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
21524200000010

第10章 学会无所谓一点,你会活得更快乐(3)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却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以后只要鸡鸣,我就当作是公鸡在提醒我该起床了,这么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生活少不了放轻松,可是偏偏很多人把生活看得太严肃,以至于经常为了小事而发狂。其实,生活中的许多苦闷、烦恼,大多源于自己容易生气,不懂得放松心情,遇事愁眉苦脸或咬牙切齿,日子当然不快乐。做人要有度量,凡事不斤斤计较,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相信自己让外来影响见鬼去

在古老的印度,有个长发公主的故事,主人公叫雷凡莎,她头上披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俊很美,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婆天天唠叨雷凡莎长得很丑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原来,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哲人说得好,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他人的议论而鄙视自己,否则就会陷入自卑的“心囚”。雷凡莎公主把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而且太在意了,所以就自己常常对自己说:“我长得很丑很丑,快躲起来吧,莫让别人看见我。”这些下意识的暗示,使自己陷入了自卑的“心囚”。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身上的自卑,除了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缺点和短处比较外,另一个原因和雷凡莎一样,喜欢听信那些不该听信的话,认不清自己身上蕴藏的无穷无尽的潜力,久而久之,丧失自信,心绪萎靡,便不知不觉地为自己营造了自卑的“心囚”。

人的“心囚”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心囚”,都是人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就拿自寻烦恼来说吧,有人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有人总是唠叨坎坷的往事和不平的待遇,有人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带来的苦恼……时间一长,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软禁在“心囚”里。自寻烦恼有好多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使自己陷入紧张、痛苦之中,原苏联著名作家别洛夫斯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位公司职员,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很想知道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

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身上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开始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他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囚”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自己的医生,一进他家门,他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

“这是药店,不是食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

十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因这是医生严肃而又认真开的一付药方,于是他照这样做了。

结果,情况没有像他想像的那么糟,自己认为的病情不但没有发作,好像连以前感觉的不适也都消失了,而实际上,这位职员根本就什么病都没有,有的只是心病,给自己施了压,一旦你不在意它了,压力也就没了,你也就解脱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有这样一个故事: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有人指责爷爷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遭遇故事中爷孙俩的尴尬,方法非常简单,即,别人说啥都当无所谓,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生活中不乏自作聪明,又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而有些人也偏偏爱上他们的圈套,甘受其戏弄,让原本快乐的生活多了几分郁闷。

如果要有效地摆脱这种困扰,就是要学会无所谓一点。由别人传过来的坏话我们一句也不要听,因为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要是谁告诉我们某某人讲了我们什么坏话,我们就会反问:

“你认为他讲得对吗?”假如答案是“不对”,那么我们就会问:

“那你当时为什么不驳斥他?”假如答案是“对”,那么我们就会说:“那你干啥还要出卖他?”久而久之,爱搬弄是非的人就不愿当我们的义务“谍报员”了。因为没有哪个吃饱了撑的非去干费力不讨好还讨厌的事。这就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别人将会有什么看法呢?”这的确是一种最普遍而且也是最具有破坏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从“我们必须每星期打扫一次卫生,否则,邻居们会认为我们是一个懒鬼”,到“在公司的大会上我们不想多发言,因为我们一开口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们爱出风头”,再到“我们不敢穿那件新买的时髦衣服,别人会妒忌并嘲笑我们”。

这种“别人”式的想法,实际上是一个坚固的牢笼。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如此多的雷同或划一,它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女性热衷于模仿别人的发型;为什么推销员都会以同样的手段推销,而拿取同样微薄的薪水;为什么人们会一直活在令人极其厌烦、不愉快、不满足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