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21526900000020

第20章 自强不息,在生活中做最棒的自己——自信与自强是成功的内驱力(3)

“一夜之间我就变了!我开始找回自我,我试着发掘自己的个性,努力挖掘自我潜能,并努力突现自己的强项。我研究布料颜色和衣着款式,找出适合自己的风格,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品位。我主动与新朋友结识,并开始参加团体活动——先是一个小型团体——当我主持某项节目时,我紧张害怕。不过每次开始发言时,我的勇气都会得到增强。这段过程相当漫长——不过这样的生活使我比过去快乐很多。在我教导自己的儿女时,我一直把自己经过痛苦的历程才学到的经验告诉他们:不论情况怎么变化,永远做自己。”

基尔凯医生指出,多数精神障碍、神经疾病及心理问题的病因,归根究底往往是不愿意坚持自我。帕特里在报纸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培养儿童的文章,他出版过13本书,曾说过:“没人会悲惨到不能坚持自己的思想个性,并且被迫去变成他人。”

我询问过一个朋友保罗,他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求职时人人常犯的最严重错误是什么。在这方面他极有经验,他面试过的人超过6000人,还曾写过一本《求职六招式》的书。他答道:“求职者易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坚持自我。他们常常不够坦率,所回答的问题都是他认为你想听的。”可是这没用,因为没有公司愿意雇用虚伪而不实在的员工。

我知道有一位公交车售票员的女儿,名叫凯丝·达利,历尽艰辛痛苦才接受这种教训,她一直梦想当歌手,但是她的容貌是她最大的失败,她的嘴太大,还是暴牙,她第一次登台演唱时——在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里——试着拉下上唇遮住牙齿,以使自己显得很高雅,结果却显得相当荒唐可笑,这就注定她要面对失败了。

幸运的是,当时夜总会有一位男士在座,并认为她很有歌唱天分,他很坦率地对她说:“在这里我看了你的表演,我看出你要掩饰什么,因为牙齿很难看,很羞愧对吧?”那女孩听了感觉很尴尬,不过那人继续说,“暴牙又怎么了?暴牙又不犯罪!不要刻意去掩饰,张嘴唱歌,你越随意发挥个性,听众越会喜欢你,再说,你现在千方百计要遮掩的暴牙,将来可能正是你的财富呢!”

凯丝·达利接受了那人的建议,把暴牙忘得一干二净。从那以后,她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在歌唱上。她尽情歌唱,后来成为电影及电台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星,现在别的歌星倒想来模仿她了。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普通人的大脑开发运用的程度不超过20%,多数人不太了解自己有哪些才能,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他写道:“与应该达到的使用标准比较,其实人们还有一半以上的潜能未被彻底挖掘出来。我们仅仅运用了一小部分头脑的能力,可以说人被自己定的标准限制住了,我们天生被赋予了丰富的资源,却常常无法运用自如。”

既然我们还有诸多未开发的潜能,那就不要再浪费一分钟担忧自己不像其他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基因遗传学告诉我们,人是分别由父母的24对染色体组合而成,就是这48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特征,数以百计的基因存在于每一条染色体中,任一基因改变都足以引起一个人一生的改变。真的,人的形成是个无比奇妙的过程。

就算你父母相遇结合孕育了你,那也只有三百亿分之一的机会出现一个跟你完全雷同的人,这就是说,即使你有三百亿个同胞兄弟姐妹,他们和你也不会有多少相似。这是不是胡说?不是,这是完全有科学依据的。

谈坚持个性的主题,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对此感悟深刻,有切实的经历,而且是个痛苦而高昂代价的经历。从密苏里州的玉米田刚到纽约来时,我想报考美国戏剧学院,我对成为一名演员充满热情。当时我窃喜自己眼光独到,想出这么绝妙的主意,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如此简单的道理,真不明白别人怎么没想出来。我的好主意是,仔细琢磨当时的几位当红演员,集他们的优点于我一身,那样多明智啊!其实这样真有点傻,我浪费了好几年时间在模仿别人,最后才发现我学的任何人都不怎么像。

如此悲惨的经验总该使我回心转意,重新找回自我吧!但是没有,我实在是超级蠢蛋!我竟然重蹈覆辙。几年后,为了写一本有关公开演讲的商业书,我又产生了同样愚蠢的念头,就是借用其他作者的一些观念,编纂成一本书,一本演讲方面的书。于是我找来数本有关公开演讲的书,用一年的时间吸收其中的理念,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手稿。最后,我再次发现自己又犯了一次傻。把别人的理念改编成自己的文章,反而使得自己的文章枯燥而平淡无奇,没有书商对此感兴趣。于是我把这一年的辛勤努力全丢进废纸篓里,重整旗鼓,这次我告诉自己:“你就是戴尔·卡耐基,凭自己的有限智力来创造吧!别人你是做不了的。”于是,我放弃组合他人思想的念头,开始凭自己的能力、亲历的经验及细致的观察写成了公开演讲的课本。希望这一次我能永远像沃特爵士所说的:“我写不出莎士比亚风格的书,但是我可以写出自己的书。”

坚持自我。美国作曲家艾文·柏林给后起之秀的作曲家乔治·盖希文的忠告也是如此。柏林与盖希文初次会晤时,柏林已蜚声乐坛,盖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晚辈。对盖希文的才华,柏林相当欣赏,柏林支付给盖希文目前薪水的3倍请他做自己的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提醒盖希文:“最好拒绝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再努力也是在艾文·柏林之下。要是你坚持自我的创作个性,有一天你终将成为一流的盖希文。”

盖希文接受忠告,并逐渐成为当时最为卓越的美国作曲家。

还有查理·卓别林这样的名人及其他一些人都曾经学过这一课,而且多数人都为此牺牲一些代价。

卓别林开始演电影时,导演让他模仿当时的著名笑星,结果他毫无发展,直到他开始坚持自己的个性,才渐渐成名。鲍伯·霍普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多年前他曾经为歌舞剧献力,直到发挥自己幽默的独特本领才真正走红。

增强不屈不挠的信念

做事前先培养自己的信心,在你望得见的地方写下“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切皆有可能!”同时要牢记“我不相信失败”,直到让这个想法完全驻进你的潜意识为止。

《人性的优点》

如果你的脑海中存有失败的思想,我将要对你提出这样的忠告,赶紧把它驱逐掉,因为失败的想法势必招致失败!

现在不妨让我们讲述某些人的成功故事,以印证这个哲理,同时让我们参考他们曾运用过的技术和方法。如果你能以慎重的态度去思考、研究这些案例,同时让自己的想法如同这些人一样积极,那么你将能克服那些看来势必导致失败的困难。

首先,我们希望你不要成为下例中的“编外参议”。

某公司,有一位绰号为“编外参议”的人,他并不是公司决策层人员,但喜欢评论决策层的决策。每逢公司作出决议的时候,这位“编外参议”必然高谈阔论,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论点持反对意见,这就是他的习惯,也是他之所以获得“编外参议”绰号的由来,但是有一回,在偶然的经历中,他却受到相当深刻的教诲,并使得他一改以往的心态与作风。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次,公司方面面临一项重要的经营决策问题。这个决策成功的希望很大,但却需要花费相当大的资金,且风险性也高得近乎孤注一掷。公司的经营者为此伤透脑筋、举棋不定。在讨论此决议时,编外参议听说了,又摆出学者的姿态开口说话了:“暂且稍安勿躁,让我们先来考虑其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吧!”

此时,有一位素来沉默寡言,却以出众的才能、业绩,及不屈不挠的个性深受同事们欢迎及尊敬的人,以断然的口吻开口说话了。

“你为何总强调障碍、困难?并以它来代替成功的可能性呢?”他如此问道。

“因为……”编外参议回答,“凡事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并应考虑现实的问题。现在这项计划中存有若干障碍的确是事实。请问你要以如何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障碍呢?”

那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你是说,要以何种态度去应对这些难题呢?不用说,当然是要把它们彻底加以解决,并让它们从现实中消失。”

编外参议反驳道:“这件事恐怕是知易行难!不像你说的那么轻松简单!你刚才说要将它们消除掉,是不是你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我想,除了你之外,我们是没有这种能耐的。”那人从容不迫地接着回答这个问题,脸上还不时浮现出微笑。

“我可以这样告诉你——我从来没有看过以充分的信念和勇气努力去克服障碍,而尚有克服不了的。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办到,我现在就可以展示给你看……”他这么表示。

然后,他从口袋中取出皮夹,在透明夹层中,夹有一张上头写着字的卡片。他把皮夹推向位于另一端的桌缘,并对编外参议说道:“请你读一读它吧!那就是我的方法,是我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所得。”

编外参议拿起皮夹,以疑惑而好奇的神情默读着。

“请大声地读出来吧!”那人说道。

编外参议以半信半疑的声音慢慢读出:

“虔诚的信仰给了我无比的力量,凡事都能做。”

那个人把皮夹收回,放入口袋中,同时表示,“我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遭遇过相当多的困难,这句话的的确确具有实际上的力量。运用了它,任何障碍都能消除。”他带着肯定的口吻说道。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而他的积极态度,以及他那勇于克服困难而备受瞩目的事实,使得大家对他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于是再也没有人说消极的话了。后来,这句话也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作用。他们将这句话纳入心中,并付诸实行。尽管现实中存有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但是他们依然成功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体而言,这人所使用的方法乃是依据“不要惧怕障碍”这项真理。因此,面对障碍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站起来反抗它!克服障碍,你将发现,原来它不过只有你一半的力量而已!

相信自己,即使没有人相信你

对于自己认定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如果听任别人的指挥,而改变自己的主意,做对了没有成就感,因为主意是别人的;做错了,会后悔,因为自己没主张,听信了别人的话。

《人性的弱点》

还记得4分钟跑1英里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据说,当时的人们为了达到这个速度,有的奔跑者尝试着喝下了真正的虎奶,还有的人居然让狮子去追赶奔跑者,以为这样就能使他跑得更快。然而,这些都没有用。于是,人们便断言,这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种认识延续了几千年,人们几乎都相信,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是人的生理条件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人类的骨骼结构不行,肺活量不够,空气的阻力又太大……理由有成千上万条。

然而有一个人,他独自证明了所有科学家、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在他之前尝试过但没有获得成功的数以万计的人都错了,他就是罗杰·班尼斯。奇迹中的奇迹是,当罗杰突破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后,立刻就有另外37人打破了这一纪录;而一年后,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运动员已经达到了300个!

几年前人们站在纽约1英里跑的终点上,亲眼目睹了参加比赛的13名运动员都达到了4分钟跑完这一路程的速度;换言之,即使是跑得最慢的选手也做到了这个在数十年前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训练技术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的骨骼也没有在一夜之间获得了改善,但是,人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