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21516400000008

第8章 端正态度一——干一行,爱一行(4)

“……上个月你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后来洛克菲勒告诫世人:“我从16岁参加工作时就开始记收入支出账,记了一辈子。它是一个人能知道自己是怎样用掉钱的唯一办法,也是一个人能事先计划怎样用钱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果不这样做,钱多半会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有条不紊和细心认真即为敬业,是成就大事者的必备素质。一个敬业的员工会将敬业意识内化为一种品质,实践于行动中,做事积极主动,勤奋认真,一丝不苟。这样他不仅能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和成就,还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并能得到同事的钦佩和关注,受到老板的重用和提拔。懂得敬业,具有敬业精神是你在事业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职场中搏杀的人士要不断思考这一问题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如果在工作中能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将会受益一生。

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夜已经非常深了,天气非常凉爽,直到这时,********的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了体育场,他是最后一位到达终点的运动员。

这场比赛的冠军早就拿到了奖牌,庆祝胜利的仪式也早就已经结束。艾克瓦里一个人孤零零地抵达体育场时,整个体育场几乎空无一人,显得格外空旷。艾克瓦里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体育场跑完了一圈,跑到了终点。在体育场的一个角落,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远远地看着这一切。接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位来自********的年轻人轻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2万多公里之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的,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我想:没有人会再去嘲讽这个选手的成绩,这位选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业”的深厚内涵,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敬业是置身职场的最高境界。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可激发你无穷的潜能,从而让你更加出众,并由此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构建更高的成功平台。

没有哪一家企业不希望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没有哪一个老板不愿意得到一个能干的员工。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的员工是公司最倚重的人,也是最容易获得成功青睐的员工。但是,有些人却不知道敬重自己的工作,他们只是把工作看作换取食物、衣服、房子、车子等消费品的手段,认为工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役,而不是将其当作锻炼自己能力和培养品格的社会大学。工作本身是我们人格品性的有效训练工具,而企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学校。有益的工作能够使人丰富思想,增进智慧。

有些工作从表面看,也许索然无味,一旦深入其中,你就会认识到其不同凡响的意义。因此,当老板交给你一项极平凡、极不起眼的工作时,你一旦从它的外在表象中洞悉其中不平凡的本质后,你就会从平庸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厌恶的感觉也自然烟消云散。当你圆满完成这些“平凡”的工作后,你自然就超越了其他同事,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职场人士,没有理由不去理解什么是敬业、怎样去敬业的问题。懂得敬业、能够敬业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提升自己、发展事业的前提,敬业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职场人士所应当而且必须具备的品质,它是创立最佳工作业绩的有力保障。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常话说:“态度胜于能力”。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越多。

小张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出了道数学难题,叫小张和另一名同学上讲台解答。小张很快考虑好解答步骤,而另一名同学还在那里凝神。为了表现一下聪明才智,小张很得意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摆弄好了。这个时候,那名同学还在一笔一画地写着。小张很自豪,将粉笔头一扔,大摇大摆地回到座位。

结果是,小张和那位同学都答对了,但老师给的评语却大不相同。她指着黑板上小张写的字说:“看看,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马马虎虎,这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吗?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做学问其实就靠一个人的态度了……”

小张心中并不服气。我看重的是结果,而老师要的似乎还有过程。

多年后,小张去应聘一个会计职位。由于有相关工作经历和较高的职称,小张的竞争对手们纷纷落马,剩下一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与小张去迎接最后的面试。

那个单位的会计主管接待了他们,他拿出一堆账本,要他们两个人统计一下某个项目的年度收支情况。虽然只是“小儿科”,但小张不敢懈怠,每个数字都牢牢把握,认真在算盘上加加减减。

约一个小时左右,小张便完成任务了。10分钟后,竞争对手也收工了。会计主管叫他们在一旁等待。然后拿着他们的“试卷”去老总办公室。

结果令小张吃惊和恼火——他居然没有被录用!为什么?会计主管回答:“你没有做月末统计,而他不但做了,还做了季度统计。”小张问:“不是要年度统计吗?”主管笑道:“是啊,但年度统计数据应该从每月合计中得出——这不算什么会计学问,但反映了做会计的严谨态度。也许你们能力相当,所以,我们最后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态度了。”

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未来。态度也许是另一种能力,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一起到一个公司工作的人,同样的起点,但是,几年之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是处……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感情、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在企业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

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三种这样人:

1.得过且过

这种人的口头禅就是:“那么拼命干什么?大家不都拿同样的薪水吗?”这样的人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从不行差踏错;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遇挫折,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安慰:“反正晋升上去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是像我一样原地踏步,这样有什么不好?”

2.牢骚满腹

这样的人永远悲观失望,他似乎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他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他其实也是一个有着优秀潜质的人,然而,却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种种乐趣。他总是牢骚满腹,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传染给其他人。

3.积极进取

在企业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会热情地和同事们打招呼,精神抖擞,积极乐观,永争第一。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项目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他们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同事们都喜欢和这样的人接触,他们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却始终生活在正面情绪当中,时刻享受工作的乐趣。

在公司里面,第一种人时刻面临着解雇的危险,第二种人工作没几天一定会被解雇,只有第三种人,他们大多数都会得到晋升。其实,他们在能力和智力上并不一定胜过第一类人,只不过是他们的工作态度比前两者好多了而已。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

那些慵懒怠懈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他人工作出色,他们就说:“那是天分。”看到人家屡次加薪,他们就说:“那是幸运!”发现有人为老板所重用,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工作,你的态度都决定了你成就的高度。那些有能力而态度不好的人,我们随处可见,而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公司和老板没有给他们机会。他们根本不知道,态度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比技术知识更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