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永远不要羡慕别人,你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
21532400000020

第20章 最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顺从己意(1)

你有没有在那么一个时刻,静静地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真的无需出彩的表演、刻意的伪装,因为最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顺从己意,跟随自己的感觉,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就能活出最喜悦的自己。

跳出“格子”人生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听从别人的声音给自己的人生画“格子”,左边一条线是学业有成,右边一条线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上面一条线是三十岁之前结婚,下面一条线是结婚后生孩子。好像只有在这个格子里面,才是安全的,才被别人认为是幸福的,一旦想跳出这个格子,就会有人说我们“作”。

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的心声,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去生活,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能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画家到佛学专家

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早年时期一直生活在严格的家教之中,这使他成为了一名绅士;少年时期,完善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了一个文人兼画家;青年时期,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从那时开始,李叔同似乎达到完美,人人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人,突然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音。而且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了。

他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以后,都来劝他还俗。他笑着一一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问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

从此以后,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大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我想来就来了。”这是多么平常又多么令人震惊的一句话!世俗的世界让多少人逃不开“格子”人生的束缚,而李叔同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在人生前进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较量。在现今的世界,还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当你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一定静下心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不管它有多微弱,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听从这些声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然而,更多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则是在身边“过来人”的规划下一路走来的,从求学到工作,再到恋爱、婚姻,父母当参谋、定方向已然成为常态。久而久之,很多人甚至索性就躺在了父母的规划上乐享其成。然而,儿时依赖父母规划,走进社会不会规划的弊端正在发酵:做事不讲逻辑,遇事茫然无措,动辄意气用事等正在成为现代年轻人的符号。

其实,作为独立的成年人——“成年人”意味着在心理层面能独立地为自己做决定、负责任——能否为自己负起责任,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本质区别。人只有真正独立,为自己负责,在世俗与心灵的交战中,或者说是“心”和“形”的较量中,只有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时,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能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哲学家纪伯伦给了我们最好的忠告,他说:“父母就像一张弓,而子女却是箭。带我来到人世的是父母,但最终要对我负责的还是我自己。”

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无论“格子”里的人生看起来多么光辉,只要它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所以,以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为动力吧,以自己的现在为基础、梦想为参照吧,每天督促自己朝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接下来就是,学会听从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首先,和他人“分离”。这并不指空间或身体的分离,而是在情感层面把自己和别人分开,这是人成熟的必要条件——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必定在心理层面独立于父母和其他任何人,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受他人干涉。

其次,表达自己的本心。心灵的独特性必定要被表达,不能被一味压抑。否则的话,人会感到不快乐、不尽兴,也可能会体会到抑郁空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当心里比较平静时,就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再次,勇敢地坚持自己。实现自我的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必定会遭遇磨难。这听起来确实令人沮丧,可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其实,人类心理发展的事实是:必定要反抗,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在你极力挣脱父母及他人束缚的同时,心理能量会不断得到历练和成长;你自己坚持不放弃,他人最终也会尊重你的决定。

记住,生命可贵之处就在于做自己。为自己而做,为自己的梦想而活,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即便你是听从了他人的意见而走错了路,也不要将问题归罪于他人。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是否采纳他们的意见,所以该负责任的是你自己。归罪于他人,客观上又将解决问题和做出下一个决定的权利交给了别人,自己的问题最终得由自己解决,只有承担起对自己的全部责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才是对自己的最大关爱。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比如,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因此,如果可能的话,请试着去找寻你所喜爱的工作。这也正好符合了苏格兰哲学家喀莱尔的那句名言:“祝福那些找到他们心爱工作的人,他们已不再需求其他的幸福。”

摩西奶奶和渡边淳一

一位刚过30岁的人,写信给一位百岁老人,诉说自己的苦衷。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写作,可阴差阳错,却当了一名医生,他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想改行从事写作,但又担心自己年龄太大,为时已晚。老人接到信后,立刻给这位医生回了一封信,信中说:“做你喜欢的事,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

这位医生接到信后,受到鼓舞,当机立断放弃了行医,拿起了笔杆,后来竟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他就是日本的渡边淳一,而那位百岁老人也曾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位普通的农妇,名字叫摩西,在她76岁时因患关节炎放弃农活后开始画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轰动,101岁辞世时留下1600幅作品。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你才能像摩西奶奶和渡边淳一那样,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殿堂。向着某种理想或希望,全力以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多人都这样告诉自己,但是同样又有很多人“败下阵来”。例如,一个国外调查机构曾围绕“职业与兴趣”这个主题对1000名职场人士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竟有38%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而在这38%的人中,最后能脱离不感兴趣职业的不足3%。

为什么明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还要“泡”在其间,“钉”在其中呢?有人说,自己的工作是社会上比较有面子的工作,根本不去考虑什么喜欢不喜欢;有人说,现实太残酷了,兴趣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太大的矛盾,不得不放弃;还有人说,太多的外界因素阻碍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家人朋友的反对、旁观者的议论,我实在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种理由概况起来就是:你迷失了自己!

其实,你只需简单地跟着自己的心走,终会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工作。实际上,有很多人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总是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的本心。例如,你本来喜欢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家人和朋友劝告你还是做老师吧,工作不累,假期又长又多,将来还能够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于是,你就动摇了,结果当了老师以后,还念念不忘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过得必然非常郁闷。所以,一旦认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坚持下来,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待和评价。

当然,如果你并不想或没有机会去做你喜欢的工作,那还有一个简单的解决途径,那就是:想办法喜欢上你现有的工作,把工作当成兴趣。其实工作与兴趣之间,往往只是一种一线之隔的状态。你尽可越过这条界线,消除这条界线,工作的压力就会变得兴趣般轻松,并能长久以此为乐。

在兴趣中释放你的能量

纵观世界上杰出的成功者,皆是执着于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又兴趣十足地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但使自己特有的个性和素质得到磨炼,还使自己身上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首先,要弄清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有些事情,看起来喜欢,但事实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喜欢,喜欢只是自己的心血来潮,就好像爱一个人,没有相处前,把双方看成神,相处久了才感觉“没有意思”。

其次,要知道兴趣不只是好玩。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应该有其积极意义,找出这个积极意义,为自己提供师出有名的支持。

再次,问问自己适合做什么。对喜欢的事情有了初步判断之后,可以问问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

最后,慎重做出决定。依据前三步的结果,挑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做好认真努力、发奋图强的准备。

总之,不要勉强自己去从事不感兴趣的工作,不要贸然踏进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行业,一切都要以你的兴趣和热爱为前提,因为你想做的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才是你人生的成功点,才是你生命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学会拒绝,只做自己该做的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提倡相互帮忙,而这也确实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但是,这种帮助并非毫无原则。如果是出于爱面子和怕得罪人的心理,当别人来请我们做事或帮忙时什么都说好,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能否允许去帮这个忙。最后,只能是答应了人家,但只是像沾调料一样沾一下,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办不到,自己累得半死不说,还会落得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要消除这种痛苦,就必须改变做法。与其费尽周折地应付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如直接而不失礼貌地拒绝。

拒绝之后

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女孩,在一家打字店工作,人比较勤劳,也比较老实。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打字店,开始扫地擦地板擦桌子。同事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主动帮忙。

有一天,女孩由于有事来晚了,等她到单位时,发现其他同事正在嘀咕:“乡下人还摆架子,也不知道早来给我们打扫房间。”女孩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付出似乎毫无意义。这天快下班时,一位同事请她帮忙:“你今天晚上帮我把这份稿子打出来吧,明天要交货。我今天晚上要去跳舞,先走了,人家还等着我呢。”

“很抱歉,我今晚有事。”女孩毫不犹豫地第一次回绝了那位同事。

那位同事从未没有遭到过女孩的拒绝,待在那儿愣了一下,就知趣地离开了。

第二天,女孩去上班的路上恰巧遇到那位同事。那位同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反而主动打招呼。从此,那些不合理的请求少了。

当她给别人擦桌子的时候,别人也会礼貌地回应了。通过一次拒绝,女孩换来了自己的平等和尊重。

不会说“不”,只会让他人觉得你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有时候,在真正鼓足勇气拒绝他人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所顾虑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而你的生活却发生变化,别人开始尊重你,开始意识到你的存在。

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人义无反顾地做起了“老好人”,对所有人都笑眯眯的,对别人的话语总是随声附和,对别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来不知道要去拒绝。可是,做一味讨好别人的老好人,你不但没能受到所有人的喜欢,恰恰相反,你有时甚至还会非常沮丧,明明自己认为做得很不错,而且已经委曲求全,可就是得不到某些人的欢心,甚至连一点理解都没有。为什么越是想讨好每一个人,越是达不到众人满意的结果呢?原因是,过多的逢迎往往让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你的“好”,反而责备你可能的不周到。这就是“老好人”的悲哀。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活得这般累呢?受别人欢迎也罢,不受别人欢迎也罢,只要自己没有违背目的和道德,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做亏心事,不说过头话,就不要过多地操心别人对自己的毫无意义的评价。大千世界,千面人生,何必如此苛求别人与自己呢?只有懂得适时地向他人说“不”的人,才会把自己从许多无聊的事情中解脱出来,高效地完成工作,也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正如喜剧大师卓别林所说:“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