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的口才艺术与魅力修养
21531600000025

第25章 会说话的女人靠智慧赢得他人心(1)

一个女人要在社会生活中很好的生存,除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健康的身体条件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诸如:处世能力、道德素质、说话办事能力等,来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和资本,在诸多的处世之本中,我们首推口才,原因很简单: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才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有了好口才做处世之本,何患根基不稳呢?

说好场面话,聪明女人的话是暖的

所谓的场面话,就是在各种场合应景的话,多数是不便说的“违心话”,但在生活中,场面话不可不学,说好场面话是必备的处世手段。

当你需要称赞别人的时候,会夸大别人的优点;当你不忍拒绝别人的时候,会有所保留地应允;当你巧搪塞别人的时候,会先为对方找个适当的理由。这些话看上去都不够真实,但是它们可以令双方都欣然接受,不会闹出尴尬或者不愉快。凡事都留有余地,为别人,也为自己。因而,场面话便成为了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现象。

说好场面话是生存所必须的智慧,这不是欺骗,也不是罪恶,而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技巧。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下说出正确的场面话,更要学会分辨别人说的话里哪些是场面话,哪些是实话。如果将场面话当做实话来听,会令自己陷入自负或失望的境地;而如果将实话当成场面话来听,会挫伤说话人的感情,从而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

通常,最常见的场面话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别人的夸赞。比如,称赞你的服饰前卫、漂亮;称赞你的工作出色;称赞你的头脑聪明、会办事;称赞你的男朋友优秀等。另一种是不会立刻兑现,甚至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许诺,诸如“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尽力”、“我再想想办法”之类。

众所周知,场面话不可信。但是想要避免错信场面话,就要有分辨的能力。场面话人人都会说几句,但要是站在听众的角度,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得明明白白。尤其是涉世未深的人,尽管处处小心、步步留意,还是难免会在场面话里栽跟头。

按理来说,第一种场面话应该是最容易分辨的。因为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相貌、头脑、能力到底处在什么水平,对于那些善意的夸张成分自然就不会认真,不过赚份好心情罢了。然而,我们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多数女人都有过被善意的“谎言”夸晕,而做出错误决定的经历。

某天,你与好友或同事一起逛街,在一家小店相中一款连衣裙。店主自然是使尽浑身解数,定要让你相信这条裙子绝对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当然价格也不菲。以你的眼光看来也确实挺不错,但仍然犹豫不决。这时,你一定会询问旁边的朋友。俗话说,“旁观者清”,这位朋友的确对它穿在你身上的效果有些想法。假如真的是特别好,那是皆大欢喜。

可万一不太好,你也许就只能收获几句场面话了。因为这条裙子是你特别看好的,如果朋友说“不怎么样”、“没有想象那样好”便会影响你的心情。何况,人与人的眼光不同,朋友也不愿因自己的眼光害你错过喜欢的裙子。所以,她通常会用“挺好的”、“挺不错”、“挺漂亮的”来答复你。然后,你就会乐颠颠地把裙子买回家。

傍晚,当你在老公或父母面前炫耀这条裙子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一般”、“还凑合”、“也就那么回事”,等等。而后你再仔细在镜子前面比一比、照一照、看看材质,或许就不像在店里时那么喜欢了。

小小的虚荣心往往使得女人们对于赞美之词照单全收,很少有人能真正冷静下来,认清别人的话里究竟有几分真实。除非是特别明显的吹捧,否则女人们还是会找不着北。

以前,“白领”受人推崇的时候,卖东西的店家喜欢称呼“小姐”。而今,美女、仙女、MM等词汇逐渐流行起来,叫得人心旷神怡。其实,细细想来,这些都不过是“场面话”而已,盲目地相信是会吃亏的。

如果说在第一种场面话中吃点儿小亏不算什么,那么第二种场面话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处理不当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还会耽误自己的前程。

一位朋友曾讲述过她小时候的幼稚经历:

春节时,妈妈的朋友悄悄给了她一百元压岁钱,并叮嘱她千万别告诉妈妈。那时候她的思想特别单纯,竟将这位阿姨的话信以为真,真的没有告诉妈妈。过了几天,她的妈妈去参加朋友聚会,回来之后便问起这件事,还将她训斥了一通。

原来,聚会时,那位阿姨在饭桌上向她妈妈提起压岁钱的事儿,本想讨几句感谢的话,没想到她妈妈却一无所知,只得匆忙应付了几句场面话,弄得十分尴尬。

当时,这位朋友还觉得特别委屈、特别伤心,怎么都想不通那位阿姨为什么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还在心里默默地想:不就是一百元钱嘛,宁可不要也不愿受这样的气。往后她再见到那位阿姨也不愿意打招呼,总是冷着脸。

等她渐渐长大,才明白那时候那位阿姨不过是讲了句场面话而已。

小孩子误将场面话当成真话、实话,只当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教训也就是了。而成年人在工作中犯下如此错误,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某些人对领导唯命是从,领导安排的每一件工作都尽力完成,从不懈怠,结果在领导眼中却成了死板、教条、不变通的人。还有些人将同事的一句“有什么事尽管来问我”当成实话,真的隔三差五便去麻烦别人,最后只能招人厌恶。想要避免这些失误,就要善于琢磨别人的心思。

张帆是某家公司的经理助理,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特别讨经理喜欢。因工作关系,她常常要与经理一起应付各种饭局。席间,宾客们时常当着经理的面称赞她,经理也表示要好好培养她,逐渐让她接手公司的核心业务。这些话听来固然振奋人心,但张帆心里明白,不能当真。果然,整整一年下来,那位经理始终没有提起让她学习业务的事。

假如张帆不懂分辨场面话,误以为经理说的话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承诺,而表现出一副积极努力的样子,随时准备接受领导的培养,那么最终就会令她失望透顶。幸而张帆在权衡公司的情况时就已明白,如果经理把自己的业务经验传授给她,无疑等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竞争对手。所以,老谋深算的经理绝不会这么傻,她也就不必有所期待。

分辨场面话即会听也会说需要常识、经验与阅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但只要多思考、多留意、多积累就不难掌握。

会说一口漂亮话,在交际中圆融通达

会说话的女人说得人“笑”,不会说话的说得人“跳”。

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会说话的女人总是讨人喜欢的,同样的话,从她们的嘴里说出来就是一颗甜丝丝的糖果,而在那些不会说话的女人嘴里就是一把伤人的刀。

女人可以长得不漂亮,但是必须说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出口不凡的表达,一定可以让女人活得潇洒快活。人们也都喜欢会说话的女人,她们说出来的话总是能让人高兴地接受,听着心里也舒坦。

比如:两个女人说同样一件事,其中一个说:“她皮肤很白,但是长得太胖了。”另一个则说:“她稍微有点胖,但是皮肤很白。”假如这两句话是说你的,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呢?是不是后者让人感觉更舒服?可见,同样的一句话,只是稍微改变一下说法,就可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此,女人要会说话,就要掌握各种说话的技巧和艺术,通过说话来展示自己的魅力,让大家都喜欢你。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恰到好处地说“请多关照”

“请多关照”这个词,很多时候都会使你产生意想不到的魅力。但你说“请多关照”字必须诚心诚意,并要让人感觉到这一点。道谢时要指名道姓并且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也不要不好意思。要养成找机会感谢别人的习惯,尤其当别人没有想到时,一句出人意料的真心的“请多关照”,会让人满心欢喜。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虚假客套,那样别人会感觉得出来,并且觉得不舒服。

2.多赞美,多说高兴事

与他人相处时,应尽可能地赞美他人的优点,多谈愉快的事情。赞美和鼓励会使别人对你满怀好感和谢意。当然,吹捧和奉承是会令人反感的。与别人谈话要使双方都感到愉悦,这样的谈话才可能很好地继续下去。

3.表达不同意见要有策略

当你要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最高明,当然也不要心里有意见,也不能人云亦云,而要诚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又不得罪人。这就要求你说话要温和委婉,尽量不要触怒对方,给对方足够的面子,同时也让他明白你的想法。

4.善于了解对方的情感

只有在了解了对方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选择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使对方与你产生共鸣,使说话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因此,我们在同别人谈话时,要根据对方的心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情感,注意自己的神态举止和措词,让别人乐于听你讲话。

5.措词尽量简洁高雅

不要讲让人难懂的词,不要滥用术语,不要说自己也不懂的话,同样的言词不可用得太频繁,不要运用流行语的口头禅,不要讲粗俗的话。你要尽量使用适合对方的话,多使用能使对方感觉轻松愉悦的话,尽量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你在说话时能措词简洁、生动、高雅又贴切,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位说话高手。

6.说人不说短,恭维不过分

人群相聚,难免闲聊,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昨天的消息、今日的新闻,往往都是绝好的谈资,何必非要东家长西家短地无事生非呢?同样,对人客气本是一大优点,但过分的客气就让人不舒服了,会让人觉得缺乏诚意。恭维他人的话也一样,一不能乱说,二不能不分对象地套用同一种说法,三不可多说。

7.不可过分自夸

赞美的话,若出自别人的口,那才有价值。如果自己说了,别人会看不上你的。而且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感兴趣,对与自己无关的事不会太关心,因此在与别人交谈时,尽量少谈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工作、生活、孩子等。除非双方都感兴趣,否则还是谈点别的话题为佳。

8.开玩笑要掌握分寸

开玩笑不要过头,要懂得适可而止。不是说相熟的朋友在一起不可以开玩笑,但在开玩笑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人是否能接受得起你所开的玩笑。而且开玩笑,说几句话就罢了,不要无休无止,不可令对方难堪。因为开了一句玩笑而让大家不欢而散的话,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一个聪明的女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很刻意地去留意以上的说话技巧,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朦胧话”关键时刻能帮上你

一般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力求把话说得简洁明快,清晰易懂。但是在特殊场合下,模糊朦胧、若即若离的语言反而更显和谐幽默,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一次,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女子铅球冠军隋新梅成为各国记者和教练员关注的夺标热点人物,不少人想方设法接近她,想从她嘴里探听情况。

对此,隋新梅并没有对记者拒而不见,也没有漠然以对,而是爽爽快快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有记者问她是怎样训练的,她说:“我身上有很多伤,要靠脑子练。”另一名记者马上问:“你身上都有哪些伤?”

她说:“好的地方少,伤的地方多。”又有记者问:“谁是你的对手?”她答道:“每个人都是。”

这里,隋新梅对记者们连珠炮般的提问都一一作答,但把每个答案内容都作了模糊处理,信息度为零,形成了“全答=没答”的奇妙等式,使得当时在场的外国记者、教练在大失所望之余,不得不啧啧赞叹这位中国姑娘迷人的风采和高超的应变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模糊语言。

在言语交际中,要做到信息量充分而恰当,恰到好处地完成交际任务,是要有一定匠心的。可是有的谈话者在交谈时,常常犹恐语不尽意,在必要信息已基本传达完以后,或仍然不放心地添上几句,或出于习惯,无意识地多言几句,从而造成偏离原有谈话方向、破坏原有谈话意图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得不偿失的负面影响,不妨把话说得巧妙而模糊。

当然,语言模糊不等于意思模糊。说话者之所以没有“开诚布公”,大多是为了避免双方陷入尴尬的处境,但说者和听者,则都是心照不宣的。下面就“意思”这个词来做示范。

周末快下班时,张大姐看见小董塞给同事白羽一张电影票,于是对白羽说:“我看小董对你有点意思。”白羽听了,羞涩地莞尔一笑。

在所有模糊语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个”。凡是不便挑明的事情,几乎都可以用它来代替。请看下面几例:

上次你给我介绍的男朋友,哪儿都不错,就是长得有点那个。

常欣忒新潮,一到夏天,她穿得可那个了。

顾客指着篓子里的乌龟问摊主:你这个——那个多少钱一斤?

模糊语言大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也有人能把它巧妙地用在“正规场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有这种本事,他为了不让富人根据他的讲话去决定投资方向或到股市去押宝,便练就了一种类似外星人语的模糊语言,每次讲话,总是用非常专业的经济术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深不可测,模棱两可。每一个单词都说得很清楚,可是连成句子却怎么也理解不清,几乎让所有的银行家和企业家都听得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