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
21524200000029

第29章 学会无所谓一点,你会活得更随和(3)

老牛是个鼠肚鸡肠的人,至少邻居们都这么说,他帮人做一点儿事,就得意的不得了,人前总要提几次;人家要是忘了说谢谢,他就得生气几天。可是如果是人家帮助了他,他就会患上一种健忘症,事情一办成,立刻就把办事的人忘个一干二净。他的一位曲姓邻居就很不满意他的为人。老牛的一个亲戚来找老牛,说想要去农村收购出口山菜,但是得找一个进出口公司接收,亲戚问老牛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老牛一想,对门曲先生不就是在进出口公司上班吗?于是他让亲戚回家等着,自己买了两瓶酒就去找曲先生。曲先生见是街坊来求自己,就尽心尽力地把这事办成了。可过后,老牛对亲戚并不提是邻居曲先生帮的忙,只是一味吹嘘自己神通广大。

曲先生被气得几天吃不下饭,一提老牛就一肚子火。

其实生活中像老牛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有时会有人庇佑,而威风一时。不过由于此类人多半专横、自私,只知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却不知回馈,而短视近利的后果,往往令帮助他的人感到失望,不再给予支持。这类人多半自以为是,从不考虑自己的责任,老是认为别人在算计他,对他不怀好意,想要陷害他。

而对曲先生的感受我们却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即使我们帮了人家的忙,也没必要非让对方感谢或赞美自己一番,帮人忙凭的是友谊和人性而不是贪图回报,因此,甘心做好事并不在乎别人感不感恩。

消极的心态会使这类人远离对他有利的人,而和同类型的人在一起,然后逐渐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只注意到自己需要什么,却忽略了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抱怨别人不知感恩,还不如先培养自己感恩的心。不要总计较别人欠你多少,在你以自己的成功为荣时,应该先想想自己从别人那里接受的有多少。

偶尔的尴尬只能是笑谈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嘲笑别人,而不愿意被别人嘲笑。在别人处在尴尬境遇时,你如果能通过让自己出丑减少他的难堪,他一定会对你非常感激。

曾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在大学里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所以他在62岁入主白宫时,他的体型仍然非常挺拔结实。毫无疑问,他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体格最为健壮的一位。当了总统以后,他仍继续滑雪、打高尔夫球或网球,而且擅长这几项运动。

1975年5月,他到奥地利访问,当飞机抵达萨尔茨堡,他走下舷梯时,他的皮鞋碰到一个隆起的地方,脚一滑就跌倒在跑道上。他跳了起来,没有受伤,但使他惊奇的是,记者们竟把他这次跌跤当成一项大新闻,大肆渲染起来。在同一天里,他又在丽希丹宫的被雨淋滑了的长梯上滑脚两次,险些跌下来。随即一个奇妙的传说散播开了:福特总统笨手笨脚,行动不灵敏。自萨尔茨堡以后,福特每次跌跤或者撞伤头部或者跌倒在雪地上,记者们总是添油加醋地把消息向世界报道。后来,竟然反过来,他不跌跤也变成新闻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这样报道说:“我一直在等待着总统撞伤头部,或者扭伤胫骨,或者受点儿轻伤之类的新闻来吸引读者。”记者们如此这般的渲染似乎想给人形成一种印象:福特总统是个行动笨拙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在电视中和福特总统开玩笑,喜剧演员切维·蔡斯甚至在“星期六现场直播”节目里模仿总统滑倒和跌跤的动作。

福特的新闻秘书朗·聂森对此提出抗议。他对记者们说:“总统是健康而且优雅的,他可以说是我们能记得起的总统中身体最为健壮的一位。”

“我是一个活动家,”福特更为幽默地说道,“活动家比任何人都容易跌跤。”

但他对别人的玩笑总是一笑了之。1976年3月里,他还在华盛顿广播电视记者协会年会上和切维·蔡斯同台表演过。节目开始,蔡斯先出场。当乐队奏起“向总统致敬”的乐曲时,他绊了一下,跌倒在歌舞厅的地板上,从一端滑到另一端,头部撞到讲台上。此时,每个到场的人都捧腹大笑,福特也跟着笑了。

当轮到福特出场时,他站了起来,服装被餐桌布缠住了,弄得碟子和银餐具纷纷落地,他装出要把演讲稿放在指挥台上,可一不留神,稿纸掉了,撒得满地都是。众人哄堂大笑,他却满不在乎地说道:“蔡斯先生,你是一个非常、非常滑稽的演员。”

可见,一个大者是绝不在乎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的,其实,那也真是一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宽厚待人,饶人即是益己

在政治上宽容体现仁政,当政者以应当宽容为怀,也可以说宽容在政治上既是处世的法则,又是施政的手腕。

历史上,和糰当道时,没人敢对他说不字。等嘉庆皇帝即位后,直隶布政使吴熊光原来在军机处供职。一天皇帝召他入朝觐见,便问他:“别人都说和糰有二心,是真的吗?”吴熊光答道:

“凡是心怀不轨的人必定要收买人心。至于和糰,却是满汉两族官员中差不多没有人依附他,因此,就算心怀不轨,又有谁愿意跟随他呢?”皇帝又问:“那么,有没有必要快点惩治他呢?”熊光回答:“假如不尽快惩治他,一些天真无识的人就会观望巴结他,那样就会引起其他的事情。尽快地揭发他的罪过,这是尽国家的义务;尽快结束这件事情,又是君主的仁爱行动。”皇帝于是诛杀和糰之后,告诉诸位大臣:“凡是和糰举荐的人和那些经常出入和糰家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希望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在这一件事上,嘉庆皇帝做得很好,在株连作为法律惩罚手段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和糰向来就没多少人依附,而就算有也是些不成气候的小人,于国家社稷没有影响,采取这种宽容措施,可以将和糰原先的一群化掉,又不致大事杀罚,体现了皇帝的仁义风范,对其捞取民心是有好处的。

刘邦本是个市井无赖,可作为一个拥有野心的无赖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其实在这里把宽容的品质加给他,那是太恭维他了。但他的无赖气中有听劝的一面,凡是有利于己的他就采纳。这反倒促成了他那些宽厚待人的儒雅之举,使他浪得虚名。

其一,季布原是个侠客,说话算话,从不食言,在当地十分有名望。投军后在霸王项羽手下做了大将。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带兵追杀汉王刘邦,替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待刘邦统一天下,项羽自刎于乌江,季布忍辱偷生,还想做一番事业。后来刘邦下令悬赏捉拿季布。他被朋友作为奴隶卖给鲁地侠客朱家。朱家十分重义气,他心里明白卖给他的奴隶是季布。但他只当作不知道,并让他负责庄稼活儿,从不亏待他。过了些日子朱家到洛阳去拜见滕公夏侯婴,夏侯婴明白朱家是鲁地顶有名的豪强,不敢得罪他,就殷勤地同他喝酒谈天,两人做了好朋友。有一天,朱家问夏侯婴:“季布究竟犯了什么罪,皇上要捉拿他?”夏侯婴说:“季布跟随项羽时,曾三番五次追击过皇上,皇上恨透了他,一定要抓住他剁成肉酱才能解恨。”朱家就问道:“季布是怎样一个人?”夏侯婴讲:“季布是个好人。”朱家心里有底了,便说:“季布是项羽的臣下,臣替君效力,那是他分内之事,项家将士那么多杀得完吗?现在皇上刚得了天下,就要杀尽项羽的将士,不愿放过一个人,这让天下人看了会觉得皇上没有一点气量,容不得人。再说,季布这么有才能的人,皇上不利用他,反而逼着他去帮助敌国,这对皇上安定天下不利,你何不劝劝皇上?”夏侯婴觉得很有道理,就去向刘邦求情,免了季布的罪,拜为郎中,为汉朝效力。

其二,刘邦登基以后,首先将功劳最高、与他最亲近的好多人封了侯,其余的暂时未封。这些人日夜争功,不免牢骚满腹。

一天,刘邦见诸将聚在一起议论。便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这是在谋反呢!”刘邦说:“如今天下太平,他们为什么谋反?”张良说:“陛下由平民起兵,依靠这些人打天下。如今您当了皇帝,所封赏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一些平日亲近的人,而所诛杀的都是您所痛恨的人。今天军吏计算成功,有功劳的人还有许多,恐怕拿整个天下也不够封赏。他们怕不但得不到封赏,而且还会因陛下追究从前的过失而遭不测,所以在商议造反。”

刘邦十分担心,忙问:“这该怎么办?”张良想了想。问道:

“陛下平时最憎恨的,又为大家所共知的人是谁?”刘邦说:“我最憎恨的是雍齿。当初我起兵时,打下丰乡,派他驻守,他却投靠了项羽,多次使我为难。后来他又前来投奔我,由于当时正需要人就把他收下,我早想杀掉他,但他立了不少战功,也不便杀他。我对他的憎恨,是众所周知的事。”其实刘邦最恨的不仅是这些,最令他难堪又难以启齿的是雍齿曾与吕后私通,叫他当了绿头乌龟。张良听后说:“那就请陛下封他为侯,群臣看到连雍齿都获得封典,自然都安心了。”

不久,刘邦诏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摆下酒席,宴请文臣武将。

同时又催促丞相、御史赶快给将领们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那些有牢骚的将领看到这种情景都放心了,从此人心安定。这件事上,刘邦表现了宽则得众的仁者风范。他的手下许多都不是正人君子,而正是由于他并不计较他们提不上台面的所作所为,而只注重宽待他们的长处,才使得他得到了巨大的助力,得到了天下。

约二千三百年前,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中国如何能和平?)孟于答:“定于一。”(统一后就有和平)梁王又问:

“谁能一之?”(谁能统一中国?)孟子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用和平方式的人,能统一中国)。又答:“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民归之,如水之就下,冲然莫之能御。”仁义君主以昌盛的国力验证了圣人的哲学。

做到了化敌为友,化怨为亲,化恨为爱,那么,无论君王还是百姓,大到治国小到日常交往就都能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那么如何才能“化敌为友”?中庸上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为天下至诚,为能化。”因此“化敌为友”之道,在一化字。化之之道,在一诚字,惟有自己诚心诚意,不是欺骗,不是敷衍,不是利用,不是陷害,不是阴谋,才能化敌为友。使敌人因感动而化育,不自觉地由敌人化为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