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大自然的奥秘
21531100000013

第13章 生命之源正在枯竭(4)

那么,如何做到开源节流呢?

1.绿化与水利工程。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是山区、高原地区人们与干旱斗争的重要方法之一。繁茂的林地植被不仅能显著减缓、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避免水土流失,还能有效地增加表土层的涵水能力与补充地下水,使许多林区在干旱期也能清水长流,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局部的湿润小气候。当然,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对于防旱也极为重要。

2.合理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之中,农业用水所占的比例最大。我国北方除西北干旱地区外年降水量大多在3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比大部分国土年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还要多。以色列农业年年丰收,农副产品向欧洲大量出口,这已成为人类可以战胜干旱的明证。即使是我国西北的极旱地区,虽说降水量也在100毫米以下,但有山区雨水和雪水径流供应,因此战胜干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3.开展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可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目前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三种:在地面布置Agl燃烧炉为主手段作业、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和飞机催化作业。

森林是“抽水机”还是“引水器”

针对我国西部的缺水情况加重的现象,有些专家表示,其中除了气候干旱、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上的浪费等人为因素之外,人工造林种树也是加剧西部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之一。同时,有人认为,不恰当的植树,会像“抽水机”一样,让整个地区的水源变得紧缺起来。原因是在西部部分干旱地区,树很难种活,就必须要用河水或者是把地下水打上来去浇灌树木。这样的树涵养不了水分,反而消耗水分。在这种情况下,植树不能形成水的良性循环,这样的植树所消耗的水量比它能涵养的水量还要多,就形成了一个“抽水机”。

森林变成了“抽水机”,此论一出,众人哗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森林是“引水器”,能够增加降雨。因为我国曾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森林水文学研究,都表明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改善水质、保护土壤和水环境的巨大水文作用。

据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王彦辉研究员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西部水资源紧张归结为退耕还林造成的。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作为控制生态平衡和影响生态过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同时作为人为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载体,在影响、改变、治理西部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格外引人瞩目,如何处理好林水关系,是合理进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关键方面。至于森林究竟是‘抽水机’还是‘引水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都是不恰当的、不科学的,没有普遍意义,都是‘外行’的说法,学术界没必要花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目前的学术界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争论:森林耗水,到底耗多少水?哪个树种耗水量大?在什么结构的时候耗水?森林植被的耗水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很大原因是缺乏过硬的科学研究。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学界关于森林植被与水的争论,因缺乏国内的科学数据,引用的都是国外的研究数据,一位专家曾把这种现象比喻为“洋枪洋炮打内战”。我国存在水资源数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水质下降、水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开展空前的大规模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生态水文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而言之,水资源短缺是水资源需求大于水资源供给的结果,它不仅存在于北方和西北,也存在于富水的南方。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降水量,解放以来,随着人口、农业灌溉、工业、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快速增加,是导致水资源短缺和一些地区(尤其是西北绿洲)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存在“管理型”、“污染型”、“工程型”缺水问题。虽然在西北地区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覆盖会影响水文循环和消耗一些生态用水,但这是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付出的成本,节约用水和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应该将长期忽略的生态用水列入水资源配置计划,然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降低生态恢复的成本,如何在生态和生产、生活用水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爱惜,而且随意浪费挥霍。事实并非如此,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较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全国城市日缺水量为1600万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造成我国缺水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为的浪费和挥霍,没有合理利用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使水资源更加缺乏。

水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事实。无数有识之士为此忧心忡忡。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把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每次世界水日,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至今已度过16届世界水日。从1992年开始,我国每年5月都有一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周”,集中宣传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资源。由于近代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现在仍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的速度增长,全世界耗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加之工业化现代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水的污染严重,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缺水。水荒不仅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且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健康与生命。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4。上海虽然临江面海,但缺少洁净淡水资源,人均能利用的饮水水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增强节水意识,对我们来说,就显得更为紧迫。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生活用水上的大手大脚现象,随处可见。有人计算过,如果不把水龙头关紧,仅仅流出像火柴棒那样细的水流,一昼夜就浪费了432升水。淋浴擦肥皂时不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要浪费60升水。洗菜时不用盆接水洗,而是开着水龙头冲,一顿饭则要浪费100升水。至于生产用水上的浪费情况更是惊人。我国的农业灌溉,目前大多仍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方式,这样的灌溉用水,有一半在输水过程中渗漏了,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工业用水技术落后,致使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高达103立方米,而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而我国则仅为55%左右。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一个人人都应重视,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能尽力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珍惜自然资源,节水,节电,节油,节约使用一切资源,应当成为人们生活的自觉方式。不加节制的资源浪费,正在憾动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绿色哲学提倡的生活方式,是要把无限增长变为自我控制。尽管社会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控制对资源的浪费与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