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模板
21525600000024

第24章 心悦诚服:折是非宜在是非之外——把握好说服的艺术与分寸(2)

二、劝阻别人时的艺术与分寸

所谓劝阻对方,即指运用交际技巧说服对方放弃固执、愚蠢、鲁莽、不智的举动,一方面避免不理智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或损失,一方面也要令对方心服口服,使其自觉省视和放弃自己的举动。真正达到以上两部分目的的劝阻才是成功的劝阻。

把利害关系摆出来

有时候,我们的真诚劝阻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对方固执自己行动所给自己造成的危害。“打蛇打七寸”,抓住对方切身利益的损失,会使他的心弦受到颤动,促使他作深入思考,从而放弃自己消极的、错误的行动。

某剧场门前不许卖瓜子、花生之类的小食品,怕的是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惟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可以例外。用剧场管理员的话说就是:“这老太婆年岁大,嘴皮尖,人家叫她铁嘴,不好对付,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某日,市里要检查卫生,剧场管理员小王要老太婆回避一下,说:“老太太,快把摊子挪走,今天这里不许卖东西。”“往天许卖,今天又不许卖,世道又变了吗?”“世道没有变,检查团要来了。”“检查团来了就不许卖东西?检查团来了还许不许吃饭?”“检查团来了,地皮不干净要罚款的。”小王加重了语气。“地皮不干净关我屁事,他肥肉吃多了拉稀屎,能去罚卖肉的款么?”小王无言以对,悻悻而退。管理自行车的老刘师傅随后走了过来,说道:“老嫂子,你这么一把年纪,没早没晚的,又能挣几个钱呢?检查团来了,真要罚你一笔,你还能打场官司不成?再说,检查团不会天天来,饭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呐。”“嗯!姜还是老的辣。好,我走,我走。”老太婆边说边笑地把摊子挪走了。

本例中,两种劝阻方式,一个失败,另一个却成功,这其中很有学问。管理员小王之所以劝阻不成反讨没趣,就因为他只是一味地讲抽象的大道理,却没有站在老太婆的角度上耐心地帮助她分析利弊。而老刘师傅就懂得这一点,他从老太婆的切身利益出发,向她指出了只考虑眼前的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的不良后果,使她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固执行为的不明智,于是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规劝。

把人情道理讲出来

当一个人出现消极行动时,其后果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周围人的利益。抓住这一关系,在劝阻对方时,把对方的消极行动与他人、家庭、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扩大行动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使对方认识到自己肩上负有的责任,从而自觉地中止消极行动。

有个姓张的乡镇企业厂长,工作一向很出色,人缘也很好,厂里的效益也一直不错,可有一次却被人骗了,工厂赔了大本,濒临倒闭。他便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生闷气,啥也不吃,谁也不见。妻子采取了耐心说“理”的攻心战术,她说:“老张,现在你都快两天水米没进了,还拿要死要活的话来吓我们,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我和孩子考虑考虑呀!人都说你为人耿直,心胸广大,工作认真,这一次谁都知道你的确是受了骗,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家都信任你、理解你,还照样尊重你。老张啊,这一点儿挫折算啥?办厂子那会儿,你白手起家,那么困难都没难倒过你,这次厂子出了点问题,只当咱们又活了一回,咱再从头来还不行吗?我知道这事难不倒你,你肯定想出了再办厂的办法,也想出了帮助公安局、法院抓捕骗子惩治罪犯的好主意。不过你得吃、得喝、得保重身体呀!大家都为你着急呢?这几天,我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老张,你开门吧,要不我和孩子可就也要关上大门坐在这里陪着你不吃不喝不睡觉了,要死咱们就死在一块。不过可没人会说咱们是英雄,只能说咱们是逃避现实的可怜虫。老张,你……”妻子的话情理并至,丝丝入扣,终于打动了丈夫的心,没等她说完,丈夫便打开了房门。

让对方马脚露出来

在不适于直接批评对方错误行为的情况下,采用以错制错的劝阻方式也是很有效的,即明知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却偏偏找出不正当的理由为对方申辩,从而暴露对方的错误,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行为。

后唐庄宗李存勖没做皇帝之前宵衣旰食,励精图新;做了皇帝之后便沉溺于声色犬马,纵情玩乐。一次他带大队人马到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射猎,在百姓庄稼地里驰马,县令实在看不下去便拦马劝阻。

庄宗被扫了兴,大怒,喝令来人拉过去斩首。随同射猎的敬新磨急忙领了众人追上县令,推搡到庄宗马前大声斥责说:“你这个中牟县令,难道不知道天子好田猎?你为什么还叫百姓种庄稼为皇上纳税?你为什么不把百姓饿起来,荒芜田地等待天子来射猎?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即请皇上命令行刑。

人要名声,即使是李存勖这样的无道昏君也不愿在众人面前落下个不仁不义的罪名,一旦悟出敬新磨的“话中话”,以一笑解嘲,当即释放了县令。

把有利条件提出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关心、爱护他的角度出发,摆明他接受意见、停止目前行动的种种好处,那么,对方就会愉快地接受劝阻,从而达到我方的目的。

一名战士探家回来就闹复员。原来,他家里贷款10万元要办养猪场,要他回去当场长。不少人找他谈话,批评他,都没奏效。一天,指导员找他开门见山地说:“你想回家办养猪场,靠劳动致富,有志气,我支持你!”战士一听,乐了:“你同意我走?”指导员一笑,又说:“你知道猪场该怎么管理,现代养猪先进技术有哪些,经济合同怎么定吗?”接着他又讲了一个战士在部队两用人才学习班自学成才,复员后成了地方上有名的企业家的事迹。“我要是你,我就不走,咱部队有个现代化养猪场,你可以到那里去现场学习。否则,现在就回去,养猪场办砸了,后悔也就晚了。”战士一听,顿开茅塞,愉快地接受了指导员的意见。

三、给人下台阶的艺术与分寸

人人都有下不来台的时候。学会给人下台阶,既可以缓解紧张难堪的气氛,使事情得以正常进行,又能够帮助尴尬者挽回面子,增进彼此的关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应学会使用以下技巧。

顺势而为送台阶

依据当时当场的势态,对对方的尴尬之举加以巧妙解释,使原本只有消极意味的事件转而具有积极的含义。

全校语文老师来听王老师讲课,想不到校长也光临“指导”,这下可使小王犯难了。他既怕课讲得不好,又忧虑有的学生答问题时成绩不佳,有失面子。

课上,他重点讲解了词的感情色彩问题。在提问了两位同学取得良好效果后,接着提问校长“公子”:“请你说出一个形容美丽的词或句子。”

或许是课堂气氛紧张,或许是严父在场,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位公子一时为难,只是站着。

空气凝固。王老师和校长都现出了尴尬的脸色。瞬间,这位老师便恢复正常,随机应变地讲道:“好,请你坐下,同学们,B同学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的。”

听课者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一妙解为校长公子尴尬的“呆立”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使他顺利下了台阶,而王老师本人和校长本人也自然摆脱了难堪。

破除尴尬造台阶

故意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对方的尴尬举动,消除其中的可笑意味,缓解对方的紧张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了一场祝捷酒会。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酒会自然是热烈隆重。没料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酒席上的一些规矩,捧着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一片讥笑声。那士兵一下子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着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

“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言罢,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稍顷,人人均仰脖而干。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

在这个故事里,将军为了帮助自己的士兵摆脱窘境,恢复酒会的气氛,采用了将可笑事件严肃化的办法,不但不讥笑士兵的尴尬举动,而且将该举动定性为向杀敌英雄致敬的严肃行为。乡下士兵不但尴尬一扫而尽,而且获得了莫大的荣誉,成为在场的焦点人物。

佯装糊涂赏台阶

装作不理解对方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故意给对方找一个善意的行为动机,给对方铺一个台阶下。

一位老师介绍经验时说:一天中午,我路过学校后操场时,发现前两天帮助搬运实验器材的那几位同学正拿着一枚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做“聚焦”实验。我想:他们哪来的透镜?难道是在搬迁时趁人不备拿了一枚?实验室正丢了一枚。是上去问个究竟还是视而不见绕道而去?为难之时,同学们发觉了我,从他们慌忙的神情中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当时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一分一秒也不容拖延。我快速地构思,终于想出一条妙方,笑着说:“哟,这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枚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枚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同学们轻松地点了点头,空气依旧是那么温暖,那么清新。

这位老师采用了故意曲解的方法,装作不懂学生的真实意图,反误以为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透镜,将责怪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