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改你的坏脾气
21525500000016

第16章 坏脾气是导致身心健康失调的颤音(3)

卢梭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错上加错,诬陷了善良无辜的马里翁。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却没有逃脱良心的谴责。卢梭终生都得承受着这种痛苦。如果再给卢梭一次机会,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对老管家说:“对不起,先生,是我拿的。这是我的错,这件事情与马里翁无关。”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把说谎看成是成功的一种捷径,甚至把说假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现代历史上有戈培尔说的“谎言重复一百次就是真理”的名言,****也曾说过:“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此等言论不一而足。也许在有的领导面前,个别善于说假话的人能够春风得意,青云直上,落个逍遥自在。而那些老实巴交、实实在在的人却反而因不会说假话、不善拍马屁,不肯说违心的谎言而吃亏碰壁,郁郁寡欢。但是,我们要清楚,真的自然假不了,假的永远不能真,善于说假话的人也许可以瞒过一时,却无法瞒过一世,时间长了真相必然会水落石出。那种以说谎当作处世资本的人是很危险的,其丑恶嘴脸早晚必会被人揭穿。

说谎不仅不能改变事实的真相,而且还会给说谎者自己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可以说既伤害别人,同时又危害了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摒弃爱说谎话的坏脾气,从生活点滴做起,为自己营造一个诚实、正直的好名声,让自己变得真诚起来。如此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与那些爱说谎话的人相比,真诚才是让你笑到最后的制胜法宝。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做事前欠缺考虑,事后又因为出现失误而悔恨不已。悔恨,是一个人在做出错误的举动之后,对其自身精神的又一种惩罚。如果这种精神惩罚发展到足够严重的程度,甚至还会导致出现身体上的自我伤害乃至寻短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著名将领巴顿将军,以作战大胆出奇而闻名。然而,他却因为自己遇事容易冲动的性格而差点酿成大祸。

在1943年8月西西里战役中,巴顿到一所野战医院去看望伤病员,当他看到一个士兵坐在包扎所旁边的一个箱子上时,便关切地问道:“孩子,你有什么病吗?”士兵答道:“没有,我只是受不了。”巴顿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个士兵答道:“我只是受不了去当炮灰。”士兵一边说一边流泪。巴顿听后十分愤怒,说道:“你是说你在开小差?”巴顿一边说一边用手套使劲打了这个士兵一记耳光,并命令他立即归队,做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巴顿殴打士兵的事件很快就被传开了,他触犯了有关殴打士兵的法律。他以一个将军的身份触犯法律,影响十分恶劣。

当时,美国国会议员及其他政府官员中许多人都要求从欧洲召回巴顿,交军事法庭审理。

巴顿在冷静下来之后,也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他甚至说:“我现在还蒙受着奇耻大辱,像关在狗窝里一样,除非我创造什么奇迹来洗刷自己。”

幸运的是,巴顿自我批评、主动悔过的态度得到了公众的原谅,加上艾森豪威尔将军珍惜巴顿的才能,给予保护,才使他免于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此后,巴顿从悔恨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继续留任欧洲,并为消灭法西斯创下了辉煌的战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受过悔恨的折磨?你有没有过在床上辗转反侧,心灵不得安宁的时候?那感觉好像腮部因痛苦而痉挛,心底被毒牙一寸一寸地啃咬着。相信每个有过后悔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可是,犯错之后只是一味地怨天怨地怨自己,在精神上折磨自己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不对所犯错误进行理性分析,从中接受经验教训,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事业中,你仍有可能不自觉地陷入一连串类似的错误之中,懵懵懂懂而不知其所以。

应该说,一个人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有所悔悟是件好事,做错了事情却完全不知后悔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尽快地从这种悔恨和沮丧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不要让这种精神折磨纠缠你太久,更不要让它使你发疯。即便遭遇了严重的挫折或不幸,生活毕竟还是要继续下去的,这不会因为你的悔恨而有任何的改变。因此,要使生活回归于平静,争取更好地生活下去,就必须彻底抛弃过去的悔恨和沮丧,全神贯注地注视前方,找到新的人生目标和乐趣。

实际上,后悔也并非一无是处的无能性格。知道后悔,起码说明一个人对所犯错误有了一定的认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意识到所犯的错误及其严重性,就应该着手理清错误行为的轨迹,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源所在,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即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而绝不应该一直身陷于自我惩罚的悔恨中无法自拔。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很多时候,一个人快乐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对人对事的期望值。常言道:“知足常乐。”对人对事要求太多,奢求无度,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感到失望与不满,终日抱怨,或是偏激地认为自己太笨、不争气,满腔自卑,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些都是奢求无度的坏脾气的典型表现。

有一位母亲,从事高科技研究多年,在事业方面很有成就。然而,在生活方面,她却是个孤僻怪异、愤世嫉俗之人。她听不惯年轻一代喜欢的流行音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不喜欢”,几乎可以说是“愤恨”,她只要听到摇滚音乐、网络歌曲之类,先是愤愤然痛斥一番,如果制止不成就塞住耳朵或躲出去。她也不喜欢青春小说,一看到什么可爱淘、郭敬明的书也是先斥责后扔掉,也不允许别人在她面前谈论什么《狼之诱惑》、《梦里幻城》。她有一个孝顺而又优秀的女儿,在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在研究所里做学问。而这位母亲却对女儿说,“做什么学问啊,挣钱太少,我都做了一辈子学问了,没什么意思。”女儿听了母亲的话,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应聘到一家跨国大公司做白领,工资也很高,生活得也很好。然而她母亲还是不满意,整天唠唠叨叨,说女儿的工作没有前途,公司总归是别人的,以后老了怎么办。女儿一赌气,不做白领了,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又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成为行业内有名的女强人。

女儿很感激母亲的培育之恩,因此她也千方百计要顺着母亲的心,为的是让母亲能有个幸福的晚年。她以为母亲这下总该满意了,然而她错了,她的母亲依旧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还是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总是计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她常常陷入生活杂事中不能自拔,时常为找一个很小的东西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甚至生来家中修水、修电的工人的气,一会儿埋怨他们事情没做好,一会儿又怀疑他们偷了东西。

事例当中的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没事老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与这位母亲一样,期盼事事都完美,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发脾气教训人。别人按他们的意思做了,又会在别的地方挑刺找错。

长此下去,便会觉得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情让自己顺心,如此,岂不痛苦一辈子?

有时,不切实际的想法给自己所带来的痛苦,会远远超过事情本身的影响力。生活中爱挑毛病、奢求无度,幻想事事都顺自己的心意,这样不但自己总是烦恼,也会给别人带去许多不愉快,这又何苦呢?先哲云:“同一件事情,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既然如此,我们何苦跟自己过不去?与其一味苛求,一点芝麻小事都紧紧抓住死不放手,空让自己饱受折磨,何不及早撒手,选择智慧人生?

有道是无欲则刚,淡泊的人都因善于克制私欲而能够做到寡欲清心,继而在生活中、事业上刚锋永在,清节长存。因此,用淡泊、释然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他人和自己都不必苛求过多,不在无关痛痒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只有怀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才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从而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