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科技史速读
21547900000019

第19章 文明考古大发现(2)

之后,王懿荣遍翻了各种史料典籍,有关“龙骨”的悬念在他脑海中渐渐变得清晰: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板!此后,他又从骨头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

确定“龙骨”为殷商故物后,王懿荣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购得数千片。自此,他从骨头片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秘密。于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被发现了!

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l600多年,汉谟拉比率领他的游牧民族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巴比伦帝国。他的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为了调整民众间的关系,维护统治秩序,汉谟拉比拟订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确切时间不清,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拟,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后。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写在一根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昭示天下、后人。这块石柱于1901年在伊朗被发现,现存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

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结尾三部分。序言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内容广阔地涉及了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其意义在于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

法典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存在着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其中法典对奴隶制予以严格的保护,这体现了法典的性质。结尾部分除继续对汉谟拉比歌功颂德以外,还强调了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标志着古西亚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国家的成熟。

吐坦哈蒙陵墓

古代的埃及人在帝王谷埋葬了他们的几位最伟大的国王。到20世纪初期,考古学家们几乎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全部陵墓。发掘出来的绝大多数陵墓令人失望,因为盗墓贼早已偷走了里面所有的珍宝。

可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相信还有一座陵墓有待发掘,这就是少年夭折的吐坦哈蒙的陵墓。吐坦哈蒙是古埃及第十八位年轻的法老,他统治埃及9年,公元前1350年,18岁的他神秘地死去。

经过了几年的细致搜寻,1922年11月的一个早晨,卡特组织的考古小组终于发现了他们要寻找的这座陵墓。他们开启了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吐坦哈蒙陵墓的墓门,并由此进入了世界第一宝藏。

当卡特和为他的工作提供资金的卡纳冯勋爵进入陵墓时,他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景象。这座陵墓已被封3000多年,从来未被盗墓贼发现过。陵墓内的每件物品都原封未动。其中有一个墓室装满了食品、家具和用于冥府的各种财物。考古小组由此发掘出文物3600多件。

国王单独躺在一个墓室里。他的尸体被放进了一个层层相套的三重黄金椁中,在他戴的死者面具上装饰着140块宝石。尽管吐坦哈蒙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他却是当今最为文明的埃及法老王,他的黄金面具已经成了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北京人

北京人骨骼化石是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发现的。根据考古学家贾兰坡的研究,周口店自宋代以来就出现“龙骨”,历代不断当药材出售,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龙骨山。“龙骨”实际就是古生物和古人类的化石。清末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对周口店“龙骨”的研究,民国初年开始了小规模挖掘。

1926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丹斯基,整理出周口店的两颗古人类牙齿,当年引起了国际学界的轰动。192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发掘“人类材料”的考古工作在龙骨山正式开始。当年又发现了一枚人齿化石,加拿大人步达生,以这颗牙齿为证,为新发现的这种原始人类起了个拉丁文学名——“中国猿人北京种”,俗名“北京人”。步达生携带这颗牙齿周游世界,但结果令人失望,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他无知大胆,用如此少的材料居然得出了重大的结论。

继续进行的发掘工作收获不大,到1929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代表已经露出不再投资的想法,主持发掘的考古学家纷纷离去,只留下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不久的年轻助手裴文中继续负责挖掘工作。不久,裴文中也接到来自北京的立即停止工作的命令,但是他决定再做一次最后的尝试。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这个简单的决定将改变中国史前时代研究的命运。

12月2日,裴文中和一些考古学者来到北京西南48千米处的周口店,期望能够发现更多远古人类遗骨的化石。这一天,龙骨山上刚降过小雪,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影响到考古学者们的热情。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就用绳索把25岁的裴文中吊进深深的洞穴里,裴文中在洞内进行着艰苦的搜索,就在他即将离开洞穴的时候,他看到了洞口不远处一个黑黑的、圆圆的东西,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的头盖骨。

以后陆陆续续挖掘,在周口店龙骨山共发现了23处遗址,其中以编号第一、第四、第十三、第十五的地点最重要,接连发现3个北京猿人的头骨、十几个下颌骨和一些腿骨、臂骨化石,并找到了大量的石器和用火的痕迹。尤其是第一个地点,发现的古物最有价值,有北京人完整的头盖骨、面骨、下颚骨、牙齿及残破的腿骨、胫骨、臂骨、锁骨、腕骨等共计100余件。

兵马俑

在秦始皇陵东面大约1.5千米的地方,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西杨村。西杨村南,原是一片柿林,这里墓冢累累,乱石堆积。1974年3月,该村村民杨志发、杨培彦等十几位在这不长庄稼的柿林之上开始了抗旱打井的工程。当他们挖到2米深时,发现了烧红的土块;3米深时,发现了陶俑的残断躯体;4~5米深时,发现了砖铺地面、铜镞、铜弩机,以及8个残破的陶俑。这次,他们停下了工程,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

第一位进入现场的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一方面收集散失的文物,一方面做初步的清理。这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到家乡临潼探亲,他将秦始皇陵发现大型陶俑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内参上作了报道。

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看到报道材料,立即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起,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随即派有关专家来现场视察。1974年7月19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秦始皇的这支“神秘军队”渐渐浮出了水面。

专业考古者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坑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5年8月,******决定在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展览大厅。

在展览大厅基建工程进行时,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接着,同年3月11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迄今为止,兵马俑的部分遗址仍然有待发掘,也许不久以后会有更多的奇迹呈现在我们面前。

岩洞艺术

大约3.5万年前,欧洲最初的现代人创造了该大陆最早的艺术。西班牙是欧洲一个古老的国家,长期以来,它作为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以及著名的旅游大国为人们熟知。另外,西班牙的史前文化也颇负盛名,如岩洞壁画艺术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1879年,人们在西班牙桑坦德附近阿尔塔米拉的山洞里发现了大量的岩石壁画。

壁上所绘的动物几乎和真的一样大小,有野牛、马、公野猪和鹿等。但在1902年以前,人们一直没弄清它形成的确切年代。山洞里非常黑,所以艺术家必须靠用动物油脂作燃料的灯照明来工作,壁画是用矿物制成的不同颜料绘制而成的。

如今我们知道,任何绘画艺术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壁画艺术。西班牙岩洞壁画的发现,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动物的各种有趣的形态,而且还提示了艺术最初的发展轨迹,这个“西方艺术的起源”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