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21516400000014

第14章 责任第一——心在其位,身谋其政(2)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确,一个人只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随时保持紧迫感,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会经常思考改进、完善工作的方法。

海尔的一位退休员工这样说:“我会随时把我听到的、看到的对我们海尔公司产品的意见记下来,无论是在朋友的聚会上,还是走在街上听陌生人说话。因为作为一名员工,我有责任让我们的产品更好,有责任让我们的企业更成熟、更完善。”这就是海尔人的责任意识,这就是海尔的产品能够畅销全球的“核心”秘密。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任何一名员工,只要愿意为企业的利益着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并且持续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让你真正成为所在企业的主人。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在担负起责任的同时,也为自己积淀着成功的人格基础。

付大海是一家家具厂的采购员。由于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决定从东北地区引进一批优良木材,于是,公司派付大海去采购这批木材。有的人很羡慕他能有如此“美差”,因为这次公司采购的份额很大,只要在报价上略施小计,肯定能捞不少的“外快”。

到了东北以后,付大海并没有直接去找供货商联系,而是先到木材市场做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他联系到了几个同行,大家在一起交流后,付大海发现自己所要采购的这批木材的市场价格比供货商开出的价格要低5个百分点。于是,付大海对市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很快得到了供货商的价格底线。

付大海并没有隐瞒这个事实,立即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向公司作了汇报,在接到公司要求付大海全权负责的通知之后,他开始找供货商谈判。由于已经对市场作了调查,付大海并没有被供货商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最终以很低的价格签订了购买合同。基于付大海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很快受到了公司的重用,被任命为供应部门的主管经理。

当你去考虑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费用,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要知道,高报酬的薪水同样也意味着更高的责任和对职业奉献精神更高的要求,想要在工作上有一番成就,就必须不断寻找机会,扩大自己对公司的贡献。

不要以“这不是我分内的事”为理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把它看作一种机遇。当顾客、同事或上司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更是如此。

要从一开始就树立起负责任的观念,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推诿,不逃避责任,出了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找出原因,弥补过失,吸取教训并努力做好以后的工作,树立一种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如果一开始就想着逃避责任的话,只会养成一种惰性,养成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样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我做了”不等于“做好了”

从企业的整体目标来看,企业发展、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企业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人才来完成。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人才价值的最终体现。

玛丽是一家公司的电话接待员,她负责与公司的潜在客户进行电话沟通。刚进公司时,老板也曾表示过,是否留住客户,并不与玛丽的工资直接挂钩,她的工作主要是给来电咨询的人们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并建议他们与公司销售部门联系。部门经理也曾对玛丽的工作给予了不少指示。比如,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介绍本公司的产品等等。玛丽暗自庆幸,自己有了一份稳定而又轻松的工作。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玛丽发现,自己的工作果然非常有“规律”,一点也不费脑子。她心想,也许自己成不了一个开拓型的人才,适合自己的就是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反正也不指望得到提升,但只要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保住这个饭碗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是,万万没想到,工作两个月以后,部门经理对玛丽提出了警告。

部门经理质问玛丽:“客户们都反映,你们公司接电话的那个小姐态度冷淡,对业务知识不熟悉,工作态度不认真。玛丽,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原因,公司丢了多少客户?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只能解雇你了。”

玛丽觉得十分委曲,反驳道:“我严格按照公司的礼貌用语与客户谈话,我把产品介绍背得很熟。我怎么态度不认真了?”

部门经理说:“你与客户交谈时,确实使用了公司规定的礼貌用语,可你的口气中没有一点儿对客户的亲切和热心。你背熟了产品介绍,可你并不理解它,遇到客户提问,你总是把他们推给销售部门。玛丽啊,公司应该是一个具备团队精神的整体,每个人都要为公司的效益负责!你必须好好改进你的工作,增强责任心,努力争取每一个客户!”

挨了部门经理一顿批评,玛丽很不满。回到办公室,玛丽抱怨道:“公司领导的指令总是变来变去,让人无所适从。前几天只要求我接待来电人员,可今天又要求我争取每一个客户。我不是销售人员,‘争取每个客户’不是我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凭什么要我做?再说,如果公司的产品质量过硬,早就畅销了,技术部门应该负主要责任。”

像玛丽一样,很多员工都喜欢强调“我做了”,他们也常常会说:

“我做了老板让我做的事。”

“我做了公司规定的事。”

“我做了我职责范围内的事。”

“我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

……

“我做了”是一种“保险”的办法——虽无功劳,也有苦劳。即不承担责任,又可以保住饭碗。既然“我做了”,那当然就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

“这不是我的错!”

“这不关我的事。”

“这不是我们部门的职责。”

“我才刚换班呢!这和我没关系。”

“这不是我的问题。”

同样,抱有“做了”心态的人,也最爱发牢骚,他们常常抱怨:

“老板太黑心!”

“老板让我做的事情根本没法做!”

“老板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花样,谁受得了?”

“公司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合理的规划。”

然而,以“做了”的态度对待工作,真的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明哲保身的办法吗?

事实上,没有任何企业领导能容忍自己的员工“催一下,动一下”,而不去主动做有意义的事。假如一个员工表面上“做了”,但问题没有解决,这样的工作不会有任何绩效,也不会得到公司的认可。

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夏,听了玛丽的一番牢骚,微笑着说:“玛丽,依我看,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与其这么烦恼,我们不如想想办法,解决你的问题。”

老夏这个人,工作能力强,人缘也好,在公司里很受欢迎,玛丽也很敬重他。这时的玛丽也很困惑——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自己这么“听话”,却仍然得不到公司的认可呢?于是她问老张:“难道我必须做分外的工作,替别人干活,才算有责任心吗?”

老夏并不直接回答玛丽,却反问了她个问题:“玛丽,你想过没有,工作中我们应该做什么?”

玛丽不以为然地说:“做上司交给我的任务啊!”

老夏摇摇头:“一个员工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员工手册》所列出的各个职位的工作事项,也不仅仅是做好上司安排的各种事务。那样的‘工作’,仅仅是‘做了’,仅仅是完成了上司吩咐的任务,并不是真正的工作。为了真正进入工作状态,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下问题:

第一,我现在做的事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影响?

第二,当工作出了毛病时,要改变的是我自己,还是别人?

第三,我是否充分认识和发挥了我的能力?

第四,面对问题,我是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行动?

第五,为了团队,我还能做些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分内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替别人做事。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个体的员工,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公司的事情;而公司的事情,也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将工作分成‘我的’或者‘老板的’,而是要做个有心人,从团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工作。面对问题,不要把它推给同事、上司或老板,而是尽自己一份力,努力解决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能力。”

而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抱有“做了”心态的员工,他们每天除了按上司的吩咐“干活”外,什么都不会做,遇到问题,只能是留给老板、上司,被动地等老板、上司来处理、决定。因为他们有个错误的认识——只有上司明确吩咐的任务,才是“我的”;而出现的问题却是老板的、上司的。

事实上,即使最基层的员工也不得不解决日常营运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文件的处理、电话的接听、人员的接待、各种方案和书面材料的编写、事务的报告和传达、外围的调查、事件的核实等等。问题会接踵而来,而且复杂程度会不断升高。能够明确地界定问题,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积极解决,才是工作的意义所在。

只有“我做了”,而且“做好了”,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承担责任的大小也就决定了一个人人生意义的大小。只有承担足够多的责任,才能激发出你内在的巨大力量,并促使你快速成长。对每一个员工而言,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上,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当责任感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他就会与卓越及成功相伴。满足于自己目前的现状,那么谁将如一潭死水,停滞不前。

我们设想对我们提供的产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达到什么程度,并且顾客的满意度就能达到什么程度。不论你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做得多么好,肯定还有改善的余地存在。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完成别人告诉的分内的事情,还要主动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一旦你树立了这样的想法,你就会对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就能认真负责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也能比以前做得更好。

现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早年曾在苹果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有一段时间公司的经营状况欠佳,员工们士气低落。李开复经过细心调查,很快发现一个问题:苹果公司有许多很好的多媒体技术,可惜因为没有用户界面设计领域的专家介入,这些技术无法形成简便、易用的软件产品。

于是,李开复写了一份题为《如何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再现苹果昔日辉煌》的报告。这份报告引起了公司高层的注意,并被送到多位副总裁的手里。最后,公司决定采纳这个建议,发展简便、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并且任命李开复出任互动多媒体部门的总监。

多年以后,李开复又遇到了当初的一位上司,后者深有感触地对他说:“当年,看到你提交的那份报告我们感到十分惊讶。以前,我们一直把你当作语音技术方面的专家,没想到你对公司战略的把握也这么在行!如果不是这份报告,公司很可能会错过在多媒体方面的发展机会,你也不会有升任总监和副总裁的可能。今天,苹果公司能这么成功,有不少的功劳要归功于你和你那份价值连城的报告。”

可见,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积极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的员工,必定会受到重用。与此相反,如果对工作不能做到尽职尽责,凡事推脱,这是不胜任的表现。我们在职场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不归我管”、“我很忙,实在没时间考虑那么全面”、“经理,我试过了,真的没办法。”——其实有些事情,很多人不是不会做,也不是没办法做,而是不想对做事的结果负责。

现在很多公司的老板越来越不喜欢任用那种只知道每天朝九晚五,浑浑噩噩,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的员工。想要用“那又不管我的事”作为推托之辞来逃避责任,可能在十几年前的生产线上还有用,可是到了今天,这一套已经不管用了。

在现实中,很多老板最看重的就是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事情的人,这样的职员任何时候都敢作敢当,勇于承担责任。责任感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不论对公司还是家庭和社交圈子都是如此。只有对自己的行为切实地负责,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有更好的发展,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现在的企业组织所界定的个人工作范围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对工作有着强烈责任心的员工绝不会将自己局限在狭窄的工作范围之内。他们知道要想在工作上有一番成就,就必须不断寻找学习的机会,扩大自己对公司的贡献。

不管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事关公司的利益,你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因为尽管你只是公司其中的一员,但公司的荣誉与你息息相关,这也是体现了你与公司共荣辱的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