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模板
21525600000036

第36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握好说话原则的艺术与分寸(1)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话也同样如此,也同样有它的规矩,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也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果违反了原则,就会带来很多麻烦,接受者要么听不懂,要么不理解,甚至可能产生误解,致使交际的目的无法实现。注意下列说话原则,可以保证我们在交流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就是按照事物或问题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去认识、去反映,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是从说话人自己的立场感情出发去表达,说真话,不说假话。说话人不管自己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有何种认识和看法,最起码不能违反事物、问题的本来面目。是白,不能说成黑;是进步,不能称之为反动。如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那只能在交际中碰壁。

现实生活中,别有用心、不实事求是、昧着良心说话的人是有的,但他们在本质上根本无法与接受者沟通、交流,当然更无法实现自己交际的目的。

客观性是运用语言,与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人所说出的话,如果失去了客观性,不但没有任何水平可言,而且还会失去所有与之相联系的个人和组织的信任。

说话语言的客观性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语言环境的客观性

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说话能够适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语言的客观运用,首先是语言运用的条件限定,其次是指客观地使用语言。

所谓条件的限定,具体来说,就是语言的运用是由各种特定的客观环境,以及交际活动的特定内容来决定的。任何一个人,不仅在社会活动中有特定的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人,因此,他就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但是,由于青年在社会活动中的特定地位,所以青年人的语言表达,就不能是随心所欲的。例如,在大庭广众之下,作为一个青年人,就不能谈论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问题,那是组织纪律所不允许的。因而就需要由特定的客观环境以及特定的交际内容,来予以限制与决定其语言运用的范围。如果将环境与内容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形成了青年被限定的语言运用场。

(2)语言运用的客观性

说话场合确定以后,就需要正确地使用语言。在这里,正确地使用语言,就是语言运用的最大技巧,就是每个人驾驭语言的基本方式方法。在语言的驾驭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如果按标准性的要求来说,一般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要认识明确。对一种事物自己尚且不知其所以然,其语言的运用也必然暧昧不清。第二,要建立宏大的“词汇库”。一个领导者词汇贫乏,语言单调,是不会受欢迎的。第三,语言运用要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褒贬语词的正确使用,这种语词的使用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第四,对古语及国外的一些优秀语言的使用。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如果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古代语言文字和国外的一些优秀语言,就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语言。

语言运用的客观性,还表现在语言的精炼上。即需要尽量使用最少的词句,而准确地陈述出所要叙述的内容。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3)说明问题的客观性

在运用语言进行某些问题的交谈时,必须要准确地说明问题,要避免出现不知所云、不知所往的情况,必须注意说明问题的客观性。如果只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没有把所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说清楚,这就很难使交际活动获得成功。

(4)掌握知识的客观性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可见知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首先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语言的运用就会表现得浅薄、粗俗、蹩脚、空泛而缺乏吸引力。在知识丰富的基础上,还要使知识的掌握趋于客观,不客观地使用知识,既害自己,又害别人。

当今社会是科学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的青年人应掌握的知识既包含社会科学内容,又包含自然科学内容。因此青年的思想、业务素质,就不单单由社会科学所提供,还要加上自然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只有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知识更加完善。

二、诚信性原则

诚信,就是诚挚、信用。它要求说话人所表达的言辞是诚恳、真挚而又有信用的。

庄子说过:“至信辟金。”他认为,最大的诚信是不需要用金玉来作为信物的。孔子也主张“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俗话中也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说法。说话人如果能够以诚信对待接受者,就会联络感情,赢得信赖,加强沟通,直至化解矛盾。

有时候,真诚的语言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成功,还可能带来神话般的奇迹。反之,如果一个人在语言上,不遵循“诚能感人”的原则,就会失信于众,轻则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声誉,重则危及组织的前途和生存。

一个平凡的业务员,在做了十几年的推销工作后,他十分反感和厌恶那些长期以来用强颜欢笑、编造假话、吹嘘商品等招揽顾客的做法。

他觉得这是生活上的一种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压力,他决定对人要以诚相待。不对顾客讲假话,要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即使被解雇也无所谓。出乎以外的是,当这种想法浮现在大脑后,他顿时觉得自己的心情比以往更轻松起来。

这天,当第一个顾客来到店里,问他店中有没有一种可自由折叠、调节高度的椅子时,他就搬来椅子,如实地向顾客介绍。他说:“老实说,这种椅子质量不是很好,我们常常会接受到顾客的投诉和退货。”

顾客说:“是吗?很多人家都用这种椅子。我看它似乎还挺实用的。”

“也许是,巴。不过,据我看,这种椅子不一定能升降自如。您看,没错,它款式新,但结构有毛病。如果我隐瞒它的缺点,就等于是在欺骗您。”这位业务员耐心的给顾客解答。

客人追问:“你说结构有毛病?”

“是的,它的结构过于复杂精巧,反而不够简便。”

这时,业务员走近椅子,用脚去踩脚踏板一本来要轻踩,但是他一脚狠狠踩下去,使椅子面突然向上撑起,正好撞到顾客扶在上面的手上。业务员急忙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没想到客人反而笑起来,说:“没关系,不过我还要仔细看看。”

“没关系。买东西如果不精心挑选,会很容易吃亏的。您看看这椅子的木料,品质并非上乘,贴面胶合也很差。坦白地说,我劝您还是别买这种椅子,不如看看其他牌子的,要不到其他店看看也可以,说不定那里会有更好的椅子。”业务员说。

客人听完这番话,十分开心,要求买下这把椅子,并马上取货。但是,等到这位顾客一走,业务员就立即遭受到经理的训斥,一同时被告知到人事部办理离职手续。过了一个小时,业务员正整理东西,准备打包回家时,店内突然来了一群人,争相购买这种椅子,几十把椅子一下子就买空了。

当然,这些人都是刚才那位顾容介绍来的。看到店里生意如此火暴,经理大感吃惊,最后业务员不仅没被辞退,工资还提高三倍,休假时间也增加一倍。经理甚至还称赞他如实介绍商品的做法,是一种新型的售货风格,应该继续保持。

语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人格。即使是语言比较笨拙的人,只要具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其心情就能在话语间充分流露出来。相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即使运用再华丽的语言也会被人看穿。所以,在谈话时,满怀真诚是最重要的。

三、尊重性原则

尊重,就是说话人所表达的言辞要能尊敬、重视接受者以及与接受者有关的人,而不能以侮辱、歧视、损害人的态度说话办事。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说:“伤人之语,有剑戟之痛。”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此理。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结果下来,彼此都不沟通、合作,显然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文艺界老前辈夏衍可以说是尊重人的典范,90岁高龄的他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身边的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待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想不到这一句简短的尊重言辞,成了他的临终遗言。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注意尊重别人,要纠正秘书的失误,这是他一贯养成的作风。他历来说话都是如此。这充分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也使人们更加敬重这位老前辈。尊重性原则的把握不仅是言辞表达的要求,而且体现着说话人的品格修养。

尊重性原则,在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这些方面,是容易做得到的。但倒过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彼此间分明存在着一种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稍不注意,就会表现出不尊重的色彩。这一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四、逻辑性原则

交流说话,表达上尽量要严密,有条理,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把自己说话的目的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切忌违反逻辑性原则。以下几点忌讳都违反了语言逻辑规则。

忌言行不一

言行不一,就是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与说的相矛盾的一套,即所谓与言行不一致的现象。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他们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假以美言,说得很好听,以蒙骗听者,然后再施以丑行。因此对那种夸夸其谈、自我标榜的表达,应提高警惕。

忌背离中心

背离中心,就是本来说的是这件事、这个问题,但说着说着,话题竟跑到另一个上面去了,出现了前后不一现象。英国大主教威尔勃福斯在科学协会作反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长篇演说。当说得最起劲时,突然攻击起支持达尔文学说的赫胥黎来:“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就把我撕成碎片,因为照他的信仰,人是由猿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还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呢?”大主教的人身攻击就完全是背离主题的。这叫做前言不搭后语。

忌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就是故意拿不同的概念来换掉原来确定的概念,以造成混乱。如某建筑工人上班忘戴安全帽,安检员不准他进入施工现场。

他指着围栏门上挂着的一个牌子说:“我是按规定才不戴安全帽来上班的。你看,这不写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吗?安全帽当然是‘非工作人员’,我怎么能够戴着它入内呢?”这里,“非工作人员”的概念就是被该建筑工人偷换了的。

忌混淆概念

混淆概念,就是把本来不是相同的概念当成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混同使用。如一个学生砸坏了教室的窗玻璃,老师批评他不爱护人民财产,要他赔偿。他说:“人民财产,人民都有份,我是人民,我砸烂的是我那一份,我赔给谁?”学生将“人民”这个概念在集合意义下的使用同在非集合意义下的使用混同起来了。“人民”是所有人的集合体,其性质是不为它的组成分子(即每一个具体的人)所具有的。

五、技巧性原则

说话是一门艺术。凡是艺术的都是技巧性的。相声演员的表演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因为他们说话处处都渗透着技巧。具有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语言才能动人心弦,引人入胜。

说话要有形象感

说话没有情趣,干干巴巴、言之无味,给人的影响和印象都是浅淡的;而形象生动的语言,却让人感到兴味盎然,人们爱听,影响和印象也就比较深刻。说话要做到形象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运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段。如蔡顺华的题为《小狗也要大声叫》的演讲:

各位青年朋友,到这个讲坛演讲的,应该是曲啸、李燕杰、邵守义那样的大人物。我这个嘴上无毛的青年人站在这里,很不般配哟。(停顿。提高声调)不过,我很欣赏契诃夫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