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理问题能力培训教程
21524800000013

第13章 处理问题的语言技巧(3)

不理不睬的缄默可摆脱无聊的纠缠:当你正对自己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同事却不知趣地想跟你聊天,或者有推销员厚着脸赖着不走,抑或是有人找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这时,你尽可对他们一言不发,不理不睬。过一会儿,他们见你没有反应,便会知趣地悻悻走开。

冷漠的缄默可逼迫犯错误者觉醒:有一个小学生,拿了同学一件玩具,被同学告诉了他家里人,当他在外面玩了很晚才拿着玩具回家的时候,尽管他兴致勃勃的又喊妈妈又喊姐姐的,可没一个人理他,就连平时最宠爱他的奶奶也一言不发,全家都冷冰冰地对待他。面对大家的缄默,小孩自然就想到了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于是,他不攻自破了:“妈、姐,我错了……”

在现实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两个人打架,周围的人越上去劝解,两个人的火气就越大,越要将对方制服不可,可是当人们不再去劝,而且说让他们打吧,他们反而也罢手了。这也是一种采取缄默的手段来处理问题的方法。

其实,有目的的缄默也是颇具震撼力的语言。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个意思。

五、处理问题的反话正说法

故意装出简单、憨直或愚笨的样子,说出一些直拙的实话或貌似真诚的反话,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又不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在有意伤人;而被奚落者听了,找不到理由发作,只有忍气吞声。这种方法在处理问题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一个故事说是齐国的齐景公心爱的一匹马,被养马人杀了。齐景公大怒,操起戈便向养马人刺去。晏子说:“请让我替您数说他的罪状,然后再杀不迟。”景公应允。

晏子举戈走到养马人面前,列举他的罪状说:“你为我君养马而擅自杀死它,罪该死;你使我君因为一匹马而杀死养马人,罪又该死;你使我君因为一匹马杀死养马人而被诸侯瞧不起,罪更该死。”景公听了猛然醒悟,说:“您把他放了吧,不要因为他伤害我仁慈的名声。”

晏子并没有阻止齐景公杀养马人,而是假装憨直,以数说养马人的罪状,批评了齐景公重马轻人的思想,使齐景公醒悟放了养马人。

瞧瞧,晏子多会处理问题。

在我国宋朝,王安石当宰相时,大兴水利。一天,刘贡父去拜访他,正赶上有位客人来陈述关于水利方面的建议。

这客人说:“梁山泊面积很大,要是把水排净,可得万顷良田。只是还找不到合适的贮水的地方。”王安石似乎没看出这办法的愚蠢之处,正在低头沉思。

这时,刘贡父大声说:“这有何难?”王安石以为他有了好主意,就催他快说。刘贡父说:“再挖一个像梁山泊那样大的洼地,不就有贮水的地方了吗?”

王安石大笑道:“梁山泊之事,就不议了吧!”

正话反说的奥妙在于揭示问题的本质,以使对方自醒,达到处理问题的目的。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后,鲁迅在上海暨南大学演讲,题目是《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演讲中他愤怒控诉了国民党法西斯****的种种罪行,也批评了一部分人在血的教训面前仍不觉醒的麻木状态。但在谈及文艺界被杀害的先驱者时,却故意说道:

“不过,社会太寂寞了,有这样的人,才觉得有趣些。人类是喜欢看戏的,文学家自己做戏给人家看,或是绑出去砍头,或是在最近墙脚下枪毙,都可以热闹一下子。且如上海巡捕用棒打人,大家围着去看,他们自己虽然不愿挨打,但看见人家挨打,倒觉得颇有趣的。”

鲁迅并没有正面批评这些人,而是顺着这些人的麻木心理去说话,更能收到震聋发聩的效果。

1984年里根竞选总统时,已经七十八岁。他的对手是民主党的蒙代尔。蒙代尔是卡特当政时的副手,上过大学,当过兵,担任过律师和参议员,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只有五十六岁。

美国在总统竞选期间都要进行电视辩论,蒙代尔要求同里根进行六次较量。里根知道自己的体力条件不如对方,所以没有答应。二人经过多次讨价还价,达成协议,进行两次电视辩论。第一次电视辩论中,里根处于劣势,蒙代尔稍占上风。这次辩论,蒙代尔的主要策略是指明里根的年龄太大,难以应付繁重的内政外交活动。10月21日晚,双方举行第二次电视辩论。里根一开始就发动进攻。他说:“上次辩论中蒙代尔说我年龄过大。但我不会把对手的年龄、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里根的话使众人哈哈大笑。在这次辩论中,里根占了上风。

里根用反语正说的方法把问题处理得别有机理。

第三节劝导技巧

处理问题,常常需要一些劝导功夫。所谓劝导就是规劝、引导。用这种技巧处理问题,更容易使人欣然接受。

劝导技巧的基本运用方式是以理劝导和以情劝导两种。下面分别以实例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和实战方法。

一、以为对方着想的技巧解决难题

领导者采取劝导的技巧来处理问题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仅举一例以为对方着想的技巧巧解难题的方法。

美国的哈伯博士原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也就是他那一时代最好的一位大学校长,他喜爱筹募数额庞大的基金。

一次,哈伯先生需要额外的100万美元来兴建一座新的建筑。他拿了一份芝加哥百万富翁的名单,研究他可以向什么人筹募这笔捐款。结果他选了其中两个人,每一个都是百万富翁,而且彼此是仇恨很深的敌人。

他选中了其中担任芝加哥市区电车公司的总裁。哈伯博士选了一天中午其他人都外出用餐的时候悠闲地走入进了电车公司总裁的办公室,对方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哈伯博士自我介绍说道:“我叫哈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请原谅我自己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

“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们的市区电车公司。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赚了很多钱。但是,每一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

在你走后,你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我常想为你提供一个让你的姓名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你在芝加哥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你的名字命名。我本来早就想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学校董事会的一名董事先生却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你的对手×先生。不过,我个人在私底下一向欣赏你,而且我现在还是支持你,如果你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去说服校董事会的反对人士,让他们也来支持你。”

“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求你作出任何的决定,只不过是我刚好经过这儿,想顺便进来坐一下,和你见见面谈谈。你可以把这件事考虑一下,如果你希望和我再谈谈这件事,麻烦你有空时拨个电话给我。”

“再见,先生!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你聊一聊。”

说完这些,他低头致意,然后退了出去,不给这位电车公司的老板表示意见的机会。事实上,这位电车公司老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话,都是哈伯先生在说话。这也是他事先如此计划的。

他进入对方的办公室只是为了埋下种子,他相信,只要时间来到,这个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壮大。

果然,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他刚回到大学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是电车公司老板打来的电话。他要求和哈伯博士订个约会,获得准许。第二天早上,两人在哈伯博士的办公室见了面,一个小时后,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已经交到哈伯博士的手上了。

校长哈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特殊的方式提出说辞,而制造出机会。他使这位电车公司老板处于防守的地位(似乎是哈伯在给他帮忙,而不是有求于他)。他告诉这位老板说,他(哈伯博土)不敢肯定一定能说服董事会接受这位老板想使他姓名出现在新大楼的欲望,因为,他在那位老板脑中灌输了这个念头:如果他不予捐款的话,他的对手及竞争者可能就要获得这项荣誉了。哈伯博士是位杰出的推销员,当他请人捐款时,他总是先为自己能够成功取得这项捐款而铺路。他先在请求捐款对象的脑海中埋下为什么应该把钱捐出的一个充足的好理由;这个理由自然会向这个捐款对象强调捐款后的某些好处。通常,这种好处都是属于商业上的。同时,它也会去吸引这个对象天性中的某些兴趣,而促使他希望他的姓名能够在他死后永垂不朽,而且,通常他总是要根据一项事先仔细思索妥当的计划,并运用高超的说服技巧来使这个计划更为完美妥善,再据此来加以进行劝导。

二、以情劝导来处理问题

用以情劝导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是劝导者以对方的某种感情关系为切入点,然后再进一步扩展开思路,向对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诱导,以感情感化对方,从而达到处理问题的目的的方法。

任何一个处理问题的高手,在说话时都十分重视入情入理,以情动人。他们知道,只有富有感情,对方才更容易与你配合。

先前听人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青年人因高考落榜想自杀,他的父母和亲戚劝说了很久,并没有说服他。于是,父母便请村里的一位老汉帮忙劝说,老汉是这样对他说的:“小伙子,大家如果都和你一样想,我早就该死了!我今年都75岁了,一辈子单身过日子。但我心里却是暖融融的,想多活几年。因为我觉得活着很快乐。我用这双布满老茧的手种过庄稼、修过路、修过水库,还栽过果树……当我栽下每一棵果树的时候,就会想,我死了以后,村里的人在我亲自栽的树上摘果子吃,他们一定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单身老汉留下的财富……”

这位青年人听完老汉的述说,从老汉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他发誓再也不寻短见了,要乐观自信地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这位老汉通过分析自己的人生,使青年人增添了活下去的信心,给了青年人推心置腹的亲切感、信任感和平等感,从而让青年人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劝说。

正因为老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遭遇劝导青年人,情真意切。细致入微,才引起了情感共鸣,使青年人欣然接受了他的劝告。

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他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他死后,他的儿子由于年龄小,生活十分困难。

艺人优孟十分同情他,于是便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模仿他活着时候的言行举止,来到楚庄王面前,摇头晃脑地唱道:“贪官不可做而可做,廉吏可做而不可做。贪官行为卑鄙,然而子孙却享受不尽荣华富贵。廉吏行为高尚无比,然而一朝身死,后世子孙却一贫如洗。劝世人不要学孙叔敖,楚王是不会同情廉吏的。”

楚庄王听完优孟的歌声后,潸然落泪,便立刻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并将寝丘封给他做采邑。

可见,要解决一件事,重视入情入理是很关键的条件。说话时缺乏情感,往往不能使人动情,就使得办事的成功率大打折扣。

三、以说服来处理问题

有时候,提醒对方要注意为亲人、为朋友承担义务和创造欢乐而付出时,可能会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一个人可能会想去相信人,但他总是持有某些怀疑的态度,这是他无法窥视和无法近距离了解他人所造成的,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他的内心更具有希望别人能信任他的强烈意念,对于这种人,就必得事先为他设计一套理由,比如你对别人说:“你这么做,不但对你自己,对他人也是有帮助的”来晓以大义,方能将他说服。

譬如,一位买卖宝石或毛皮的推销员对一个正在犹疑不决的主妇说:

“你用这些东西一定能使你更美,而你的先生也会更喜欢你。”

这句话的含意是说你这么做并非全是为了自己,同时也为了你先生。她必定极乐意买下。如果更进一步地说:

“即使你买了它,若想脱手也能高价卖出,这样对于你的家,又何尝没有帮助。”

对方一听说,必定会认为她买下这个东西并非为她一人,也是为了家等等。

这种方法并非只适用于商场。日本古代名人丰臣秀吉有一次想没收所有农民的刀枪铁器等,但遭到了农民们激烈反对,由于他们受过太多的欺骗,对那些统治者也早已恨透了,此时若以强压手段必引起农民的反感,于是他便灵机一动说:“这次我要将这些没收的武器用来制造寺庙用的器材、铁钉等,俾使民众得以供奉。并且为了国家、为了全民,更需要百姓专至于耕作上。”

于是农民们便都心甘情愿地将武器交出。

本来那些农民不肯交出武器,但经秀吉晓以大义,便觉得还有什么不可为的。然而,他们还是上了秀吉的圈套。

对一个正在犹疑不决的主妇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对她说“为了先生”等类的话语,必定很容易将货品推销出去。而在做其他的事时,我们即可以举一反三,使之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