能总是充满刺激的,有很多平常的小事和琐事,这些都是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你又不可能舍弃它们,因此,你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始终对工作保持热情,才能克服倦怠的心理。为此,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清醒认识自己

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先不要归咎于企业或上司、同事,更不要用跳槽、花钱充电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收效甚微。你应该先从自己入手,分析当前的职业和你的人生目标是否统一,是不是有其他的生活问题带到工作中去了等等。如果他们不意识到自己的根本问题,并加以调整,换多少份工作都无济于事。

2.寻求他人帮助

因为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只会越来越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要抱有“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的侥幸心理。在工作中充满活力是取得优异工作成果的保证,充满活力地工作表明你热爱工作,你愿意将自己的努力全部贡献给工作,刻苦钻研的结果是创意不断涌现。而且,你的活力也会感染周围的同事,赢得好的人际交往,得到他们的帮助。

3.充满工作活力

对工作充满活力也就意味着拥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对上司指令的贯彻和落实程度。对此下面有一个形象的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腰了十七八次。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个寓言很有意思,它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统一,这也就是导致执行力缺失得原因。而执行力的缺失,使得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

对于员工来说,执行力直接决定着工作的结果。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因为,你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可以说,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在这一点上,美国西点军校的就是提倡没有任何借口地去执行,这才是强有力的执行的保证。同样的道理,一个员工对于上司的指令,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因为这是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一个团队、一名员工,如果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员工所要培养的正是那种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哪个老板会不喜欢这样员工呢?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当然,竞争力失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等。竞争力是脱颖而出的保证。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占据领先优势地位,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员工;而一个员工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员工的竞争力来自不断的学习。学习是增强竞争力的最好方法。

曾经这样一个现象:当今名列世界500强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对其人员的内部培训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为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已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也已占到了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例如,美国惠普公司几万名员工,每周至少要有20个小时用于学习业务知识。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都懂得,培训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发动机”。

而对于员工来说,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有效地减少工作压力并增加工作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己与职业的契合度,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付出工作三种情

员工和企业,和同事,和老板,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感情、热情、激情来概括。这三种情感如同三根纽带,连接着你的事业,你的努力,你的成功。

感情是热情和激情产生的土壤。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那么必须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这不仅是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和要求,更是让员工能把自己的事业和成功与企业联系起来。只有当一个员工对供职的企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感情,他才会忠诚于公司,也忠诚于职业;他才会负起责任来;他才会体现敬业的精神;他才会投入热情;他才会在工作中激发内心的激情……

一个年轻人曾这样说:“说实话,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每天上司要求我做什么事情,我就会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工作是否适合我,我到底在这个公司能有多大的发展。只知道为了生存,我还必须在这个公司干下去。时间长了,我就对这种机械式的工作方式感到厌倦了,每天提不起精神来,工作对我而言,已经成为平淡无味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