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21530000000010

第10章 读懂诱惑,保持淡定:诱惑不等于机遇,淡定不等于无为(2)

他想:“我不能停止,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最后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想扶着堆得高高的金币站起来,没想到,没站稳,身子一歪靠在金币上,大堆的金币倒下来,把他砸死了。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贪婪。的确,贪婪是深埋在心底的恶魔,只要给它一点机会,它就会飞快地成长,占领你的整个心灵。在贪婪的深渊面前,我们要保持理性,懂得控制自己,否则,稍稍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是地狱,是自我毁灭的深渊。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他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他是否值得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我们努力地为自己赚取更多,这原本无可厚非,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同时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知足的心,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从贪欲中解脱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

普陀山下有个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但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的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真是天公作美,大运降临。有一天,他突然在大树底下挖出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百万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都像是一下子冒出来似的,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总算知道荣华富贵是什么滋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又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宁。他的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在发愁?就是被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十八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一个,那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

说完便又像只被烤熟了的鸭子,瘫软在床上。

结果,这个樵夫抱了个金罗汉还整天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最终与幸福擦肩而过。

贪婪都是膨胀的欲望引起的,没有膨胀的欲望就没有贪婪。膨胀的欲望会置一切原则于不顾,会冲破所有的原则界限,会使人失去内心的自由,同时使人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超然态度,失去了正确的、客观的理解基础,使人变得疯狂而盲目,变得不可理喻。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并随之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不要让贪婪填满我们的内心。要知道我们终生劳苦而获得的财富和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世俗的欢乐都只是过眼云烟,只有无欲才能给我们心态平和。我们可以允许财富进入我们的口袋,但永远不要让它主宰我们的心灵。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赤条条地来去于这个世界,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当你把煞费心机所获来的一切在自己赤条条地离开之前交给他人之时,那将是怎样一种心态呢!相反,假使我们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便会洒脱得自得其乐,幸福也在其中。

4.不盲从,拒绝从众的诱惑

法国昆虫学家约翰·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结果。没有一只毛毛虫去吃松叶,它们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法布尔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

这些毛毛虫致死的最大原因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只知道盲目跟从他人,从而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其实,人在有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能会有很多人忍不住嘲笑那些毛毛虫的愚蠢,但是,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着像毛毛虫那样盲目跟从别人或者被习惯左右的事情。

有一个很古老的例子:

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路人突然仰首望天,并保持此姿态。其他路人见状,皆抬头望之。片刻间,便形成蔚为壮观的观天人流,交通随之阻塞。此时,第一位仰首者,擦了擦鼻子,发觉鼻血已经止住,便准备继续赶路。这才发现,身边已人潮涌动,忙问:“你们在看什么?”

盲从的心态太普遍,人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如果一味地从众会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迷失。可见,人能够坚持独立的思考,不盲从,对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多么可贵。

盲目跟随别人的人总喜欢附和多数人的意见,虽然脚在前进,却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这样也能过日子,反正和大家一样就好了,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如果想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还是得从为自己做选择开始。若凡事没有主见,一旦步入了盲从的行列,就只能从后头瞥见成功的影子了。

史蒂夫快毕业时,叔叔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家庭贫困。一天,他走进一家银行,希望找一份工作,但被拒绝了。他抽泣着,嚼着从好心的姑妈那里要来的一分钱买来的甘蔗糖,一声不吭地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弯腰从地下捡起一样东西。银行家以为他要用石头掷他,于是躲到了门后,却看到那个孩子将捡起的东西装进口袋。

“过来,孩子!”银行家叫道,“你捡的是什么?”“一个别针呗!”孩子回答。“你是个乖孩子吗?上过学吗?”银行家又问。“是的。”孩子回答。于是银行家用金笔写了个“St.Peter”,问小孩是什么意思。“咸彼得。”小孩并没有上过学,所以他把“Saint”的缩写“St.”误认为是“Salt(咸的意思)”了。

银行家并没有责备这个小孩,相反让他做了自己的合伙人,分给他一半的利润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他拥有了银行家的一切。

史蒂夫认为这个故事对他很有启发。于是,6个星期里他每天都去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他盼着银行家把他叫过去,问:“你这个孩子乖吗?”然后问“St.John”是什么意思,他就会回答是“咸约翰”,接着银行家请他做合伙人并把女儿嫁给自己。

终于有一天,一位银行家问史蒂夫:“小孩儿,你捡到什么呀?”

“别针儿呀。”史蒂夫谦虚有礼的说。

“让我瞧瞧。”银行家接过了别针。

史蒂夫非常兴奋,他摘下帽子准备跟着银行家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女儿为妻。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银行家说:“这些别针是银行的,快点离开,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瞎转悠,我就放狗咬你!”

史蒂夫走开了,那别针也被吝啬的老头没收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大智慧者,善于学习和吸纳别人的长处,弃糟取精,博采众长,最终成就自己。而盲从于人者,只知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踏前人足迹行路而不敢差分毫。盲从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拾到别人一点牙慧,或可享受别人成功的余荫,而后一种是扼杀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自己失去分辨是非、判决对错的能力,然后愚蠢地重蹈别人失败的覆辙,重演别人失败的悲剧。

爱默生曾经说过:“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不盲从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容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一味盲目地从众,可以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盲从会使你消褪自己的人生光华,永远掩藏属于自己的宝藏。历史从不会垂青那些毫无主见、盲从别人的人,只钟情于那些积极主动和有智慧的人。我们不反对配合别人,但前提是要与自己的目标频率处于一致。难道你到人间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5.金钱不是幸福的全部内容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金钱越来越攀居重要地位,没有它我们便无法吃饭、穿衣、出行……总之,没有它,日子便没法往下过。因此,聪明的现代人不顾一切地去赚钱。许多人认为只有嫌了足够的钱,便可以快乐地享受人生了,更有甚者,将钱直接等同于了幸福。

虽然生活中离不开金钱,但钱多了就真的快乐吗?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人赚钱越多,反而负担越重,就是因为钱赚得越多,就花费越多,花费越多,就必须去赚更多的钱来支付更多的开销,也必须花更多时间去管理金钱和投资。金钱的诱惑是个巨大的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如果陷入其中,便只能活在追逐金钱的强大压力及追而不得的懊恼中,深深陷入而不能自拔。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出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又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久而久之,商人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商人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商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妒忌,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商人早就意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的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翻下床从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边做豆腐,突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把这些财富藏在哪里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商人煞有介事地说道:“你看!他们再也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有的滋味。”

金钱并不是唯一能够满足心灵的东西,虽然它能为心灵的满足提供手段和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能只顾享受金钱而不去享受生活。享受金钱、醉心于积累金钱会使人的心灵被恶魔无情缠绕,整天为金钱所困惑,生活则会沦为围绕一张钞票而上演的闹剧,而享受生活却能够使人不断地品尝幸福和快乐。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金钱是很好的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人。”当你成为金钱的奴隶时,你就会迷失自我;而当你只把金钱看作生活的工具时,你就会接近幸福。金钱对守财奴而言,只是一串数字而己;而对有理智的人而言,应该是随时可以支配的物质力量。金钱本身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它完全因掌控者的力量大小而释放自身的力量。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责怪金钱的善变和易逝。只有掌控者领会了金钱的真谛,成为金钱的主人,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里一位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艺术品。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有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商人还是不能理解,因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人忘了生命里还有金钱之外的东西。或许,那位荒诞的老者才真正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有时,我们高估了金钱的力量,以为只要有了钱,就等于拥有了一切。然而,在不断为了得到更多金钱而进行的奋斗中,我们忽略了生命中其他更美好的东西。钱是永远挣不完的,而美好的东西往往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当然,金钱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经济社会里,财富对每个人都会产生诱惑力,正是这种诱惑才使得人们去努力奋斗,去创造财富。对财富、金钱的不懈追求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会明白,生命里并不是只有赚钱这一件事,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如果让赚钱本身将生活填得满满当当,容不下其他,那么即使有再多的钱,好日子也不会来。

拿破仑·希尔说:“金钱永远只是金钱,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以为有了金钱就有了全部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说:“人的一生最好这样度过:既不因巨富而患得患失,又不因赤贫而劳碌衣食。做人,应把好金钱这一关。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坦然面对财富!”金钱之外,还有更可贵的东西。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晃即逝。我们应该使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因此追求幸福,才是赚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