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艺术模板
21525800000013

第13章 人嘴两张皮,好赖随他去——把握好舆论的艺术与分寸(2)

(2)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制止流言

如果你漠视流言,它却不但不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时,你就不能再保持缄默了。拿事实为据,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实胜于雄辩,与其脸红脖子粗地辩驳,不如做给他人看。

唐朝开元初年,民间盛传皇上要广纳天下美女为后宫。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老百姓将自己的女儿藏起来,以避免入宫的命运。唐玄宗得知这个谣言后,苦思冥想一夜,想到了一个妙策。他下令后宫中嫔妃与宫女愿意回家的让她们回家,愿意嫁人的就为她们挑选个好婆家。如此一来,流言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唐玄宗这一个妙计不是比广诏天下,安抚民心更有效吗?

当然,在实行这种方法时要巧妙,不要一味强行,否则,不仅没有成效,还会适得其反。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流言之所以称之为流言,就是造谣哄骗诬陷之事。在他人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杰作”时,同样的也害怕自己会遭到同样的对待。找出流言自相矛盾的地方,趁其不备,给造谣的人迎头痛击,让造谣者自曝其短。

北伐战争前夕,国父孙中山在广州街头边散步边思考着问题,看到一个身穿西装,头戴礼帽的男人站在广场前,他的四周围了许多人,国父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个男人正慷慨陈述着;“北伐军都是强盗、土匪,所到之处无不杀人放火,抢东西,无恶不作……”孙中山听到他恶意中伤北伐军,火冒三丈,略一沉吟,便走上前厉声说道:“阿三,你不好好在家待着,又偷穿了你哥的礼服乱跑,你又发病了。你的家人到处找你呢!”那男人惊慌失措地道:“我没病,我又不认识你。”“连我都不认识了?看来你的病又加重了。”国父乘机又补充上一句。听了这话,围观的人认为男人是“精神病”,一哄而散。孙中山也笑着离开了,剩下造谣的人傻傻地站在原地。

总之,流言并不可怕,只要懂得随机应变,掌握应对的技巧,要从流言的漩涡中脱身并非难事。当然,首先要行得正,不要落人话柄,否则,再高明的技巧也挽救不了。

四、听到关于你的谣言怎么办

谣言与流言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两者都没有事实根据,但谣言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攻击性要比流言大得多。流言具有“信口道来”的随意性质,其时间和场合都不必精心策划。而谣言则是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而刻意编造和精心策划的。所以,谣言比流言更恶毒,更卑鄙。

一般而言,制造谣言的人有如下几种目的。

一是为了泄愤。这是最常见的谣言。有些人与某人结下私怨,而对方在社会上名声不菲,或地位上佳,或人缘尚好,报怨之心急不可耐却又无从下手,于是便只好选择背后造谣的卑劣手段,或搞臭你的名声,或搞坏你的事情,或搞乱人们的心理,从而实现泄私愤的目的。

二是为了竞争。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有情场上的竞争,官场上的竞争,商场上的竞争,这些竞争孰胜孰败,不止取决于各方面的物质实力,也取决于精神实力,包括人品、信誉等等,有些竞争者为了乱人耳目,混淆视听,有时便不择手段地采取造谣的方式,污蔑对方,攻击对方,或者揭露对方根本不存在的“底”或“丑”,使对方在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方面首先败下阵来,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居上风。

三是为了惑乱人心。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专门利用人们的习惯心理、迷信心理或趋吉避凶的自我慰藉心理制造谣言,蒙蔽群众,蛊惑人心,从而使人们产生某些对造谣者有利的心理或言行。如前几年,有人四处散布造谣说:古代的秦始皇到了阴曹地府还照样当皇帝,谁知此皇帝老儿不服天朝管,同玉皇大帝发生了冲突,近来正招兵买马,要跟玉皇大帝分庭抗礼。所以,凡是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的男子都有可能被秦始皇抓到阴曹地府充兵役——那么,怎样才能逃过秦始皇在地狱伸出的魔爪呢?有办法:只要当母亲或做岳母的给儿子或女婿买四只猪蹄和一瓶桃罐头吃下,就能“逃”过此劫!谣言一出,附近各市场的猪蹄、桃罐头售况空前。人们虽不以谣言为实,却也为了图个吉利,同时又能借助谣言显示母亲对儿子或岳母对女婿的一片爱心。此谣言由何而起呢?事后方知,是一个倒卖猪蹄的商贩所为。由于他在腊月时节购进了一大批猪蹄,恰此时猪蹄市场饱和,猪蹄贩子遂心生一计,特制造此谣言以推动销售,但此后再耍同类手段,人们便不会轻易买账了。这正应了那句话:“造谣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

(5)怎样对待有关自己的谣言

别人针对你制造的谣言,对你个人名声和事业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面对这种谣言,你万不可漠然置之。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类谣言呢?

①分析和揭露造谣者的动机

任何谣言都是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造谣者为什么要制造谣言?是为了坏你名声以泄私愤?是为了坏你事业以利竞争?是为了迷惑人心乱你方寸?动机不同,制造谣言的时机也不同。比如在你正与某异性恋爱期间,出现了你曾与其他异性有染的桃色新闻,其目的是为了破坏你与眼下的伴侣所确立的恋爱关系,这时你应该向眼下的伴侣解释清楚,明确揭示造谣者的肮脏动机和卑劣手段。再比如在你已经有了明确晋升希望之时,关于你的人事变动即将开始之际,出现了有关你的生活作风或经济问题等方面的谣言,其动机显然是为了推倒你,使你失去应有的晋升机会。面对这种情况,你应坦然地向有关领导和有关群众解释清楚,以对谣言轻蔑的姿态揭穿造谣者的卑劣动机,以赢得大家对你的同情和对造谣者的愤慨。但切不可心慌意乱,神不守舍,坐立不安,否则你会给人一种被别人打中了的感觉,本来不相信,也可能因此而半信半疑了。

②查处造谣者

根据造谣的动机和时机,以及你自己的社会关系状况,调查和确定造谣者的身份,并设法抓到有力的证据,对造谣者给以适当的回击和惩处。其方法有三,第一,当面对质,让对方在众人面前承认错误,赔礼道歉;第二,找有关领导摆平,让领导以组织名义对造谣者进行批评教育;第三,找法律摆平,如果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证据确凿(如张贴小字报之类的笔迹),或向法院起诉,让造谣者赔偿精神损失和作出相关制裁。

③以戏谑的态度揭露谣言的假相

戏谑可以寓庄于谐,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揭露谣言的假相,这比极为认真地对待谣言更能使自己得到开脱。

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相互造谣中伤的现象,早在1800年就已经开始出现。

那一年,约翰·亚当斯竞选总统,他的妻子阿比盖尔·亚当斯为当时桃色丑闻的泛滥而哀叹,担心这样会毁坏人民的心灵和道德。

当时共和党人就指控约翰·亚当斯,说他曾派其竞选伙伴平克尼将军到英国去挑选四个美女做他们的情妇,两个给平克尼,两个留给亚当斯。

亚当斯哈哈大笑,他回答说:“假如这是真的,那平克尼将军肯定是瞒过了我,全部独吞了!”

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

在日常生活和政治斗争中,对于这类造谣中伤的桃色新闻,你愈是辩解否认,认真对待,就愈会弄假成真,使你有口难辩。

亚当斯深知其间利害,他没有正颜厉色地予以直接辩解,而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平克尼将军瞒过了他,全部独吞了。从而间接地否定了挑选情妇的事,即便挑选了美女,那也只能是平克尼将军的事了。

这件本来非常棘手而令人尴尬的事,却在大家的笑声中轻松地解决了。

(6)怎样对待有关他人的谣言

如果谣言与你自己无甚关系,只与他人有关,也不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谣言所中伤或污蔑的人与你两不相干,毫无瓜葛,你不妨同造谣者或传谣者分析谣言的缘起,辨明是非,晓以利害,以一个正义之士阻止谣言进一步扩散。如果某谣言所伤及的对象是你熟识的同事、朋友或其他有关系的人,你就应该更认真一些对待了。

①把谣言内容通报给受害人,令其有所警惕,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既能表明你对受害者的友爱、关照和负责态度,也能表明你的正义和正直的高洁品格。

②尽可能制止谣言进一步扩散。因为你对某些谣言的受害者比较熟悉,掌握一些实情你应该尽你所知揭开问题真相,对造谣者和传谣者摆明是非和利害,把关于对某人某事的认识和社会舆论疏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从而达到僻谣的目的。

五、听到关于你的谗言怎么办

准确地说,谗言一般不会是你自己听来的,而是你察觉到的,或者说是凭借你的“第三只耳朵”听来的。

谗言大多是指在领导和上司面前所说的毁谤他人的话或挑拨离间的话。

谗言对一个人在仕途上的晋升和在事业上的发展所构成的危害最直接、最有效,而且最隐蔽。所以,谗言比其他几种人言更具有毁人的力量。有些人一生怀才不遇或在官场和事业上屡遭坎坷和挫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某些关键时刻和关键环节上受到了谗言的戗害,而这个人终其一生却不知道所进谗言者是何许人也。

谗言一般为何人所进?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说其复杂,是因为进谗言者大都具有两面性和双重人格。他们心口不一,面上堆着微笑,心里藏着杀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们表现得对上司极度忠诚,只要有利于或无损于自己的利益,他们总是尽力向上司禀报实情,给上司留下了说话可信,处世圆滑和办事干练的良好印象。正因为上司有了这种印象,当他们为维护自己利益或别有用心地损害他人利益时,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上司的耳朵也就习惯地象听真话一样地“听进去了”。更何况,进谗者谗伤别人不着痕迹,但力量却是极大。比如领导因你工作得力产生了要提拔你的想法,而进谗者却另有所图,不想让你升上高位,他们怎样进谗呢?一般地说,他们进谗的说辞是先夸人之长,后道人之短,“短处”顺嘴带过,看似轻描淡写,却是非常致命的。如说:“正像你说的那样,这个人工作能力确实不错,学历也高,人缘也不差,不过,也有人说,他这个人样样都好,就是嘴不老实,好四处传话……”想一想,哪位领导愿意提拔一个“好四处传话”的人呢?这样的“短处”虽是顺嘴带过,但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当然,进谗者还可能抓住一些其他要害点位或把柄挑拨你与领导的关系,达到让领导讨厌你、疏远你和不重用你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在暗中悄悄进行的,非但被谗害者无从知晓,甚至连领导或上司本人也感觉不到究竟哪一句话是所谓的谗言。

另外,我们说,要想知道谁是进谗的人也有简单和容易的一面。

因为进谗者大都是与上司关系亲近的人,一种是经常围绕在某上司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种是经常有机会接近某上司的其他人员。而且这两种人与你都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如竞争关系、恩怨关系,或者对方社会关系中的某人与你存在上述关系,都可能把你作为谗害的对象。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尽可能对上述两种有条件和机会进谗的人多加小心,不要让他们抓到你的把柄,更重要的是要与这些人疏通关系,增加了解,拉近感情,要知道,只有感情和利益才能堵住他们的嘴,封住谗言的源流。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谗言呢?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谗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发现某人在你的面前进了哪一类的谗言,或者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凭以下几种信号,确认已经有人在领导那里说了你的坏话。

一是明确感觉到领导不喜欢你,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这很可能是因为某人在领导那里进了你的谗言,给他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坏印象。尽管你努力讨好他,他也轻易不买你的账。

二是对你和其他同事不一视同仁。同样的要求,你提出来就不如其他同事提出来更容易接受,同样的工作你做得好就不如同事做得好更容易受到肯定和赞赏。

三是领导对你最初印象不错,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就变了一副模样,对你有所疏远了,戒备也多了,有时还在某方面来挑你的毛病。

四是该你得到奖赏和晋升时,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错过。资历和能力不如你的同事都先于你提升到了高位和受到了重用。惟独你被撂在了一边。

五是领导身边的人跟你在一起时常常表现出一些异样的情态、眼光和言论,似乎都不愿与你为伍,不愿与你交心,或者对你的做法和言论经常持否定的态度。以至迎合你的人越来越少,你的人缘越来越差。

以上这些异常情态都是有人在领导那里给你进了谗言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呢?

(1)相信自己没有做错

不要因为自己被谗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像受伤的鸟一样不能正常地在天空翱翔。进谗者的目的就是要把你整垮。你要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像往常一样,用真诚友善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

(2)相信正直能战胜邪恶

用自己正派的言行和正直的品格去征服身边的每一个人。要知道人格的力量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

(3)把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领导不肯定和不欣赏你的工作是暂时的,他是被蒙蔽者,出于众人之上的工作能力迟早会改变领导对你的看法。谗言的力量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

(4)尽可能理顺你与身边同事的关系

要知道,领导有时不相信你说的话,却可以相信你身边同事说的话,他们对你的一句善言也许可以使谗言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