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销售正是把地利分解为一块块完全能自由组合的小优势,进而合为大优势。可见地利的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分解——组合这一过程。
不放过每一寸有商机的土地,如此就触及到了“地利”的精深之处,使“地利”优势发挥到极点。这样做,既可激发零售商对所属小块地的充分挖掘,又能形成整体上的“地利”威信,使销售更上层面。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古人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库不盈”,就是讲的自然条件对商战的影响,地利在其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及各种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因素,对于各种经营的成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可能的条件下,商战都要尽量运用地理。不管是建设工厂,还是开办商店,首先就是要选择理想的地址。在旅游热兴起的时候,某些偏僻的县城、集镇盲目开办大型电气化娱乐场所,由于旅客稀少,当地一般工人农民舍不得花费许多钱玩一次,结果经营萧条,入不敷出。
坐落在西班牙马德里城商业中心的书籍之家,却是善于利用地势,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50年前开张的时候,每天仅售书数十册。后来,书店老板利用大都市名流荟萃的优势,举办主角“书”活动,每天请有名的作家和畅销书的作者,召开茶话会、演讲会,向读者介绍推荐书籍。
同时,他们又进行抽签售书,中彩者可以得到书、唱片等奖品。从此,书店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每天开门前,顾客早已排队等候。这就是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展开活动而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地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仅仅被动地认识它,消极地运用它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开拓它,否则就会坐吃山空,前途日下。
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是每个经营者梦寐以求的,但并不是每个经营者都能得到理想的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也不是绝对的,往往利中有弊,弊中有利,关键在于经营者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利用。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小的岛国,国土面积仅有616平方公里,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连淡水也要靠邻国马来西亚提供。
自1959年成立自治邦,推行了工业化政策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收入达6千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该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国土的地理优势。
它居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行的要道——马六甲海峡,是亚、澳、欧、非四大洲空中、海上交通的枢纽。
据此,新加坡首先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建立高效能的国际运输设施和自由贸易港;东南亚各地盛产的橡胶、锡砂等原材料,汇集到新加坡,然后输往欧洲。
在其他方面,新加坡因地制宜,全面发展海运、旅游等,使国民经济不断地突飞猛进。
足见对地理位置的充分开拓与利用对于一个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商家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在经济改革中的商战,提出发挥地理优势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对于众多的经营者来说,地理条件常常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正确利用地理条件,善于发现优势,才能有所作为。
地域差中谋地利
抓住地域差,灵活经营,势必有利可图。在这里,地利表现在市场需求上,彼盈此虚,轻轻转手,肥水由高入低,可坐享所谋地利的丰厚收益。
一种商品,此地奇缺,彼地饱和,这就形成了商贸经营中的地域差现象。抓住地域差,灵活经营,势必有利可图。在这里,地利表现在市场需求上,彼盈此虚,轻轻转手,肥水由高入低,可坐享所谋地利的丰富收益。木兰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理孙峰就在这方面为我们创下了成功范例。
孙峰,沈阳人,中学毕业后当兵,复员后在五金交电公司做职员。1985年辞职租赁柜台干个体,数年后创建木兰公司,专营电器,在辽宁及东北全境开设112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达数亿元。
孙峰利用他的聪明与才智,走出了一方天地,走出了一条让世人惊诧的新路。
1987年年初,广州、深圳的大量收录机生产过多,销不出去,都堆积在仓库里,许多厂家为此资金大量积压,生产难以运转。而与此同时,东北的大城市里,收录机只有很单调的几种式样与落后的品种,很少有人过问。此时正是年轻人兴起流行歌曲与跳交际舞的时节,有些年轻人特地托人或自己跑到南方去买收录机和歌带。
有心计的孙峰看到了这一对比强烈的情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地域差正是自己苦苦追寻而来到手的地利优势,必须借外地的丰足产品打造自己的地利,使之为自己赚钱。他立即南下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找到那些生产收录机的厂家,直接与他们进行购销谈判。
那些厂长、经理们正在为产品积压着急,听说有人愿意大量购销他们的积压产品,无不高兴,真是如雨中送伞。他们对孙峰提出的以代销、联销等方式为他们推销积压的产品,都表示乐意合作,而且是越多越好。
孙峰根本不用费什么口舌就把一张张代销、联销合同签下了。
然后,那些厂家兴致很高地把他们仓库积压了许多日子的收录机打包,一一装上北去的列车,运到了沈阳。
谁也没想到,几乎是一夜之际,沈阳城里就多出了许多种牌号、各种式样的收录机。这消息在年轻人中间传得飞快,许多一直想买收录机而苦于没有好机子的年轻人,闻讯都赶到太原街的那片名声大震的玻璃店,果然看到那里摆着一大溜式样漂亮、款式新颖的收录机,而且那位经理模样的人还在大声地向众人介绍各种品牌的特点性能和价钱。
这可太新鲜了!在国营商店,收录机这种当时称得上是高档商品的东西,一般是放在柜台里面,不让你随便摸、随便碰一下的。
可是这里的营业员却笑呵呵地让你自己试听试放,看你不会,他们还教你怎么按键、放音……
这家商店的收录机一下子卖出了许多。站在两个小小柜台中间的小经理孙峰看着一群群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抱着收录机走出店门,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的这一步棋走对了。
第一批收录机很快就销完了,接着他又下广东,再与那些厂家签约,把大量的收录机运到沈阳,放在他的两个柜台上。但是,这时他发现自己的这两个柜台实在是太小了。那么大的一个沈阳城,那么多喜欢音乐的年轻男女,不可能跑那么远的路,都到地偏一隅的太原街来买收录机呵!
孙峰不失时机地在这个大城市的其他街区也开设起他的收录机销售分部了。不到几个月,竟在沈阳城里建起了十几个分销店,而且个个生意兴隆,每天都能卖出许多收录机。
红红火火的生意做着,不知不觉的,到了年底一结算,连他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一年,他的十几家电器店的销售额达到了4000万元,利润达700万元。
紧接着,孙峰又在东北地区建了112家连锁店,创造了销售上的神话。孙峰由衷而言,是地域差帮他发了大财。
地域差是一种不平衡的地利现象,这种地利现象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甲乙两地的地域差何时出现,何时饱和,必须有一双洞幽烛微的慧眼。
商贸经营中的地域差现象颇堪重视,洞悉市场需求,顾此望彼,方能出奇制胜。信息时代,出现地域差几乎马上就能让市场得到饱和,要快,要准,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懈怠。
地利只发有心人
单就地利而论,不是每一块都有利于发展。但在心智超常的人眼里,能看到同一地块的长远效益,是难能可贵的,也决定了其发展的广阔前景。
从废地中看出价值,低价买进是一种睿智;地价百倍时不急于脱手,是一种沉着;开发时一只眼盯着市场,一只眼瞄向公益,更是一种境界。三步连环,废地变宝,地之利得到最充分开发,这是威尔逊房地产事业中的神来之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美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美国人也开始利用这一段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这种背景下,威尔逊从军队退役回家,正在家乡做着小商品零售业务。但由于经营不得法,生意很不好,在短短的一年中,他已赔掉了十几万美元。
有一天,心情极度沮丧的威尔逊正在孟斐斯市郊区散步。
突然,他看到这里有一块荒废的土地,由于地势低洼,既不宜于耕种,也不宜于盖房子,所以无人问津。就在这时,一个绝佳的投资计划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于是,他连忙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打听,看看能否以低价收购这块土地。
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答复之后,他立即结束了自己零售商的业务,以低廉的价格买进这块低洼的地皮。
可是,包括他母亲在内,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对他买进这样的一块地皮表示怀疑。
此时,只有威尔逊慧眼识珠,看到了这块地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年之后,事实证明了威尔逊这次的投资是何等正确。
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使孟斐斯市的人口大增,市区也迅速扩大起来。威尔逊买的那块地皮成了城市主干线延伸后的黄金地带,这时候人们才看出此地的环境是如何优美。
宽大的密西西比河从它旁边流过,望着那滚滚逝去的流水,不论是谁,再颓丧也会被大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激起满腔的雄壮豪迈之情。
威尔逊的这块地皮此时已身价百倍,但他并不急于脱手,也未在上面建造房屋,这似乎又是一个令人高深莫测的做法。
经过周密的调查与思考,威尔逊在这个地方创办了著名的假日旅馆。
在他看来,住惯了高楼大厦,吃腻了加工食品的城市居民们,大都有厌烦都市生活的心理。因此他们乐于在节假日期间回到大自然怀抱中,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一面观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一面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
而在威尔逊的假日饭店中,他为人们所提供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道的农庄建筑,再加上农家生产的蔬菜、瓜果等食品,都为久居都市的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因此,假日饭店一诞生,就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很快,威尔逊首创的这家假日饭店就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也为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威尔逊也实现了他自己的诺言,既方便了他人,又为自己带来了利润。在公益心的驱动下,市场也得到了繁荣,方便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这是双赢的重要表现。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上,有利的商机随时都可能变为不利,不利的商机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为有利。关键在于,经营者是不是识变,能不能制变,善于把握变的方向,才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增值空间。
另辟蹊径,再展雄姿
当你苦恋着一项事业,而且也竭尽全力拼搏,却仍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时,或者是当你在某个机构做事,由于许多人事上的复杂关系而使你难有发展时,就必须当机立断,摆脱“恋栈”情绪,另换他处,另辟蹊径,再展雄姿。
树挪死,人挪活,不仅指空间的转移,也可以指创业的更换。
其实创业也是一种空间,一种创业构成一种生存环境,形成人的特定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由特定的生存条件构成的,适者生存,说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条件才能很好生存。它提醒人们一种创业做不来时,不妨换一个事做。而这恰是“乘地和”以取地利的一种实现方式。
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就需要给自己一个最佳的社会定位,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做,可以大大加速自己适应环境、融入社会的时间。
许多成就卓著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并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终找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而是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来选择行业,结果就会发生失误。对此,每个人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原本有很多条,但并不是任何一条路都是最适合自己的。
一般说来,通过一次性选择就能获得成功的人当然很幸运,因为这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并且较早地把握了“自知之明”。像贝多芬、莫里哀、梅兰芳等人,就属于这类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认清自己的本质,选准努力的方向。人们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之后,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古今中外,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人,十分之多。
著名诗人艾青,本来在法国学的是绘画,只是偶尔在速写本上记下几句闪光的诗句,偶尔被一位诗人看到了,自作主张地寄给一家杂志。那首诗竟然被发表了,这才使艾青认识到了自己的诗才,从而登上文坛。
作家冯骥才在步入文坛之前,曾是一名专业球队的职业球员,球艺一般,后又去学画,也没有成果。但他在学画时偶尔也写些东西,终于发现自己擅长文学。此后,他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名作《义和拳》。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现。一天上午,当他正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创作上,终于使自己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是学工程科学的,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由此他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