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人十法
21520800000028

第28章 品人之色,可知其城府(1)

品色所以能知人,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涵蕴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神色去把握它。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表现出难以言说、无法穷尽的神色;真正宽厚的人一定具有值得尊敬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一定具有不可震慑的神色;真正忠诚的人一定具有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纯洁的人一定具有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有气节的人一定具有值得信任的神色。质朴的神色正气凛然,坚强而沉稳;虚伪的神色游移不定,让人烦躁不安。

尽管人们爱讲人心难测,但人乃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心之波动很难不在神色上表现出来。如此,我们就可由品人之色而推测其内心,探知其城府。

气色体现精神

气色的变化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态:所以忧惧害怕的颜色大都是疲乏而放纵,热燥上火的颜色大都是迷乱而污秽;喜悦欢欣的颜色都是温润愉快,愤怒生气的颜色都是严厉而明显,嫉妒迷惑的颜色一般是冒昧而无常;所以一个人,当其说话特别高兴而颜色和语言不符时,肯定是心中有事;如果其口气严厉但颜色可以信赖时,肯定是这个人语言表达不是十分流畅敏捷;如果一句话未发便已怒容满面时,肯定是心中十分气愤;将要说话而怒气冲冲时,是控制不了的表现。所有上述这些现象,都是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根本不可能掩饰得了,虽然企图掩饰遮盖,无奈人的颜色不听话啊!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宋代儒学大师张载《张子全书·语录钞》云:“为学之益,在求变化气色。”气色是一个人的气节和风骨。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旅行家如司马迁、徐霞客和文人雅士如嵇康、李白、杜甫、陆游多有豪放、洒脱和飘逸的气色。

宋庆龄是中华民族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个人品格既完美又独特,凡是见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气质。她楚楚动人的容貌中带有一种“沉思”,令人觉得她是一位既有巨大精神力量,又有突出个人魅力的女性。她经历漫漫岁月而不衰——年轻时是美人,年老时依然是美人——是一种美的典范,一种经典的自然美。

一次,一位好朋友问她:“你最大的美容秘诀是什么?”她告诉朋友:“不为外面的花花世界迷惑,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更加美丽。”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在气色上有所反映,一个有着内在美的人一定会在气色上有所外露,表现为气色美。如为人宽厚善良的人多有诚恳、淳朴的气色;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人,多有沉着、坚定的气色;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多有着积极进取的气色等等。气色最能反映人的心灵,同时也最能显示人的文明程度。气色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跟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得紧张而有序,生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这有利于提高气色的质量。一个有完美气色的人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要职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装假。

具大志者能忍痛

据说,西方的弗里德曼大帝最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小儿子患病了,他一方面请来各路良医精心诊治,一方面长跪在十字架下向上帝虔诚祷告。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能用的方法都用到了,但仍然没有挽救回儿子的性命。他站起来,朝忙禄的人们打了一个响指,平静地说道:“事情已经完了,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细想一下,我们肯定钦佩弗里德曼大帝的真诚,羡慕他的洒脱。然而,这是一般人万难做到的……公元23年,反对王莽的绿林军内部为了争权,谋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秀得知后,从外地赶回“请罪”,闭口不谈他兄弟俩在昆阳大战中的功绩,不为哥哥服丧,也不与哥哥手下的将领交谈,在绿林众将面前谈笑自如,丝毫看不出悲哀的样子。这样,终于蒙蔽了当时被绿林军拥立为帝的刘玄和谋杀他哥哥的将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以致后来刘玄等还放心地让他去河北进行招抚工作。刘秀谋得机会拥兵自立,后来打跨了绿林军,自己当了东汉开国皇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小罗奇福特领导的一个班子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获悉了日本在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但此时一个多事的记者获悉此情,便作为独家新闻登了报。这很可能促成日本人换用密码并调整作战部署,可以说是惹了大祸。但罗斯福总统来了个装傻之计,对这泄密事件一不派人追查,也不兴师问罪。这则独家新闻虽被日军首脑看到,但见美国对此泄密事件毫不追查,便误认为是美国在报上使用骗计,谎称美军破译日本密码。这便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样,罗斯福骗过了日本人,日本人继续使用原来的密码,不断被美国破译。罗斯福对日军行动了如指掌,所以在中途岛之战中大获全胜。

1805年,拿破仑乘胜追击俄军到了奥尔莫乌茨。此时,沙皇亚历山大见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到来,便想停止撤退而与法军决战。库图佐夫劝他继续撤退,等待普鲁士军队参加反法战争。

此时拿破仑得知俄军内部意见分歧,担心库图佐夫一旦说服沙皇就会失去战机,于是装出一见俄军增援到来就害怕决战的样子,停止追击,派人求和,愿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条件。这刺激沙皇以为拿破仑若不是走投无路,这样傲慢的人绝不会主动求和,因此判定现在正是回师打败拿破仑的时候,他不听库图佐夫的意见,向法军展开进攻,结果钻进了法军圈套,被打得狼狈不堪。

塔克文是罗马的最后一代国王,他残暴地杀害了布鲁图斯的父亲和哥哥。布鲁图斯装成傻子才得以幸免。

布鲁图斯装傻子装得极为逼真,以致于国王认为他可以作为笑料,被留在宫中任意行走。国王经常把他当做开心的玩物。

罗马有一个美女卢瑟雷提亚,她已经嫁了人,却被国王抢进了宫,但她拒不从命,为了贞洁和自由而自杀了。

这时,布鲁图斯去找这个美女的丈夫和父亲,要他们发誓为她报仇。他得道多助,撕下了傻子的伪装,用慷慨激昂的演说动员起人民,又赢得了军队的支持,终于推翻并放逐了国王,结束了罗马的****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布鲁图斯和他的战友考拉提督斯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郑板桥有言: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于是,后人便将“难得糊涂”视为座右铭。上面所提刘秀、罗斯福、拿破仑和布鲁图斯,均可称为“难得糊涂”的实战运用高手。他们面临惊变气定神闲,生色不动,甚至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直至实现目标,大功告成。此等用心实为良苦。

大家与大智并行

大智慧与大胸襟往往同集一身,有如一对孪生兄弟。具大智慧者有大胸襟,胸襟大者智慧亦大。因为深具远见卓识,故能洞察幽微;因为深具大胸怀,故能海纳百川;因为既能轰轰烈烈也能宁静淡泊,故能兼具叱咤风云的大气与含蕴浑厚的细腻。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承,则就是奸佞之人。”

太宗听后,哂然一笑,说道:

“流水是清是浊,在其水源。君主是政令的发出者,好比水的源头,群臣百姓好比是流水。君主带头伪诈而要求臣下行为忠直,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是不合乎道理的。我想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想用伪诈的方法破坏社会风气。你的方法虽然很灵验,我却绝不能采用。”唐太宗毕竟是唐太宗!他没因别人如此的出谋划策而眉飞色舞,若是一个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的昏君,肯定会喜上眉梢,然后大动干戈,非把天下搅得稀烂不可。

上个世纪30年代,时年25岁的梁实秋与年届半百的鲁迅展开过一场震惊尘寰的论战。看这论战的双方,一个是刚涉文坛的初生牛犊,一个是久经沙场、执笔如刀的文坛枭雄。这不言而喻将成为一场不见血的恶战。自古以来,大凡激烈的战斗,都会留下惨烈雄壮的遗迹,而这场战斗也不例外。恶战之终,给初涉文坛的梁实秋留下了终生未愈的伤痛!即便是他晚年在台北时,偶尔谈及此事,也是耿耿于怀,不能淡然置之!

中国有句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推而广之,说君子报仇五十年不晚也不算错吧!鲁迅,这个梁实秋的夙敌,早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此时的梁实秋倘来个回马枪,杀他个“不亦快哉”,鲁迅先生虽地下有知,又能奈何?然而,没有,梁先生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咬牙切齿,没有幸灾乐祸的狞笑。相反,每当提及鲁迅时,他都充满了敬意,他曾说过:“鲁迅的文章实在是写得好,老实讲,在****阵营里,还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才……”

大家毕竟是大家,正面交锋,不惜将对方置于死地;然而,背后却能够虚怀若谷,恶而知其美,爱敌人之优点,敬对手之高风,决不因往日宿怨而憎之陷之,更不会于人受难之时落井下石,暗放黑枪——这才是真正的大家。

如果知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大约会知道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高僧弘一法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硏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硏尊不忍地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弘一法师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