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路童行:想带你去看看这世界
21519400000013

第13章 “狩猎”之旅

阿朵说

“外面的大石头好看吗?”

“看,有飞机!”

“这条峡谷美不美?”

“看,有飞机!”

“多高的山啊!”

“爸爸看——飞机!妈妈看——飞机!”

如果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那么孩子肯定是来自一个根本不属于太阳系的星球。

孩子的心思虽然简单,却简单到你永远猜不透,因为为人父母者,个个再也不可能那么简单了。

阿朵在旅途之中自有乐趣,但兴趣点却和我们大相径庭,她对大好河山、人文古迹根本不屑一顾,偏偏是对天上的飞机认得很准。但凡天空中出现飞机,无论在什么角度,也无论远近,必然第一时间被她发现,百试不爽。

黄石公园倒是为我们全家提供了一个完全一致的兴趣点,那就是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对野生动物的观察,可以让阿朵直观地了解到动物本来的生存环境并不是动物园的笼子与橱窗。

在黄石,阿朵每天早上都会询问:今天我们去看什么小动物呢?

据我观察,阿朵的性情在孩子中属于相对内敛的,每次见到了野生动物,她绝不会像别的小朋友一般兴奋得大叫,而只是聚精会神地盯着,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大概是进入了极端专注的禅定状态,只有我们才知道这代表她对眼前的事物特别喜爱。她的这种性情应该会对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可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一趟旅行,让她充分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着拥有更为开放的心灵。

Safari这个词源于非洲,原来的意思是狩猎,不过自诩文明的现代人用照相机和望远镜代替了原来的猎枪。Safari本特指在非洲中部的游猎之旅,但在黄石公园,Safari也照样是游客的至爱,黄石之内到处可见非常专业的超长焦镜头,以及高倍数望远镜。

出发之前,我为在黄石公园拍摄动物特意购买了一个二手的佳能2倍增距镜,一路用下来,觉得加上增距镜直接导致小白镜头的画质有明显的损失,看来增距镜这东西只能玩玩,真用来拍摄野生动物还是差了点劲。不过在黄石公园,增距镜与200毫米镜头组合成了阿朵观测动物用的望远镜,虽然与专业望远镜无法相比,但总是聊胜于无。

黄石野生动物的密集程度,在除却阿拉斯加外的美国本土所有国家公园中首屈一指,这里集中了北美最典型的食草动物和掠食动物,我们在黄石游历五天,在“狩猎”动物方面当真收获不小。

黄石公园中最容易见到的大型野生动物要数美洲野牛(Bison)了,这家伙体型惊人,是北美大陆上最大的动物,经常旁若无人地沿着公路缓慢前行,阻塞交通。美洲野牛的脸上长着浓密的鬃毛,只露出一双圆圆的眼睛,样子不怎么讨人喜欢。

黄石最受欢迎的动物明星无疑是熊,我们的运气不错,第一天就已经见识到了。

在驾车前往猛犸泉途中,我们看到一处湖岸边聚集了不少人,都在往湖对面张望,便也停下车来,走到人群中一问,说是对岸有一只熊,我定睛看了半天,在旁人的指点之下才找到熊的踪迹,天晓得是谁的“火眼金睛”首先发现它的。

那只熊懒散地趴在岸边,正在守着一只野牛的尸体大快朵颐。

黄石公园栖息着两种熊,一种是棕熊,一种是黑熊,除了毛色的不同,两者最显著的区别是棕熊体型较大,长着一对圆耳朵,而黑熊体型较小,耳朵有点尖。据此判断,我们面对的这只熊显然是棕熊。

湖岸边的人群越来越多,然而这地方距离那头棕熊足有四百米远,以我的镜头没法把棕熊拍清楚,于是我就绕着湖岸,趟过潮湿的沼泽,向一处与熊更加接近的草地走去。

草地上已经有了另外三位兄弟,分别是美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大家都在忙着拍照,那位荷兰人特别亢奋,经常会大吼一声“嘿,熊!”,然后趁熊抬头的瞬间猛拍。

大家忙了一阵,美国兄弟突然提出,咱们就这么光是拍熊没什么意思,我们四人中可否有哪位绕过湖去跟熊先生合个影,也算给他人创造点福利。

好事的荷兰人立即响应,从草丛中拔出了三长一短四根草棍,说我们来抽签吧。

大概算是报应吧,最后抽中短签的正是那位出馊主意的美国人,在我们的起哄声中,他“可耻”地退缩了,自我解嘲地说道:“不过是个玩笑嘛。”

在黄石的第五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熊,一只犹豫着想要通过公路的幼年黑熊在距离公路很近的地方左右徘徊。管理员反复警告着被黑熊吸引来的人群,告诫大家不要接近野生动物,这才为小熊创造了通过公路的机会,我看到它黑色的影子在人丛中一闪,便快速跑上了对面的山坡,向着远处的森林走去。

还有另一次非常幸运的机会。一只草原狼(Coyote)准备穿过公路去捕食,它在距离我身边不到十米处穿过,到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一蹦一跳地抓地鼠吃。

其实这种体型娇小得类似哈士奇的草原狼在英语中根本就不叫做狼(Wolf),北美的狼在成年之后体重可以轻易超过人类,我后来在丹佛的博物馆看到了狼的标本,若论单打独斗,没有人可以与那种躯体庞大、牙齿尖利的怪物抗衡。

我们在黄石从来没能见到狼,而草原狼倒是见了好多次,夜间它们会成群集结在公路附近行动,驾车不慎的话很容易撞到。

黄石公园的管理员最忙的时候,往往都是野生动物有机会与人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管理员的职责是要划定游人与动物的界线,只有这样,野生动物才能与人类在同一空间各安其事,互不干扰。

我们曾经在猛犸泉遇到一大群麋鹿(Elk)穿过小镇,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在围观,五六个如临大敌的管理员正在维稳。

刚开始麋鹿群只是攻占了小镇上的一片野餐地,游客们都隔着管理员拉起的警戒线纷纷架起照相机拍摄,后来麋鹿群在一头公鹿的带领下开始向我们所在的停车场前进,为了确保鹿群的安全,那公鹿颇具攻击性地死盯着停车场上的众多游客,这时管理员开始劝说大家远离,进而要求所有人回到车上,最后索性大声喊着“都不要停车,否则我会立即给你开一张罚单”,把停车场上的车全部轰走了。

别以为草食动物就不危险,我们在峡谷村的信息中心观看过一场黄石公园的视频说明会,其中便有以往麋鹿攻击汽车的镜头,事实上公麋鹿的攻击性是很强的,它的那对漂亮的鹿角也绝对不仅仅是装饰,全力的一次撞击甚至可以将汽车掀翻。

在国家公园内,管理员就是警察,他们有权开罚单,有权处理交通事故,也有权佩带枪支。

我曾于夜间紧跟着另外两辆汽车在黄石公园行驶,大概是头车带着我们有些超速,突然见漆黑之中对面一辆汽车在会车时警灯一闪,我们三辆汽车立即变成龟速行驶,此后一路再也没敢加速。那便是一辆管理员的车,在用灯光示意我们开得太快了。

黄石公园降雪的那天,早晨出发时我们因一时疏忽将一小袋垃圾忘在桌面上,垃圾中并无食物,只有食物的包装袋,巡视营地的管理员发现后,贴了张警告单在我们营位的餐桌上,那张警告单被冰雪封在下面,过了两天我才看到。单据上大意是说这只是初犯时的警告,如果再犯,我们就要去见法官了。黄石公园与我们一路经过的任何被森林覆盖的国家公园一样,为每一个营位配备有防熊箱,要求露营者将所有的食物残余、食物包装、能够散发特殊气味的牙膏和化妆品统统锁进去,而不能保留在汽车后备厢中,以免吸引野生动物——尤其是熊。据说曾经在营地捡游客丢弃的垃圾吃的熊,都会被管理员忍痛处决,因为它们尝到了甜头,必然还会反复来到营地滋扰,威胁游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将食物残余锁进防熊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露营者,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

黄石公园的管理员,在美国各国家公园中可能最为辛苦,也最为专业,无论园区内发生任何情况,他们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也多亏了他们的工作,黄石才能在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荒蛮的自然状态。

在美国的山林地带,最容易遇到的、有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食肉动物是熊和山狮,民间有遇到猛兽装死、爬树之说,实际上这两种措施都是近乎找死的举动。在此我也说明一下遇到熊和山狮时正确的处置方式。

遇到熊:

1.别惊慌,不要逃跑;

2.避免接近熊的幼崽;

3.发出低沉的吼声;

4.不要正视对方的眼睛;

5.慢慢向后退。

遇到山狮:

1.同样别逃跑,正面面向山狮;

2.保护好孩子,小孩是山狮攻击的首选;

3.撑开衣服什么的,使自己看上去体型大一些;

4.发出低沉的吼声;

5.不要正视对方的眼睛;

6.慢慢向后退。

上述措施并非是我的杜撰,而是从一些有野生动物栖息的国家公园的警示牌上摘抄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