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的突破
21532000000039

第39章 如何拥有语言的魅力(6)

(13)迂回式批评

作家班奇利在一篇文章里谦虚地谈到他花了15年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结果一位读者来信对他说:“你现在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回信说:“亲爱的,来不及了。我已无法放弃写作了,因为我太有名了。”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人们为之笑了很长时间。事实班奇利的作品闻名遐迩,但他没有直接指责那位读者,他以令人愉悦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问题,既保护了读者的自尊心,也保护了自己的名誉。

(14)间接式批评

这是用借彼喻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冯玉样向来提倡廉洁简朴。他在开封时,不准部下穿绸缎衣服。一见到有穿绸缎的,他便要想办法批评一下。有一次,冯玉祥看见有个士兵穿着一双缎鞋,连忙上前深深地做了一个揖,随着一个90。的鞠躬,而且还左一个大揖,右一个鞠躬,把那个士兵弄得莫名其妙,呆若木鸡。最后,冯玉祥告诉他说:“我并不是给你行礼,只因为你的鞋子太漂亮了,我不敢不低头下拜哩!”那个士兵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脱下新鞋,赤着脚跑回去了。

(15)反问式批评

著名版本目录学家余嘉锡教授,在北京辅仁大学任教时,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他的名字误写成“余嘉赐”,他用红笔批道:“余名嘉锡,而非嘉赐,弟子岂可不知其师之名乎?”还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批评了一位古书的作者。一个学生问:“这书的作者不是状元么?”他正色答道:“历代状元除了文天祥,没有几个能诗能文的。如果状元的著作就好,那不是今天的博士写的文章都高明了么?”又有一次,他批评学生的作文说:“有的人说什么‘今日之我不惜与昨日之我宣战’。这是什么话?如果你过去对了,今天错了根本用不着宣战。如果你过去错了,今天对了,改了就是,还宣什么战?”他说这些话时,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学生们听后,都默不作声。

(16)三明治式批评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写道:“不要只批评而要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大赞美中的小批评。”

接受批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在批评前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打消顾虑的方法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当中,也就是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批评。

苏东坡在杭州时,有朋友看他,并把自己的新诗拿出来,津津有味地大声朗读一遍。朋友对苏东坡说:“你看我的这首诗能打几分?”“10分。”苏东坡回答。“凭什么打10分?”朋友高兴地追问。苏东坡缓缓回答:“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不就是10分吗?”

在这里,苏东坡不是简单地说好说坏,他深知朋友的心理——希望得到赞赏,于是迅速做出判断——“10分”。按常规思维,朋友自然欢天喜地。如果仅到此为止也就不见其批评技巧的高明。他于是在接过朋友的话题后,打破常规,巧妙解说,“10分”原来是这样的呀,批评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说服的能力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就某一事情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语无伦次,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而他要说服的对象却一头雾水,不明其所以然。词不达意和过多的言辞,不但不能说服对方,反而会令对方更加厌烦。

而另一些人围绕一个主题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事例,以小见大,以浅喻深,虽口若悬河,但言辞中既照顾到说服对象的特殊地位和心理,顾全面子,又能让对方快速理解自己的意图,有效打消其逆反心理,通过自己有条理、层次分明的语言,令倾听者心服口服。由此可见说服是需要能力的。

“说服”是一门让人们认同你的观点、展示个人魅力的影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让他人能够听信于你的个人能力。具有说服能力的人大多是善于运用自己独特个人魅力的人,他们总是表现出信心十足、精力充沛的风貌。他们不但能把握自己的情绪,也能把握他人的情绪,从而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说服之前先了解对方

在现实社会中,矛盾不断产生,正反两方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正确的必须说服错误的,正直的必须说服邪恶的,眼光远大的必须说服眼光短浅的,好的必须说服坏的,大公无私的必须说服自私的,思想创新的必须说服头脑顽固的。社会上,更有许多不合理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说服当事人改变或改善仙们的做法……以上种种现象说明了说服工作的重要。说服,这是永远不能停止,也永远不能懈怠的事。

我们要说服别人,首先必须透彻地了解别人的意见,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自己的理由,当然是要说的,而且说得越明白越透彻越好。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倘若我们只说自己的理由,无论说得多么清楚明白,不一定能说服和我们意见相反的人,我们只能使和我们意见相同,或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成见的人,听起来满意。

我们要说服别人,必须首先透彻地了解别人的意见,看他们是怎样想的,有了怎样的感觉,了解他怎样看事情。

我们对别人的思想、感觉、看法了解得越清楚,我们的说服力就越强,越能够替人剖疑析难,指点迷津。我们对别人的想法,了解得越多,我们言语的说服力也就越大。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家应练好这种“知彼”的功夫。

摸熟了通向各种人物内心的道路后,才能够逐渐清除他们内心的忧虑,解答他们内心的怀疑,并且把那些和你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推倒移开。

有许多口才很好的人,往往用自己的唇枪舌剑把对方口头上所说的意见驳倒,就以为自己说服了别人,但却不知道别人心里还藏着什么疑难未解之处。这样的“说服”,只是口头上的说服,心里并没有服。别人口服心不服,就不能算是说服。别人对你的话没有心服,就不会按照你的话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他们接近,倾听他们的谈话,注意他们各方面的表现,研究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和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这些,正是我们说服别人的准备工作。

若是想提高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必须把关心别人、了解别人当作一种经常努力的工作。

说服要有耐心

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经常犯的错误,除了过分心急,不够耐心之外,就是我们并没有在说服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我们不外乎把我们说过的话说了又说,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套,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恐怕第一步就失败在自以为是上了。

因为没有关心别人的生活,没有细心地去研究别人的问题,就下了判断,自以为“一眼就看穿了别人”。

就如医生,未详细了解病情就下了诊断结论,结果是变“医”为“害”了。

在说服别人之前,最重要的是把准备工作做好,先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问题看清、摸准,反复研究,深思熟虑。在说服别人之前,多听、多看、多想、多研究、多分析,把别人的想法、做法和问题所在看得清清楚楚,使自己给出正确的判断。

假定我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犯些什么错误呢?首先,我们可能过分心急,巴不得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立刻点头、说好、大为赞赏,向我们感激地说:“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你的话,真是一言警醒梦中人,倘若我早能向你请教,早能听到你的指点,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

是的,这种情形不能说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而又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常常会有这样的表达。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数场合,别人不会被我们一“说”就“服”的,我们应明白,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没有那么快就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即使别人肯听我们的话,甚至在听我们说话时,曾经大加赞赏,大为感动,说了许多使我们非常高兴的话,但回去仔细考虑之后,他们原先的想法,又可能占上风。

何况,别人所接近的,也并非只有一人。别人所听到的,也并非只有一种意见。除了我们,别人,还有他们很熟悉的或很信任的家人、朋友,也许比我们更能说服他。

如果你操之过急,就会把意见强加于人,使问题更难解决。

另一方面,各人的思想不同,而这些思想及心里的成见是根深蒂固的,就像一座山,要移去这座山,就需要有“愚公”的魄力和勇气。

我们第一要耐心,第二要耐心,第三还是要耐心。遇到不能说服别人,反而被别人抢白一顿的时候,不要生别人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也不要泄气。说服别人也像愚公移山一样,今天挖开一角,明天铲平一块,今天解释清楚一个细节,明天说明一个要点,日积月累,相信是会解决问题的、会说通的。

有的时候,别人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说服了,但是在他的身后却存在庞太的力量,这个人拉住他的手,那个人扯住他的脚,因此,我们面对的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增加我们的力量,介绍好的书给他看,请他去看一部很好的电影,也可以找几个见解和我们相同、口才比我们更好的人,和他做朋友,和他谈谈各种问题。这样,双方在想法上可能展开了拉锯战,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可是,正确的意见,总是会胜利的,除非你不再努力,不再坚持。

这样做,对你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可以使你本来正确的认识,更细致更丰富,可以使你对本来看得清楚的问题,看得更深刻更透彻,当然也就同时锻炼了你的眼光、你的脑子和你的口才,增强了你说服别人的能力。

说服的话要值得听

社会上,总有这么一种人,对他的朋友犯错误感到非常的痛心。由于他们经常在一起,平时他也经常说服朋友,然而他的朋友却不采纳他的“忠言”,以致“身败名裂”。当有人询问时,他会慨叹地说:“我早已不知跟他说过几千遍了,他就是不听,我又有什么办法!”

当然,一个人的失败,不应该由他人来负责。但这位先生说了“几千遍”的“忠言”,很可能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没有什么说服力。因此,当我们跟别人谈了一次之后,必须把自己说过的话再重新回忆一次,检查一次,看在什么地方没有表达清楚,什么地方强调得不够,理由还不大充分。更重要的,是要把对方的话拿出来细细地咀嚼,把对方许多不以为然的地方,拿回来细细地推敲。要不断虚心地反问自己:“这一点我不是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么,为什么还不明白呢”?“为什么他总是坚持己见呢”?

最初,常会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甚至因此慨叹、生气、摇头……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冷静的思考,仔细的分析,反复的研究和探索,会帮我们很大忙的。

渐渐地,在苦恼和困惑中,找到了一条出路,发现我们的哪一句话引起了对方的误会;或者,知道对方对我们的动机有所怀疑;或者,对方提出的问题,都不是主要的理由,因此他们所说的理由,都是很容易驳倒的。但是,就在这些很容易驳倒的理由的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或几个最充分最重要的理由。这个理由,他不肯说出来,或是不敢说出来。一个人常常不肯说出他的真正的理由,因为他还不信任我们。也许他不相信我们对他的真正的关心,和十足的诚意,不相信我们有替他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不相信我们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他着想,不相信我们能够替他保守秘密。

只要他还不相信我们,他就不会把他的内心秘密向我们坦白地全部托出,那么,我们就不会明白他的用意,不会明白他的动机,我们也就无法说服他们。

从以上的情况看,我们想说服别人,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人格方面的力量,必须有光明磊落的心胸,必须要时时都能够为别人着想,使别人产生信赖感。倘若这样,相信你的“忠言”是会起作用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服方式

社会上,有这么一种人,一方面只坚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比他更聪明、更正确。另一方面又非常缺乏自信,深怕自己的理由被别人驳倒,深怕自己的信心被别人动摇。因而不敢说出真正的理由。

他们的心里有一种很妙的想法:“我讲出来,你就驳不倒。”当然,他们对自己也并不十分坦白,他们会想出种种很漂亮的理由支持自己这样做,但无论他怎样说,无论他怎样想,骨子里面就是因为他认为:不说出理由是最安全的。有许多人就在这种自欺欺人的“政策”之下,过了一生,做了许多不值得做的事。这种人确实是很难说服的。

说服这种人要有真诚的态度,足够的机智,并且要去了解他的思想及内心世界。这就要靠我们平时对别人的生活多留心,熟悉各种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规律,能够深入地分析别人的内心活动。

当我们猜中别人的时候,别人可能脸红了,可能感到非常狼狈,甚至于会恼羞成怒,把错误坚持到底。这种情形当然并非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当一个人内心坚固的堡垒一旦被人摧毁时,是可能非常震动和痛苦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设法减轻他们的痛苦,或是使他们不觉得痛苦,反而觉得快乐。这就要靠我们有一颗至诚的心,真正能够为别人着想,不但能够指出他们的错误,而且还能为他们指出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