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预见未来的自己
21532500000009

第9章 接受委屈人生,才会拥有顺意明天(2)

重新回到联邦快递的沈家凉将一切压力变成了动力,加上领导的器重、原来同事们的友好帮助,以及他对业务的熟悉和他在销售方面的天赋,成功解决了联邦快递的转向问题,并且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空间,创造了优良的业绩,最后被升任为联邦快递公司的副总裁。

从沈家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原来的公司能够更适合自己发展,原来的工作岗位更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什么不可以吃“回头草”呢?沈家凉正是看中联邦快递能够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才选择了投奔旧主,从而使自己从一匹好马,变成了一匹千里驹。

在一些人眼里,“吃回头草”就等于是在“走回头路”,是一个很丢面子的事情,也会遭到人们的耻笑,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器重,担心回来会被人穿小鞋,担心自己不再获得信任。所以,很多人往往选择“宁可前途一片黑暗,还不会回头看一眼那片光明”。要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你高贵的自尊心在作祟,是你自己放不下脸面。所以,很多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放下面子和自尊。低下头去吃“回头草”,因为有时候“回头草”才是最适合你“口味”的。

霍金斯是一位出色的职业足球教练,在一家足球俱乐部工作。可是,俱乐部高层管理过于急功近利,为了多拿几个比赛名额,把一些能力平平的球员凭借关系硬塞进他的球队当中,一些平庸的教练也被派来到他的教练组工作,以致于他原本率领的教练组和球队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他的先进的足球思想和战略战术,也不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

在每次比赛中,俱乐部的领导既想求胜又不让他放开手脚,稍微大胆进攻,就被指责为冒进;好几次都是先进了球,立即全线退守,最终被对手追平甚至反超。赢了球,成绩是大家的;输了球,他却成了出气筒,承受着媒体、球迷的唾骂,里外不是人。终于,霍金斯忍无可忍,选择了辞职,离开了深爱的足球,去了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当一名普通的指导员。

可是,霍金斯并不喜欢高尔夫球这一职业,因此在工作上发挥的也是水平一般,得不到顾客的喜欢和领导的赏识。

另外,那家足球俱乐部在霍金斯走后,球队更加保守,队员毫无斗志,每次比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成绩一路下滑,降了级。这时候,俱乐部的高层终于明白了霍金斯的足球理念的正确性,对于俱乐部来说,霍金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于是,俱乐部经过研究做出决定,重新邀请霍金斯回来掌管帅印,并对先前的不礼貌行为进行了道歉。

这时的霍金斯也时常怀念当初在俱乐部和队员们一起奋斗的时光,更重要的是他对现在的工作一点也不喜欢,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工作是足球。

因此,霍金斯决定重新回到足球俱乐部,走一次回头路。

由于霍金斯这次的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并且得到了俱乐部上层的大力支持,很快他率领一支残兵败将愈战愈勇,当年升级,次年进入三甲,第三年夺取冠军,成为了俱乐部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位教练员。

可见,霍金斯正是由于吃了回头草,放下了面子和自尊,不计前嫌,最后不仅帮助俱乐部走出了困境,也给自己赢来了成功。

从个人来看,“回头草”并不是一种很丢面子的事情,它是个人一种低姿态的理性选择。只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并且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什么不能低一下头,损失几分薄面呢?聪明的人在适当的机会摆在面前时,他们会抱着“做生不如做熟”的思想,会自觉放下面子,走回头路。识时务者知进退,好马也吃回头草。很多的“好马”证明:吃“回头草”将会更快地在未来赢得事业的成功。

当你学会谦让,人生才会无比顺当

俗话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这就是谦让。谦让不但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谦让,虽然有时候会让我们做出一些“自我牺牲”,但是谦让使我们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生存,如何去处理感情。只有这样,我们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我们生活在这个拥挤的地球上,可谓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多磕磕碰碰、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名利闹得鸡飞蛋打、势不两立。想开一些,人生短短几十年,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而有些人能同在一起也算是一种缘分,有什么必要让大家都闹得不愉快呢?俗话说:“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与人之间相处,就贵在谦和礼让上,没有了这些谦让,我们的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的由来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说得就是别为小事执着,要学会谦让。

康熙年间,在安徽的桐城县发生了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那就是当朝宰相张英的家人与桐城名医叶天士家为了一堵墙打官司。张家管家给京城的张宰相写信,而官司却因张宰相给自己管家的这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而促使两家握手言和,各自将自家墙后移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米来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这个故事中,想想张、叶两家要打的官司,的确让人们为叶家捏把汗。如果真的要打官司,不用想,也是张家赢,要知道,张家有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的宰相,而叶家不过是一个医药世家;就事情本身来说,张家按地契位置砌墙,根本算不上恃强霸占,如果张英不是个懂得谦让的人,向地方官吏打个招呼,要他们“酌情办理”或者“按律处置”,那些地方官吏为了巴结宰相,肯定会心领神会。

但是张英并没有以强凌弱,而是采取了以仁爱待人的姿态与邻和睦相处,用谦让的态度使两堵冷墙之间有了温度。这种做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特别是某些仗势欺人、以强凌弱、横行乡里、巧取豪夺的人,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有很多不懂得谦让的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谦让有什么好处,我谦让别人,别人能谦让我吗?”其实,学会谦让才真是一种大智慧。

古人言:“富润屋,德润身。”那些富贵钱财通常只能装扮人的外表,只有道德品质才能修饰人的内心。谦让就像一面镜子,它不但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修养、道德,还可以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程度。

总之,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发生矛盾与摩擦。当人与人之间有些小碰撞的时候,不防多为对方考虑一下、多一点谦让,就不会闹得不可开交。当别人冲撞你的时候,如果你用谦让的态度去面对他,你就能得到他的理解和拥戴。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些被你谦让过的人还会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就是对你谦让别人的最大回报。

一个真正懂得如何为未来谋取成功的人,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困难,心中总有一份谦让之心,他们能做到以情为重,失礼认钱得理让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谦让,才能让心灵更加美丽,才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构筑出最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

当然,谦让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不代表当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的时候还表现得无动于衷;真正的谦让是在不危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合理的让步,但是对于那些没有任何道理的、存在危害的对峙,我们坚决不谦让。

在生活之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心胸宽广、豁达大度,都能多一分理解和谦让,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和麻烦。人其实就是这样,心宽了,未来的路才会宽,未来才会走得更远。

现在忍得多,未来麻烦才会少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的水平不同;有的是因为对对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见和误解。如果你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这样你就可能赢得时间,矛盾也可能得到缓和。

社交过程中,由于偏见和误解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假设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如果受伤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旧恶,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受到震动。

度量问题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度量如海还是度量如杯,在重要关头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也无益于你成大事,结果不是双赢而是两败。因此,弃个人成见,不在社交场合为区区小利争斗,不为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发扬一点忍让精神,对许多事情进行“冷处理”,摆脱互相之间无原则的纠缠和不必要的争执,不计较一切无关大局的小事……那么,你的风度将会获得社交场合中众人的青睐,你的事业也会如虎添翼,收到双赢的效果。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听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很爱抬杠。他当过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

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所以,卡耐基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做到的?以下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都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那是徒劳。不妨试试先咽下一口气再说。

古人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样做下去,其实谁都不好看,有时,特别是朋友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宋朝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十分有缘,两人在公元1019年与1021年相继出生,仿佛有约在先,年轻时,都曾在同一机构担任完全一样的职务。两人互相仰慕,司马光仰慕王安石绝世的才华,王安石尊重司马光谦虚的人品,在同僚中间,他们俩的友谊简直成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