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才是阿里巴巴
21529200000002

第2章 敢打敢拼的人——马云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1)

阿里巴巴喜欢有拼搏精神的人,因为在经营阿里巴巴的过程中,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取得今天的地位,因为我相信一件事,那就是‘爱拼才会赢’。”从马云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中也不难发现,马云的成功都是拼出来的结果。

马云原本不是“好孩子”

据说,马云小时候的故事就可以称得上是传奇。小时候的马云,是一个“侠气”味很重的人,他对朋友很讲义气,因此,在小时候打架无数。

曾经在一次“战斗”中他身上缝过13针。因为打架,他受过学校好几次处分,也曾多次被迫转学。在家长、老师以及邻居的眼里,谁要说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有希望,那么他们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出来。

童年的马云虽然身材瘦小,却喜欢为朋友“两肋插刀”,经常帮别人打架,也打了无数次的架,却绝少为自己而战,用他自己的话说,“全是为了朋友,为了义气”。

那时,马云刚上小学三年级。少年马云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侠骨仁心”。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他在学校又帮人打架,这次伤得比较严重,骨头都露出来了,没有麻醉药,只好直接缝针。医生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能受得了吗?但是,倔强的马云没有被吓倒,冲医生坚定地点了点头。这一缝就是13针,疼得马云差点把牙咬碎了,但他没掉一滴眼泪,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小“铁人”。

由于经常为同学出头,马云的勇敢逐渐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到了期末班里评三好学生时,他本以为以自己的“好人缘”和“英雄气概”评个“三好”绝对是十拿九稳的。然而事与愿违,他连候选资格都被无情剥夺了:全班竟没一人提名他。此时的马云倍感失落,往常的自信与“英雄气概”在那一瞬间立刻荡然无存。就在此时,有一个来自西安的女孩子站起来喊了一句:

“我选马云!”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少年马云顿时“受宠若惊”,以至于能不能评上三好学生,他已经不在意了。直到今天,马云仍记得那个西安女孩的名字。

马云上学时的成绩从来就没好过,从小学读到高中,他的成绩从来没有跻身前列。

13岁那年,马云还在读初中时,他的班里来了位教地理的女老师,课讲得非常好,马云也喜欢上她的课。有一天,这位女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自己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她在西湖边上欣赏风景,旁边来了几个外国游客向她问路以及咨询杭州的旅游景点。了解杭州地理的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朋友对答如流,让外国朋友非常高兴,连声称赞她。最后,这位老师总结道:“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学好地理,不然人家问咱们的时候,如果答不上来,多给中国人丢脸哪!”老师的这句话,让少年马云产生了遐想:

学不好地理就会给中国人丢脸,可如果光学好地理却不会说英语,那不也是没用吗?此时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他决定发愤图强,苦学英语,并确定了自己的伟大目标——苦练英语,成为“杭州英语第一人”。

从此,那个不爱学习爱打架的少年不见了。替代的是一个整天忙碌的孩子。马云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那位地理老师常去的西湖边,也成了马云最爱去的地方,成了他学习英语的“宝地”。每当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马云就主动凑上去和人家练几句,还经常免费给老外充当导游,骑着自行车带着他们围着杭州城满大街跑……

马云的优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说敢做,也不怕出丑、遭人白眼,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学好英语,比什么都重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坚持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是他这个昔日的“差生”成了老师和同学们公认的英语奇才。其次是由于经常给外国游客做导游,在小小年纪就打下了广泛的人脉基础。最后是外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给他以极大的冲击。据马云后来回忆,“在和这些外国人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让我了解到外面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马云艰难的大学路

初升高时,马云连考2次都名落孙山,最大的原因就是数学太差。马云自嘲说:“这其中的原因,也许与脑袋太小有些关系。”“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想问题,你连提3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18岁那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在报考志愿表上填了让自己无比自豪的四个大字:北京大学。结果,那一年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落榜后的马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也没那个好命。

马云是个闲不住的人,考完试后,他准备找个零活赚点钱。他和表弟去西湖边一家宾馆应聘,想做个端盘子、洗碗的服务生。结果,表弟被顺利录用了,他却被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个儿矮、又瘦、长相难看。无奈之下,马云只好去寻找那些不要求长相好看只要求有力气就行的活儿干。

通过父亲的关系,他找了家杂志社,为他们打零工。

在那些辛苦的日子里,马云显得很迷惘: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要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吗?有一天,在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时,他捡到了一本书——陕西作家路遥写的《人生》。闲暇时,马云随手翻阅此书,很快就被这部作品吸引住了,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正如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0多年以后,马云回首往事时感慨道: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马云下定决心:再战高考!于是,在他19岁那年,信心十足的马云终于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一边打工,一边复习。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几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几个公式一个一个套。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79分(那时,数学一科满分是120分)。

高考成绩出来后,马云知道,自己即将跨入大学校门了。不过,若以总分计算,他的成绩只能上专科。就在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学院读专科时,令人惊喜的事发生了。由于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刚刚升级到本科不久,当年的本科专业居然出现了报考人数少于计划招生人数的情况。于是,为了完成计划,外语系的领导们破例作出了让部分成绩优秀的专科生“直升”本科的特殊政策。就这样,在专科生里英语成绩最好的马云,幸运地被调配到了本科专业。

就这样,马云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入学后不久,马云就参加了学生会,之后他当选为杭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再过不久他又登上了杭州市****主席的位置。

大学4年里,最让马云欣慰的是,他找到了可以与自己相守一生的人,也就是他日后的同事、创业伙伴兼人生伴侣——张瑛。

张瑛是浙江人,与马云是同学。他们在大学一年级时认识,由相识、相知到相爱,两人共同走过了相濡以沫的日子。多年以来,张瑛一直默默地在背后支持、鼓励着马云,并最终与他相依相伴,成了马云忠实的人生伴侣和得力的事业伙伴。毕业之后,他们很快就领了结婚证。张瑛在后来曾这样回忆道,“马云不是个帅男人,我看中的是他能做很多帅男人做不了的事情:组建杭州第一个英语角、为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赚外汇、四处接课做兼职,同时还能成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几年以后,马云回到母校演讲。此时的他,不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家,还是母校的特聘教授。马云动情地说:“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可是我创建阿里巴巴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大学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因为大学生学习的不光是书本的知识,还有社会实践。不论我事业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了一些经验。”

不安分的优秀教书匠

1988年,24岁的马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顺利毕业。大学四年的潜心“修炼”,早已经让这个昔日的懵懂少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现在是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不过,刚毕业的马云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毕业之后,将何去何从?

1988年,改革开放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但是,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步子迈得并不快。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包分配的。根据后来的统计资料表明,1988年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500多名本科生,几乎清一色地被分配到各自家乡所在的中学去任教。

就在马云不知道自己将被分到哪所学校的时候,又一个意外惊喜降临到他的头上:经领导研究决定,拟分配马云同学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

这是一个足以让他的所有同学都羡慕的消息,即使对他自己来说,这幸福也来得太突然了。

院长亲自找到马云,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为了你的分配,我们费了很大的心思。现在不少年轻人热衷于‘下海’经商,我们不希望你也这样。你要记住,你头上是我们杭州师范学院的牌子,至少5年之内你不能让它倒下!”

马云任教的高校叫电子工业学院(现在已经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在当时,这所以理工科为主要特色的大学,在商务、贸易、外语等学科上师资贫乏。而这正是马云的特长,尤其是英语,当时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于是,马云就成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教师。

后来马云又去杭州的一些夜校做兼职讲师,并且结识了一大批做外贸生意的老板,为日后事业打下了深厚的人脉基础。

在电子工业学院任教了6年半,马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的天赋在这时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喜欢搞一言堂式的死板教学,而是让学生都能跟着一起互动起来,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学到知识,更增长见识。

即使是给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上课,马云也尽量采用全英文式的教学方式,一开始学生们还有很多抱怨,渐渐地他们就开始迷恋这种耳目一新的方式了。

马云后来的伙伴、“十八罗汉”之一的韩敏,就曾回忆道:“当时马老师讲课从来不按书本,而是海阔天空地跟大家侃一些海外奇闻。而且当时同学们在大一时就开始报考英语四级,完全就是为了马老师而考的,因为大家觉得考不过就没脸见他了……”

时至今日,在国内互联网圈内,马云的能言善辩是出了名的,他可以很轻松地在欧美向海外用户作精彩演讲,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而据马云自己的解释:“这两下子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上台从来不备草稿,一开口收都收不住。”

在此期间,马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结交了一群日后可以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好友。现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昔日的学生周悦红、韩敏、戴珊、蒋芳等人,因为对这位马老师的钦佩、崇拜,跟着他一起闯荡商界了。

在后来的阿里巴巴的元老“十八罗汉”核心成员中,竟然有一大半是马云的学生。

多年以后,马云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无比自豪地说:天下没人能挖走我的团队!敢出如此狂言,是有足够的底气的。

任教期间,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马云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然而,他的骨子里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首先,马云发起了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他自己还经常带领学生到那里“论战”。其次,马云做起了翻译工作。当时的杭州乃至整个国内,都欠缺英语人才,尤其是既懂语言又懂文化、贸易等知识的全能型人才,而马云集两点于一身,自然成了最抢手的“香馍馍”。很多企业的老板经常特邀马云做他们的翻译。

中国黄页,马云梦开始的地方

马云一直梦想着创办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但是他的身份还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教师,他一直在犹豫该不该辞职。因为大学英语教师这份工作毕竟是个铁饭碗,万一失败,还可以有份稳定的工作做保障,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马云在校园里遇到了英语系的系主任。当时系主任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把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系主任叫住马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英语教师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干吗要辞职去从事其他工作?

马云看到系主任的样子,看到他自行车上挂着的那两把菜,突然明白过来:如果我继续在学校待下去,那么他的现在就是我的“前途”了。于是,马云迅速地做了决定。

回到杭州的当晚,马云就迫不及待地干了一件“大事”,他宴请平时交情最深的24个朋友到他家里“开会”。这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

马云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马云开始宣讲Internet。马云讲了整整2个小时。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同样糊涂。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

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