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21527500000029

第29章 奉献心:付出与分享是最大的幸福(1)

1.放低身价,努力奉献

我们的有些荣誉是人们对于我们有益工作的奖赏,尽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然而领导也好,同事也好,对我们的工作却给予了绝对的肯定,对此,任何承受荣誉者都没有理由由此把自己看成是不同于一般的人。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这样的人存在,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当作生活的主角,总是把自己看得太高,而偏偏把别人看得太低。

这种人在得意的时候总是不能做到谦卑,总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博学多才,一心想着干大事。而却觉得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唯独自己最可以。

但是,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受欢迎的,他们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的傲气,甚至还可能招致别人的嫉妒,把自己放在众人排挤的位置上。

而当他们失意的时候,又变得一肚子怨气,抱怨就在所难免。

因此,做人最好能放低自己的姿态,放低自己的身段,纵然你的才华多过别人,也不能眼中没有别人。放低姿态,我们就能睁大双眼学习很多知识,就能谦卑待人得到大家的欢迎,并且使别人被自己折服。

放低姿态也是一种风度,其实,把自己看得低一些,这是光明磊落心灵的折射,是正直坦诚境界的流露。能够看低自己的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所以对获得的成功会更加珍惜,不会自傲,也不会奢侈,从而也就淡化了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心理,使自己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更好地发展。

同样,不管你现在取得了多么杰出的成就,你也不能自满自大,也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凡人,仍然以最初的心情去工作,去生活,才能保持那份难得的恬静。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去逝时是91岁。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蓬勃,从不满足。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

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

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

果戈理以勤奋写作著称。他坚持每天练习写作,有自己的心得:“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经常随身带着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也不好……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上‘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正是由了这种一天也不肯虚度,不断进取的精神,果戈理才完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成了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由此看来,一个人努力奉献越多,自己会收获得越多。吝啬于努力工作的人,注定不会在岗位上有很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有了奉献心,就会少了工作中的抱怨和烦闷,心情也会愉悦起来。

1673年2月的一天,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患着严重的肺病,又受了风寒,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毅然参加了自己的新作《无病呻吟》的演出,并出演男主角。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了角色的塑造,由于咳嗽,震破了喉管,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十七八岁开始科研生涯,从此终生不离开试验室。他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在1844年他在试验室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像往常一样记录下了当天的气象数据。

即使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决不能自满,千万不要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上面列举的成功者,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者。如果他们浅尝辄止,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那么莫里哀即使写出一两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会给世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道尔顿即使在某些学科有所建树,也不会在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这么大贡献。

可见,在不断奋斗和进取中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的价值。绝不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也许会给人以“不会享受生活”的印象,但却能够不断进取,迈向更高的山峰,取得更大的成就。

为什么你的薪水不高,为什么你无法得到职位提升,为什么事业发展空间遭遇瓶颈,其实不妨从培养奉献心做起,改变一切。随着你的付出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业绩增加了,这是成功的开始。

2.把握真正的志趣所在

人这一生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他人提供帮助,给社会贡献力量,会感受到英雄礼遇的尊崇。

经常有人感叹生活忙碌,负担太重。的确,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当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由于太贪多,太求全,或者太急切,反而使自己容易顾此失彼。

生活中,许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内该忙的事情外,更要忙些不该忙的,比如忙着应酬,忙着为了增加物质享受或虚荣而去赚钱,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容易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也失去了应有的人生乐趣。

一个人,涉足过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然迷失自我,让自己的精力分散,不再产生应有的价值;也容易迷乱了心志,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工作的乐趣。所以,放弃自己并非情愿去做的事情,丢下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会有更大的收获,也能有更多的快乐。

我们都不是超人,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把握住自己的兴趣所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上,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个事物,才有可能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和突破。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投入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之中,才有真正的快乐可言,才能让你当下的人生完满。

一项调查显示,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左右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当今社会,人们自由地选择职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人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地确定个人事业奋斗的目标,但是关键在于要准确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好好把握。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邀请,做些与写作不相干的事情。

作为一个文人,川端康成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又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

据说,川端康成临终前,曾为筹措笔会经费而心力憔悴,心情十分低落,这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

可以想像,如果他不被令人烦倦不堪的琐事所累,而能依然宁静度日,以他东方式的丰富晶莹的智慧,或许可能有更优秀的作品留传于世。

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玉蜀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他从中发现许多道理,从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可见一个人能在生活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留心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这点可以根据回忆自己的经历进行总结,从而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内心真正想做的事,虽然有些事情看似平淡,但是只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就能在体验快乐的同时,获取更大成就。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的确如此,人生成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自己的人生增值,但是经营自己的短处则会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一个人竭尽了自己的全力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没有成功,可是并不意味着他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因为他不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他选择了自己并不适合的职业,这就注定了他不能出人头地。

罗威尔也曾经说过:“做我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举不胜举。”除非你保证自己所有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只有你的兴趣和个性跟你现在所做的职业相协调,你才会干的得心应手。除非你爱自己的工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否则,你肯定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在人生的某个时间段里,你可能要被迫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并且你会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但是,你必须尽快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只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你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那些永远都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干的事情,简直是无处容身。年轻的朋友,趁着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努力坚持它。

3.对生活的期望永远不要太高

即使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他也会有性格上的弱点,需要人们容忍、同情甚至怜悯。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快乐的生活,最好自己的每份付出都能得到回报,最好自己的努力能够换来成功。但是生活并不像你期望的那样,你最好还是不要对生活有太高的期望。

我们的才智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实践得到磨炼。个人就是在遇到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前进的。那些因愚蠢而失去了机会的人,他们的回忆录将会是令人痛苦而又难忘的篇章,但是却带给这个世界更多启示。

“一个人只要忠实于自己,只要他强壮健康,他就不会被世界所遗忘。为了对年轻人有所裨益,我们对一千个下决心努力奋斗的人进行精确的统计,看看其中失败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我们认为它不会超过1%。”埃比尼泽·埃利洛特说,人类要为成功投入更多成本,成功需要一系列的失败作为铺垫。人们一开始便遭受到失败,接下来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最后,一切困难才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才取得了成功。期望太高的话,你只会在挫折到来的时候变得不堪一击,再也没有机会开启开往成功的帆船。

又想获得成功却又不愿承担获得成功的代价,这是软弱和懒惰的最明显的标志。要得到任何值得欣赏和拥有的东西都必须愉快地付出劳动,这就是实践中力量的奥秘所在。一个人或许宁愿辛勤劳动,也不愿游手好闲。因为游手好闲使得一个人的全部才华都没有得到运用和发挥,而是使它们处于一种昏睡和迟钝状态。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发现,自身才能的运用本身就是真正的幸福的源泉,随之而来的收获比当下的直接所得要大得多。

一个理智、达观的人会渐渐地懂得,对生活不要期望太高。当他运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时候,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他时时渴望幸福的降临,但耐心地忍受各种苦难。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号哀鸣是毫无用处的,唯有愉快而不懈的工作,才能有真实的收获。理智而达观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也不会期望太多。

只要能与别人和平相处,他就会容忍和克制。而且,有谁敢说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呢?谁没有令人苦恼的事情呢?谁不需要别人的宽大、容忍和谅解呢?

被投进监狱的可怜的丹麦女王卡罗兰·马蒂尔达在教堂的窗户上写下的一句话,值得每一个人祷告:“主啊,让我清白无罪,让其他人变得伟大吧!”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人的素质取决于他们内在的体质和幼年时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把他们培养成人的家庭幸福与否;取决于他们经遗传得来的性格;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中所见到的榜样。

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就应该学会对任何人都要仁慈和宽容。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往往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每一个心灵都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小天地。喜悦的心灵会使这个小世界充满快乐,不知足的心灵会使这个小天地充满哀愁。

“我的心灵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王国”,这句话适用于一个君王,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农夫。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国王,另一个人可能是他心灵的奴仆。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个体自我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灵在任何情境下、在任何财富状况下,都会反映出自己真实的个性。

对于好人来说,世界是美好的;对于坏人来说,世界是腐败的。如果我们的生活观念得到升华,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的应有之义是:不懈的努力,高尚的品德,高境界的思想,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也为别人谋利益,那么,生活就将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生活也就会幸福。相反地,如果我们把生活看作是自我表现、追求感官快乐和扩大权势的机会,那么,生活就将充满阴谋、充满焦虑和令人沮丧。

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只有职责才是真实的,除了完成生活的职责,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行动。职责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在一切快乐中,最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活职责业已完成的意识。而且,这种快乐是最令人满足的,是最不可能让人后悔和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