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21527800000008

第8章 安东尼·塞奇教授关于“潜能”的讲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1)

安东尼·赛奇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Daewoo国际事务教授,艾什研究中心主任,还兼任亚洲项目和中国公共政策项目首席教授。在由******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方合作举办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中,担任哈佛方面的项目负责人。

曾在清华公管学院,作过题为《政府治理质量:公民观点》(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The Citizens' View)的讲座。

第1讲找一找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每个人身上都有最优秀而独特的地方,这份优秀只属于你自己。而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他是否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全力将它发挥出来。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才能让你登上人生的绚丽舞台。我们要通过正确的评价自己,来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方向和内容对人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只看自己的缺点好像千百遍地听人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不准干这,不准干那……”但从来不知道自己哪儿行、不知道要干什么,这种情景是令人非常绝望的。然而如果自我评价的方向是正向的、自我肯定的,能够准确发现自己的长处、优势,自己不仅会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将更有可能发展出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既表现为如实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表现为如实分析自己的长处。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似乎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发挥优势。正如一个人如果想面面俱到、样样优秀,要耗费的精力实在太多了,但如果能集中优势把一项做精、学专,那将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那么你自然而然地就会都得到某方面的成功。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对自身才干和优势的了解并不全面,更不具备根据优势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相反,我们曾接受的教育“你要把这些那些的缺点改掉,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使我们成了查找自身缺点的专家,为修补这些欠缺而一生追求。当我们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弥补缺点时,也就无暇顾及自己的优点了,这样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广泛流传。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高兴地一下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善于做的事。而再看目的地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绷着脸的。第二天一大早,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也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祖上从来不会游泳并天生恐水的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因此,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有一个小男孩很喜欢柔道,一位著名的柔道大师答应收他为徒。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学习,小男孩就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那位柔道大师找到小男孩,说:“只要你想学,我依然会收你做徒弟的。”于是,小男孩在伤好后,就开始学习柔道。

小男孩知道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因此学得格外认真。三个月过去了,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感到很纳闷,但他相信师傅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又过了三个月,师傅反反复复教的还是这一招,小男孩终于忍不住了,他问师傅:“我是不是该学学别的招术?”师傅回答说:“你只要把这一招真正学好就够了。”

又过了三个月,师傅带小男孩去参加全国柔道大赛。当裁判宣布小男孩是本次大赛的冠军时,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有一条手臂的他,第一次参赛就以唯一的一招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回家的路上,小男孩疑惑地问师傅:“我怎么会以一招得了冠军呢?”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学会的这一招是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对付这一招的惟一办法是抓你的左臂。”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物,只要找到勇敢出击的突破口,谁都是可用之材。而对每个人来说,自身的缺陷在某种情形下正是自身的优势所在,而这种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模仿的。

歌德一度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害得他浪费了10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常后悔;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幸亏经纪人的引导,她重新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出演《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大奖;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

“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那些成大事的成功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才智高低,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我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譬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才会胜任并感觉愉快。

第一个原则是“比较利益原则”。当你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

第二个原则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所以你一旦选择必须全力以赴,增加对工作的认真程度。

第三个原则是“效论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报偿与鼓舞。

在现代职场上,有些人打拼了多年,却依然碌碌无为,看不到一点成功的迹象。关于成功,不但他们自己,甚至连别人都觉得凭他们的能力和努力,也该会有一番成就的。分析其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几乎都没有将自己的才干用在最有把握的工作上,也就是说没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把才干用错了方向。

你撇开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无异于抛弃了你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在你不擅长的工作上,即使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服了自己的弱点,至多也不过使你得到一个业余专家的地位而已。

所以,你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就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不然,你会看起来正在向成功积极迈进,实际上却是南辕北辙。要想做最擅长的事,你必须认清自己真正的才能和限度,也就是说你具备的才能最适宜干什么领域内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你成功的限度是什么。既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看高自己,给自己做一番诚实的评价,如果你对自我评价有点不自信,可以咨询专家、亲人或者朋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听从于心灵的需要,因为你对某项工作表现出来的热情,以及由此挖掘出的潜力,任何人都不如你自己清楚。

天生我才必有用。命运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但我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往往陷入误区,我们更关注自己的劣势在哪里,却忽视了优势;我们过多地考虑自己如何去适应工作,却很少考虑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我们更多地沉溺于对自我的责备中,却很少积极地认同自己;我们更多地乐于取长补短,却很少灵活地扬长避短。因此,我们的悲哀不在于缺乏才能,而在于没有发现才能。

哈佛人生箴言

成功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轻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你也许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许真的可以变得“很不平凡”,而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者。

第2讲优势是比较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请问您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有人说优势是自信,自信让一个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有人说优势是志向,志向为人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优势是学历,学历是成功的试金石……也许很多人没有好好地总结一下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但是任何优势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优势都是具有变化性和比较性的,原来也许没有多少优势,但随着事物的发展,优势就有可能变得多起来;现在是优势,将来也许就不是优势;任何优势又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和甲比是优势,和乙比可能就不是优势;在一定范围内是优势,但在更大范围内可能就不是优势。

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其实,一个人的优势就是和那些人不一样的优点。

我有一个学生,毕业前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背了一大包的资料、证书、剪贴本,到一家企业去应聘,面试时,考官边翻看他的简历边问:

“你有什么优势?”

他花了8年时间参加学完了哈佛经济学院的所有课程,拿到了两张文凭。他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优势,于是坚定地说:“我获得了两个大学文凭……”考官摇了摇头说:“我们有30%的员工拥有双学士和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您的学历称不上优势。”

他没有想到考官这么不客气,但这时他并没有灰心,马上又接着说:“我曾当过兵,参加过阿富汗战争,比较能吃苦……”考官打断他,摇摇头又说:“我们这里保安都是当过兵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保安已经满员了。”

为了能取得这家公司的一个职位,他说出了自己很多自认为的优势,喜欢写作,有较好的文字功底等,但考官最终还是婉言拒绝了他。他泄气了,额头上冒出了汗,感到可能大势已去,一边收拾资料,一边往包里放。考官正准备让人事小姐叫下一位时,他又想到一件事,于是又急切地说:“我在一家小公司实习时,有一次资金周转困难,我拿出自己的积蓄2万美元为公司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的企业报对我的报道。”

主管看着他递过去的报纸,抬眼说:“就这个吗?”

他趁着考官还没有叫下一位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又说道:“还有一次,一位同事晚上说肚子痛,我看他痛得在床上打滚儿,虽然已经是凌晨2点钟了,但我还是立即背着他,打的把他送到医院。后来那位员工的父母还专程赶到公司来感谢我,给我写了感谢信,公布在公司的网站上。”

他说的都是一些过去做过的事儿,而且令自己实实在在感到自豪的事情,主考官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凝神片刻说:“这才是你的优势,这些事反应出你拥有和他人不一样的优点,你被录用了。”

优势是比较出来的,你有的人也有,这就不是什么优势。高学历是不是一个人的优势,关键是看你所处的群体是不是也都是高学历。

优势就像一个人的富有,大家都有一千万,不能说你就是一个富豪。

所以说,优势是你在群体中的比较级,拥有和人不一样的优点,你才会有优势。

某公司老总要带领一个团队去某国进行一个合作性的谈判。为了赢得这次谈判,老总决定让外事科遴选公司最精干的力量作为谈判团队。

很快,公司有20个人进入了谈判团队。可以说,进入该团队的人,不是拥有博士学位,就是具有丰富谈判经验的专家。公司上下都知道,团队里的人应该都是公司里的精兵强将。

但让人意外的是,公关科的普通职员约翰斯也在这个团队中。公司上下开始议论纷纷,认为外事科对约翰斯开了后门。最不服气的是公关科的科员麦迪,他和约翰斯相比,不仅资历深厚,学历也高,结果自己没选上。麦迪很生气,直接和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老板马上叫来外事科的领导:“我们这个团队里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优势,约翰斯只是一个普通科员,学历也不高,你们怎么把他选进来了?难道我们公司无人了吗?我看麦迪就比约翰斯强。”

外事科的人对老板解释说:“约翰斯从小就随父亲生活在某国,对那里的人情风俗十分了解,所以,我把他选到这个团队里来了。在这个团队中,和麦迪情况差不多的人很多,麦迪和他们相比,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所以我们没有考虑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都没有绝对优势,优势始终是相对的,在某一个范围或时期之内,和某一对象比是优势,和另一对象比可能就不是优势;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优势,在更大范围之内可能就不是优势。在现实中,人的价值就在于拥有某种优势。你能不能得到重用,就看你有没有他人所不具备的优点。

哈佛人生箴言

当你衡量自己有没有优势的时候,不防先和身边的人比较一下,看看你具不具备和人不一样的优点。要有和人不一样的优点,这才是你能够依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