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21529300000013

第13章 不得不避免的商业错误(3)

(3)重举轻放。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管理达人松下幸之助有个经验叫“重重举起,轻轻放下”。即除了对影响很大、很坏的过失需要严肃处理外,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从轻处理。另外,惩罚还应该从发现事情的苗头开始,及时“杀一儆百”,处理从速,防止事态扩散。

(4)情罚交融。即以不丧失原则为前提,对有过失的下属,也要尊重、理解,要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其排忧解难,让其充分体会到组织的温暖。也就是说既要讲人情味,又不能失去原则性。下属受处分以后,可定期由本人申请,集体评议,确实改正了错误,表现较好,可以撤销处分,返回全部或部分扣罚的奖金,给受处分的人以挽回面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认识到,人性化固然是一种必需,但制度管理才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根本。任何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人员多少,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其日常经营活动加以约束。没有制度,只会使企业陷入混乱而无序的困境,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想要持续正常有序的运营,并取得良好业绩,公司的领导或领导集体必须正确对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既要时刻严抓制度化建设,使之符合本企业的需求;又要将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使员工既不会因为公司的制度管理或工作压力而产生抵触、摩擦的情绪,又不会因为过于优越的人性化管理而心生懈怠。

重复成功≠持续成功

传统观点认为,经历越丰富,经验就越足,做起事来也就越得心应手。但为什么我们常见到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却很少见到持续保持成功的例子?

实际上,过去的成功会为现在及未来种下困难的种子。在现代高速的时代,产业变化、技术变化、异业竞争、需求变化都在以加速度的状态发展与改变,很少有哪一种成功经验能长期奏效。我们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或技术,若未能以更宽广的心灵,跳脱出自己原有世界观的局限与束缚,就不容易在快速发展与改变中掌握先机。若是我们还停留在既有的成功架构中,盲目重复以往的成功经验,就很可能是在为自己挖就了停滞不前的陷阱,就要面对被快速淘汰的命运。

当然,重视经验也是重要的,但不能偏信经验。有些管理者总是认为自己的经验最有说服力,但是过于夸大自己的经验,本来有用的经验法则就会成为决策的障碍了。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摆脱“经验陷阱”,获得持续的成功呢?

1.放弃以自我为中心

迷信经验、被经验主宰的管理者在决策时,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放弃以自我为中心,你才能避开经验的偏差,做出正确决策。

下面这简单的三个步骤可以帮助你不被任何经验、习惯所制约。

首先,成功时不要头脑过热。当你在某些事上功成名就时,要老老实实想清楚,你的哪些行动对你的成功有所贡献。在你作评估时,哪些做的不好的可要求其他的人协助。其次,当你失败时,避免找理由下台阶。如果在你的失败中夸大厄运的重要性,那你会错失一次在你全部专业生涯中最重大的机会之一——在非经历不可的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当你从令你不快的决策中获得反馈时,要与其他人讨论其重要性。

研习你为未来所制作的模拟情境,决定它们是否该改变。最后,借助于做重大决策时所记录下来的期待事项,来尽量减少预料后事的偏差效应。然后将真实的结果与期待中的相比较,考虑你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2.敢于创新,脱离传统思维

由于项目过于复杂,经营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大量决策,甚至同时兼顾多个项目。这就使其之前获得的经验、教训价值不高。这时,如果再一味依赖旧有的经验,而不会审时度势,只会使项目变得愈加复杂。因此,在新环境下质疑旧经验,探索新方法,不仅可取,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

通常,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依照以前的习惯做法行事,即使当他们面临新的问题时,解决问题也只意味着从以往的经历中寻找可能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对于那些缺乏行动转化能力的组织来说,现在是过去的再现。虽然他们的管理人员会对此加以否认,但人们受雇、分工、晋级的方法、新员工薪金的标准等,都是按照旧例执行。

如果说农业时代是在公园里散步,工业社会就是乘电车,那么信息社会就无异于搭乘宇宙飞船了。在信息社会里,你的经验很快就会过时。在过去的经验法则早已不是现在解题的灵丹妙药的前提下,光凭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已无法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而且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就是此刻失败的根源。中国有句俗语,叫“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说,你总要拿出自己的“绝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进而把握市场,创造市场。其实,许多管理者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强烈的创新愿望,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才被人家甩在后边。所以,要使企业进步,管理者首先就要脱离传统的思维方式,拥有强烈的实施创新的意愿,不让经验左右自己,才能避免失败,获得突破。

另外,企业经营者毕竟只是一个人,他个人的创新尽管重要,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不够的。因此,经营者创新心理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时刻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创新品质。组织成员的创新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营者创新思维的基础。

3.敢于怀疑,寻求变革之机

企业经营者要富有怀疑精神,敢于怀疑昨天的老一套,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自己的策略。零售业霸主沃尔玛公司的创立人山姆·沃尔顿,在农村开设折扣店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当时,按美国零售业经营常识,在人口不到5万人的小城镇开办折扣店是行不通的,合伙人的拒绝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定。沃尔顿以惊人的魄力打破了惯例。1962年,沃尔顿与其兄弟一道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此后便不断扩张渐成燎原之势。

现在社会上很多事情都被格式化、程序化了,这造成一部分人思维模式定型,思维方式被束缚。再加上企业经营者可能是社会的精英分子,都有一定的社会成就了,他们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有的成就上,而不舍得放弃已经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因为那是他自己一手创造的。

经营者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头人,决不应该这样,你应该富有怀疑精神,应该善于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来寻求变革之机、创新之机,否则就会导致事业的衰退。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也许你正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你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但这种境遇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要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