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
21530400000025

第25章 身心健康:活得漂亮才能赢得漂亮(2)

忧虑不需要任何药物就可以治好,可见,忧虑纯粹是人的心理作用。而人的很多失败往往就在于你是否当了忧虑的俘虏。法国的乔治·桑说:“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上的最佳卫生法。”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千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忧虑甚至会使最强壮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几天中,格兰特将军发现了这一点。故事是这样的:

格兰特围攻里奇蒙德有九个月之久,眼看对手就要被打败了。

但是,敌手让人放火烧了里奇蒙德的棉花、烟草仓库和兵工厂,然后在烈焰笼罩的黑夜里弃城逃走了。

但是,格兰特还是包围了敌军,可是这时,杜兰特居然患上了剧烈的头痛,让眼睛半瞎的格兰特无法跟上队伍,于是,他停止对敌人的围剿,在一个农家里休息。

“我在农家过了一夜”,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把脚泡在冰冷的芥末水里,将芥末药膏贴在我的两个手腕和后颈上,希望这样能让我快速康复。”

第二天清早,格兰特果然复原了。可是使他复原的,不是芥末,而是一个带回敌军降书的骑兵。

“早晨时,我的头还疼的厉害,可当那个军官将敌军的投降信递给我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完全康复了。”格兰特说。

显然,格兰特是因为忧虑、紧张和情绪上的原因才生病的。一旦他在情绪上恢复平静了,病也就立刻好了。所以,忧虑对人的身体是一种摧残,不让自己在活在忧虑中是一个人最聪明的活法。马克·吐温晚年时曾经感叹:“我的一生太多时候在忧虑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没有任何行为比无中生有的忧愁更愚蠢的了。”

忧虑会让人生变得很糟糕,我们要认识到忧虑心理给人带来的危害,为“忧虑心理”筑一道“防火墙”,有了忧虑,也要及时排除它。因为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全,他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

希尔成功箴言

忧虑使很多人不敢尝试,害怕涉足未知的领域,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忧虑的人往往把困难和危险放大,当你真的走进时,发现那只是幻觉。

以怨养怨是将痛苦的泥潭

一个抱怨会引起无数个抱怨,一个痛苦会衍生无数个痛苦。所以,“以怨养怨”是痛苦的泥潭。——拿破仑·希尔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时不时地因为一些人和事而处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抱怨之中,但聪明的人往往能够自己化解抱怨,而愚蠢的人却常常为或大或小的不如意而牢骚满腹,继而引来更加深重的抱怨。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对于一个总是抱怨的人来说,抱怨的由头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比如:挤车时,有人不小心踩了或者撞了他/她一下,立刻就会抱怨人家“想找茬”;上班时,老板就事论事地提说了他/她的毛病,立刻就会抱怨人家“穿小鞋”;购物时,商家告诉他/她说某件衣服颜色清浅不能试穿,立刻就会抱怨人家“小气鬼”;吃饭时,传菜的服务生撒了几滴汤水在他/她的身上,立刻就会抱怨人家“不长眼”……就这样,每时每刻,他/她都把可以拿出来抱怨的事情挂在嘴边,而不会去寻找别的什么话题……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她还把抱怨事情当成了和人谈话的一种形式,即便是在闲聊天气、交通状况、时事新闻、子女等问题的时候也是口若悬河,让人望而生畏,直恨不得立刻遁身逃走!

我把这种现象叫做“以怨养怨”。有抱怨就会有痛苦。有些人因为抱怨而痛苦,再因为痛苦而抱怨,一直循环下去。这样,一个抱怨会引起无数个抱怨,一个痛苦会衍生无数个痛苦。所以,“以怨养怨”是痛苦的泥潭。

一场瓢泼大雨,把一座多年的老房子浇塌了一个角儿。

老房子的主人特别生气挑到院子里,指着天空,破口大骂开来:

“你个挨千刀万剐的老天爷,有眼泪没处洒了不是?攒了这么多,一口气喷下来,倒把我的房子毁了,衣服湿了,粮食冲了,我没地儿住了,没东西吃了,你妈妈的就心安了……”

正骂得起劲呢,住在隔壁的邻居出来了,安慰他说:“哎呀,算了算了,上帝也不是故意的。再说了,你骂得挺厉害,可它能听得见吗?”

“哼哼,它当然听不见了,要能听见还不羞愧得一头撞墙死去呀……”

“呵呵,这不就得了嘛!”隔壁的邻居继续开导他,“既然上帝听不见,那你干吗还在那白费劲儿呢?倒不如赶紧找些人手来把房子修一修,然后坐在屋里把衣服烤烤,把粮食拾掇拾极,也免得再下雨了又出什么意外啊!”

却见老房子的主人一跳老高:“不行,我非得好好写一写老天爷,把我害苦了,想抬腿一走了之,门都没有……”说着,又破口大骂开了。

就这样,气呼呼地骂了好半天,就是不说修房子的事。结果,又一场瓢泼大雨下来,终于把整座房子给浇塌了。

明知道抱怨于事无补,但还是在一个劲儿地抱怨而不说去努力地接受乃至改变。如此,不但凭空增添了不少的痛苦与烦恼,而且还会有更大的破坏作用。想想吧,如果生活中有两拨人:一拨听不见抱怨——批评没有、闲话也没有;另一拨充斥着抱怨——一会批评、一会闲话。一定要从两者中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哪一拨人去交往呢?

可以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前者。原因也很简单:在到处都充斥着牢骚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正需要一个“不抱怨的空间”!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遇上一些让自己恼怒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还会让人目瞪口呆地歇斯底里。但是,抱怨越是不愿意,闭嘴就越难以忍受。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抱怨难以自制的矛盾,诚然控制抱怨并非易事,然而若让抱怨继续下去就会伤人害己。许多关键时刻,一旦意气用事、率性而为,其后果将难以预料。所以说,陷入“以怨养怨”的恶性循环之后,喋喋不休的抱怨只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的沉闷。如此,就必须想出一个最适合调整自己情绪的办法并形成习惯,从而尽最大可能地去控制自己的抱怨。

有一个小伙子,总会对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大发抱怨。

这一天,正当小伙子又在怨气冲天的时候,他的父亲走了过来,拿给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你抱怨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院子的围栏上。”

第一天,小伙子钉下17颗钉子;第二天,小伙子钉下15颗钉子;第三天,小伙子钉下了14颗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越来越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抱怨要比打下那些钉子容易得多了。

终于,有一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下,小伙子就赶紧跑去找父亲。却听父亲说道:“从现在开始,只要你控制一次抱怨,就拔出一颗钉子。”

小伙子有些不解,但还是照着去做了。

过了一段日子,小伙子总算把所有钉下的钉子全都拔了出来。

这个时候,父亲笑了起来,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吧,将永远也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了。你抱怨时所说的话,就如同这些钉子留下疤痕,再多的对不起也无济于事,那疤痕已无法抹去,伤痛也一样存在,且真实的让人无法承受。”

听着,小伙子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再也听不到他的抱怨了。

有智者说:“思想宛如一块磁铁,它只吸引它类似的东西,与你思想相左的东西是不大可能产生的,你的成就首先是在你的思想上取得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很好地控制并最终放弃抱怨,那么你就必须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来替换自己的经验。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够把消极、负面的情况当成是积极、正面的机会,那么你就对自己的生命取得了绝对掌控的权利。

在这里,不妨按照心理学家说的那样“训练自己把杯子看成是半满而不是空的”。何为“把杯子看成半满而不是空的”?通俗一点来说也就: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问“如何”。如果你注意一下自己抱怨时所说的话的语言结构,可以看到,你经常这样说道:“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是富翁?”“为什么老板没有让我晋升?”“为什么我不能受到更多的训练?”“为什么我没有做到?”“为什么没人告诉应该这样做?”“为什么我就找不到一个与我相爱的人?”

所有这些“为什么”对你的影响力很大,它们足以牢牢地控制住你的整个心态和所有情绪,从而让你把生命中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样的抱怨之中,如此长期以往就只会加剧你对自己的无价值、无用的恐惧。现在比如说: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如何才能做到?”“我如何才能让老板给我升职?”“我如何能够不受痛苦?”“我如何能够发挥自己的特张和优点?”“我如何把以往的经历变成一种独特的力量?”等等。有道是:“有什么样的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把“为什么”转变成“如何”之后,就能够给你超过你所想象的更有建设性、更富愉悦的人生,当然你也会迅速地看到你的惊人转变了。

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怨天尤己。从现在开始不要抱怨出身,不要抱怨环境。虽然无法改变生活,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虽然改变不了过去,但是可以努力改变未来。如果我们摆脱了“以怨养怨”的恶性循环,那么我们也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希尔成功箴言

把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点亮吧,因为它会照亮我们心底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我们就能做阳光的自己,尽情享受健康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