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任性赌气:养家别治气,治气不养家
有一位漂亮的女演员曾与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失之交臂。当时,演艺界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个可以令籍籍无名之辈一夜之间红得发紫的角色啊!为了找到这个角色的演员,慧眼识珠的导演挑来挑去,最后只剩两位候选人:漂亮的女演员与日后走红的那位。当时的情况,论外形和气质,这个角色都非她莫属。然而,她脸上几颗隐瞒不了的青春痘导致了导演的犹豫。导演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偏向于她的,不巧这时外界又传出了她与导演有染的谣言。一贯任性的她一赌气,退出竞争,随即又辞职,匆匆地打道回府了。十年来,她因为任性赌气而频频失去可以尽展才华的机会,最终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白领。
一个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演员,就因自己的任性赌气断送了自己的辉煌生涯。这实在是可惜!俗话说得好:“养家不治气,治气不养家”即是说,要想成全自己,成就自己,就不能赌气耍性子,不要跟人或者跟事对着干,顶牛牛干,否则就只能自毁前程,自误终生。
这里的“治气”可以理解为赌气、使气或意气用事的意思。
一位名人说:“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左右它了。”确实,只有善于限制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样,也只有善于发展自己的人,也才会更严格地限制自己。
学生时代的小布什,学习成绩一般,吃喝玩乐却样样在行。平时除了与“狐朋狗友”四处游荡之外,他几乎无所事事。他最大的喜好便是开着自己那辆哈雷·戴维斯摩托车,带着时髦的女孩儿,在大街上飙车。除此之外,每天晚上,他总是泡在各色舞厅里,不到深夜不会回家,而且每次都是醉醺醺的。
老布什看儿子如此不济,不时对他谆谆教导。但是,小布什总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依然故我。
直到有一天,一个很特别的姑娘出现在他面前,她的美丽和纯洁一下打动了“花花公子”小布什。在这位姑娘的影响之下,小布什警醒了,他慢慢克制住自己的放浪行为,奋发努力,投入政界。经过一番奋斗,他终于成就了自己的辉煌,登上了总统宝座。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是一种强制行为,它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正如一位文人所说:“放纵是一个残酷的主宰,而旧生活的紧固的网,又完全是由任性编织起来的……许多人在没有明白必须把网撕开以前,一辈子都缠在这面网里。”因此,要管好自己,就要下决心撕开这些由任性、放纵组成的“坚固的网”。
德国伟大诗人、思想家歌德这样对我们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这句话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他同时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所以,一个任性而为、我行我素的人,其实是不自由的;而想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走出这一误区。
22.感情用事:不要做感情的奴隶
胸襟宽广之人才能有所成就,他们的首要条件是屈伸有道,有海纳百川的宽宏肚量。他们能够像龙一样吞云吐雾,呼风唤雨。升腾于宇宙之间;也能够像小虫一样不露形迹,销声匿迹,潜藏于地底深处;他们能够随时局的变化而伸屈自如,能大亦能小。
不能隐忍,胸襟不够宽广,则只能做一条任人踩踏的小虫,而不可能成为能屈能伸的真龙。三国时期刘备历尽艰辛终于拥有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然而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了过去,关羽也被杀害。刘备听说之后,悲愤交加,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刘备的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冷静的心态之上吗?想必不是。此时,他完全被自己悲伤和愤怒的心态所控制。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
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然而,此时的刘备已彻底向心态屈服了,他已不可能明察时势了。于是他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诸葛亮也劝刘备要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纵然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可见此时的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完全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最后他感情用事的结果就是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大败而归。
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征。然而,世事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会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我们又说:“一个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此时的刘备,就是个被感情左右了的人。在心态这一点上,他就无法与曹操相比了。殊不知,早年时曹操一家都被人杀害,因此,他有切齿之恨。曹操平定了州青黄巾军后,声势大振,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曹嵩。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四十余人途经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出于一片好心,同时也想借此交好曹操,便亲自出境欢迎曹嵩一家,并连续两日大设宴席热情招待,他还派兵五百护送曹嵩。谁知这样一来,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原来护送曹嵩的这批人原本是黄巾军余党,他们只是勉强归顺陶谦,而陶谦并未给他们任何好处。如今他们看见曹家装载财物的车辆无数,便起了歹心,于是在半夜杀了曹嵩一家,抢光了所有财产跑掉了。曹操听说之后,咬牙切齿道:“陶谦放纵士兵杀死了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尽起大军,洗劫徐州。”
将曹操的遭遇与刘备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刘备仅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而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四十余人,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报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吕布率兵攻打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如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冷静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了归路,不可不早作打算。”
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营退兵,去收复兖州了。
曹操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自己冷静的心态之上。因此,曹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而刘备则与曹操截然相反,刘备伐吴的计划完全建立在复仇心态之上。这一心态使他不可能对局势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他没有认识到东吴已经在江东经营了很长时间,孙权又善用贤人,上下团结一心,绝对不像刘璋之辈那样柔弱。与此同时,北边曹丕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向刘备的蜀汉政权发动攻击,而自己的政权才建立不久,还需要进一步稳定人心。从大局来看,三国鼎立,魏国强大,蜀吴弱小,只有联吴抗魏,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刘备根本就顾不得这一切,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
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说,判断一个人他是云中龙还是草中,是大龙还是小龙,不仅仅看你有无志气,还要看你胸怀是否宽广、头脑是否清醒。胸襟宽广、头脑清醒之人能看清形势,形势不利于己时可以做条隐忍的小虫,形势大好时再显露本事做条伸展自如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