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奢侈态度
21520200000016

第16章 谁给LV制造了对手(1)

如果我说是中东的阿拉伯人,估计会有人感到诧异。这事儿,跟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有点儿关系。

近些年在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国家非常流行的所谓主权基金,其实就是由中东国家在50多年前首创的,当时这些产油国因石油出口而拥有了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了让这些巨额资金能够保值增值,便发展出了主权基金这种管理模式。但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一直都很低调,只管埋头赚钱,哪像中投、淡马锡这些华人系的主权基金,整天一副挥斥方遒的架势,生怕人家不知道它似的。若不是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以阿布扎比投资局为代表的这批老牌主权基金浮上了台面,人们至今都不会发现,原来这几十年间,国际上重大资产交易的背后,大都有中东人的影子,他们眼光精准、手法娴熟、视野开阔、百无禁忌,什么领域都敢进,任何标的都敢碰,当然也包括奢侈品。

1982年夏天,中东小国巴林的主权基金巴林投资公司在首都麦纳麦成立,其办公室的启用仪式竟然由总理主持,足见该公司的主权背景。这家公司将投资区域设定为西欧与北美,投资标的则涵盖了从房地产到高科技再到奢侈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奢侈品方面,巴林投资更是多所着墨,类似宝玑、Tiffany(蒂芙尼)、GUCCI(古奇)等知名时尚品牌,都曾出现在他们的投资清单上。特别是对Tiffany与GUCCI的投资,俨然成了PE界公认的经典范例。

1984年,巴林投资在美国成功地收购了Tiffany,1987年就把它拿到纽交所上市,且上市之后没多久便将股权在市场上悉数抛出,其套现速度之快,真是令人乍舌。其实,此种手法源于该公司一贯的投资风格,巴林投资与大多数主权基金注重长线持有不同,它近乎偏执地追求快速流动,持有一项资产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3年。这种风格几乎贯穿了他们所有的投资活动,在对GUCCI的投资中也不例外。

刚卖掉Tiffany的巴林人,转眼就盯上了GUCCI。如果说当初看中Tiffany算是好眼光的话,那么后一把选了GUCCI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因为那时GUCCI品牌的衰败之象可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GUCCI家族一直陷于漫长的权利争斗之中,根本就无心经营,其品牌衰败正是根源于此,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可是,巴林投资却偏偏将它纳入视野,而且从时间上推算,当时正值GUCCI的内斗与内耗达到高峰之际,那一阶段其产品设计之差、经营业绩之烂,可说是达到了极致。真不知巴林投资究竟看上了它哪一点,或者说,巴林人凭什么就能确定,自己可以把GUCCI整治好,再顺利地上市套现。这中间变数太多,风险太大,跟投资Tiffany比起来,可完全不是一码事儿。况且,在奢侈品领域,比GUCCI质地更好的资产多了去了,干吗非它不可?再者说了,要是GUCCI比较容易取得倒也算了,可事实正相反,家族成员个个敝帚自珍,无论自己股权多少,全都宝贝得不得了,轻易不肯撒手呢。

没想到人家巴林投资这回超有耐心,硬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陆陆续续把家族内小股东手中的零星股份全数收入囊中。到1989年,巴林投资便已拥有了GUCCI 50%的股份,而另外的50%都在第三代继承人——老Gucci的孙子Maurizio手中。这一年,他刚被家族成员选为总裁,哪想到,当上总裁没多久,就只需面对一个股东了,而且这个股东还来自一个或许他根本就不知其方位的东方小国。不过,Maurizio大概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个股东似乎只想投资,并不过问经营。

这时,本文的另一个主角PPR集团尚未与GUCCI发生任何关联,因为这个后来拥有了GUCCI等诸多品牌的奢侈品集团此刻还不存在,当时它还只是一家以老板的名字皮诺(Pinault)命名的木材公司。不过,您可别小看了这个卖木头的,据说人家是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好友。1993年皮诺的公司因非法并购一家美国公司而遭到美国联邦检察官起诉时,法国竟然由政府出面进行拦阻,将案件一拖就是十年。法新社甚至明确表示,官方此举就是为了保护皮诺,可见此人与政界关系之不一般。或许正因为此,才注定了后来的PPR集团与中东小国的主权基金,在未来发生了隔空交汇。

就在这位“皮老板”遭遇跨国起诉的同一年,也就是巴林投资取得GUCCI半数股权后的第四年,GUCCI依然亏损连连、毫无改善。至此,一直未插手经营的巴林基金终于忍不住出手了。他们继续以简洁明快的风格,直接从Maurizio手中买下了剩余的50%的股份,终于实现了百分之百控股,GUCCI家族成员则从此与品牌再无瓜葛。

巴林投资立即任命了新CEO,并放手让新CEO自己决定创意总监人选。这位时尚行业的知名CEO德·索雷(Dominique De Sole)的确独具慧眼,于1994年任命了当时并不出名的Tom Ford为创意总监,此举后来这被公认为让GUCCI起死回生的关键。1995年3月,Tom Ford为GUCCI设计的系列,首次亮相便一炮而红。以此为转折,GUCCI终于走上了品牌复苏之路。

现在我们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巴林人选中GUCCI时,对其糟糕状况是那么的不在意,显然他们早已心有定见,知道自己完全可以把它整治好。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坚信制度的力量。巴林人掌管GUCCI之后,与Maurizio最大的区别,就是只干一件事情——选定合适的CEO,其他的一概不管。实际上,德·索雷让Tom Ford做创意总监,外界是很不看好的,有不服气者,有出言嘲讽者,有打算看笑话者,对于这些,没点儿定力是扛不住的。但巴林投资就是不为舆论所动,对CEO绝不干预,放手让他折腾。事实证明,无论是巴林投资还是德·索雷,当然也包括Tom Ford,他们全都对了。

说到底,是他们的眼光全都对了。巴林投资选对了德·索雷,德·索雷选对了Tom Ford,Tom Ford选对了设计风格。他打破了老GUCCI繁复守旧的形象,让新GUCCI走出了一条略带颓废的性感路线(Porno Chic),这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却在众人的怀疑声中,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对于后两位做对了事情,倒也算是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一个是熟悉时尚产业的职业经理人,一个是毕业于纽约帕森的才子。可是,那个来自传统******国家的基金,却展现出如此成熟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企业治理,这就令人颇感惊诧了。看来他们在投资上的屡有斩获,不是没缘由的。而巴林人在离开GUCCI之前,为保护GUCCI而做的制度安排,则更彰显其对制度的信赖以及运用的自如。是的,巴林投资很快又要撤了。

就在GUCCI第一批新款成功发布之后半年左右,巴林投资便开始着手退出事宜。他们先在1995年把49%的GUCCI股份拿到阿姆斯特丹上市,1996年又让其余的51%在纽约上市。就这样,这支中东小国的基金,又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套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