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模板
21525600000014

第14章 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把握好说话沉默的艺术与分寸(1)

有些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你完全可以不必说那么多的话,以你的沉默来表达你的不满,这会让对方感到不安,从而反省自己。通过这种毫不费力而又不伤和气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是真正明智的选择。法国有句谚语,雄辩如银,沉默是金。在为人处世中,对一些人一些事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得体的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常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它不仅是声音上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是一种不用动口才的口才。

一、明确沉默的精髓

中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说过:“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说话的嘴不说话并不是它不运动,而是另一种运动态式,潜意识里的动作通过眼睛在传递信息。人们说话,无非是在表现,在交流,在传递情感,沉默的人似乎失去了这些功能,殊不知,它或许正是在传递着更高一层的信息功能呢。

沉默是一个人气质和品格的体现

沉默是一种包容着丰富智慧的美德。沉默是一种含蓄的语言,是一种深层意义和高层方式的表达。荀子说过:“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语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当今一位作家说得也很精彩:“太阳不语,自是一种辉煌: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

沉默是处世待人的一种艺术,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时呈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一种通达的机智。在失败中沉默,可以在镇静与反思之后,变得更加理智和坚强;在成功时沉默,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确立崭新的起点和更高的目标。

但是,并非人人都懂得沉默。不说话并非意味着沉默。只有在智慧的笼罩下,沉默才成其为真正的沉默。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沉默,也就真正懂得了表达。

沉默是一种处世态度

无论大人物小人物都会运用沉默。有些人厌恶它、唾弃它或给它以种种罪名诋毁它,但它仍以神奇的诱惑力,让人们去亲近它、拜访它。

徐庶进了曹营——一言不发,那是身不由己的悲哀与抗衡,曹操也无可奈其何。“****”期间斗走资派,有多少老干部在批斗会上一言不发,虽说是失去话语权的抗争,却也让造反派束手无策。

有人说沉默是金,应该说这是人类在历史与文明进程中血与泪的经验结晶。因为沉默有时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祸从口出”的防御。

言多必失如曹操杀杨修,是恨他那张嘴多事,你太聪明也不能让顶头上司失去尊严呀!

沉默是一种智慧

沉默或许是一种无声的抗争,或许是燃烧的怒火,或许是心底的悲鸣,更或许是不屑一顾的嘲笑。就像周瑜打黄盖,群臣急于讨保求饶,唯诸葛亮冷笑旁观一言不发,因他的智慧早已识破了周瑜的妙计。

又如日寇入侵时,疯狂扫荡围剿,把群众集中起来追查逼供,有血性的中国人在屠刀下宁可死,也缄默无言。这时的沉默是那般神圣与威武不屈,令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也会胆战心惊。

日常生活中也会有高压逼迫下的沉默无言,那是另一种生态形式。

尽管你骂他“瘟猪一样,屁都压不出一个”,但他的沉默却是精神胜利法的杰出成果!即是不从社会政治经济与人事交流角度去看,沉默也无愧于大智大勇,又远远胜过声嘶力竭,让人回味细嚼则心服口服。

沉默是一种艺术

说到底,沉默实在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行为,一种大智慧大觉悟大道德的包容与风采。

一对情人相遇,泪眼双流语无一句,那是心有灵犀,无声胜有声吧!

而家庭夫妻中的沉默,有形影相随,举案齐眉,灯下无语,笑意盈然,那是多么富有诗意啊!虽也有女河东狮吼,男笑而避之,却相安无事不也乐之!虽有喋喋不休争吵无尽,却又有默默相伴,虽有风狂雨猛的发泄,却也有寂静无声的认可,岂不令人叹之:同栖的鸟儿还是要比翼齐飞啊!日常生活中的沉默,是那么神奇般的与艺术有关。为爱的牺牲而沉默,为爱的奉献而沉默,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了永久的思念,为了心底那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了美好的憧憬和坚韧的期盼而沉默,现实生活中已经留下了那么多的令人感叹的故事与精彩的画卷。

有时候,话说得天花乱坠却无济于事,说了等于没说,说多了又等于一堆垃圾。而沉默则蕴藏了万马千军咄咄逼人,不说胜过万语千言。

这个世界因有太多的烦燥与不安,与太多的语疾不无关系。在倡导和谐与和平的社会里,愿沉默的智慧与艺术多多益善。

沉默是一种自我保全的艺术

“祸从口出”,这是人们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少说话就会少得罪人,因此也就会少惹事上身,这是千百年来国人的处事哲学。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句不如少一句,话多必有漏,因此少说为妙。

这一点,我们可能不太注意,可是只要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许多人在公开的场合总是金口难开。

二、准确把握沉默的时机

心照不宣时保持沉默

心照不宣即心里明白但不说出,这也是保持沉默的一种方法。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手下有一个非常不听话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总是深更半夜越墙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墙而入。长老一直想批评这个小花和尚,但苦于没有罪证。

这一天深夜,长老在寺庙里巡夜,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椅子。

他知道必定是那个小和尚借此越墙到寺外。于是,长老悄悄地搬走了椅子,自己就在原地守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突然,他感觉“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的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换成了长老,小和尚吓得仓皇离去。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和尚觉得度日如年,他天天都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对他的惩罚,但长老依旧和从前一样,对这件事只字未提。小和尚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不想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于是,他鼓起勇气找到长老,诚恳地认了错,哪知长老宽容地笑了笑,说:“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还怕什么?”

小和尚从此备受鼓舞,他收住心,再也没有翻过墙。通过刻苦的修炼,小和尚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老和尚圆寂,小和尚成了长老。

同样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校园里。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总是低着头,不知在画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厚地笑笑。

但是,从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画过画,各门功课也都学得不错。

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受到围攻时保持沉默

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个别强词夺理、无理辩三分或者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的人,与之争辩是非或是反唇相讥,往往只能招来他们变本加厉的胡搅蛮缠。对付这种人的最好办法往往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保持沉默。这种无言的回敬常使他们理屈词穷,无地自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沉默是最好的反抗。

国外某名牌大学,曾发生过师生反目的情形,即许多教授遭到群体学生的围攻。当时,也有一群学生冲进某教授的研究室,对他提出各种质问。但是,无论学生说什么,这位教授始终不开口,双方僵持了几个小时后,学生终于无可奈何地走了。该校惟独这一位教授因保持沉默,而逃过这一难关。

这位教授保持沉默,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抗,同时又给对方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由此看来,“沉默是金”确有一定道理。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