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的丰富心理信息
鞋尖的指向可表现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譬如说,有A、B二人站着谈话,他们的鞋尖相对,距离不远,而且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就可以从二人脚尖的指向判断出二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如果二人的鞋尖构成一个封闭的共有势力范围,不容他人介入,你最好不要走过去打扰他们二人的谈话。
如果A、B二人鞋尖的位置呈直角或60度左右的角度,那么这二人的关系不会是很深厚的,因为从A的位置只能看到B的侧脸。
足部是指膝盖以下的部位,包括“胫”与“足”。它可以表现欲求、个性和人际关系。足部虽处于身体的最下端,但是在我国和西方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足部都是容易看见的。所以足部动作所传达的信息也容易被对方看到。
摇动足部,或用脚尖拍打地板所表达的意思与抖腿动作相仿,也表示焦躁、不安、不耐烦,或为了摆脱紧张感。人们为什么用足部来表达焦躁不安呢?
原因首先是,在公开的场合或容易受人注目的场所,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把内心的焦躁不安明显地表现在脸上,或者不愿意用手或身躯做出大幅度的动作,那就只有用离开他人眼睛最远的、最不显眼的部位——足部来表达。人在预感到要遭遇他人侵犯或有他人要进入自己的势力圈时,如果对此要表示拒绝或不耐烦时,往往用足尖拍打地板的动作来预告自己的心情或意向,向这样的人询问或谈问题往往会得到不愉快的结果。足部动作同腿部一样,也能传达性的含义。
男性足踝交叉的坐姿,往往表示在心理上压制自己的表面情绪,如对某人某事采取保留态度,表示警惕、防范,或表示尽量压制自己的紧张或恐惧。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总是要设法解开这种姿势,以造成开放而亲近的气氛。
无论男女,摇晃架在另一条腿上的足部是心情轻松的表示。如果进一步用脚尖挑着拖鞋或鞋跟摇晃,这就有了较强的放纵的含义,如挑逗、诱惑等。
足部的附属物——鞋,起着延伸足部语言的作用。足部的鞋默默地表现着一个人的个性、性格与人际关系。鞋底的磨损程度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外向、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其鞋尖外侧较易磨损。反之,鞋尖内侧磨损较多者,属内向性格。两侧都有磨损者,属温和型或平衡型。
脚尖朝里,有刹车作用。谁要是走路呈内“8”字形,上身就可能完全是打开的,但是在迈出了第一步以后,他(她)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她)处于意愿和前进的冲突之间。
如果这个人的胸脯也是缩进的,那么就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内向的、拘谨的或者是自暴自弃的人,因为他(她)眼下还缺乏向前迈进的意志。
站立时腿、脚的语言信号
双腿平行、双手叉腰的站姿,与身体前倾、脚尖触地的坐姿一样,是表现“胸有成竹”的自信式身体语言。由此可见,站姿与坐姿,都是由一个人的修养、教育、性格和人生经历所决定的,所以它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灵世界。
站稳脚跟,就是说,双脚要紧挨地面,即跟地面贴合。但是脚以上的关节则应该是放松的,包括脚关节。如同火箭一样,对地面的压力要把能量向上引导,使身体具有保持直立姿势的力度。
身体有没有一种理想的站姿呢?乖孩子是两腿并拢站在那里的,脚部触地,但是不能自由活动。如果要活动的话,他(她)必须把一个脚从这个位置中解放出来。良好的站姿是两腿分立,与骨盆同宽,这种姿势利于活动。如果宽度超过骨盆,就表明他(她)是处于自卫和领地斗争的状态,重心不易改变,这种站姿会使人固定不动,包括身体和思维。
脚部站姿的灵活性反映在什么地方呢?灵活性首先来自脱离某一立场的意愿,为此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总得先把一个脚离开地面。谁要是在说话时声称准备再前进一步,那么他(她)的立场或站姿就会松动,预示有可能活动起来。
站立时,腿的重心放在左边还是右边,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某人把重心放在左腿上,表明他(她)在这一时刻里,主要受情感支配;如果重心转到右腿,那么他(她)更多的是在琢磨什么事。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对方内心的“钟摆”在左右摆动。在这里,情感指的是整体的感受;而相反,琢磨则是集中于细节。如果摇摆得太厉害,就会丧失立场。比如说,你的谈话对手看上去心里有点不塌实,你无法决定是听从情感所说的话,还是服从理智对他(她)的要求。
一个人站立的习惯说明什么呢?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某人站立的时候,重心是支在脚底的哪个部位,就是说,他(她)是如何保持平衡的。把重心放在脚跟上的人,属于保守型。他(她)的身体略向后偏,即使需要他(她)往前行走,他(她)的走步也总是要比别人慢一拍。在迈开一个脚,或者前脚掌着地之前,他(她)先要把平衡点移到中间。重心在脚跟上的人,需要一个缓冲地带。他(她)不愿意冒险,无论是在资金、知识还是地位方面,都是这样。简而言之,他(她)不愿意把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孤注一掷。
总是把重心放在前脚掌上的人,反应很敏捷。一有动静,身体就会往前移动。他(她)反应很快,但往往失之于鲁莽。最佳的平衡点是在鱼际和脚跟之间,在持这种姿态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稳健的气质。
坐姿中的腿、脚语言信号
刘小玉在外商银行上班,由于正值国际贸易旺季,进出口交易都很热闹,刘小玉每天得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及业务咨询。
下了班,刘小玉拖曳着疲惫的步履返回租赁套房,嗄——砰,一进门,忙不迭把高跟鞋踢得老远,随手卸除束缚整日的丝袜及耳环,整个人径自抛向柔软的起居沙发。
半躺半坐在沙发上的刘小玉,慵懒地将脚高架在面前的小几,瘫着身子骨享受工作后的轻松。刘小玉的腰臂深深的坐着,仿佛将埋入椅肚似的,不一会儿,便沉沉睡着……
刘小玉深深坐进沙发的动作,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每次工作、念书到一段落,想要放松自己、好好休息片刻时,我们都曾做过类似动作。就身体语言而言,腰部的位置及姿态即代表一个人觉醒程度的高低。腰愈挺直,坐时离开椅背,其觉醒程度愈高;反之,腰愈舒软,愈靠着椅背坐,觉醒程度愈低,人也就愈轻松。
不用到刘小玉的公司去看她,我们也可以想像得到刘小玉上班时的坐姿——为应付繁重的工作,刘小玉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挺着腰,浅浅的坐在椅沿,处于随时可站起来的觉醒备战状态。
挺着腰部、浅浅而坐的觉醒状态,固然可让我们较能集中注意力处理事情,但相对的也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神。难怪在办公室兢兢业业的上班族朋友,下了班回到家里个个像泄气的皮球软趴趴的。
中国有一句名言:“坐有坐相”。据说,在西方的贵族或豪商之家,还要对自己未成年的子女进行“坐”的训练。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跷足以待”,意思是对事情顺利发展的自信。跷足这个姿势不是跷二郎腿,而是将腿高架在桌子上,身体向后仰躺,显示极度的权威和自信。有些人坐着时,两手叉腰、挺着胸膛坐着,也是想藉坐姿扩大身体范围,强化自信心。上班族好不容易赶完今天的工作量,舒口气看着成果时,也许会不觉地手叉着腰;刚出社会的小女生也常维持坐着双手叉腰的姿态,想引起老板的注意。公司老板、主管把腿高架在桌子上、抽屉边而坐,或身体斜倚门边指示工作,强烈地传达两种身体语言意义——“自信”与“对公司所有权的宣示”。
我们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在一个集团或企业中,谁跷起脚高架在桌上,他(她)即是首脑人物。除了“跷足以待”的姿态外,身体仰躺、双手交叉在脑后,与将腿跨架在扶手上坐着等,也都是自信度的展现。
某集团领袖及律师、会计师、投资顾问等人常有这类姿态,除显示权威、优越、自信,及支配欲外,更向四周宣示他们的专业知识与独到眼光:“一切都在我掌握控制中”,“我了解一切答案,别想瞒骗我”……
有没有一个坐姿正确的规矩呢?一个统一的规矩是没有的,因为正确的坐姿取决于情景和功能的要求。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一个人满满当当地坐在位置上,身体能灵活运动,但又不是东摇西晃的,那么,他(她)就会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谁如果老是动个不定,坐不安稳,那么,他(她)的感觉也不会舒服——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谁如果只坐在椅子的角上,就显得很不自信,似乎这个位置不适合他(她),无论如何得马上离开。另一方面,他(她)也随时准备离开这个位置,以便迅速了结事务,或许这是由他的地位所决定的。如同在身体语言中常见的情况,动机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如果谈话双方都架起双腿,会出现哪些内涵丰富的格局呢?如果两个人并排坐着,叠起双腿,而膝盖顶相对,交际就会受阻,因为两个对手只能“越过冰冷的肩膀”谈话。如果膝盖顶的方向相反,就会形成一个通道。由于大腿交叉的方向不同,甚至对外会构成一个屏障,使谈话在一个受保护的空间中进行。平行的运动表现出某种团结的气氛。
如果有人将两个脚交叉,蹲坐在腿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更清楚地表明,人们不会脱离现实。因为这不单单是放弃跟地面的接触,而是必须用劲才能重新站起来。盘腿而坐的人希望登上通往幻想中的王国的漫长的旅途。采取这种非同寻常位置的前提是要具有信任感和幸福感,就像母亲和孩子坐在地板上游戏一样。
坐姿是如何影响交际的呢?上半身的动作取决于坐姿。如果我把双脚朝前伸出,上身就会朝后仰,这样,我们就不会俯身向人表示好感。相反,却是期待别人对我这样做。如果两腿放直,或者略微收拢,身子就容易下弯。
在谈话时身体朝侧面歪的人,是在躲避什么。根据他(她)是向右,还是向左侧身,可以判断他(她)是偏向理性,还是感性的一面。但是,他们还是保持着被动接受的状态,并不想明确表态。此时,如果期望他们能表态,那就会大失所望。我们听到的回答总是:“很有意思,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可以好好聊一聊……”。为了让他们能够发表客观的、有的放矢的观点,先得让他们坐起来、动起来。
递上一杯饮料,或许可以让这个被动的、没有行动能力的对手动起来。一个人只有保持活动的姿态,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