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非常走俏的山野菜,怎么一下子就得不嫩了呢?周末回到家,贾岭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附近种植山野菜的乡亲那里走走。贾岭惊奇地注意到,乡亲们采摘的山野菜比以前多了,没办法晾晒风干,就用火炕烘干。这样的山野菜和原来相比,在感官上没有什么区别。而实际上却不嫩了,口感也就差了。
一位乡亲说,只要将它们用清水浸泡一下,照样鲜嫩如初。贾岭回到单位后,便找老板提建议。结果他的建议被采纳,山野菜重返东南亚市场,库存也日渐少了,公司从同类行业中脱颖而出,大赚了一笔。通过这件事,贡岭在公司出了名,不久便加了薪,同时升为库房主管。
做库管工,就算把分内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一鸣惊人。发现公司面临困境,周末回到家,贾岭“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决定超越自己的工作“圈儿”——到老乡那里做调查,一下就把事情的原委调查出来,结果帮助公司“大赚了一笔”,自己也获得了加薪、升职。看来,在公司多做一点“分外事”,让自己的职责圈儿有所扩展,无疑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机会。
身在职场,你和别人一样,该做的工作也都做了,可却总是不被重视,升职加薪的好事好像与自己无缘。这是因为你和大家一样的平常,老板根本看不到你。那些很快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人,多半是因为他们善于做一些别人做不到或不屑做的事。老板对他们看得多了,接触得多了,产生了晕轮效应,有好处自然要先给人家了。
早年,道尼斯进入通用汽车公司时,职位低微,也没有多少薪水。工作中,道尼斯发现公司总裁杜兰特先生每天下班后都留下来不走,在办公室继续工作到很晚。道尼斯觉得自己回家也没什么事,倒不如留下来多做一会,哪怕是些分外工作也好。多学一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如果在需要的时候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那就更好了,可以向总裁学习很多管理经验。杜兰特先生经常要亲自找文件、翻资料、查数据、打印东西等等。但很快,他就发现道尼斯随时都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招呼道尼斯做事情的习惯……就这样,道尼斯的行为,每天都在打动着杜兰特先生,使杜兰持先生了解到,他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都可圈可点。没有多长时间,道尼斯就被升职为一家下属公司的总裁,事业如日中天。
道尼斯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总裁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替总裁做事情。这样做虽然没有报酬,但他却使自己赢得了上司的关注,赢得了提升。渴望在职场竞争中胜出的朋友,当“分外事”和你不期而遇时,你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揽在手中,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引起老板的关注和认可,你所期望的职位和薪酬自然不在话下。
涉足职场,尽职尽责之后,在“分外事”上花费一点力气,既可以展示自我、锤炼能力,还可以赢得上司的关注,加重自己的职场砝码。总之,每天做一点“分外事”,厚积而薄发,你的职场生涯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作为职场新人,仅仅把分内事做得符合老板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自己在众多的员工中脱颖而出,还应多做一分‘分外事’。“分外事”做好了,往往能帮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和颜悦色可求人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把别人想像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人在交往时一般都有防范心理,如果你首先能够善待别人,给人以和蔼和欢悦的神情,对方至少会有些许好感,这样才能进一步沟通,继而做到人和。
人在盛怒的时候,往往会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平,而据理力争,想办法驳倒对方。然而这种做法带给对方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他们是否真的就心服口服了呢?
如果你想诉诸武力,我必然也会握紧拳头,全力反抗,但是如果你能改以温和的态度说:“咱们何妨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如果意见真的相左,再共同商量个对策。”结果我们反而会发现:
事实上我们意见相左的地方,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严重。只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地共同去面对问题,事情多半都能够迎刃而解,人和也应时而生。
1915年前后,美国加纳尔森公司的员工,曾经发动了一次全面罢工。工人们甚至激动地捣毁工厂的设备,以强烈的暴力手段要求公司提高他们的薪资。后来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连政府都不得不派军队镇压,流血事件发生了,很多工人倒在枪口下。但以暴制暴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更激起了工人的愤怒。
那时,整个空气中弥漫的都是仇恨。受人之托的洛克菲勒想用自己的方法来结束这场浩劫,他终于做到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在和工人代表接触几个星期以后,洛克菲勒对他们发表了一篇精心准备的讲话。这篇讲话堪称旷世杰作,它不但平息了工人们的怒火,而且也使洛克菲勒变成了大家心目中可敬的雇主。是洛克菲勒那种友好的处事方式使工人们放弃了加薪的要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现将这篇讲话的开头几段收录在下面。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请用心体会文中贯穿全篇的友好气氛。洛克菲勒面对着几天前还想把他吊在苹果树上的工人,表现出了恰当的友好和理解。
“今天是我的一个好日子,我有幸会晤到你们这些杰出的雇员代表。我敢肯定,今天的见面会让我终生难忘。如果这个会面举行在两周前,那么我和你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陌生的。但是通过上周我走访南部煤矿工人棚户区之后,我们便是朋友了。我们之间是一种互助式的朋友关系,我很高兴能和你们坐在一起,谈一谈我们共同的利益。”
他用的不是强制手段,而是用的一种和颜悦色姿态。
他对员工们说:“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因为这是一个雇主和雇员的见面会,我不能既代表雇员,又代表雇主,所以下面我就代表全公司的股东和大家说几句。”
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化敌为友的例子吗?假使洛克菲勒采用另外一种做法,他和工人们吵得脸红脖子粗,再把一连串公司经营的事实和数字甩给工人,然后痛斥他们:公司经营正面临经营危机,你们不知道体恤公司,反而还火上浇油。闹吧,公司倒闭大家玩儿完。结果肯定掀起工人更大的怒火。
如果一个人带着偏见或非理性的情绪和你理论,你不可能用纯逻辑的道理说服他。批评者在批评之前,需要理解这个事实。被批评的人不可能被强迫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果批评者友好地去引导,或许是上上策。
林肯就说过:“要想捕杀一只苍蝇,一加仑苦涩的胆汁,还不如一滴甜美的蜂蜜来得有效。”这的确是一句充满睿智的至理名言,在希望得到别人赞同与支持之前,先让对方知道你和他是朋友、是同志。这才是抓住人心的最有效力量,也是要求对方以理性接受自己意见的最好方法,其作用和捕杀苍蝇的那一滴蜂蜜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人在交往时一般都有防范心理,如果你首先能够善待别人,给人以和蔼和欢悦的神情,对方至少会有些许好感,这样才能进一步沟通。如果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是个“恶”人,你无意中就会冷面向人,引起对方的不快,当然你也不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好印象。
因为每个人的出生环境、经历不同,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形成与你相左的意见。如果你想要更受人欢迎,尽量多赞美,少批评,学习他人长处。
有些人专门喜爱用强制手段来解决矛盾或让别人来服从自己,这是最愚蠢的做法,也不能解决问题和矛盾。相反,可能还会因此而引发更大、更尖锐的矛盾。记住:只有宽容、和颜悦色才能求得人和。
息事宁人的目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需要调解者保持和气,不偏不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出利害关系,触及直接利益,自然而然化解怨恨。
见熟人打招呼不是小事
当听到朋友和熟人的问候时,任何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心情舒畅。假如不等对方先打招呼,抢先跟对方寒暄的话,对方一定会感到温馨自得,自己也会感觉很好。
无论是在街上、单位公共场所当听到朋友和熟人的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时,每个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心情舒畅。假如不等对方先打招呼,抢先跟对方寒暄的话,对方一定会感到温馨自得,自己也会感觉很好,无疑使双方感情更趋融洽。
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亲属或朋友,也有必要大大方方地对他们说“早上好!”、“晚安!”、“谢谢!”等,虽然只是一句轻声的寒暄,但在这一瞬间却成了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时刻。长此以往与亲友之间的情义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愈来愈深了。
你出门时,有过遇上住在附近的熟人,就像看到了不认识的人,自己低着头,好像没见过似的现象吗?如有,这是很不对的。
“早上好!”、“你好!”,虽然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是这么一说,却会使得大家轻松愉快起来,人们对你的评价也就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另外,用“今天天气真不错”这样谈论天气的话题,也可以作为对附近熟人常用的寒暄。用不着过多地考虑,因为随便打打招呼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举动。
如果你是新同事或年轻人,就应该比其他人先说声“早上好!”,这样明快而又精力充沛的寒暄,会使你对周围的事物尽快地熟悉起来。在走廊里见到同事的时候,轻轻地点头行礼就可以了;遇到领导时要停住脚步,打个招呼,表示尊敬。
不要担心别人不理你,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一方向另一方做出友好的表示,另一方总是会相应地以礼貌回应的。即使对方没有反应,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故意的,或许距离太远没听清,或许因近视等原因没看见你的笑脸正对应着他。
不要由于对方不太熟悉而忽略打招呼,只要彼此间不陌生,相遇时千万不要忘记说一声“你好”之类的词语。这一定会给对方留下开朗、豁达的好印象,而一个达观的人,别人是愿意与他交往的。
“连一句寒暄的话也不说。”如果是特别了解自己的亲属,可能还没什么大关系,要是对朋友、同事和领导也如此的话,恐怕你就要与低评价连在一起了。相反,如果你是个会说好听的寒暄语的人,使同事能体会到你的热情,还能显示出你懂礼貌有修养,仅此,便会很容易地从别人那里得到好感。如此说来,一个“主动打招呼的区区寒暄小事”,亦能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开宽敞的大门,是每个有修为有人缘的人特别注重的礼仪。
“人和”是一个人从每一件小事上培养起来的,它涉及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小到对对方问声好,打个招呼,大到帮助其解决重大问题和困难。但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要当大事来办才能使“人和”有牢固的基础。
与有缺点的人合作不是坏事
有的人因为讨厌别人的一些小毛病、小缺点,便拒绝与别人进行很有价值的合作。这种因小失大的情形经常可以见到,其实这是一种很短见的做法。只要对方在你需要的方面有特长,你就可以考虑与其合作。
人们在交际时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人,如果你也用消极的办法对待他,事情可能就会越来越糟;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对方,事情可能就会出现转机,最后可能也会成为朋友,形成又一种“人和”。但是,这种“人和”的争取需要你摆正心态,才能做到。
比如:
当对方飞扬跋扈、骄横自大时,你不要认为他目中无人,而要把他当作是一个信心十足、事业心很强的人。
当对方絮絮叨叨向你诉说他家庭的分裂、朋友的误解时,你不要认为他是个无所作为、人缘很差的人,而要把他看成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假如领导对你发号施令,并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学习生活中的错误时,你不要认为他过于苛刻,而要认为他对你抱以很大的希望,对你是严格要求。
假如对方是个跟在领导身后善于阿谀奉迎者,你不要觉得他毫无羞耻之心,而要认为他是个很善于搞人际关系的人。
当对方花钱大手大脚,你不要把他当作浪荡公子,而要觉得他是个豪爽、有风度的人。
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有的人因为讨厌别人的一些小毛病、小缺点,便拒绝与别人进行很有价值的合作。这种因小失大的情形经常可以见到,其实这是一种很短见的做法。
任何人在某一方面有缺点,必然在另外某一方面有长处,特别是对于从事某些学术问题或投资问题的合作时,只要对方在你需要的方面有特长,你就可以考虑与其合作。
当你意识到同事这样那样的缺点时,只要无关大局,就应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就连你本人其实也不例外,只要不断地赞扬其优点,注意其优点并多向其优点学习就可以了,至于对方的一些小毛病,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能使得对方会因你经常表扬他的优点而觉得你为人可靠、善良而又虚心,值得亲近,从而也就加深了你们之间的友情。
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人,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人都有优秀的一面,看到优秀的一面与之合作,就会建立友谊促进“人和”的发展。
人和环境是个大概念,涵盖内容很多,涉及的关系也很多,但主要是人际关系。要取得完整意义上的人和,你不但要争取志同道合的人际关系,也要争取和你意见相悖的人际关系。这一点比单纯地受局限地建立人际关系要重要得多,因为这样才能看出你的心胸、团队精神与合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