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
21530400000018

第18章 控制自己: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1)

在拿破仑·希尔的眼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淡定,学会掌控情绪,这就是成功者的潜质。的确,成功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会把许多成功的机会白白浪费掉。——译者题

控制脾气,才能掌控命运

很多时候,成功毁于我们的愤怒。——拿破仑·希尔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人:在拥挤的火车上,一个无意的碰撞会和人闹得脸红脖子粗;在单位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和邻里争吵辱骂,没完没了。这类人天生就是脾气大。殊不知,人生的失败往往就源于脾气太大。

“很多时候,成功毁于我们的愤怒。”在我的眼里,坏脾气的人往往和成功无缘。在现实中的很多失败,往往是因为人们不懂得控制自己。

有一天,威尔·罗吉士家的一头牛被农户杀死了。

威尔·罗吉士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们还是怒冲冲地带着仆人去找农夫理论。当他们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因为天气太冷了,他和仆人都快被冻僵。

两个人艰难地来到农夫居住的小木屋,农夫不在家,他的妻子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没有多长时间,农夫就回来了,农妇指着罗吉士告诉他:“他们两个是冒着寒风来找你的。”

这时的罗吉士本想和农夫理论一番,不知为什么,他向农夫伸出了自己的手。农夫却完全不知道他俩的来意,他热情地与他们握手和拥抱,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在用餐的时候,农夫充满歉意地说:“真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只能吃些蔬菜,本来可以有牛肉吃的,但是遇着了这样的鬼天气,还没有准备好。”

罗吉士的佣人一直等着他提出杀牛的事宜,但罗吉士却好像全忘了,还与农夫的家人一起开心地说笑。

饭毕,天气依然恶劣,热情的农夫一家要求他们两个人一定要住下,等天气好了再回去,罗吉士和佣人盛情难却,在农夫家里住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农妇给他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两个人吃饱喝足了就告辞了。

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提提杀牛的事呢?”

“开始本来是有这个念头的,后来看到他们那么热情,气也就消了不少,决定不再追究。”罗吉士微笑着说:“其实,我没有白丢一头牛,因为得到了一点人情味。”

是呀,因为控制了自己的脾气,所以得到了农妇的热情款待。试想,要是罗吉士满怀怒气地向农夫兴师问罪,他就不会感到这份让他难忘的人情味了。收敛了怒气,你才会收获很多。所以,在处理工作和事务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以免将人生搞砸。

1943年7月,就在在巴顿荣升为少将之际,有人检举了巴顿无故打人,事件轰动舆论界。

很多报纸刊登了检举人被打的细节:

“当巴顿走到一个病号面前,他问道:‘你得了什么病?’病号回答:‘我的神经不好。’巴顿又问,‘你说什么?’‘我的神经不好。’病号提高了声调回答。”

“巴顿突然大吼:‘去你的神经,你是个胆小鬼。’病号被他骂哭了。他给了他一个耳光,并说,‘不许这龟儿子哭泣,我不允许一个王八蛋在我们这些勇敢战士面前抽泣。’他狠揍了那病号,还把病号的军帽丢到门外。出门遇到医务人员,还对他们说:‘你们以后不能接受这些龟儿子,他们一点事也没有,我不允许这种没有半点汉子气的王八蛋在医院内占位置。’”

“他好像还不解气,再次回头对病号吼道,‘你马上到前线去,不要怕被打死,你必须上前线。如果你不去,我就把你毙了——我本该现在就亲手把你毙了。”’

这个打人事件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应。很多士兵的母亲要求撤巴顿的职,有一个人权团体还要求对巴顿进行军法审判。好在马歇尔从大局出发,决定化大事为小事,化小事为无事。

据说,巴顿的对手看到这则报道之后断言:巴顿离失败不远了。果然,因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

诚然,现代人面对工作的巨大压力,都会有心烦气躁的时候,都会遇到难以诉说的苦衷,这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想向人发泄胸中闷气的愿望。但是这种闷气不能随便发泄,如果不分场合任意发泄,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希尔成功箴言

没有一个人会无限度地包容你毫无理性的爆脾气,会理解你毫无节制地吵闹发火,会忍受你无比暴躁性格。如果你死不悔改的话,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最糟糕的结局。

愤怒的时候,很容易做错事

放弃想要控制别人的念头,在这个念头摧毁你之前先摧毁它,把你的精力转而用来控制你自己。——拿破仑·希尔

列夫·托尔斯泰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很多哲人都曾经告诫过人们,人生千万不要被愤怒左右,否则,那就是自讨苦吃。我因此这样告诫身边的朋友:“当人愤怒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很难保持冷静,这时候就很容易做错事,这样会让我们的处境更加窘迫、难堪。”所以,要想获得成功的人生,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愤怒。

在一片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之中,有一只骆驼在艰难地前行。骆驼又饿又渴、又热又累,很快情绪开始焦躁起来。

正当骆驼十分焦躁的时候,有一块儿瓷片把骆驼的脚掌硌了一下,骆驼顿时火冒三丈,狠狠地踢了瓷片一下,脚掌也因此划开了一道又大又深的口子,顿时,鲜红的血流了出来,染红了它脚下的沙粒。

骆驼一瘸一拐地向前走着,而随着鲜血的流淌,骆驼更加没有力气。血的腥味引来了凶狠的沙漠秃鹫,它们在骆驼的头顶上盘旋着,等着骆驼死去后饱餐一顿。

骆驼感到非常恐惧,它不顾受伤的身体勉强向前狂奔。可是,它终究因为失血过多,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死之前,骆驼感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瓷片过不去呢?”

骆驼的死不是因为瓷片烙了脚掌,真正的凶手是骆驼自己,是它没有控制好自己愤怒的情绪。这只是一则寓言,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有人因一个小误会与朋友绝交;也有人因别人的一句无心的口头禅而大打出手……愤怒就像一个魔鬼,让人做错事。

所以东方的佛学认为,“嗔”是世人受“苦”的根因,它就像是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心魔让我们的人生不得安宁。所以一些佛经上说“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所谓“一时嗔念起,火烧功德林”,就是指人发脾气,就把所有的功德都烧光了怒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所以拿破仑·希尔说:“愤怒很容易让人做错事,会无辜地波及他人、伤害他人。”

我一直崇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待人接物,因为解决任何矛盾,用愤怒的话,结局很可能会以悲剧收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再大的矛盾也能圆满的解决。

生活常常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教训:愤怒常常让我们做错事。所谓的失手,大都是因为愤怒而失去心智,造成惨痛的后果。

为了新婚的妻子过得更好,结婚不久,丈夫就出了门。在外地就被一个老板录用了。

丈夫在那里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中他没有回家谈过亲,没有休过一次假。一天,他对老板说:“我干了18年了,我该回家了。”老板说:“回家可以,不过我有个想法,我给你钱或者我给你一个幸福的忠告,你从中选一个,你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三天后找到老板说:“我想要那幸福忠告。”老板提醒他说:“想要忠告,我就不会给你钱了。”可他还是坚持想要忠告。于是老板就给了他幸福的忠告。老板对他说:“不要让自己生气,要是控制不住,就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一定会后悔。”老板接着说:“这里有三个馒头,两个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到家后和家人一起吃吧。”

他离开家,离开深爱的妻子已有18年了,丈夫第一次踏上了归家的路。

他走了好几天,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小村,他站在山头远远地望见了自己的家,屋子顶上正冒着青烟,还依稀看见了妻子的身影,忽然他的脸色一沉,原来他又看见了一个男子正伏在妻子的腿上,而自己的妻子正抚摸着他的脸。

丈夫的内心充满了怒火,他想跑过去杀了这两个人。这时,他想起了老板给他的幸福忠告,于是他停了下来。天黑后,他已恢复冷静,虽然很悲伤,但已经不怒火了。他想:“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离开这个家,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这18年来我没有背叛她。”

他走到家门口推开了自己的家门,妻子看到门口的丈夫,一下子扑到他怀里。他狠心的推开妻子悲伤的说:“你为什么背叛我……”

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也一直忠心于你,我也等了你18年。”

他说:“那今天下午伏在你膝上的男人是谁?”

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时我就有了他,今年他已经18岁了。”

丈夫高兴地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接着,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最后一个馒头,他把老板送的那个馒头掰开后,发现里面全是金币,是他18年的工钱。

从此,一家三口过着快乐的生活。

愤怒的时候,人就很容易做错事。就差一点点,故事中的男主角一样就毁了自己的快乐人生,多亏是他让自己冷静一下,接受别人的忠告,才不至于做出出格的事。在我看来,成功者大都能自我控制。他说:“福特、洛克菲勒、爱迪生等这些人好像天生没有脾气,在和他们交往,总是一副温和的样子,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为什么是在生气。于是,他们的这种共性让我开始思考,情绪控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