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奢侈态度
21520200000039

第39章 心理净值

2007年,在美国有一项关于富人购房意愿的调查,统计表明,在打算改善住宅的人当中,有43%的人想要定居在临近海滩、港湾等滨水地区,有41%的人想要更靠近休闲娱乐设施,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

这似乎显示出一个趋势,改善住宅的愿意,更多地趋向于改变生活方式,而非改变生活场所。与此紧密相关的是,40%的有钱人打算在未来一年内购买第二套住宅,这个数字比2006年上升了10%。而对第二套住宅的选择,大都集中于旅游度假区,其用途主要是度假和退休居住。很显然,这同样着眼于对生活方式的改善。

所以,在美国的住宅市场中,鲜明地存在着日常住房和假期住房这样不同的品种,日常住房有明显的“第一套”意味,而假期住房则是清一色的“第二套”。然而有意思的是,在相关的研究中,假期住房与退休住房总是被放在一起统计,用来和日常住房相对照,看来,度假和退休这两个用途被紧密地结合在第二套房产中。统计数据表明,购买度假住房的高峰年龄主要分布于50岁以后的区段,想必绝大部分购房者都考虑到即将到来的退休,因而有着双重的购买意图:现在用来度假,退休后用来长住。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假期住房的购买者中,只有52%的人向银行申请了贷款,而购买日常住宅的人中,申请贷款的比例则高达94%。这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日常住房的“第一套”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财富的积累是成正比的。但是,如果你认为购买假期住房只是富人的“专利”,那可就错了。根据调查,购买假期住宅的人并非全部来自富裕人群,而是分布于各个收入阶层。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谁都不是等到富裕之后才开始对享受的追求,这两样东西从来都是互相推动的,就像一支没有尽头的“大麻花”,永远拧在一起,相互拖拽,向前伸展。

尽管有数据显示,假期住房在美国住宅销售中只占6%,但任何研究者都不敢忽视它。因为日常住房极有可能随行就市、随时变现,尤其到了退休前后,被卖掉的可能性更高。如果仅用日常住房的销售数据来反映房屋市场的热度,恐有失真之虞,因为这个数据有重复计算的可能。而假期住房的销售数据却更能体现市场趋势,尽管它在市场总量中占比很低,但由于这类房屋一旦被持有便很少转卖,通常会一直持有到退休甚至更久。所以该数据的变化,似乎更能反映出美国人购房意愿及购买力的变化。

既然假期住房的持有期很长,那么经过若干年后,它们的累积数量也许会非常惊人。我想,假如有人在20年后,统计美国的财产继承人所继承的房屋类型,会不会发现,假期住房在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呢?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未来美国房屋市场的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国这样房屋市场相当成熟的国家,房产净值普遍占家庭净资产的50%以上,那么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第二套房产在净资产中的占比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数字。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这6%的份额现在看来似乎很微小,但它却预示着未来庞大的市场规模,并将成为持续不衰的热点。

与之相比,中国人自己购房的历史还很短,照理说,现在尚处还款高峰期,房产净值应普遍为负,也应该远未达到购买第二套房产的高峰。然而,对于信奉“有土斯有财”的中国人而言,房产在其心目中的位置非同一般。如果说家庭资产除了“账面净值”,也有所谓“心理净值”的话,那么房产在中国人心中的“心理净值”肯定为正,而不管贷款有没有还清、“账面净值”是否为负。

不过,随着这几年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不少家庭的“房产净值”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由负转正。这的确提高了很多人家庭净资产中的房产比例,但同时也提高了后来买房者的成本和负债比例,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这丝毫没有压低后来者入市的猴急态度,也许这就是房产在国人心中所特有的“心理净值”在起作用,因为每个后来入市者都预期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

在这种状况下,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大量的“第二套”购房者,但购房目的却不是为了假期休闲或退休享受,而是等待涨价变现,这种方式颇似炒股。国人普遍认为房市比股市更安全。惧怕炒股却又把房子当股票来买卖,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投资标的,在人们心中的确有着不同的“心理净值”。

不知美国人对于房产是否也有“心理净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社会,假期住房或退休住房不仅有经济学含义,它还更关乎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它存在于各个收入阶层,是不同的人憧憬不同的未来人生的载体。这一点与中国有明显的不同,也许把这叫做“情感净值”才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