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艺术模板
21525900000027

第27章 灵活交往天地宽——把握好社交应变的艺术与分寸(2)

“不滥给”可以等同于“不乱给”,该给谁、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给”一模一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同的结果。

如果你给得少,给得不干脆,那么这“好处”的效果会减很多,甚至还会引来相反效果,得不到别人的感谢也就罢了,有时还会招怨!

即使吃亏也吃在明处

人不怕吃亏,但要吃到明处。因为人际交往中要想让别人欠你个人情,吃亏是个很有效的办法。

直不疑与郎同居一室,有一位同住的人回家,误拿了郎的金,而郎则怀疑是直不疑拿走了,直不疑赶忙向他谢罪,并拿了金子还他。后来,回家的人回来后,将金子还给郎,并说明了原委,郎十分惭愧。从此,这两人都将直不疑视为厚道诚挚的朋友。

虽说吃亏不是什么好事,但放眼长久,却不一定是坏事。直不疑的举措,让他获得了两个人忠贞的友情。并且从另一角度想,直不疑的做法似也值得,假若拿金的人不还,郎确认为是直拿的,而且还了他金子,郎会忘了这事,两人还是朋友。最怕的是直和郎因拿金子的事吵起来,须知在金子未还回之前,越辩越糟,也许两人会反目成仇,友情告终。

所以,有人说“吃亏是福”,“祸兮福之所伏”。

《菜根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

意识到别人有缺点和过失,就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若去揭发传扬,是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

所以,有时吃亏是要为朋友文过饰非,既让他觉得欠你个人情,又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下回注意。会做人,做有人情味的人,乐得为朋友遮掩一下,这是传统的交友之道。

魏国公韩琦有两只玉杯,用举世无双的宝玉做成,他又用白金装饰它,看上去更加光艳。一次,韩琦宴请朋友,一位朋友不小心将两只杯子一齐打碎。他看上去甚为恐慌,连连对韩琦作揖道歉。韩琦神态依旧,笑着对友人说:“所有的事物,或成或毁,都有他们自己的命运。你是失误打了它们,并非故意,何必道歉呢?”

为别人文过饰非,实在是让别人欠下人情的好机会。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朋友,能在危急时刻拉自己一把,一旦你这么做了,对方心里记你的好不说,还会想着找机会对你有所回报,以求内心的平衡。所以,当朋友在众人或是你面前犯了过错,你一定要抱着吃亏的心理,干脆给他个面子,帮他一把,千万别“暴而扬之”,出言尖刻。须知吃大亏,可以让朋友对你另眼相看,吃小亏,则会让你避免冲突。老子,就是一个很会吃亏的人。老子的朋友去拜访他,一进门,便看到老子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他大骂了老子一通,便扬长而去,老子则一言不发。第二日,朋友来向老子道歉,老子淡淡地说:“你好像挺在意,但对我来讲没什么意义。所以,你昨天即使骂我是牛的话,我也会承认,因为,你这样说,一定有你的道理,如果我顶回去,一定会被骂得更厉害。”

在交往中,假若你为了面子,与朋友翻脸,事后后悔,但又会因为将来搁不下面子,而放弃道歉,真是很愚蠢。因为虽然面子对中国人来说,真是无上重要,然而,老子,或者说真正的智者总会将它看得淡。面子是一时的面子,朋友却是一世的朋友,为了面子而失去朋友不值得。

在交往中吃亏,是福。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了你一个人情,在友谊、感情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比富有更值得得到的东西。

所以,古人都说“吝于财者失所亲”。吃亏,会让你在朋友眼里变得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情。

二、设法获得好人缘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缘好,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喜欢,被更多的人称道,被更多的人支持。人缘好,朋友多,上下左右的关系和谐亲密;所到之处,备受欢迎尊重;遇到困难,八方同情相助;托人办事,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如此看来,好人缘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谁拥有了它,谁就会感到精神富有,事业亨通,人生美好,并能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畅行无阻。

然而,人缘的好坏不是自封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人的品格、形象和处世智慧的镜子。好人缘是社会对个人的处世品格、交际形象和办事方法的一种肯定性评价。

态度热情:就是让他心里快慰

待人的冷热态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杠杆。对人“热”,能形成感情的交融和吸引;对人“冷”,则会令人心寒,让人望而却步。大凡人缘好的人,都有一副热心肠。他们与人相处,谦和有礼,态度热情,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每每留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这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足挂齿,其实影响很大。当你对人奉献一丝真诚善意的微笑时,那是对他尊敬、喜欢的最直观的表示,它可以使对方感到快慰和欣喜。进而对方会对你作出积极的回应。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也许心眼并不坏,但是对人缺乏热情,不管在什么场合,总是绷着脸,没有一丝笑意,冷冰冰的,严肃得怕人。

抑或偶尔也挤出一丝笑来,但假模假式,让人感到很牵强,是应付差事。

这样必然会使对方拘谨不安,急于躲开去,自然谈不上关系亲密了。

满足自尊:就是让他面子好看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希望受到尊重,而且对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认同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对方的地位如何、才能怎样,只要与之打交道,就应给人以人格的尊重。做到礼遇要适当,寒暄要热烈,赞美要得体,话题要投机。让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到和你交往心情很愉快。

一般说来,尊重他人并不难做到。问题在于当一个人春风得意、处于强有力的地位时,就易于骄矜,盛气凌人,对人傲慢无礼,甚至不理不睬。这种冷漠态度,是很难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的。

诚实守信:就是让他对你放心

诚实的人是人们在办事交往中最易于信赖的朋友。俗话说得好: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这句至理名言被人们公推为交际办事的经典。

诚实的人会获得更多的人缘。

诚实的品质之所以被朋友作为起码的规范约定下来,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诚实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人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高尚或是人格卑微的对应物。对待他人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办事说话有根有据,不捕风捉影;把问题摆在明处,不在背后搞小动作,不耍滑藏奸,而要光明磊落、踏踏实实,拥有此等胸怀与人相交办事,必然能够赢得好感。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诚实人办事,不必遮掩防范,彼此能够开诚布公,同甘共苦。

诚实的品质主要体现在重信义上。与人共事要“言必信,行必果”。也就是自己允诺的事情,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无论为实现它有怎样的困难也要将诺言兑现,这样才能让人信任你。

如果拿信义开玩笑,当面允诺,过后又忘得一干二净,别人追究,又一再搪塞,如此对人对事,一定会得罪朋友,失信于人,人际关系恶化,人缘变差。实际上,诚实的人信誉度高,朋友会变得多起来,人缘也就越变越好。

宽容忍让:就是让他心无忌惮

宽容忍让,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易于博得他人的爱戴和敬重。

一般地说,人缘好的人几乎都具有对己严而对人宽的优秀品质。

宽以待人贵在一个“容”字,也就是能容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喜好和习惯,这些东西是很难统一的。与人相处应懂得照顾别人的个性需要,能求同存异,不可以自己的好恶来约束、苛求他人,特别是对他人的过失、不足,甚至在他人做了对不住自己的事情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给以宽容、宽恕。不要求全责备,过分抱怨,更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当众挠秃、揭短。这样,他人才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宽厚容人的人,而愿意与你相处。如果对他人过分苛求,人家就不敢、不愿靠近。古语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难免发生矛盾、分歧,善于处理交际关系的人,往往能以忍让态度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表现出宽广的胸怀。他们很少与人进行无谓的争吵,更不以压倒对手为乐趣;甚至自己明显占理的情况下也不穷追不舍,逼人家认错,而是克制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自尊心,让人一步,叫人家体面地下台。在物质利益面前,他们也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尽可能地把方便、利益让给他人。这种宽容大度、吃亏让人的品格无疑会赢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并使你每每在办事中获利,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

乐于助人:就是让他心存感激

乐于助人不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赢得好人缘的高效能武器。

要关心他人的境遇和需求。有时别人有困难,又不好意思直说,如果你能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尽可能地主动帮他解决难题,那对方一定感激不尽,并把你当成知心朋友而铭记不忘。比如,你发现同事、朋友一时情绪低落,就应主动关心、了解情况,给以安慰、开导,为他分忧解难,使之振作起来。他人处在困境中,明言求助,就应慷慨大方,伸出援助之手,决不可犹犹豫豫,小气吝啬。应把他人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给以热心关照,哪怕搭上精力,赔上时间、财物也在所不惜,并引以为乐。这样对人乐善好施,有时也许就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往往能换来长久的友谊。

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合群”,很少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别人有难,他们视而不见,或隔岸观火,无动于衷;人家求上门来,他们一推六二五,借口回绝;在财务上,又吝啬小气,一毛不拔,生怕自己吃亏。这种洁身自好、自我封闭的办事方式是难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更不会交上真朋友。

古人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现代交际学也认为:人际之间存在“互惠”、“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与人相交,你如何待人,对方就会如何待你。这种对应关系告诉我们:好人缘正是自己友好对人、善意待人、慷慨助人赢得的酬赏。为此,想学会办事的人应好自为之。

感情投资:就是让他欠你人情

人生可以做的投资有很多种,如买股票、投资房产,这是事业上的投资,而感情投资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投资。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人情所得的资产无限;买股票有时会吃倒账,买人情却轻易不会贬值;如果说股票是有形资产,那么人情则是无形的资产。“纣有人亿万,为亿万心,武王有臣十人,惟一心。”纣之所以败亡,武王之所以兴周之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这份无形资产。此所谓“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

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的买卖,再说得低劣一点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凡是讲骨气的人,应该都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须在平时往冷庙烧香。平时不屑到冷庙烧香,有事才想临时抱佛脚,冷庙的菩萨虽穷,但绝不稀罕你上这一炷买卖式的香。一般人以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所以才会成为冷庙。殊不知,英雄人物暂时穷困潦倒,也是常有的事,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主动结交:就是让他感到和气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之球投掷过来时,要好好接住,并回掷过去,这不是简单的交换,而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他们办得到的立刻去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来往的基础。

把好意传达给对方,给他充分的关心。试想若人们平常的行为有此表现,则人际关系定会和谐愉快。如果不了解这种基本原则,又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只能是异想天开了。在现代社会里,的确有很多人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便不愿付出。此种以利益计算为先的人缘意识,是不堪一击的。商业上的竞争来往原来是功利性很强且锱铢必较的,但把它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办事交往中却是很偏颇的做法。

不卑不亢:就是让他忘记等级

人际交往中,你可能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与之打交道的人。他们或者学历高、社会经验丰富,或者年长你很多,在你面前很有威严。与他们办事,你可能会不知所措,甚至明知正确却不敢坚持,这时你必须树立自信心,克服紧张情绪。你可以做几次深呼吸,使自己慢慢镇定下来,然后仔细想想如何应付对方,如何打破“等级”差别,让自己的心态不卑不亢。这是在办事交往中树立自信心的有效手段。

多听少说:就是让他得到宣泄

人际交往时,多听少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尽量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既可以直接获取一些独特的见解,又可以赢得他人好感。当对方发泄不满时,你更应暂时闭紧嘴巴,先听他尽情的倾诉,他会对你感激万分的。

如果你非要插上几句,那可能只会加深他人的痛苦,日后他必定会为当初的失态自责,甚而远离你。所以,保持沉默,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