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21527800000005

第5章 罗伯特·劳伦斯教授关于“处世”的讲座——哈佛最推崇的处世秘诀(1)

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Carhart Merton)于1944年7月31日生于纽约。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197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金融系任教。1988前往哈佛商学院。作为国际金融工程协会的一名高级会员,他是年度金融工程师奖的第一位授予者。他还是美国金融协会的前任主席和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劳伦斯先生著述甚丰,专著《连续时间金融学》现在几乎是美国所有金融学博士必读的经典教科书。他与Zvi Bodie合著的《金融学》一书是当今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必读教材。

第1讲人际质量直接左右命运

在我看来,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就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以及将有何作为,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孤立完成自己的事业,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所谓的这些帮助都是你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假如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管你多么努力,结果总是要归于失败。就像一棵果树,如果没有那些粗枝大叶,怎么可以硕果累累呢?就是你树干长多高多粗,也无法结出味香色美的果实。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成功。

你可以想想,一个人从别人身上吸取的能量愈大、质量愈好、种类愈多,则其个人的能量就愈大,如果你不去与人交往,不去同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们能对你提供帮助吗?但是,在你的人际关系中,不一定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能够给予你帮助,在你所交往的人中有80%是对你无用的,对你有帮助的只有20%的人,这20%的人当中,从各方面都别一般人要强,说白了就是20%的质量比一般人要高,所以,要同这些高质量的人交往,可能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些人对你的成功与失败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你的生命的生长,都依靠你的心灵从四处吸收着营养,而这种营养,你官能的感觉是不能觉察的、不能测量的。从表面上看,你是从耳中吸收进“力量”的,但在事实上,这种力量的吸收决不是取道于官能的视觉、听觉神经的,而是靠你不断地接触这种能对你的生命有所帮助的营养。从而把那些营养价值高的营养成份作为你生命生长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你的生命延长。

你的交际同样需要这样,你非常需要朋友的帮助,但你必须好好对待他们,将他们当成自己人,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不要把他们看成是一样重要,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对你的目标最棒,最有用处的人身上,这样才能提高你人际关系的质量。有这些质量好的朋友的帮助,何愁你的事业不能成功呢?

蒙丽莎毕业于英国一所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一家研究所工作。当她第一次踏进这家研究所的大门时,就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陌生。当她踏进办公室的门槛时,同事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她壮着胆子主动向大家问了声好,可是那些不冷不热的回答,使她浑身一颤,心想,这些人怎么都是这样呢?我如何同他们交往呢?苦思冥想后,她终于想出一条锦囊妙计——为自己制造交际的机会。

第二天,蒙丽莎一大早提前来到办公室,并把所有的办公桌上的杂七乱八的文件、材料,码放整齐,然后又为所有的同事,每人倒满一杯水。

蒙丽莎的这种做法能起效吗?面对你的这些疑问,我必须告诉你,这不是溜须拍马,正是蒙丽莎经过反复斟酌才想到的,任何事情都得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像你的财富一样,我问你,你的财富是一下子拥有的吗?不也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吗?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同事来到办公室后,发现办公室里好像有一种新的感觉,再看蒙丽莎早已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工作了,他们顿时觉得心里一热。几天以后,他们对蒙丽莎的关系大有改变,并主动与蒙丽莎打招呼,还不时地对她说工作时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向他们沟通。

三个月以后,蒙丽莎与同事们的关系,可以说是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说到这些,还得从蒙丽莎为自己制造交际的机会说起。就在蒙丽莎刚刚参加工作不到10天的时候,有一天,她准备搭乘公共汽车回家,可就在这时,一位同事开车过来,蒙丽莎发现了同事,主动摆手示意,同事也以礼相还。可就在这时,一辆满载货物的大卡车迎面驶来,同事一时慌了手脚,他的车一下子与大卡车相撞。当时同事被撞得满脸是血,昏了过去。

蒙丽莎目睹眼前一切,迅速跑过去。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蒙丽莎的同事已经无可挽救了。可蒙丽莎不相信这一切,她拦住了一辆“的士”,并在卡车司机的协助下,迅速把同事送往医院,直到同事的家属赶到后,她才回家。医生告诉家属,多亏了那位小姐,如果迟到五分钟,病人就没有挽救的机会了。

当同事出院后,她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到蒙丽莎的家中致谢。从此,她和这位同事的关系犹如亲姐妹一样。

为人处事就是这样,只有你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你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才能在这些人当中树立自己的形象。然后再从你所有的交往对象中选出你认为最有用的人交往,这不是对你更有利吗?

蒙丽莎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她不想一辈子做别人的牺牲品,她要为自己开辟一个新天地。看到当时的电脑软件很畅销,于是她想组建一个电脑软件开发公司。可是,凭自己的经济实力,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她东凑西借也未能搞定。当同事知道后,主动拿出100万英镑让蒙丽莎免费使用。

就这样蒙丽莎靠同事的帮助组建了一个软件开发公司。当年,她的公司就净赚了50万英镑。

后来,蒙丽莎才知道,同事的父亲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这些钱都是同事征得父亲同意后借给蒙丽莎的。

蒙丽莎通过为自己创造一个交际的机会,取得了成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打动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质量,使自己在交际质量上获胜。

如果说,蒙丽莎缺乏这种意识,而是采取那种不冷不热的态度,那么,她能够与人有一个很好的交往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她完全知道,只有与人搞好交往,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或事业有所帮助。

哈佛人生箴言

假如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管你多么努力,结果总是要归于失败。

就像一棵果树,如果没有那些粗枝大叶,怎么可以果实累累呢?

第2讲编织一张尽量大的关系网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才是关系网应当具有的特征。

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个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有的同学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面标准的关系网了。

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爱好会对交友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商人,你周围的许多朋友大多也是商人;其他各行各业都可以依此类推。

这就是我们在编织关系网的时候,常常遇到的局限,这种局限关系影响到关系网的“使用价值”和其他质量。假如你是一名商人,你有没有必要打通自己的政界路子?回答必然是肯定的。那么,你有没有必要结交政界的朋友?回答也必然是肯定的。那么,在政界需求朋友的帮助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遇到很多仅靠自己的能量也很难克服的困难。

这就要求人们交朋友不能太单一,不能完全局限于和自己的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之间。正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爱好、有优势,才要有意地结识与你的特长、爱好、优势有差别的人。

广泛的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帮助、关心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但不可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出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冷淡这种交往。谁又知道与谁的交往会带来更大的机遇呢?

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你的同学和校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在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哈佛人际关系研究中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人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6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6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人,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并支持你的名人。每一个人都喜欢跟他喜欢的人做生意,而且愿意帮助他喜欢的人。这种关系不是魔术般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发展起来。要与同事和生意伙伴一起打高尔夫球,参加社区的筹资活动,加入乡村俱乐部和一些商业组织,所有这些投入都是为建立自己的网络在做准备。

确定一下你想在哪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和经验。也许你计划开始做咨询业务,或者是成为音乐艺术家,或在国际互联网上销售一种新产品。谁能够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呢?尽量列出潜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他是你公司的某个人,那就接近那个人。不断地与你小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问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人。通常你得到的名字往往又引出其他的提名,这样延伸下去直到你找到你想要见的人。如果你的每一条道路都走向了死胡同,那么就做一些调查来发现你需要的人。找一些最近写过那个领域的文章的人,给他们每个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你的问题是什么,或是发封电子邮件,这种方法现在可以便捷地与某个大学的教授、或者某个公司总裁等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请求他们向你推荐可能帮助你的人,或给你提供其他的资料。即使是美国总统,你也能通过电子邮件找到他。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

哈佛人生箴言

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才是关系网应当具有的特征。

第3讲“铜臭”的商场也要投资感情

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金钱不认感情”,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么不可?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利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这种情况往往有多种表现。一种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场上遇到了相互比较投缘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缘”人。有缘自然有情,关系好的时候,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话下。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和持续这种关系,继续爱护它、增进它,使其天长地久。

其实,就是有“缘”,彼此能够一拍即合,要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互相关照的关系也不那么容易,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感情投资”。

在商场上,各自都为各自的利益,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结果“缘”就会由合作转为对立,人情变成了敌意。

这在商场上也屡见不鲜。相互最仇视的对手,往往原先是最亲密的伙伴。反目为仇的原因,恐怕谁也说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责和怨恨。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

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毛病,一旦和自己的朋友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往往会忽略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说的话不说,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问题。而更不好的是人们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的好是应该的;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