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21528500000021

第21章 解读日常行为细节,从微反应透视他人心(4)

剧烈地摇晃头部表示一个人很紧张,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对方,那么就要注意了,很可能对方做错了什么事或者决定背叛你,但一时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跟你说。比如,男女朋友吵架了,男人在外面做了一些对不起女人的事情,可是这时他非常想挽回这段感情,通常他的情绪会比较激动。面对女人的质问,他会激动地晃着脑袋以表示“事情不是这样”、“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等。这时,快速而剧烈的摇头就表示他真的很在意这份感情,并且害怕失去。再比如,办公室里同事做错了事情,跑到领导的面前坦白错误,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如果这件事情相当紧急并且这个错误的后果相当严重,那么就会看到领导一面说着不行,一面剧烈地晃着脑袋。这说明领导已经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而这个后果让他感到紧张。

缓慢地摇晃头部表示对方感到惊讶,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如果对方对你说的话或者对眼前所发生的事感到很吃惊,就需要摇晃头部来让自己头脑清醒地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对于别人摇头的动作,我们也不要忽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达到了解他人真实想法的目的。

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点头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在印度,点头和摇头的动作就和我们的习惯完全不同,头部左右摇摆,也就是摇头的动作,是用来表达肯定和赞成。在阿拉伯国家,单一的抬头动作是用来表示否定的态度。而保加利亚人则通常也用摇头来表达肯定的态度。这种奇怪的习俗也令西方人和欧洲人非常困惑,因为在这些人的文化中,这个动作都和我们通常的习惯一样,是用来表示赞同的。而在日本点头的意思也有区别,点头的动作在日本未必意味着“是的,我同意你的观点”,它往往只是表示“是的、我听到了你所说的话”。

吐舌头传达出的真实信息

如果你认为舌头只是口腔内部的一个器官,它的运动不能代表什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舌头偶尔露在外面的那个瞬间,同样可以作为一个语言的媒介,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舌头的吞吐之间,其实是大有学问的,可以用来表达恐惧、欲望、拒绝等意思。

1.很多情况下,吐舌头是一种代表拒绝的意思一般情况下,人们吐舌头都表示拒绝,拒绝别人、不接受现实、对事情表示失望等。比如,当一个人受到巨大的惊吓时,除了目瞪口呆、双手平举、掌心向外,还会经常把舌头长长地露出来,这是一种夸大的拒绝动作。

其实,舌头的伸出也和双手平举和掌心向外是一个意思,都是表示拒绝对方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是一种对自己以至私人空间的保护。舌头的这一动作应该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从婴儿时期开始,婴儿便用舌头推开****表示拒绝再喝奶,成年以后人们或多或少地仍旧保留着这样的一种习惯。所以伸长舌头是在表达拒绝,而且这种拒绝的程度更大了一些。

2.代表侥幸心理

在人们逃过一劫、避免遇难的时候,通常会有吐舌头的动作,无论老幼、不分男女都是这样。一旦你学会观察这种行为,无论是在讨价还价还是在进行激烈竞争,对你而言都非常有用。一个善于讲价的人,通常会观察这些细小的动作。

去一个市场买衣服,由于不是专卖店,所以都没有明码标价,这就意味着这里的价格都有弹性,能以多少的价格买到,那就要看你砍价的本事了。如果你将价格砍到了原价的一半,摊主做出很无奈的表情来,这时千万别急着掏钱,看看摊主是否还有其他的动作。如果你发现他在你准备掏钱时偷偷地伸了下舌头,那可能说明价格还可以再低一些,摊主的这个伸舌头的小动作恰恰泄露了他侥幸得逞的心理。所以,继续讲价的话,可能还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到。

3.代表受到了惊吓

表示拒绝时吐舌头的时间一般会比较长,而侥幸心理吐舌头的时间较短,只是一瞬间而已。而并不是所有的一瞬间的吐舌头都代表着侥幸心理,有时也代表小紧张、小惊吓、小尴尬。通常这种吐舌头不会太久,吐了一下就很快地缩了回去。人们经常会从小孩子身上看到这样的动作,当他们受到训斥、批评、惊吓,或者看到陌生人时,往往会做出这样的动作。这样吐舌头所表达的拒绝程度是最轻微的。这样的动作也被看成是一种扮可爱的表现,通常人们在遭遇尴尬时会用这样的表情来化解。

4.代表轻蔑的意思

吐舌头很多时候是自己被吓所做的动作。但是,有些时候当要侵犯别人时,就会做出这样的动作。这也就是所谓的“吐舌头,扮鬼脸”。这种动作目的在于吓人,无礼地侮辱人,后来它的本意转化成了“轻蔑”。

舌头不仅是有声语言表达时最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肢体语言表达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传达出多种情绪,因此,不要因为它不经常展示于人的眼前就忽视或者轻视它,而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向别人传达情绪时,还是想要了解别人的情绪,都不要忽视了舌头的重要作用。

双臂交叉是想要拒人千里之外

交叉双臂这一动作也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的,只是它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将双臂紧紧交叉抱于胸前来保护自己的动作。在婴儿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动作。当长到十来岁的时候,人们又学会了掩饰,于是人们放下交叉的双臂,作为替代将双腿交叉,比较隐性地表达自己拒绝的意思,从而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在人们的刻意掩饰之下,双臂环抱于胸前这一动作的防御性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不过,每当感到有危险,或遇到不愿遇到的事情时,人们都会下意识地将一只或两只手臂交叉抱于胸前,想用自己的身体形成一道防线,抵抗外来的危险,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看到别人交叉双臂,那么这个人一定不习惯于现在所处的环境,换句话说,这样的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交叉双臂这一动作很可能是源自人类天生的本能,因为交叉的双臂在人体前形成了一道屏障,就像一枚盾牌保护着人的心脏和肺等重要器官。人类的近亲猴子和猩猩在遇到正面进攻时,也会做出和人类一样的动作来保护自己。当一个人感到紧张不安想保护自己,或不愿接受他人意见时,他很可能会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借此告知对方他有些紧张或不安。

虽然交叉双臂最初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交叉双臂也会给自身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当人们将双臂交叉在胸前时,他接收信息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因为这是一种拒绝接受信息的肢体语言。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将志愿者分成几批去听一样的讲座。对于前面几批志愿者,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使他们尽量保持双腿和双臂的自然,不跷二郎腿,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自始至终以一种自然的姿势聆听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研究人员认真地将每位志愿者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本人对此次讲座的想法和观点记录下来。而对于后面的几批志愿者,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在听讲座的时候跷起二郎腿,同时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对比前后几批志愿者的记录,研究人员发现,与前几批坐姿放松的志愿者相比,后几批的志愿者所掌握的讲座内容要少38%。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的观点也更加苛刻、挑剔。

或许,更多的人觉得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一种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也有人说是他们的习惯动作。其实,人的内心想法总是会以一定的动作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当你保持双臂交叉在胸前的动作时,你的内心其实还是有拒绝的意思,只是摆出双臂交叉的姿势让你感觉安全了一些而已。另外,所有的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无论是对接收者还是对发送者而言,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与朋友们交谈甚欢的时候,朋友们摆出这种姿势,你就会觉得有些别扭。有时你觉得在面对某人时挺直腰背,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姿势让你很舒服,但是此时对方对你的态度也同样是否定或消极的。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尽量避免做出交叉双臂的动作,除非你刻意地想告知对方,你并不同意他的观点,或者说你不想参与讨论。

从人的双臂也能看出,他(她)对异性是否喜欢。当一个人在心仪的异性身边时,他(她)的双臂会处于一种比较开放的姿态;而如果这个人面对自己厌烦的异性时,他(她)就很有可能会摆出防御性姿势—双臂交叉抱于胸前。

其实人们在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无意间透露给了对方,对方可能会因为你这样的动作而开始排斥你,有时甚至会站到敌对的一面去。所以,采用这种双臂交叉于胸前的姿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树敌。虽然这种姿势是一种防御的姿态,但是不经意间会透露给对方敌对、排斥的信息。

如果你有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习惯,或许你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动作来安慰自己,但是更多的时候,这种动作折射的是你内心的恐惧,因为恐惧,所以采取这种姿势来拒绝他人、保护自己。通常生活中那些“外强中干”的人都会采取这样的动作。这样的人,即使嘴上再厉害,也会让这个动作出卖了他真实的内心。这样的人也往往很难对人敞开心扉,因此会遭遇社交障碍。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肢体语言中是否经常有这个动作出现,若有,请仔细考虑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如果的确是存在着社交障碍,那就努力去寻求改变。将抱在胸前的双臂移开,向更多的人敞开你的心扉,这时你会发现,你将会凝聚强大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